計程車 電動車

聊換電之前,先說一個小故事。2003 年,前 SAP 產品與技術總監阿格西(Shai Agassi)成立了一家名為 Better Place 的公司,在他的人脈與個人魅力領導下,這家公司在正式營運前,就募集了超過 9 億美元資金,盟友包含雷諾、Nissan 和以色列政府,然後它就破產了。

從生到死僅僅 10 年,支撐這家公司 9 億美元募資的,正是今天的主角:電動車電池交換模式。

Better Place 同時提供充電與換電兩種服務,阿格西曾經宣稱:「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終結石油。」很可惜,在那之前,這家公司的壽命就先終結了。

計程車 電動車

▲Better Place 在以色列啓用的換電站。(Source:Wikipedia)

電動車的電池交換是看起來極其簡單,背後卻極其困難的工作。換電站就像是一個洗車場,車主開進去定點之後,大約 3 分鐘的時間,就換好了新的電池,可以繼續上路。

這裡面的技術難度包括,將重達數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的電池,從底盤卸下,透過運輸支架轉移,再將新的電池從儲存間轉出來,鎖回車輛底盤。這麼龐大的機械和複雜的動作,代表大量的損耗,而僅僅一兩個零件的故障,就可能讓系統停擺。更可怕的是,如果系統沒能發現問題,導致新換上的電池未正確安裝,則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甚至有起火危險。

即使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本來確保系統妥善率,換電站仍有兩個底層問題要面對。第一,如何在都會區取得這麼大塊的土地?第二,如何讓車廠願意採用相同規格的電池組?

台灣人最容易想像這個問題,因為 Gogoro 就是換電模式的領導者之一,連 Gogoro 的換電站都已經很難取得好地點,佔地更大的四輪換電站難度可想而知。而 Gogoro 推行的 PBGN 換電網之所以能吸引其他車廠加入,說難聽一點,一方面是因為其他車廠本身市占就小,另一方面是這些車廠都不想花錢研發電池系統與換電網路。

但是在四輪世界就大不相同,大型車廠全部都在開發自己的電動車和電池模組,想讓他們放棄自己開發的底盤,而採用標準化規格,必須要有極大的誘因和推力才可能。

這種可能性,就出現在中國。

中國特色的換電道路

Better Place 和阿格西如果看到在他們破產後十年,一家來自中國的新創汽車公司,能完成 200 萬次換電,並且正在朝向 500 座換電站前進,想必不勝唏噓。

蔚來汽車(NIO)儘管尚未脫離財務危機,儘管銷量還未能起飛,但目前他們已經靠換電模式,寫下獨步全球的記錄。他們和 Better Place 不同,因為蔚來的背後有紅色巨人和他看得見的手在支撐。

相較於慘淡破產的 Better Place,蔚來並沒有解決「換電模式」的根本問題,但是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好的環境。電動車的數量比起十年前,增加了百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大型電動車隊逐漸成型,特別是計程車和小貨車。

理想的電動車使用情境下,用戶可以在家中充滿電,每天出門都是滿電,需要長途旅行時,可以透過下榻地點的充電樁,或是半路上的快速充電站補充能源。但這些設定,對分秒必爭的商用車來說,並不合適。司機可不想在做生意時,還要去充電站空等半小時。

車隊的存在解決了換電模式另一個問題:標準化。車隊可以一口氣大批購入同款車使用,從而讓換電站擁有規模化效益。目前中國幾個大城市,都已經有大規模的電動車隊。

計程車 電動車

▲中國電動計程車隊的數量已經很龐大,也讓換電模式需求增加。(Source:Bloomberg)

深圳就擁有超過 2 萬輛電動計程車,其他城市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動計程車。這些車隊大多採用相同車型,因此北京汽車集團就與奧動新能源合作,在北京建立了 220 座換電站,讓這些電動車的可上線時間最大化。

目前全中國的汽車換電站估計超過 663 座,今年將會突破一千座,甚至也有公司希望將換電模式帶到美國,重新找回 Better Place 的失土。

然而,汽車換電的根本問題依然無解,隨着公共與家用充電設施普及,一般車主對換電的需求可能越來越低,因此換電模式的成長可能不會太快,但 3 分鐘就能完成補電,對商用車來說又是一大誘因,因此換電模式依然有未來。

在如今的數位時代裡,資訊安全是一切數位發展的基礎,觀察產業環境,隨著數位發展經驗的累積,企業開始愈發重視資安抵禦的問題,金管會更為了強化上市櫃公司資安管理機制而修正法令,種種環境刺激都讓臺灣資安產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擴增。據報導顯示,光是2021年平均每月的資安工作機會就高達1,326個,比5年前成長1.5倍,而且人才的需求曲線仍持續向上攀升,可見臺灣資安人才培訓及產業資安發展輔導的勢在必行。

計程車 電動車

Photo Credit:ACW SOUTH沙崙資安服務基地

於是,以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培育本土資安人才為核心使命的臺灣指標性資安場域,「ACW SOUTH 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圍繞人才育成、技術扎根、產業跨域、發展輔導等面向積極推動,扮演著臺灣資安產業及產業資安發展過程的關鍵角色。

2022資安嘉年華盛大開幕,展現資安跨域影響力!

自沙崙資安服務基地(簡稱:沙崙基地)營運以來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基礎的導覽推廣、資安人培,還是進階的產品驗測、實證演訓,沙崙基地都做出豐富的內容與成果。為進一步促進資安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交流互動,沙崙基地結合計畫成果分享、產業主題講座、亮點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不同形式,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舉辦今年度南臺灣最大規模的資安盛會──「2022資安嘉年華」。

本次嘉年華的目標之一便是對接資安產業與臺灣各產業的資安需求。為此,沙崙基地力邀中小型資安新創企業及民間駭客社群參與展出,也邀請物聯網、電子、工具機、航太、醫療、化學等橫跨不同領域的產業菁英共襄盛舉。短短兩天的活動匯集了上百家的臺灣資安相關產業及組織,不只活絡臺灣資安生態圈的技術交易與商機流動,更凸顯了沙崙基地用心經營的跨域影響力。

剛踏入嘉年華的會場,就已經感受到現場活絡的氣氛。不只有許多工作人員穿梭於人群中,積極引薦產業關係人,也有不少高階經理人與組織代表互相交流當前資安產業的發展趨勢、交換不同產業之間的資安需求;最特別的是,還有產業前輩主動與新秀同學攀談,希望啟發年輕學子將創意與業界接軌。儘管開幕儀式還沒正式開始,但輕鬆熱絡的氛圍已讓這場「嘉年華」有了名副其實的圓滿開場。

新血注入、應用整合,沙崙金鑰開啟臺灣資安新未來!

「資安產業的發展及產業資安的推動,其實關鍵點就是資安產業人才。」

開幕儀式中,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也在致詞中強調,有好的人才,產業才能往前邁進,所以沙崙基地特別邀請首屆沙崙資安大賽脫穎而出的新秀選手上台分享,從新生代的角度分享對資安產業的看法與期待。其中,黃同學提到「硬體資安」的重要性、資安培育資源稀缺的議題都獲得與會者肯定,甚至後續產業演講時仍被反覆提及;而陳同學也談到資安大賽對他的深刻影響,無論是過程輔導、還是最終獲獎,都成為支持他深入資安領域的力量。儘管談話過程仍有幾分生澀,但他們對資安研究的熱情、與對沙崙基地培育的感激依舊清晰可見。

當新秀們從數位產業署的林俊秀副署長手中接過「沙崙金鑰匙」的那一刻起,邁向資安未來的大門也完全敞開。踩在他們腳下獲獎的舞台是比賽的終點,也是另一個起點。沙崙基地也將持續提供新秀們無償使用包含課程講座、演訓環境、共作空間等豐富資源,並繼續坐鎮產業、政策、技術的交接點,孕育產業新血、嫁接資安與不同企業的跨領域協作。

計程車 電動車

Photo Credit:ACW SOUTH沙崙資安服務基地

除了最基礎的人才養成,沙崙基地在產業資安應用的面向也是不遺餘力。今年下旬仍有多樣橫跨基礎設施、智慧綠能、半導體設備等不同領域的資安產品及物聯網設備,於沙崙基地的實測場域中進行駭客攻擊的情境模擬,考驗產品的防護能力以及進行資安人員攻防演訓。在嘉年華開幕儀式中,也由林俊秀副署長親自頒發驗測證書及獎座,肯定所有夥伴們為臺灣資安發展的努力。如此佳績不只展現出臺灣本土資安發展的軟實力,更凸顯出配有專業設備、技術支持的資安場域的重要性。

計程車 電動車

Photo Credit:ACW SOUTH沙崙資安服務基地

走入資安嘉年華,多元講座、趣味闖關,亮點成果親民展示

開幕儀式圓滿結束後,沙崙基地也安排許多與產業資安相關的跨領域講座,讓不同領域的參與者都能有所收穫。例如涉及醫療、航太、製造的「產業資安藍圖講座」,即是邀請產業聯盟透過資安評級輔導,帶動企業導入國產資安解決方案的經驗分享;或是「攻防驗測主題論壇」則是透過講座論壇,分享沙崙基地在攻防演練及驗測過程發現的常見產業資安漏洞。雖然講座內容涉及許多專業知識,但「資安聯防」的概念卻是許多演講內容的共同子題,讓每個領域、上中下游的不同企業們,都能輕易了解如何將資訊安全融入產業生態,維持最安全的網路、產品及服務。

除了資安領域的產官學人士,資安嘉年華也開放給對於臺灣資安發展感興趣的一般民眾參加,所以沙崙基地也規劃了豐富多樣的闖關體驗,讓民眾從遊戲體驗認識資安概念。最特別的是,闖關遊戲結合了沙崙基地特有的「攻防演訓、產品驗測實戰場域」,將解謎線索放入不同的驗測展示中,讓參與者在進行闖關遊戲的過程中,得以認識資安攻防運作的整體輪廓。而在活動主要會場的另一端,還有含括軟體、硬體、企業資安顧問、資安服務等多達20攤的資安新創企業受邀展出,新創企業們透過攤位布置、贈品與DM,結合現場專人的詳細介紹,就算是對資安實務運作沒有概念的人也能輕易理解,展現出臺灣資安新創產品/服務的多元活力。

孕育人才 x 攜手共進

數位時代下,資訊安全成為公私部門皆重視的領域,觀察這次資安嘉年華的舉辦盛況,也能發現一項特殊的轉變──不只上市上櫃的大型企業注重資安,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新創企業都開始注重資安領域的發展。而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成為一個育成人才、凝聚產業的關鍵節點,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彼此鏈結,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不斷累積,由政府帶領,攜手產業、人才一起朝向「數位好,臺灣產業才能更好;資安好,臺灣產業才能更好」的未來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