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慰 失意 的人

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渴望,渴望有人能理解我们的情绪,理解我们的想法,理解现在的种种感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难过,之所以难过是因为觉得没有人懂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在一个人的世界兜兜转转,却找不到一个同路人。

1.安慰别人时,你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要想当然,理解别人很重要,只有理解了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安慰别人时,请不要说教,一味说教只会让别人更加难过,甚至愤怒而讨厌你,也不要指责别人。

3.有些人安慰别人时,总是喜欢说,我早和你说了,你就是不听之类的话,最好不要马后炮,他已经够伤心了,你这样说他只会更难过。

4.不要轻易说“我懂你的感觉,我理解你的感受”之类的话。

安慰人从聆听开始!

认真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自己滔滔不绝地给出意见,让对方把内心需要发泄的情感全部吐露出来,很多人失意的时候其实很少需要别人给出解决方案,更多的是需要有一个人去聆听他的苦楚。

我们要认真用自己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是不停地发问。

根据关系的亲近,给对方一些肢体上的安慰,比如摸摸手,拍拍肩膀,还有拥抱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达到很好的共情,对方就会觉得你是理解他,关心他的,而他的悲伤也没有那么多,情绪也会缓解很多。也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跟他说,如果很难受的话,就哭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没关系,自己会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这也是一种很有力量的安慰,也可以让对方感觉到温暖。

然后进行行动上的安慰,因为很多时候,比起语言,行动更加有力量,更温暖。比如对方在生理期间,经常痛经,可以给她递上一杯温水,或煮一杯红糖水,而不只是口头上表达多喝热水,或者给她买一个暖宝宝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安慰方式,比语言更加真切,更加温暖人心。

我們親近的人因失去什麼而感到痛苦的時候—不管是有人過世、身體不再如過去「正常生活」時那般健康,還是工作沒了,或確定永遠無法實現的事,像是懷孕,我們的首要本能往往就是想幫忙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會說:「再等等」「過沒多久你就會有新的____(孩子、工作、伴侶⋯⋯)!」,或是「你有沒有試過⋯⋯?」

如果對方只是掉了手機,這個方式就非常有效。但如果人們遭受重大失去,這方法真的不管用。

陷入哀傷的人絕對不會「回復正常」,因為他們的人生已經整個改變了,而且並沒有什麼「正常」可以回得去。在這些極度困難的情境當中,有些時候並無解救之道,許多我們想提供協助的反射動作,往往是適得其反。

我們全都有過那種感受:當某人前來分享一件自己的困境,我們努力想要幫忙提供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盡力提供不同的觀看角度。

廣告

此時卻開始看到他們眼光朝下,雙手在胸前交叉。見到他們封閉起自己,我們會覺得舌頭打結,吞吞吐吐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任何能解救我們免於尷尬的話都行!這樣的情況常導致我們自以為是地發表意見。接著,對方會覺得自己的痛苦慘遭剖析與控制。任何經歷過這般情景的人就會知道—這真的一點都不有趣。

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好好活日子,多多少少都會受點苦。然而,雖然我們有共同的經驗,每個人卻都以不同方式經歷失去。

你對某人 有 同理心,並不表示你有辦法確實了解他們的感受。

「你的心情我懂」,是我們經常用來讓別人覺得比較好過的句子。除非另外接受別種教導,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認為正確、有用,而且是「你就應該這麼講」的慣用語。

廣告

然而,同理心的要點不是將自身經驗反映到別人的情況上,而是讓你能深入洞察真正的痛苦與恐懼經驗,略微領會可能的感受。可是,說出「你的心情我懂」,似乎有點看輕受苦者的個人獨特經驗。

你的經驗並不會和另一個人相同—一生病就馬上得到初步診斷,和同一病症過了十年之後才被檢驗出來,根本就很不一樣。

如何安慰 失意 的人

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任何一個事件,對於每一位獨立個體,會涵括以下各式各樣的情緒,但不僅限於此:

你所關心的那人,實際上有何感受?就算你們之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你提問之前,你是不會了解對方感受的。但我們曉得要發問,一定有困難的地方。所以,以下列出幾個好用的開場白。

試著問:「你還好嗎?」

這聽來好基本。但好多人都不敢實際開口問問別人,確定他們過得好不好。依據你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會不太確定得要和一個人多親近,才能夠問他們過得怎麼樣。人心變化無常,你得要靠著自己的第六感才行。如果你害怕進行這種對話,第六感就會跟你說別打探了。

廣告

隨著你練習越多次,對於是否該問的判斷力就會進步,也就會更容易開口發問。只要記得:

沒有人翹辮子的原因是被問了:「你還好嗎?」

提問有點可怕,但並沒人會因為「你還好嗎?」這個問句而受到嚴重傷害。大多數人—即使是不願真誠回答的那些人—都會心存感激。

「你還好嗎?」實際上就是最基本的關懷問句,因為它承認了你還記得而且關心目前的狀況。如果哀傷的人並不想長篇大論,那也不會花掉他太多精神。

舉個例子來看看,有位女士跟我們說,同事對她母親過世的反應是這樣的:

「我休完喪假後回去上班,沒人提到之前發生的事。如果是沒和我緊密合作的人,那還無所謂。但我以為是朋友的那些人竟然也默不作聲,即使我了解這樣對他們或許很尷尬彆扭,依然令我感到很受傷。」

廣告

何時不要問:「你還好嗎?」

「你還好嗎?」是個打開話閘子的好方法,不過有些時候問候某人過得怎樣,卻會讓對方抓狂。如果你要問的對象很明顯是在心煩意亂的話,或者還在重大慘案發生的頭幾天,或幾星期內壞事尚未完結前,這句話更是不太恰當。

這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在暗示某人除了覺得悲慘之外,還有其他更痛苦的感受,這並無法安慰身陷苦難的人。

如果有誰的太太剛過世,或者他們才被診斷出罹患腦瘤,
而你問他們說「你還好嗎?」,他們很可能會回你:
「媽的!你覺得我還能有多好?」 之類的話。
平心而論,這樣的回答還挺實在的。

一旦習慣去問「你還好嗎?」接下來就可以提問以下幾件事,表達出你是真心想聽對方自在述說他的狀況(但不會強迫):

廣告

1.「你對那有什麼感覺?」或「你的感覺如何?」

經常做此練習。「你對那有何感覺?」是比「你還好嗎?」更棒的問句,因為它讓人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做出回應。因為需要幫助的人,有可能滿腦子都想著保險問題、律師費,或甚至想要擁有片刻的平靜,而非亟欲分享內心最深處的感受。

2.「你今天過得好嗎?」

臉書的營運長暨《挺身而進》作者雪柔‧桑德伯格,在一篇臉書貼文中分享了幾個人際互動的例子。那時她丈夫驟逝,她還陷在哀傷之中。

她說:「即使出發點總是好的,比起說出簡單一句『你過得好嗎?』,最好還是用『你今天過得好嗎?』取而代之⋯⋯因為對方曉得現在我所能做的,最多就是一天撐過一天。」

如果任何人生重大轉變,已經發生了一陣子,你就可以放膽問:「現在你適應得怎麼樣啦?」

開口問「你還好嗎?」重要的倒不是這幾個字,而是在於展現出真誠關心別人的感受還有他們的想法。而且許多時候,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你還好嗎?」這幾個字,而是某種能夠直達對方內心想法與感受(而不是你自己的)的關心。

容許荒唐的事發生

當你朋友的人生突然天翻地覆,行動有點呆也不稀奇。不過如果有人完全發瘋了怎麼辦?如果你朋友做的事情會對他/她或其他人造成危險,或有釀成災難的可能,那麼絕對要找其他人尋求建議,像是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然而重要的是,曉得真正具有破壞性的事和見怪不怪的荒唐決定之間,差別究竟在哪兒。其中,後者往往是受苦過程的正常部分。

如何安慰 失意 的人

像是「你應得的」還有「我擔心的話就會跟你說」之類的回應,能讓朋友知道,在他們有需要時能獲得你的協助。

定期拜訪或追踪,的確有助於檢視某人的「正常」荒唐行為有沒有越界,變成真正要擔心的事情。如果你真有一點擔心,別害怕向其他曉得事情始末的人尋求建議。要記得,你是一位善良又關心他人的朋友,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除非你真的是)。

「我也遇過這種事。」

困境會讓我們覺得孤單甚至丟臉。知道某位我們尊敬的人也曾經歷類似的事情,會讓我們覺得沒那麼孤單。不那麼像是單一事件或個人的失敗,而且甚至很有可能,我們也可以跟那人一樣度過這個困境。

然而,正如同我們在本章前頭所寫的,切記:你和某人一樣曾經歷過相同的事,並不表示你就會曉得他們的感受為何。人們並不需要你鉅細靡遺地分享和他們一模一樣的感受。他們只需要知道你曾遭遇過類似的事情,了解自己並不孤單。

「我對你有信心。」

生命中最為關鍵的時刻,都伴隨著令人望而生畏、極其陡峭險峻的學習曲線。不管是失去親人、生病、不孕還是離婚,往往會有一大堆醫療、財務以及法律方面的事情等著要做決定,讓我們覺得完全無法招架、使不上力。

同樣地,遇到重大轉折,例如離婚、換工作、失去親人或生下需要特別醫療照護的孩子,因而不得不走上一條嶄新且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由此而來的不安全感也是其他狀況難以比擬的—因為這些全都導致我們懼怕與同伴脫節、喪失自我、經濟不再安穩,就連一般的應對能力也沒了。正因為如此,遇上此類狀況,表達出你相信對方有能力掌握當下處境,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你能感受或理解他們心裡有所恐懼,但只要你相信他是能幹、健全的人,具有良好判斷力,要馬上、馬上、馬上就要讓他們曉得這件事。有位正打算離婚的女士就說,鼓勵的話中,就屬這句對她最有幫助:「我朋友說:『她相信我知道該如何進行最棒的行動步驟。』」

聚焦在對方的感受上,切勿只關注事實。

你發現某個朋友剛遇到前任男友,很自然就會想問「他交新女友了嗎?」但挖掘事實真相,而不去管對方的感受,根本就是避開情緒風暴不去面對。

所以得要換個方式,試看看這麼問:「感覺如何?」「過了這麼久之後再遇見他,有什麼感覺?」有位不孕的婦女是這麼形容的:「每個人都一直問我那些醫療程序如何如何。似乎沒人想到我是痛在心裡。」

「懷抱希望的故事」:大部分的時候,這能幫上一點忙

經歷過一段艱困時光的人,顯然有個難以克服的特質:害怕未知。舉例來說,如果有誰病了,我們根本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況不受控制,這對任何一位平凡人來說都很難。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要給朋友希望,讓他們能夠走出困境。然而,實際幫助某人不因現實而感到害怕,和說說「你會沒事的!」這句話來貶低他們真實而必然的恐懼與憤怒,這兩種做法之間只有非常細微的一線之隔。

凱西天生就是悲觀論者,積極正向的故事只會讓她想吐。可是當她罹患乳癌的時候,確實發現自己喜歡聽那些和她有相同情形並懷抱希望的故事。艾蜜莉也一樣。聽到有同樣診斷的人能夠存活下來的真實故事,實在令人安心。

不過,這其實也相當複雜。

確定你那懷抱希望的故事是真的,而且實際發生在你認識的人身上。網路上看到的東西不算。也就是說,這類充滿希望的故事如果是建立在實際基礎上,會極有幫助。關於某個困境,如果你自己就是個例子,或者別人有正面的故事(而且真的有關!),那麼絕對要分享出來。

以下舉幾個例子:

如何安慰 失意 的人

「我在乎你,我愛你」

還記得嗎?需要幫助的人會覺得自己像個累贅而且沒人愛。身處糟糕或驚慌的時刻,沒有什麼能比得上聽到別人說他們有多愛你。不管多常有這樣的機會,也不管是當面講、透過簡訊或電子郵件、在蛋糕上寫字,儘管說出我愛你、仰慕你、尊敬你,或是表達出對對方的祟拜。這絕對不會出錯,而且還非常必要,更能獲得極度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