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胆道梗阻粪便颜色

发布时间:2018-12-1161854次浏览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病,而它的病症也一般表现在消化道症状上面。患者主要会有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正是由于胆道阻塞使得胆汁不能正常排出,然而胆道中的胆盐滞留堆积在肝细胞内,导致胆固醇分解受到影响,最后使血中胆固醇增加。那么胆道梗阻粪便颜色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脂肪性腹泻往往在胆道阻塞后发生,因为排到肠道里面的量减少,引起脂肪的吸收、消化障碍,大便次数增多,大量脂肪混进入大便中,医学上称为脂肪性腹泻。肠道内的胆汁由于胆道阻塞而减少,所以使得人体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人体吸收不到充足的维生素K,就会影响人体中凝血因子的形成,导致可能发生出血。

正常人的正常粪便应该是发黄色的,这是因为胆汁原本是深绿色的,经过食糜稀释,色泽变淡了。如果胆有问题,不能输送胆汁酸到小肠,就要看吃进去的食物颜色了,哪种食物比重大,就会以他的颜色为主,比如吃多了菠菜,大便就呈深绿色,若是吃了老玉米多,大半就成老玉米那个颜色了。

胆道梗阻大便呈发白的颜色或是陶土色。但是,胆道梗阻的危害可不仅仅是大便颜色改变这么简单,更严重的是会引起肠道的疾病,导致我们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

如果大便呈陶土样发白,可能是胆道阻塞所致,需要尽快去医院做详细检查确定梗阻原因,如果是结石,可以药物或手术,肿瘤或畸形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尽快去医院做肝胆功能、B超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

所以,一旦发现胆道梗阻粪便颜色变化 ,第一时间就是去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拖延,以免给肠道等身体器官带来损害。

相关推荐

ERCP手术全称是什么

ERCP手术全称是内窥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通过检查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到十二指肠的降部,找到乳头之后,将活检的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到乳头的开口处,将造影剂注射之后显示胰胆管。这类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微创手术,不用开刀,创伤性较少,手术时间比较短,住院时间也比较短,是目前治疗胆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治疗胆道梗阻出现的黄疸、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疾病。

胆总管梗阻怎么治疗

胆总管梗阻对健康有很大危害,可根据其发病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因炎症性因素导致的胆总管梗阻可通过药物治疗,炎症消除后,胆总管梗阻也可得到改善。因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胆总管梗阻可选择手术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可选择介入穿刺内外引流的方法治疗。

胆总管梗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患有胆结石疾病时,结石堵塞胆管就会引起胆总管梗阻;患有胆道肿瘤疾病,出现了占位性病变时,会导致胆总管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疾病也是胆总管结石的常见诱因;另外,胆总管梗阻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道梗阻的治疗方式与它的病因有关。如果胆道梗阻是由于炎症引起的,可以通过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因肿瘤或结石引起,应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可以选择介入穿刺内外引流。

胆囊炎的治疗有什么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胆囊炎的治疗,胆囊炎的治疗主要要根据引起胆囊炎的病因,以及胆囊炎症的症状,还有胆囊的大小形态功能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国家大多数的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结石,会诱发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甚至是胆囊萎缩。那么根据急性胆囊炎,我们采取对症消炎止痛,急性胆囊炎控制之后,我们需要根据胆囊的功能,以及是否会反复出现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来选择后续是否采取保守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一旦急性胆囊炎通过保守治疗无法获得缓解,我们也建议采取急诊手术治疗的方式,如果胆囊炎进入到慢性阶段,通常只是会有右上腹的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这个时候胆囊的功能相对较好,我们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护胆囊功能,如果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功能已基本丧失,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继续保留胆囊,而建议及早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胆管梗阻最佳治疗方法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胆管梗阻可以包括结石、炎症、异物、肿瘤引起的梗阻,治疗方法要结合具体的病因和疾病发展程度,对于结石异物引起的胆道梗阻,最佳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内镜取出结石或异物,重建胆道的通畅性。对于炎症性良性狭窄,我们需要根据梗阻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明显的胆道堵塞,可以采取药物对症治疗,介入支架或者是外科手术切狭窄重建胆道通畅性,如果说由于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如果说能够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根治性切除,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而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则建议通过外引流或者是内置胆道内支架来恢复胆道的完整,以降低黄疸,改善肝脏功能。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02:08

胆管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管梗阻可以包括结石、炎症、异物、肿瘤引起的梗阻,治疗方法要结合具体的病因和疾病发展程度,对于结石异物引起的胆道梗阻,最佳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内镜取出结石或异物,重建胆道的通畅性。对于炎症性良性狭窄,我们需要根据梗阻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明显的胆道堵塞,可以采取药物对症治疗,介入支架或者是外科手术切狭窄重建胆道通畅性,如果说由于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如果说能够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根治性切除,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而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则建议通过外引流或者是内置胆道内支架来恢复胆道的完整,以降低黄疸,改善肝脏功能。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02:14

胆囊炎的治疗

胆囊炎的治疗主要根据引起胆囊炎的病因,以及胆囊炎症的症状,还有胆囊的大小形态功能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胆囊炎采取对症消炎止痛,急性胆囊炎控制之后,要根据胆囊的功能,以及是否会反复出现急性胆囊炎的发作,选择后续是否采取保守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如果胆囊炎进入到慢性阶段,通常只是会有右上腹的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此时胆囊功能相对较好,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护胆囊功能;如果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功能已基本丧失,建议及早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胆道梗阻的症状

胆管梗阻是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出现了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出现脂肪性腹泻和发生出血倾向还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加,等等这些症状。

胆管梗阻最佳治疗方法

患上了胆管梗阻最佳的治疗方式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中西医结合,这是因为不管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的治疗方式,都会有一定的优势和弊端,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把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样的治疗效果就会更加突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胆道梗阻需要检查什么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胆道梗阻的症状可能突然出现,或者是在发病后的几个月,甚至是多年才能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其中一些症状与导管阻塞相关,导致肝脏产物倒流并渗入血液。其他的一些症状,因为胆管不能输送肠道所需要的消化液而引起。这可能阻止身体吸收一些脂肪和维生素。当发生胆道梗阻的时候,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黄疸,胆红素不能进入胆汁会积聚在体内,并引起黄疸,出现的症状就是双眼的巩膜和全身的皮肤黄染,进而小便颜色深成酱油色,大便颜色发白变浅。其次胆管梗阻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骚痒,皮肤瘙痒也是因为胆红素积聚在体内,进而沉积在体表的这些神经末梢而引起的症状。当肝内的胆汁淤积导致梗阻性的黄疸,造成胆结石,可以引起右上腹的腹胀、腹痛的症状。当发生胆道感染的时候,可以引起发烧,甚至盗汗一些症状。当患者梗阻性黄疸,淤胆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诱发一些肝功能减退,肝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一些全身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甚至体重下降。

胆道梗阻症状有哪些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是否存在胆道梗阻,通常经过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就可以提示胆道梗阻,体格检查包括皮肤的黄染,眼睛鼓膜的黄染,这是最直观的,当我们肉眼无法发现这种皮肤是否有黄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血液检查,通过查肝功水平,就是里面的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以及肝酶这些水平是否升高,如果提示有胆道梗阻,下一步就需要查一下达到梗阻的病因,最常见的临床上,检查的达到梗阻的检查,就是腹部的超声,就是肝胆胰脾的彩超,再就是经常做的腹部ct和腹部的磁共振,这就是目前我们经常做的腹部的肝胆、磁共振的胆胰管成像、MRCP,这三项检查都是一个无创的检查。再就是其它有两项常做的,一个有创检查,第一个是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第二个就是ERCP,内镜逆行的胰胆管造影,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这一项检查也是个有创操作,它不仅仅在于胆道系统这个疾病的诊断上有帮助,而且可以在术中如果一旦发现有结石或者肿瘤或者胆管狭窄等其他的一些病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直接的治疗,包括取石、肿瘤的活检、狭窄放支架。

2020-04-10 00:06:00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膽囊示意圖。
圖/123RF

65歲的陳先生近日右上腹經常悶痛,尤其飯後更明顯,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原來是膽結石作崇,醫師建議他開刀切除膽囊。他跟朋友老王一談起,沒想到老王說他前陣子也因為檢查出膽息肉去動了切膽手術。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膽疾的困擾啊!

要了解膽囊相關疾病,得先了解這個器官。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廣義來說,膽道包含肝內膽管、肝外膽管以及膽囊。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

膽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膽結石、膽息肉,最嚴重的就屬膽囊癌、膽管癌了。整體來說這4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類似,多以發燒、黃疸、腹痛表現,不容易分辨,若有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以對症治療。若是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

【膽結石】

與膽汁鬱積有關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

一旦發炎疼痛或結石太大建議切除

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

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背或右肩胛骨,疼痛持續的時間約1~5小時,不會因為排便、姿勢改變、服用制酸劑或嘔吐而減輕疼痛。有時會合併打嗝、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因為結石塞住膽囊出口使膽汁無法排出,因而有膽囊腫大、發燒、黃疸、灰白便、甚至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

有症狀的膽結石應該考慮手術切除膽囊。沒有症狀的膽結石,只要觀察即可,每年發作產生不適的機率僅1%,以下情況建議切除膽囊:

◎結石大於2公分。

◎膽囊沒有功能或膽囊出現鈣化,有這些現象的病人,是膽囊癌的高危險族群。◎脊椎損傷,腹部沒有知覺的病人。

◎鐮狀細胞性貧血病人,無法分辨疾病造成的疼痛或膽囊發炎。

◎容易有手術併發症的病人,提早切除為宜:如肝硬化病人、兒童和糖尿病患者。

【膽息肉】

良性居多若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膽囊

「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

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 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另外有一種屬於「發炎性息肉」,與膽結石有關,膽結石不斷刺激膽囊壁,造成黏膜增生,這種類型的息肉多小於1公分,轉變成惡性腫瘤機率低。不過若當膽囊壁發炎反覆、上皮細胞不斷增生,也有可能變惡性,要加以留意。

一般觀察,如果息肉的底部寬、沒有柄,直接吸附在膽囊壁上,多數是膽囊壁細胞病變增生,較有惡性可能,且多數是單一顆。如果是很多小小顆(小於1公分),有柄、類似女王頭那種形狀,良性的機率高。

膽息肉大多沒有症狀,通常是透過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和內視鏡超音波等,或膽囊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發現。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

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

【膽囊癌】

無聲無息 發現多已晚期

膽囊癌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有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長時間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意外發現,這類「幸運」的患者因為能夠開刀、預後較好。

目前醫學上治療膽囊癌以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不過由於大多數膽囊癌都是晚期才發現、癌細胞已經由淋巴擴散轉移至肝臟或其它器官,難以手術清除乾淨,許多患者更因為腫瘤過大阻礙膽汁排放,併發嚴重黃疸,處理上以緊急置放支架引流,減輕黃疸後,再採取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但預後多半不佳。

醫學歸納膽囊癌的危險因子如下:

1.膽結石過大:70~90 %膽囊癌病人都合併有大於3公分、有症狀、時間長的膽結石。

2.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

3.膽囊鈣化:易伴發膽囊癌。

4.原發性膽道硬化症。

5.膽囊慢性發炎。

6.慢性感染沙門氏菌或幽門螺旋桿菌。

7.先天性膽道囊腫。

8.不正常的膽管胰管接合:這會使胰液長年倒流到膽囊,造成慢性發炎。

9.經常曝露於致癌物之中:例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致癌物,也有研究顯示吸菸與膽囊癌有關。

10.肥胖。

11.高血糖

臨床上會建議,若檢查出過大的膽結石或有惡化傾向的膽息肉,或膽道先天結構異常者,建議「防患未然」切除膽囊,如果又合併上述危險因子,更該積極處理。

【膽管癌】

輸送膽汁的通道長腫瘤

膽管癌雖少見但卻十分惡性。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依據所在位置,又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癌變的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肝內膽管癌因位置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膽管癌的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將遭受癌細胞侵犯的膽管及周遭器官組織切除乾淨。對於有復發疑慮的病人,再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但因難以早期發現,能開刀的病患不多,不能開刀的患者5年存活率約只有20%。

若有以下情況者,可能是膽管癌的好發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1.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

2.膽道與胰臟接合處異常。

3.接觸戴奧辛、亞硝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在橡膠工廠、汽車廠等工作的員工特別要注意。

4.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

5.酒精濫用。

6.糖尿病。

7.肥胖。

8. 60歲以上的長者。

9.有膽管癌家族史。

膽管癌的檢查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管攝影、經皮穿肝膽道攝影。也可以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EA和CA19-9,不過僅能供參考,準確率只有2至4成。

膽囊切除後 建議少油、少量多餐

若基於上述疾病必須切除膽囊,很多人都會擔心,膽囊沒了會怎樣?其實膽囊切除後的症狀因人而異,膽囊最大的功能就是儲存膽汁,一般來說,切膽後因膽汁缺乏膽囊的調節,初期會容易腹瀉,所以飲食上要注意低油、低膽固醇、高纖維、避免含高濃度咖啡因及糖分的飲食,盡可能少量多餐。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了,大多數就會恢復正常,即便「沒膽」也能夠健康生活。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聽說膽囊癌是很惡性的疾病,那麼預先切除膽囊是否就不會罹患膽囊癌?有人這麼做嗎?

A:膽囊對消化有幫助,如果沒有危險因子,不建議預先切除,畢竟手術本身也有風險,且拿掉膽囊的患者有部分會腹瀉、消化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臨床上不會隨便拿掉膽囊。

Q:膽管癌是肝癌的一種嗎?

A:膽管癌是肝臟原發性癌症的一種。但是膽管癌與肝細胞癌(一般俗稱的肝癌)不同,癌細胞型態不同,藥物反應也不同,肝癌細胞多數經由血液循環擴散、膽管癌主要是經由淋巴系統擴散。

【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78期(2017-04-15出版),原文連結

膽結石 膽囊癌 慢性發炎 黃疸 膽囊炎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有關膽結石引起膽囊炎合併總膽管阻塞病人的糞便顏色下列何者正確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