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代 超 迷你 吊帶 手術 費用 2022

在台灣婦女泌尿醫學是國內在學及專科醫師訓練較不足之學科,婦女為懷孕生產及年齡老化後,易導致骨盆鬆弛現象,根據統計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婦女飽受尿失禁之困擾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蘇聰賢醫師堪稱台灣婦女泌尿學科的校長,他從無到有,於1985年在台北馬偕醫院建立亞洲第一個尿路動力學檢查室,並積極培訓人才、建立本土資料庫和相關研究,奠定台灣婦女泌尿學基礎,並躍升國際領先地位。

在多年來的努力下,我們由國外引進最先進之尿失禁及骨盆重建及人工網膜手術,提高醫療品質並舉辦多次學術研討會及手術示範,發表諸多學術論文備受婦女泌尿界之肯定。

更新日期2020-07-04

肚子一用力就漏尿,是許多中年婦女不好意思啟口的困擾,當凱格爾運動訓練已無法改善尿失禁時,該吃藥就好,還是接受手術治療呢?哪些手術,健保有補助?一位正值更年期階段的51歲職業婦女麗鳳,為人外向、社交活躍,就醫時對泌尿科醫生說:「最近唸小孩時,只要大聲講話就會漏尿,此外,跳舞時也會漏尿,非常煩惱。」奇美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檢查後確認麗鳳是典型的應力性尿失禁,建議她做凱格爾運動,但麗鳳希望能立即改善,於是選擇手術治療。討論後,醫師以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協助麗鳳改善尿失禁狀態,術後追蹤了幾年,成效相當好。研究顯示,手術後5年,約有九成的患者未再漏尿,文獻上最長曾統計到術後17年,仍然有85%的治癒率。

 

 

吊帶手術

改善應力性尿失禁

 

麗鳳選擇的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手術時間只要10~15分鐘,隔天就可以出院。吳銘斌醫師表示,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手術已不像從前需要開腹,大多採用無張力尿道吊帶手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三代的差別在於傷口不同。

 

 

第一代傳統膀胱懸吊術傷口位置在下腹,治療效果很好,但可能有膀胱穿破的風險。因此,發展第二代無張力陰道吊帶手術,從大腿內側閉孔肌開刀,手術時間約15~20分鐘,效果很好,隔天就可出院,術後副作用是可能導致大腿疼痛。目前健保有給付第二代手術費用。至於第三代超迷你吊帶手術,無傷口,手術時間更短,約10~15分鐘,術後隔天就可出院,耗材需自費約29000元。

 

 

吳銘斌醫師提醒,不管接受哪一代的手術,術後1個月內不可以提重物,3個月內不可以做粗重工作,術後3個月、6個月各要回診一次,之後每年檢查追蹤。

 

 

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常有解尿假警報

 

一位65歲的顏媽媽,以前很喜歡參加社區和老人會的活動,到處去旅遊,但最近卻不太敢參加,因為一出門就想上廁所,尤其是在遊覽車上,不知何時會到下一站,何時能上廁所,因此很心急,常一急起來,更易尿失禁。

 

 

吳銘斌醫師表示,顏媽媽屬於急迫性尿失禁,一急就會漏尿。由於她很喜歡旅行,治療的動機很強,服用藥物,同時配合行為療法及凱格爾運動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出門也不再有問題。萬一還是擔心,則可使用護墊,如果漏尿,可以讓自己免於尷尬的處境。

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台北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委員會主席蘇聰賢提到,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透過骨盆腔肌肉訓練、藥物及微創手術,已能解決90%以上的婦女泌尿問題。

台灣婦女泌尿醫學,亞洲第一

尿失禁治療在近20年有突破性的發展,婦女泌尿也躍升成為當紅的次專科。

台灣婦女泌尿醫學發展僅十多年,但醫療水準與歐美同步,且在亞洲地區居領導地位。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創會理事長蘇聰賢,破紀錄連任四屆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委員會主席;2008年台灣爭取舉辦第33屆國際婦女泌尿年會,展現扎實而豐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泌尿外科和婦產科醫師攜手合作,共同開啟婦女骨盆醫學新紀元。

「我們是兄弟會,」台中榮總婦產科主任洪滿榮難掩興奮說,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和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合作密切,這種模式在國外也很少見。

「兄弟會」除發行季刊交流最新的研究外,每年共同發表論文,研討會上常見兩科醫師合作的研究計劃,譬如2006年就曾發表台灣婦女膀胱過動症就醫原因調查,結果發現女性因老化和肥胖最常引起膀胱過動症,這也是流行病學的一大發現。

勸姐姐妹妹勇敢就醫去

如今,婦女泌尿問題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尿失禁如肚子痛或頭痛一樣,是需要被注意的身體症狀。「不是你的教養、行為好不好的問題,」美國婦產科醫師羅森曼在《婦科診療室》書中疾呼,女性不該再靠護墊和尿布過日子,而是鼓起勇氣接受治療。

近年極力鼓吹健走的紀政,最後靠著健走(有提肛作用,可訓練骨盆肌收縮)、擺脫了惱人的尿失禁問題,成功減重20公斤,重新找回乾爽活躍的人生。

Q:什麼是尿失禁?

無法控制尿液流出,並在衛生或社交上造成干擾。以壓力和急迫型尿失禁最常見,通常與生產、更年期或肥胖有關。

壓力型尿失禁是用力、大笑、咳嗽或跑跳等用到腹肌力量時,會有不自主漏尿現象,以運動或手術治療效果好。

急迫型尿失禁是膀胱神經調節功能變差,只要稍有點尿意就想上廁所,這類型則以藥物或物理治療效果最好。

Q:何謂骨盆鬆弛?

子宮、膀胱等器官,需靠著骨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才能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生產、停經、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萎縮鬆弛,造成子宮、膀胱或直腸脫垂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有些人甚至會感覺自己好像坐在一顆棒球上(子宮已下垂到陰道外),陰部、肛門或下背部會感覺痠麻疼痛,長時間站立時情況更加重,通常脫垂嚴重時會建議開刀解決。

Q:治療尿失禁,一定要開刀嗎?

引發尿失禁的原因繁多,但多數是骨盆肌肉鬆弛引起,因此八成以上不需開刀,只要透過保守療法,如正確的骨盆肌收縮運動(又稱凱格爾運動或縮肛運動,見表)或電刺激就能獲得改善,這也是全球尿失禁治療的新趨勢。

「好好做,效果是很好的,」花蓮慈濟泌尿科主任郭漢崇很強調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他認為這是真正有效對抗尿失禁的治療。

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強度,直接影響到尿道、子宮及膀胱功能,學會控制骨盆底肌肉(隨意肌),便能調整自主神經功能,減少尿失禁問題。

但要訓練這塊深藏在骨盆底的小肌肉(提肛肌)並不容易,有時需要專人從旁指導。目前國內醫學中心的婦女泌尿門診,多設有專門訓練人員。

新近研究發現,若能正確訓練骨盆底肌肉,七成以上的尿失禁都能獲得改善,五成以上原本要開刀的病人,可因此免去手術痛苦。

Q:要如何訓練骨盆底肌肉?

可利用生理回饋儀來做監測,自我訓練骨盆底肌肉。

生理回饋儀有點類似健身房裡的肌耐力訓練器,是在陰道內放入壓力感應器並連接上電腦,讓人可跟著螢幕上的曲線,慢慢訓練延長肌肉耐力和強度,除可改善尿失禁外,還可緩解陰道萎縮和骨盆腔疼痛,對於性生活有幫助。

電刺激和體外磁波椅,則利用電流強迫刺激萎縮無力的骨盆肌肉。

電刺激是將小探棒放入陰道內,藉電流刺激陰部神經知覺引發反射,強化骨盆底肌肉。

體外磁波椅運用相同原理,但沒有侵入性,患者毋需更衣,可直接坐在椅子上進行治療。

磁波椅的好處是能依個人需求,調整不同的電流頻率和強度,一般療程為每次20分鐘,每星期2次,約3個月就能評估效果,但目前以自費為主。

Q:還有什麼其他的藥物治療?

更年期女性尿失禁的藥物治療,以雌激素療法較常見。

停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造成尿道外括約肌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產生漏尿,研究發現,停經5年內的婦女使用雌激素治療,可改善頻尿和尿失禁問題。

「但有乳癌、栓塞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不能用,」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主治醫師、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任龍震宇提醒。

Q:醫生判斷要動尿失禁手術,是怎麼回事?

約有兩成較嚴重的女性尿失禁,藥物和運動無效,需要手術治療。

現今常用的尿失禁微創手術,已有近20年的歷史,傷口小安全性高,只需半身或局部麻醉,住院一天就可完成。

以往尿失禁手術效果不理想,傷口大或人工網片感染排斥率高,直到1995年北歐發明增強尿道下阻力、傷口小、效果佳的吊帶手術(無張力性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簡稱TVT),成功改善八成以上尿失禁,也是如今最被廣泛使用的手術。

吊帶手術是在中段尿道下方,置入具有彈性的網狀吊帶,兩端再上拉至恥骨後方,如同吊床一般支撐住尿道下方,防止尿液外流,迄今已有超過10年未復發的報告,成效良好。

近年來尿失禁手術不斷改良翻新,傷口也愈來愈小,譬如由外而內穿過閉孔的吊帶手術(TVTO),或是單一傷口的超迷你吊帶手術等。

儘管各種新式尿失禁手術在國內已相當普遍,成功率也高達八成,但仍不免有少數併發症和風險,如造成膀胱穿孔、損傷動脈或血管神經或手術後排尿困難等,並非人人適用,不少前輩醫師特別提醒,動尿失禁手術前一定要做謹慎評估。

一般來說,壓力性尿失禁做吊帶手術效果最好,但如果患者合併有其他膀胱過動或提肛肌收縮無力等,手術治療效果不佳。

Q:我生過小孩,不但有漏尿問題,還有子宮脫垂,該怎麼辦?

尿失禁常合併骨盆鬆弛症候群,如膀胱、子宮脫垂等,約有五成生產過的女性會抱怨骨盆鬆弛。

輕度的骨盆鬆弛不必治療,平時多做骨盆肌運動就能改善漏尿狀況。但較嚴重的骨盆鬆弛仍無有效藥物,只能以手術治療。

傳統陰道壁修補手術復發率高達三成,新式的人工網膜懸吊術(簡稱TVM)傷口小,不需要切除子宮就能提供骨盆完整的支撐。

方法是從陰道壁下方置入一到兩片人工網膜,然後縫合在陰道上,讓網膜像升旗一樣把子宮和膀胱托上去,歷時約半小時。

如果骨盆鬆弛合併有漏尿問題,則可加做尿道中段懸吊手術,高雄長庚婦科主任黃寬慧說,這樣的案例很常見,在門診中約佔三~五成。

Q:如何選擇醫師?

最好選擇離家近,以及受過完整婦女泌尿專科訓練的醫師,因為婦女泌尿科經常需要回診。可上網站查詢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http://www.tuga.org.tw/index.asp,也可上網搜尋有尿失禁專長,並有不錯風評的婦產科或泌尿外科醫師。

黃小姐指出,她生完第2個小孩後也曾短暫尿失禁,不久就好了,沒想到隔7年後竟又開始漏尿,快走或跑步時尿液就滲出,感覺很糗,除非她在走路時縮小腹或提肛,或是一直找廁所,每幾分鐘就上一次,才能稍微避免,搞得生活大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彰基醫院婦產科主任孫茂榮表示,有尿失禁疾病的婦女約占4成,40至60歲的婦女個案最多,咳嗽、打噴嚏或突然用力,尿就不由自主漏出的情況最多,運動也需要用力,漏尿情況也常見。

彰基醫院引進第3代超迷你型尿失禁手術(MiniArc),主要用於用力型的尿失禁患者、經保守的藥物治療無效者,目前約已完成100個案例,成效很好,臨床經驗日前登上國際婦女泌尿醫學期刊,是亞洲第一個發表者。

手術是利用特殊材質的無張力懸吊帶,從陰道口進入固定於兩邊的閉鎖孔肌肉上,懸吊帶放置於尿道中段的下方,以此壓迫尿道,讓尿道不因用力而鬆弛漏尿。

10分鐘內完成、傷口小

孫茂榮指出,這種第3代手術只有尿道口下方的陰道傷口,第1代及第2代手術則會在大腿內側陰部多2個傷口,相較之下,第3代手術傷口小、出血少、單一傷口、復原快,手術時間只要5至10分鐘,成功率高,合併症機率低;不過,醫材部分健保沒有給付,患者需自費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