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帳號 給 別人 的 風險

提供給他人銀行帳號,並增加了來路不明的錢,除了可能成為共犯被判刑之外,還會使名下所有銀行戶頭都成為「警示帳戶」或「延伸警示帳戶」,交易會被凍結或限制、導致生活斷炊,不可不慎。

來路不明的錢 ≠ 天上掉下來的錢

很多人認為只給戶頭號碼,不給印章、提款卡、密碼,戶頭的錢就不會減少,就沒有危險。這句話前半段基本上沒有錯,錢是不會減少;但後半段沒有危險的部分就有錯誤,因為錢有可能會增加。錢增加有什麼危險?

如果增加的錢是具有正當來源,例如薪水、獎金、朋友餽贈、或甚至天上掉下來的發票獎金等等,當然是好事一樁。但如果增加的是來路不明的錢,那很有可能是犯罪所得,俗稱贓款。收了贓款,還想全身而退?

為什麼罪犯要將錢匯到別人戶頭?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罪犯犯罪時就已經冒著被抓的風險,為何還要將贓款匯到別人戶頭,徒增拿不回贓款的風險?關鍵就在於拖延檢警辦案時間

如果罪犯將贓款匯入自己的戶頭,警方調查時就可以很輕易地查出罪犯的身分,因為開戶時都必須留存許多個人資料。對罪犯而言,這只會讓他更快被抓。但如果用的是別人的戶頭,警方一開始只會查到帳戶所有人的資料,而不知道罪犯本人是誰。

因此,雖然贓款匯到別人戶頭可能會領不回來,但至少不會那麼快被抓

提供銀行帳號的情況

既然罪犯會讓被害人將贓款匯進他人戶頭,那究竟這些罪犯是如何取得他人的銀行帳號?大致上可以分為幾種情形:

以金錢引誘

這是近年來最常見的情況之一。罪犯通常不會明白表示銀行帳號是要用來收贓款,而是以「臨時借用」、「寄放」、「租用」、「被動收入」、「輕鬆賺錢」、「投資分潤」等等看似合法的理由來招攬,並支付一點微薄的費用 (通常為1000~3000元左右)。有些民眾可能貪圖小利或缺錢孔急,沒有詳加查證就提供自己的銀行帳號給罪犯,結果使自己淪為共犯。

記住,銀行帳戶自己開就自己用,別人要用請他自己去開戶賺錢必須再三確認來源合法,而不是有錢收就好。

遺失拾獲

有人可能一時不小心遺失存摺或提款卡,但沒有及時向銀行申請掛失。若存摺/提款卡遭有心人士轉賣給罪犯,或甚至直接被罪犯拾獲,也會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不斷將帳號提供給許多公司及網站

近年來公司行號、網站洩漏個資的事件層出不窮。如果不斷隨意的到處填寫銀行帳號,就有可能增加銀行帳號被外洩的機率,也增加了成為收受贓款戶頭的風險。

上述三種情形,第一種可能會成為犯罪的共犯;第二、三種雖然不是共犯,但也必須接受調查,徒增困擾。

可能涉及的犯罪以及賠償責任

近年來,蒐集銀行帳戶的人,大多都是詐騙集團成員。匯進銀行帳戶的錢,就是被害人被騙的錢。因此,提供銀行帳戶的人,多半都會被以幫助詐欺的罪名判刑。普通詐欺罪的法定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常見的電話或網路詐騙,更是加重到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因應國際社會對洗錢防制的要求,洗錢罪的起訴數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如果提供銀行帳戶給不認識的人,也可能同時構成幫助洗錢罪。而洗錢罪法定刑是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比普通詐欺罪更重。

另外,除了可能背負刑責、恐將坐牢之外,也必須賠償被害人的損失。如果贓款已經被罪犯提領一空或花用殆盡,銀行戶頭所有人必須自掏腰包賠償

判刑、賠償以外的魔王:警示帳戶

若是無意間將銀行帳戶給了罪犯 (例如前面提到的遺失拾獲、個資外洩的情形)、被當成犯罪工具,雖然可能不會被判刑,也無須自掏腰包賠償被害人,但仍然可能留下嚴重的副作用-警示帳戶

當被害人發覺犯罪報警時,警方會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簡稱聯徵) 通報該銀行帳號,而該帳號所屬的銀行會將該戶頭註記為「警示帳戶」,並凍結該帳戶現有資金。而其他銀行看到聯徵的通報,也會主動將同一人名下其他戶頭註記為「延伸警示帳戶」,並暫停一切ATM、網銀服務,僅接受臨櫃服務

舉例而言,王小明在A、B、C、D四家不同的銀行都開了戶頭,並將A銀行的戶頭提供給不認識的人,被害人因而將錢匯入A戶頭。當被害人報警後,A戶頭會變成警示帳戶而遭凍結無法交易;B、C、D戶頭雖然是不同銀行的戶頭,但同屬王小明所有,通通會被註記成延伸警示帳戶,僅能臨櫃交易。

簡單而言,一旦名下任何一個銀行帳戶涉入犯罪,所有銀行帳戶都會被牽連,造成資金往來極大的不便。而警示帳戶的解除程序非常麻煩,必須取得不起訴書或判決書,再請原通報的警政機關通報解除。也就是說,必須等整個案子告一段落才能解除,通常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又假設王小明只有一個A戶頭,然後變成了警示帳戶,馬上會出現沒飯吃的窘境,情況就會更加悲慘 (當然也可能被羈押,直接去吃牢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很多人都希望錢越多越好,但錢的增加必須是來自正當管道。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反而會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銀行帳號也是屬於個資的一部分,非必要別隨便提供給他人!

銀行 帳號 給 別人 的 風險

繼「#打錯我的名字Challenge」活動後,最近 Facebook 上開始流行另一個新活動「#匯錢給我Challenge」;隨便一搜尋,就會看到不少人直接把自己的銀行帳戶資訊貼上來:

銀行 帳號 給 別人 的 風險

甚至還有人把存摺封面都分享上去,還開地球:

銀行 帳號 給 別人 的 風險

坦白說,這樣真的非常危險;你或許會拿到一些錢,但帶來各種無窮的後患,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

很多網友在活動串中分享一個風險,就是可能有人會惡意凍結你的帳戶;做法是先匯一元給你,然後再透過檢舉的方式,讓你的帳戶變成警示帳戶,因而遭到凍結。

這是真的嗎?有可能。根據事實查核組織 CoFacts 上的資訊,確實曾經有人利用這種方法檢舉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讓這些用來洗錢的帳戶遭到凍結;大家可以點過去看看。

https://cofacts.g0v.tw/article/AVtTJcIPtKp96s659D1u

你可能會說:「我又不是詐騙集團,帳號怎麼會被凍結?」宜蘭縣警察局蘇澳分局說,真的有可能!

根據宜蘭縣警察局蘇澳分局在「#匯錢給我Challenge」串中的貼文,玩這個活動,確實可能造成你的帳戶被凍結:如果匯錢給你的帳戶有問題(例如是車手的人頭帳戶),那就很可能在日後受到連累,也被列為調查對象。

銀行 帳號 給 別人 的 風險

事實上,除了帳號可能被凍結外,隨便公開自己的銀行帳戶資訊,還有更多風險:

  • 讓詐騙集團掌握更多資訊
    有了你的銀行帳戶資訊,甚至存摺封面,詐騙集團可以用來詐騙你的親朋好友:一種典型的手法,就是假扮成你,和親朋好友連絡,並且用這些資訊取信於人;然後說你原本的帳號遭到封鎖,現在急需用錢,叫他們把錢匯到指定帳號,騙取他們的匯款。

  • 駭客可以用這些資訊,對你發動釣魚攻擊
    駭客拿到你的帳號訊息後,可以偽裝成銀行或司法單位,發簡訊或釣魚信件給你,騙你說戶頭遭到攻擊,暫時封鎖;要你再次輸入你的網銀帳號密碼;這樣你的錢就可能被盜領一空了。

  • 駭客還可以取得你的更多個資
    駭客可以同樣用你的帳號資訊,以帳號被攻擊或遭銀行停用的理由,發送釣魚簡訊或郵件給你,讓你連到一個假網頁,輸入更多個人資料(身分證字號、生日、信用卡號碼等)。

    有了這些資料,駭客就有更多你的個人資料,拿去製作假證件、申請人頭帳戶、辦貸款等等的成功機率,就會大大提高;所有損失,都是你要承擔。

臉書上的這些遊戲,看似好玩,但有時藏有不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陷井;發起這個遊戲的人,或許一開始並沒有惡意,但卻會給駭客不少可乘之機。

真的建議大家,在玩這類遊戲時要提高警覺,如果是和你的各種個資相關的遊戲,最好先克制住跳下去玩的衝動,稍等一兩天,看看有沒有人像我一樣跳出來警告大家。

在這個駭客無所不在的世界,自己的個資真的要小心保護;不然,後續的各種麻煩和代價,恐怕是難以預期,也難以承受的。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歡迎分享給你認為需要閱讀的人:

Share

更歡迎大家直接訂閱「Tenz的科技新聞快評」,直接以 Email 接收我的最新文章!

銀行帳號給人會怎樣嗎?

提供他人銀行帳號,並增加了來路不明的錢,除了可能成為共犯被判刑之外,還使名下所有銀行戶頭都成為「警示帳戶」或「延伸警示帳戶」,交易被凍結或限制、導致生活斷炊,不可不慎。

警示帳戶會影響其他帳戶嗎?

Q2: 我的存款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後,受到什麼影響? A2: 存款帳戶被通報是「警示帳戶」時,金融機構立即透過金融聯合徵信中心(以下簡稱聯徵中心)的警示帳戶網路,通報全國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也暫停「警示帳戶」全部交易功能,所以匯入「警示帳戶」的款項,也退回匯款行。

銀行帳號怎麼辦?

個人戶:客戶國民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件(健保卡、護照、駕照…);未成年人者,如未領有國民身分證,應提示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及第二證件(如健保卡、學生證…),並由法定代理人提示身分證明文件會同辦理開戶或代理開戶;父或母一方無法會同時,須持他方同意書及身分證明文件來行辦理;限制行為能力者,得持父母同意書及身分證明文件來行辦理。

銀行帳號被盜怎麼辦?

1.金融帳戶變成警示帳戶了該怎麼辦?.
趕緊報警或掛失,至少凸顯自己並非知情,其實是也是被騙的受害者。.
整理當初有關的提供帳戶過程的對話紀錄,使檢察官得以查清自己是否確實是被利用。.
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委請律師撰寫一份答辯書狀,使自己在法庭上可以有陳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