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校園具體作法

友善校園具體作法

【優幣換購專區】香港迪士尼樂園自由行800元現金折價券

香港迪士尼樂園:迪士尼好友大召集 由6月11至...

【優幣換購專區】彩虹小馬-冰淇淋車遊戲組

彩虹小馬-冰淇淋車遊戲組

【優幣換購專區】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沙漠攻擊)

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沙漠攻擊)

【優幣換購專區】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捕捉大黃蜂)

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捕捉大黃蜂)

【優幣換購專區】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最後站立)

變型金剛電影場景組(最後站立)

更多

臺中市全心全意營造友善校園環境,做好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友善校園具體作法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柯今尉    電話:77367829

臺中市政府為營造友善校園環境,積極配合教育部所推動的「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為了提升性別平等意識,臺中市全體總動員,各校積極運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科領域中;也致力在校園推動「生命教育」議題,例如清泉國中規劃大腹便便的體驗活動,四張犁國中規劃「犁中農園」,讓學生種菜照顧植栽,此外,臺中市推動友善校園「微笑小天使」,活絡校園溫馨的氣氛。相關措施與作法說明如下。
 

提升全民的性別平等意識—性別平等教育
 

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部分,臺中市展開全體動員,各校積極運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科領域中,加強觀念宣導及相關措施,增進校園人身安全環境及性別意識,以建立不具性別歧視之校園環境,並運用大眾媒體、網站及刊物等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社會宣導。
 

例如,當學生懷孕之性平事件發生在國、高中校園時,往往師長會不知所措而亂了手腳:國一的小玉〈化名〉帶著即將臨盆的身體從A縣轉到臺中市就讀,產後的小玉和同年齡的孩子一樣青春洋溢快樂健康,但不時在轉頭蹙眉間仍藏有一絲的不安,人生地不熟的她無法和入伍當兵的先生朝夕相處,她憂慮孩子在家婆婆可能無法照顧、煩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經濟更加拮据、擔心課業及考試、更生氣的是出生嬰兒的哭鬧讓她睡眠不足……這些情形在導師和輔導室了解後,密切家訪及積極提供請假及彈性處理成績考核等協助,並尋求社工及觀護人的幫忙,讓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能保障其受教權,校方盡力幫助懷孕或育有子女學生完成學業,一年後小玉的先生退伍了,兩人搬回A縣居住並回到原來的國中就讀,A縣的社工及觀護人接手此案後,知道一年多來小玉的情形,還致電感謝輔導室並發文請學校輔導人員至A縣分享經驗傳承,這是大家在具備性平意識及觀念的改變再加上眾力合作下圓滿收場的案例。
 

臺中市推動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輔導工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上,藉由各項活動及諸多案例分享,希望能提升全民的性別平等意識,增進校園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防治與性平事件處理專業知能,提供教師更多省思,宣導,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正確觀念及提供可行的教學方式,讓臺中市在性別平等議題上多方努力、檢討改進後向更公平正義的大道邁進。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交互歷程—生命教育
 

臺中市致力在校園推動「生命教育」議題,例如,位處臺中清水高美溼地附近的清泉國中,學校小海風大,但是校園內充滿濃濃的友善氛圍。清泉國中以「泉心泉意教學團隊」於100年9月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訓育組長陳小凰老師以打火機燃燒紙杯實際展示為例,一旦加入水之後,紙杯不再輕易燃起,隱喻清泉國中重視品德教育,好的品德像水一般「上善若水」,應全面融入孩子的生活裡。清泉最讓人感動與羨慕的是,與友善校園相關的活動都是由下而上、跨領域、跨年級的教師團隊集思廣益規劃設計而成,使得該校辦理「友善校園—五力泉開」的主軸:關懷力、成長力、友善力、生命力及品格力都能用心規劃相關活動且充分落實。例如規劃大腹便便的體驗活動,為孩子安排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與不便,本是許多學校常見的體驗學習項目之一,在清泉卻因為男老師和學生一樣主動的參與體驗,顯示教師團隊的強大向心力與歸屬感。
 

此外,在臺中市北屯區的四張犁國中,曾經為中輟生問題傷透腦筋,徐榮燦校長靈活運用校園死角,並在愛心志工帶領協助下,規劃成為「犁中農園」,讓學生種菜照顧植栽,軟化了孩子們的心,使學生體驗照顧與珍惜生命的歷程,目前已成為高關懷及中輟有虞學生尋得成就感的最佳學習場域。每位師長都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在友善校園環境的營造上,臺中市各校都付出極大的努力與用心,期待在友善和諧的氛圍中,每個孩子的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並且發光發熱,活出精采的生命意義!
 

孩子們、老師們都微笑了-學務工作推動友善校園「微笑小天使」
 

臺中市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秉持全面性的人權指標、品德教育、相關政策詳細說明、推動正向管教、反霸凌、禁止體罰外,更要求所屬學校校長要親自向師生親積極宣導相關政策,亦要求學校校規能因應需求隨時依規定update,甚至整理出各級學校落實教師輔導管教應辦事項檢核表,方便各級學校能自行檢覈,這其中不只有中央要求的重點,更有大臺中發展的自有特色,以確實落實友善校園相關政策要求,並開出屬於大臺中的特有成果。
 

其中有關教師專業成長進修的部分,包括教師正向管教範例甄選、觀摩與研討;推動人權、法治教育及公民教育實踐研習;品德教育之具體作法與案例甄選、觀摩及研討會等;從大臺中的國中小學中挖掘出來自各地各校的令人感動的小故事,更透過相互觀摩與研討,深化友善校園學生事務工作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小細節中,不只要感動推動與教育的教師同仁,更在透過集體智慧的激盪焠鍊出適合各校因地制宜推動與深化的指南。
 

至於孩子們的身體力行方面,繼續去年第一屆「好禮微笑-校園篇」,由學校的教職員工集體推動模式,進入今年第二屆「好禮微笑-校園家庭結合篇」,由學校的教職員工與家庭中的家長一起參與推動;篤行國小的姿融小朋友反映說:「真好玩,到學校碰到老師、碰到同學、甚至警衛伯伯都要微笑打招呼,奇怪以前這些嚴肅的人竟然會對我笑,更重要的是我發現站路隊的愛心媽媽好像對我特別好」;沙鹿國小的思瑜小朋友說:「最高興的是,阿公阿媽說我們家的小瑜好有禮貌喔!」僑孝國小的盧主任心存感動地說:「足感心,很多班級導師不只在活動期間推動,更在活動告一段落後,繼續自動持續好禮微笑活動,繼續甄選自己班上的微笑小天使。活絡著校園溫馨的氣氛,令人心中暗暗叫喜!」
 

推動友善校園活動,孩子們每天笑瞇瞇地,像一朵又一朵的微笑天使花,到處綻放;而這種主動、積極、開朗的氣氛影響到週邊的同學、班級、學校,甚至帶回家裡熱絡了一個又一個家,讓人感受起來就窩心!而老師們的專業精進,在孩子們與家長們正向的回饋下,大家更有成就了!所以孩子們、老師們和家長們都微笑了!
 

大臺中市的教育夥伴們用心經營,除了提升自我專業知能,也結合教學、輔導網絡資源,親師生共同營造深具人性化的服務機制與校園文化,貫徹帶好每一位學生的教育目標。期盼站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育夥伴們,能本著對教育的初衷,持續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建立在「關懷、平等、安全、尊重、友善」的基礎上,塑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使學生能夠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以確實達成「友善校園」的積極目的。
 


  • 相關檔案

    1. 附件照片,20121130_01
      • .rar 檔案下載

近年來行為問題介入觀念已從早期強調個人行為問題介入,轉變成在學校內如何整合相關資源以服務學生行為問題(Netzel & Eber,2003),於是正向行為支持取向介入策略受到大家重視。尤其在倡導友善校園的今天,若能將以往負向處理行為問題的方法轉變成正向的行為支持,相信會讓整個校園更溫馨和諧。茲將正向行為支持在友善校園的具體做法臚列如下:


(一)重視行為問題的功能性評量
功能性評量是分析和理解行為的一件重要的工具,它是一個有系統檢查行為問題,鑑定行為的功能,並且理解行為的背景關係的過程。功能性評量的目的是發展解釋行為問題的意義的假設。實施一個功能性評量需要從不同的來源收集資料,包括父母、普通教育教師、特
殊教育教師、輔助性專業人員和學生。資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是結構訪談和直接觀察。


(二)以團隊合作處理行為問題
學生行為問題的發生,往往不是單純的原因,而是複雜且牽扯多面向的包括家庭、學校、社區等環境因素。而且同一位學生也可能伴隨多重的行為問題,因此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妥善處理,所以運用團隊的方式(例如,學生、家人、學校教師、學校輔導人員、社工人員、相關重要他人?)一起合作處理行為問題,會比只靠老師單打獨鬥的處理效果好。


(三)使用多重處理模式
行為問題的處理模式有如行為問題本身一樣,有多重的處理模式,不同的行為問題所採取的行為處理模式便有可能不同,而不必拘泥於某一種模式,較常見的行為問題處理模式計有心理動力模式、醫學模式、行為模式、心理教育模式、人本模式、生態模式、認知模式、
認知行為模式等八種。


(四)訓練適當的行為來取代行為問題
傳統的行為問題處理方式是針對行為問題本身進行改善,正向行為支持的行為問題處理方式則是訓練適當的行為來取代行為問題。例如,學生喜歡抽菸,傳統的處理方式可能加以處罰或是以嫌惡刺激的方式讓學生害怕抽菸;正向行為支持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訓練學生嚼口香糖來替代抽菸的行為問題。


(五)採取正向的處理策略
利用處罰或體罰讓學生害怕而停止行為問題是一種負面的處理模式,學生有可能短暫的立即改變,但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無法根治行為問題,嚴重者甚至造成學生自我意識薄弱,認為自己就是壞學生。因此,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不妨多採用正向的處理策略。


(六)運用前事操縱預防行為問題
在以往輔導與管教學生時,強調三級預防,防範學生行為問題於未然。前事操縱即是預防的概念。所謂前事是引發行為問題的刺激,藉著找出和修正前事來防範行為問題於未然(鈕文英,民90)。例如小安在發脾氣前可能會不講話,這種不講話的行為就是一種先兆,一但先兆出現,就要盡快處理,以預防行為問題出現。


(七)重視生態環境的調整
學生的行為問題出現,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因素,也可能與家庭、社區、學校環境有關。因此,週遭的生態環境可能隨時對其產生影響,所以對於學生生態環境的調整,使其有良好的適配度,也有助於學生行為問題的減少。


(八)採用個別化的行為處理方案
學生的行為問題林林總總,相同的行為問題對不同的學生而言,其代表的涵義也未必相同,因此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時,應該採取個別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可採類似特殊教育的IEP方式,為學生的行為問題設計個別化的計畫。

友善校園是什麼?

友善校園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強調尊重、關懷、同理、包容、安全、參與等涵義,教育部規劃107學年第1學期友善校園週活動,自今(30)日起開跑至9月5日止。

怎麼友善校園?

友善校園」係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強調尊重、關懷、同理、包容、 安全、參與等涵義,任何教育活動以及輔導管教措施均可建立在「友善校園」上發 展,其主要內涵包括性別平等教育、學生輔導體制、人權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 育、特殊教育及資訊素養與倫理教育等,以培養新世紀所需的「社會好國民、世界 好公民」,並於111-1 ...

如何防制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防制應由班級同儕間、師生間、親師間、校長及教職員工間、班際間及校際間共同合作處理。 學校應透過平日教學過程,鼓勵及教導學生如何理性溝通、積極助人及處理人際關係,以培養其責任感及自尊尊人之處事態度。 學校及家長應協助學生學習建立自我形象,真實面對自己,並積極正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