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紋肌 溶解 症 恢復

台中20歲陳姓男大生上周與朋友打球近3小時後,隔天發現腰部以下及兩側大腿嚴重僵硬痠痛,同時尿量減少,甚至排出可樂顏色的尿液,赴醫檢查發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大於兩萬,血液及尿液更出現大量肌球蛋白,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安排住院治療後症狀改善,同時未影響到腎臟功能,讓他直說:運動要適量!

陳同學自述,自己一直都保持運動習慣,過去打完球即便再累都能正常活動,但這次運動後的隔天下午發現肌肉嚴重痠痛,到了晚上感覺肌肉僵硬,直到再過一天尿液竟然呈可樂色,這才驚覺大事不妙,緊急赴醫治療,「以後再也不敢過度運動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表示,人體的肌肉主要可區分為橫紋肌、心肌和平滑肌,除了過度運動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外,其他常見原因包括肌肉受到大量創傷或擠壓,如撞傷、燒傷、電擊或意外事故、自體免疫失調或病毒感染引起嚴重肌肉發炎症狀、部份藥物如Statin類降血壓藥物或吸食安非他命等、嚴重電解質不平衡、遭毒蛇、蜜蜂、昆蟲、蜈蚣等生物叮咬接觸,都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林崇智指出,當橫紋肌溶解症發生時,大量肌球蛋白會由溶解的肌肉釋出至血液,同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簡稱CK)也會急速上升(人體正常情況下CK值應低於200U/L),但患者抽血檢查發現其CK值高達2萬以上,血中肌球蛋白也大於一萬(人體正常情況下的肌球蛋白應低於100ng/mL),若未及時治療,肌球蛋白會對腎小管的上皮細胞造成直接性傷害,也會使腎臟的血管收縮,肌球蛋白容易在腎小管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常造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甚至得暫時洗腎才能恢復。

陳同學在安排住院治療後,透過給予大量點滴注射,約5天後血清各項指數才恢復正常,所幸並未造成腎贓功能的影響。

林崇智提醒,近年來國人運動風氣漸盛,針對運動引發的橫紋肌溶解症除了過度使用外,若是在疲勞身體狀態不佳、水分攝取不足、高溫環境,或同時有使用管制類麻醉藥物(如含麻黃素藥物)、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statin類降血脂藥物都可能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危險。

林崇智建議,橫紋肌溶解症的恢復約需數週時間,需等待肌細胞的再生,若受損的肌肉範圍很小,肌肉無力之症狀較不明顯,可透過訓練,增強剩餘健康肌肉的強度,彌補少數受損肌肉的不足,民眾運動時應量力而為,並適時補充水份,才能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

橫紋肌 溶解 症 恢復

►自由時報:男大生連續打球3小時 橫紋肌溶解排「可樂尿」

►聯合報:打球後排2天可樂尿 男大生橫紋肌溶解症上身

►中廣新聞網:男大生打球後肌肉痠痛排出可樂尿 橫紋肌溶解

入秋後天氣仍熱,彰化有消防員特訓後當晚趕赴火場出勤,任務結束後不適就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住院5天才恢復。員生醫院急診室主任曾冠富說,若延誤就醫,恐引發急性腎衰竭。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急診室主任曾冠富說,葉姓消防員來掛急診,全身肌肉痠痛、胸悶、氣喘、惡心感和沒食慾,經心電圖與抽血檢驗,顯示磷肌酸激酶(CPK)指數很高,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醫師詢問得知,消防員2周前剛完成特訓,高溫下大量運動,結訓當天回分隊,當晚就趕赴火場出勤,現場悶熱汗流浹背,又無法補充水分,產生橫紋肌溶解症,幸好警覺,立即就醫治療。

醫師表示,當骨骼肌因運動過度、外力、壓迫等原因受傷壞死,病人會感到肌肉疼痛、無力,有時合併惡心、嘔吐等症狀,尿液顏色加深,得立即就醫。

醫師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患者需大量補充水分,透過大量輸液來加速代謝,必要時可加上利尿劑,病人常合併高血鉀,進而引起心律不整,必須隨時注意病人的生命徵象、尿量、腎功能等。

橫紋肌溶解症 心律不整 急性腎衰竭 血鉀 肌肉痠痛

橫紋肌 溶解 症 恢復
橫紋肌 溶解 症 恢復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透露,一名男童確診新冠肺炎後,雖然呼吸道症狀逐漸好轉,卻出現腳痛情形,需要踮腳走路,急診檢查才發現是橫紋肌溶解症上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橫紋肌溶解症是病毒感染後的罕見併發症,提醒民眾多加留意。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有哪些症狀?可能會是哪些原因造成?又要怎麼治療呢?

延伸閱讀》症狀緩解卻頻喊腳痛 確診童併發「橫紋肌溶解」

一名男童確診新冠肺炎後,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圖非當事人

橫紋肌溶解症是什麼?

橫紋肌溶解意指骨骼肌(橫紋肌)受到劇烈損傷,導致肌肉壞死,進而使肌肉內的蛋白質、肌球蛋白、電解質等物質大量釋放到血液當中,並隨著尿液排出,容易因此對各器官及腎臟造成損害。

橫紋肌溶解症症狀有哪些?

橫紋肌溶解症症狀會隨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所差異,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損傷肌肉疼痛與壓痛,同時肌肉表皮可能會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由於肌紅蛋白隨著尿液排出,容易使尿液呈現如可樂、醬油般的深茶色;而因腎臟功能受損,也可能造成無尿或寡尿的現象。

除此之外,因為肌肉組織釋放出的電解質進入血液當中,也容易因為電解質不平衡產生噁心、嘔吐、昏迷、發燒等現象;尤其是當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可能導致高血鉀症,進而引起心律不整。

哪些情形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造成橫紋肌溶解的原因眾多,遺傳、毒液都可能引發疾病,但更為常見的是像馬拉松、行軍等過度劇烈的運動。

另外,爆炸、車禍等外傷,也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當體液經由血管快速流向受損的肌肉,還容易誘發低血壓或休克。此外,部分高血脂治療用藥、抗精神病藥、麻醉劑亦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其他例如娛樂性藥品、酒精也是常見導致原因之一。

而針對這次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出現橫紋肌溶解的個案,羅一鈞解釋,有時病毒感染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不管成人或孩童身上都可能出現,B型流感、瘧疾、疱疹病毒等也都有少部分引發橫紋肌溶解的機率,指揮中心未來也會持續追蹤新冠肺炎與橫紋肌溶解症的關聯。

橫紋肌溶解症怎麼治療?

在判斷患者是否有橫紋肌溶解症的時候,常使用的標準為「肌氨酸激脢(CK)值」,正常人CK值應該要低於200 U/L,當橫紋肌溶解症產生時,患者的CK值會高達數千甚至上萬。治療橫紋肌溶解症的方式,會先提供靜脈輸液,用以提供水分並促進循環,對於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的患者也會進行矯正。

若是病況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透過洗腎,協助恢復腎功能,甚至進行手術以減輕肌肉組織間的壓力。一般而言,橫紋肌溶解的致死率約為8%至10%,若能趁早進行治療,預後情況普遍良好,約數周到數月內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但如果未能及時就醫,不但死亡率會大幅提升,就算痊癒也可能需要長期洗腎,以維持腎功能。

橫紋肌溶解症如何預防?

想要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發生,醫師會建議不要從事過於激烈的運動,尤其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也要避免一時興起,進行高強度訓練。運動後多喝水,也有助於排除肌球蛋白,減少腎功能受損的機率。另需注意的是,如果服用高血脂藥物後出現肌肉痠痛的情形,也務必立即告知醫師。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廖梓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疑似因暑期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操練,造成兩名宜蘭運動校隊學生發生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其中一名學生肌肉發炎指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數值暴增至3萬(正常值200),另名學生則是數值超過10萬,需緊急洗腎並留院觀察。

筆者認為,這次的事件值得所有運動愛好者、體適能專家共同警惕,以期減少類似案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為骨骼肌(橫紋肌)產生急速劇烈損傷,以致肌肉細胞壞死及細胞膜破壞,造成肌肉蛋白質及肌球蛋白(myoglobin)滲出,進而進入血中並出現於尿中。

運動勿貿然提高強度 適時休息及補水
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在運動場上常見的原因則可能為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進行劇烈、超出身體負荷能力之訓練而造成。其他原因如自體免疫失調、病毒感染、酒精性肌肉病變等。

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機構創辦人蔡奇儒認為,身為專業體適能從業人員,需留意運動計畫設計是否得宜。例如,訓練是否安排足夠恢復與休息時間,根據個人體能與表現狀況客製化訓練目標、訓練強度、訓練量,切忌長時間未訓練而突然加入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

再者,需留意訓練環境是否在適當的溫度與濕度下進行。例如,當訓練需進行於戶外高溫下進行時,應強調休息及水分、電解質補充。運動前、中、後補充適量水分對於身體有許多益處,包括協助調節心跳、調節身體核心溫度、維持身體血液量與改善心輸出量等。一般來說,運動中的水分補充可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引,以人體每0.45公斤體重,補充600毫升的液體(運動飲料尤佳)。水分補充與流失狀況,可透過體重減輕、尿液顏色變深來觀察。

最後,需隨時觀察被訓練者的生理狀況,例如,是否產生不正常的肌肉疼痛、肌肉僵硬、肌肉疲勞等徵兆,適時降低、限制運動量,適當休息,並且適時轉介醫療人員進行評估檢查。如此一來,將可降低嚴重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機會。

運動前後不飲酒 降低腎功能損傷機率
除預防之外,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復健也相當重要。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台北內湖適康復健科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表示,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經過治療後,可參考下列4大階段進行復健。

第一階段目標為維持既有的關節活動度,過程中因為維持關節活動而產生輕微痛是可以允許的。這個階段應有充足休息並且補充充足水分。對於輕度橫紋肌溶解的運動員可以就參考下列指引:

1.休息72小時,並補充充足的水分。
2.每晚連續睡8小時。
3.如果伴有熱傷害,應該要處於氣溫控制良好的環境中。
4.在72小時內重複肌酸酐與尿液分析。
5.當CK值小於實驗室正常範圍上限的5倍,並且尿液分析已恢復正常時,可開始第二階段復健。

在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之前,即可視情況進入第二階段,以非常低的強度(無負重)的活動,進行每次5-15分鐘遠端肢體活動,若接下來24小時沒有進一步不適,則可進入第三階段復健。

第三階段應逐步採用等張運動,例如循序漸進進行訓練。過程中不應出現明顯的肌肉無力、腫脹、疼痛或痠痛。若以臥推訓練動作為例,可以用身體前傾開始練習,以雙手接觸牆壁訓練,慢慢向下觸摸地板等方式漸進,增加關節的活動性和運動強度。最後的第四階段,可開始逐步加入正常運動計劃。

林杏青醫師亦提到,臨床上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的策略亦包含:若被診斷為罹患傳染性疾病,例如感冒、或是有嘔吐、腹瀉症狀,則不建議在此時進行激烈運動。另外,根據相關研究表示,健身和運動族群,亦需注意是否過量補充肌酸(creatine)、避免於運動前後大量飲酒,以降低腎功能損傷與肌肉損傷機率。

作者
林杏青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
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定復健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
台灣臨床神經生理學會會員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
EIM Taiwan 運動即良藥認證醫師

蔡奇儒
中華民國醫學體適能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 創辦人
前美國運動委員會 大中華區官方培訓認證教官
美國肌力體能訓練協會 認證肌力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檢驗學系學士(高考醫檢師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