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法語: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簡稱北约组织北约,是歐洲、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拥有大量核武器、常設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亦是馬歇爾計劃在军事領域的延伸、發展,是以美國、英國、法國為首的歐洲防務體系。1949年3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針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而後者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相抗。蘇聯解體以致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後,北約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新成員北馬其頓於2020年3月27日加入,至此北約總共由跨域歐洲和北美的30個國家組成。北約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以上[3],成员国们一致认为,到2024年要达到或维持至少占GDP2%的国防开支目标。[4]公约第5条规定,一旦確認成员国受到攻擊,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即集體自衛權。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曾動用過[5]。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印度洋海盗[6],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英文)
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法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旗幟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標誌

格言:Animus in consulendo liber
("不受拘束的思想")

盟歌:The NATO Hymn
("北约之歌")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

總部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布魯塞爾
50°51′N 4°21′E / 50.850°N 4.350°E
官方语言英語、法語[1]
支出8,739亿欧元1.036 兆美元 (2019年)[2]
类型軍事同盟
成员

30個成員國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阿尔巴尼亚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比利時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保加利亚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加拿大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克罗地亚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捷克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丹麥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爱沙尼亚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法國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德國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希臘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匈牙利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冰島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義大利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拉脫維亞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立陶宛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卢森堡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蒙特內哥羅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荷蘭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北馬其頓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挪威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波蘭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葡萄牙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羅馬尼亞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斯洛伐克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斯洛維尼亞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西班牙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土耳其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英国
  • 北约有哪些国家英文
     
    美國

领导人

• 秘书长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 军事委员会主席

英國皇家空軍上將斯圖爾特·彼奇

•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

美國空軍上將托德·D·沃爾特斯

• 最高指揮官

法國空天軍上將安德烈·拉纳塔
成立

• 北大西洋公約簽署

1949年4月4日

• 條約生效

1949年8月24日
面积

• 總計

20,728,678平方公里

• 水域率

93.22%
人口

• 2018年估计

938,287,144

• 密度

3,475.5/平方公里
时区UTC−3~−12
UTC +1~+3 +10、+11

• 夏令时

UTC−4~−10
UTC +1~+3
日期格式DD-MM-YYYY, MM-YY-DD
行驶方位靠右行駛[註 1]

网站
NATO.int

組織编辑

該組織的主要機構為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和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為北約的主要決策機構,它經常舉行大使級的會晤,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外長級會晤,必要時舉行元首會議。軍事委員會為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區域聯合防空計劃小組等,軍委會每年開會兩至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划委員會提出建議,其主席由軍委會成員選定,任期兩到三年。除法國、西班牙和冰島外,所有成員國都指派一些本國軍隊由北約統一指揮。1991年12月,北約設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作為同它原來的東歐集團對手中的國家進行對話的一個論壇。

北約成立以來的主要活動是通過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就高級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密切磋商、協調立場;在軍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統一戰略和行動計劃;每年舉行各種軍事演習。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时,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后,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北大西洋公约》 第五条[7]

历代领袖编辑

秘書長编辑

编号姓名国籍任期
1 黑斯廷斯·伊斯梅
(1887-1965)
  英国 1952年4月4日-1957年5月16日
2 保罗-亨利·斯巴克
(1899-1972)
  比利時 1957年5月16日-1961年4月21日
3 迪爾克·斯蒂克
(1897-1979)
  荷蘭 1961年4月21日-1964年8月1日
4 曼利奥·布罗西奥
(1897-1980)
  義大利 1964年8月1日-1971年10月1日
5 約瑟夫·倫斯
(1911-2002)
  荷蘭 1971年10月1日-1984年6月25日
6 卡灵顿爵士
(1919-2018)
  英国 1984年6月25日-1988年7月1日
7 曼弗雷德·韋爾納
(1934-1994)
  德國 1988年7月1日-1994年8月13日
代理 塞尔焦·巴兰齐诺
(1934-2018)
  義大利 1994年8月13日-1994年10月17日
8 維利·克拉斯
(1938-)
  比利時 1994年10月17日-1995年10月20日
代理 塞乔·巴兰齐诺
(1934-2018)
  義大利 1995年10月20日-1995年12月5日
9 哈維爾·索拉納
(1942-)
  西班牙 1995年12月5日-1999年10月6日
10 喬治·羅伯遜
(1946-)
  英国 1999年10月14日-2003年12月17日
代理 亚历山德罗·米努托-里佐
(1940-)
  義大利 2003年12月17日-2004年1月1日
11 夏侯雅伯
(1948-)
  荷蘭 2004年1月1日-2009年8月1日
12 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
(1953-)
  丹麥 2009年8月1日-2014年10月1日
13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1959-)
  挪威 2014年10月1日-至今

副秘書長编辑

编号姓名国籍任期
1 约恩克海尔·范弗雷登比赫   荷蘭 1952-1956
2 阿道夫·本廷克 1956-1958
3 阿尔贝里科·卡萨尔迪   義大利 1958-1962
4 圭多·科隆纳·迪帕利亚诺 1962-1964
5 詹姆斯·A·罗伯茨   加拿大 1964-1968
6 奥斯曼·奥尔贾伊   土耳其 1969-1971
7 保罗·潘萨·切德罗尼奥   義大利 1971-1978
8 里纳尔多·彼得里尼亚尼 1978-1981
9 埃里克·达林 1981-1985
10 马尔切洛·圭迪 1985-1989
11 阿梅代奥·德弗朗基斯 1989-1994
12 塞尔焦·巴兰齐诺 1994-2001
13 亚历山德罗·米努托-里佐 2001-2007
14 克劳迪奥·比索涅罗 2007-2012
15 亚历山大·弗什博   美國 2012-2016
16 罗丝·戈特莫勒 2016-2019
17 米尔恰·杰瓦讷   羅馬尼亞 2019-现任

起源编辑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西德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5月30日正式加入該組織。

發展编辑

二十世紀末期编辑

進入20世纪90年代,隨着華沙公約組織解散和蘇聯解體,歐洲的政治和安全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北約面對的議題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網路攻擊和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擴散等各種問題上。

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编辑

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伙伴關係的方案。

歐洲北大西洋伙伴關係委員會编辑

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伙伴國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準,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伙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伙伴關係委員會。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體後,北約增加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地區穩定等。

第一輪新成員國加入北約编辑

1999年接納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國為北約新成員國。

二十一世紀编辑

九一一恐怖襲擊编辑

北約於2001年10月4日第一次引用北約憲章第五條,認為九一一的襲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國家的攻擊。2003年8月,北約進入阿富汗,開始了歐洲境外首次軍事行動。北約亦參與了伊拉克的軍警培訓工作。

第二輪新成員國加入北約编辑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高峰會議,接受了第二波的申請,2004年正式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七國。

第三輪新成員國加入北約编辑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約。

東歐導彈攔截系統编辑

近年北約计划在波蘭和捷克建立導彈攔截系統。俄羅斯稱這樣部署可能導致新一輪的軍備競賽。2009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不再继续运行部署在波蘭和捷克的遠程導彈攔截系統,轉而部署由攔截對短程和中程導彈使用的神盾战斗系统代替,北約秘書長呼籲,明確北約和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合作。

俄乌战争编辑

克里米亚危機编辑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后,芬兰与瑞典两国开始考虑是否寻求加入北约。芬兰政府谈论就加入北约展開“公开讨论”。

俄羅斯入侵烏克兰编辑

2022年5月,由于俄羅斯入侵烏克兰,促使本來民調不高的芬蘭與瑞典,決定申請加入北約。

批評者编辑

  • 法国总统馬克宏2019年11月7日提出“北约正在脑死”,認為已經沒有太多功能,有些意圖但由於內部分裂也沒有可行性,發言後多國政要表示反對,並表示馬克龍發言有點過度,[8]但三日後美媒曝光称多名欧洲官员私下或公开同意马克龙的说法。卢森堡外长让·阿塞尔博恩公開支持马克龙说法並告诉德国《明镜周刊》马克龙说的95%都是对的,美國基本利用北約攫取自身利益,土耳其這幾年也比照辦理,其他定期交錢的成員國,卻基本被放置一旁無人聞問。[9]
  • 德国联邦议员、左翼党议院外事务代表亚历山大∙诺伊表示,美国和土耳其是“北约的掘墓人”將這組織完全當成自身利益背書機器,[8]歐洲沒理由繼續維持這種無利益組織。
  • 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美国花了太多钱保护欧洲盟友”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所支持,他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开支,并在2019北约领导人会议上暗示可能离开北约。[10]直到一些國家提高了向美買武器的預算後才暫時擱置,法國媒體表示美國此後這種「勒索」將成常態。
  • 土耳其2018年起與西方交惡後決定購買俄國飛彈,2019年4月17日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強勢表示北約有若干國家一直威脅不准買俄軍武器否則將土除名,土方不會理會這種干預內政的言論,S-400飛彈購買计划將持續進行。[11]有軍事分析家認為基本上是歐美更需要土耳其在中東的位置,否則北約在中東毫無角色,因此這種威脅只是外交辭令沒有實行可能。[12]

戰爭编辑

巴爾幹內戰编辑

冷戰後北約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於1993年6月至1999年4月期間介入前南斯拉夫的內戰。

利比亚革命编辑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成员国编辑

創立組織成員國(1949年)编辑

  •   比利時
  •   加拿大
  •   丹麥(包含  格陵兰岛)
  •   法國(包括  法属圭亚那。1966年3月9日法國退出指揮機構,保留会员地位,北約總部從巴黎遷往布魯塞爾,後來於2009年4月1日重新加入[16][17])
  •   冰島
  •   義大利
  •   卢森堡
  •   荷蘭
  •   挪威
  •   葡萄牙
  •   英国(包含  直布罗陀)
  •   美國

冷戰期間加入國家编辑

  • 1952年2月18日
    •   希臘
    •   土耳其
  • 1955年5月9日
    •   西德(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统一后的德国仍是北约成员国)
  • 1982年5月30日
    •   西班牙

冷戰結束後加入的國家编辑

  • 1999年3月12日
    •   捷克
    •   匈牙利
    •   波蘭
  • 2004年3月29日
    •   羅馬尼亞
    •   爱沙尼亚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斯洛伐克
    •   斯洛維尼亞
    •   保加利亚
  • 2009年4月1日
    •   阿尔巴尼亚
    •   克罗地亚
  • 2017年6月5日
    •   蒙特內哥羅
  • 2020年3月27日
    •   北馬其頓

潛在成員國编辑

  •   烏克蘭,於2019年2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18]在2022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談判中做出讓步聲稱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期後俄烏兩國之間的談判重新啟動[19],但並未有進展。
    • 2022年9月30日俄國總統普京簽署條約單方面將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四個州納為俄國領土數小時後,澤倫斯基隨即在Telegram發布影片,影片中,穿著戰鬥迷彩服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烏克蘭國會議長魯斯蘭·斯特凡丘克、與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米加爾陪同下,簽署正式申請「根據加速程序」成為北約(NATO)成員國的文件,正式向北約申請加入,他並表示,雖然烏克蘭正在等待其他北約成員達成共識,但在基輔安全協定 (Kyiv Security Compact) 的保障之下,烏克蘭仍然受到保護。[20]
  •   芬兰和  瑞典,芬蘭《晚報》2022年3月25日指出,瑞典政府已向芬蘭表示,希望兩國能於同日申請加入北約。瑞典《快報》則表示,兩國可能於5月16日該周遞交申請,屆時恰逢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出訪瑞典。[21]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於2022年4月表示,如果芬蘭和瑞典決定申請加入北約,預期將可迅速加入。[22]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動促使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約,這將令北歐更加穩定和強大。[23]不過此事遭到成員國土耳其的反對[24]。
    • 消息指,芬蘭將於2022年5月12日申請加入北約,並分兩階段進行,先由總統尼尼斯托宣布批准加入,再由議會批准有關申請。[25]
    • 2022年5月12日,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總理馬林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支持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盼國家能在幾天內,迅速完成採取這項行動所需的一切流程,[26]在芬蘭宣布將加入北約後,有瑞典消息人士透露,瑞典將在下週提出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申請。[27]5月15日,芬蘭宣佈正式加入北約申請[28]。
    • 2022年5月16日瑞典總理安德森與最大在野黨溫和聯合黨主席克里斯德森召開共同記者會,展現朝野合作,宣布瑞典政府決定申請加入北約。[29]翌日,瑞典外長林德正式簽署文件,申請瑞典加入北約,並表示將在一至兩日內與芬蘭一同遞交申請。[30]
    • 2022年5月18日,芬蘭駐北約大使與瑞典駐北約大使分別在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向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尔滕贝格遞交申請書,史托騰伯格表示熱烈歡迎並稱「這是美好的一天,這正是我們安全的關鍵時刻。」[31]
    • 2022年6月29日,土耳其总统艾爾段、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及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在西班牙會晤,在北約理事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見證下,簽署三邊備忘錄,土耳其不再反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的主要要求,是芬蘭和瑞典兩國不再支持境內的庫德工人黨(PKK),並解除兩國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兩國因土耳其2019年軍事入侵敘利亞後,芬蘭和瑞典對土耳其採取武器禁運措施。
    • 2022年6月30日,北約所有成員國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峰會上同意決定邀請芬兰及瑞典加入北約,並由北約理事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宣佈。[32]
    • 2022年7月5日,芬蘭和瑞典已啟動加入程序[13],但仍有待全體成員國通過所有國內立法過程(芬蘭已有27/30國交附批准書[14],瑞典則有27/30國[15])才能正式加入北約。

與非成員國合作编辑

独立伙伴行动计划[33]编辑

  •   格鲁吉亚(2004年10月29日,由于准备加入北约已经退出该计划)
  •   阿塞拜疆(2005年5月27日)
  •   亞美尼亞(2005年12月16日)
  •   哈萨克斯坦(2006年1月31日)
  •   摩尔多瓦(2006年5月19日)
  •   波黑(2008年9月10日)
  •   塞爾維亞(2015年1月15日)

其他编辑

2022年6月,韩国计划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设立驻北约代表处[34]。

军事支出编辑

国家人口
(2020)
GDP(名义)
(2014、百万美元)
军事支出
(2014、百万美元)
军事支出
(2014、占GDP百分比)
国防支出
(2014、人均美元)
可部署军力
(2013)
  阿尔巴尼亚 2,877,800 42,594 135 1.0 42.2 8,000
  比利時 11,589,616 534,672 5,190 1.0 468 31,000
  保加利亚 6,948,445 55,837 837 1.6 116 26,000
  加拿大 37,742,157 1,788,717 17,452 1.0 492 70,000
  克罗地亚 4,105,268 57,159 875 1.5 204 16,000
  捷克 10,708,982 205,658 2,023 1.0 189 21,000
  丹麥 5,792,203 340,806 4,457 1.3 796 19,000
  爱沙尼亚 1,326,539 25,953 509 2.0 392 6,000
  法國 65,273,512 2,846,889 62,289 2.2 964 213,000
  德國 83,783,944 3,859,547 46,455 1.2 562 184,000
  希臘 10,423,055 238,023 5,318 2.2 479 109,000
  匈牙利 9,660,350 137,104 1,164 0.9 118 18,000
  冰島 341,250 16,693 4.5 0.03 14.2 0a
  義大利 60,461,828 2,147,952 30,909 1.5 506 186,000
  拉脫維亞 1,886,202 31,970 299 1.3 150 5,000
  立陶宛 2,722,291 48,232 377 0.8 126 9,000
  卢森堡 625,975 62,395 297 0.5 594 900
  蒙特內哥羅 628,062
  荷蘭 17,134,872 866,354 10,086 1.2 600 43,000
  北馬其頓 2,083,380
  挪威 5,421,242 500,244 6,773 1.4 1,328 21,000
  波蘭 37,846,605 546,644 10,499 1.9 275 100,000
  葡萄牙 10,196,707 230,012 4,201 1.9 396 35,000
  羅馬尼亞 19,237,682 199,950 2,543 1.3 118 66,000
  斯洛伐克 5,459,643 99,971 988 1.0 180 15,000
  斯洛維尼亞 2,078,932 49,506 490 1.0 233 7,000
  西班牙 46,754,783 1,406,855 12,732 0.9 270 122,000
  土耳其 84,339,067 806,108 22,618 2.2 298 494,000
  英国 67,886,004 2,945,146 60,482 2.2 952 174,000
  美國 331,002,647 17,418,925 609,914 3.5 1,891 1,370,000
  北约 946,339,043 37,480,584 919,917 2.5 934 3,515,000
人口数据来自《CIA世界概况》
GDP数据来自IMF[35]
支出数据(除冰岛)来自SIPRI军事支出数据库[36];冰岛数据(2013)来自Statistics Iceland[37]
军事人力数据来自NATO[38]
a 冰岛无常备军。

相关争议编辑

2019年11月28日,北約宣布同意降低美國的分攤費用。預算新規定已於2021年生效,美、德各負擔北約預算的16%,過去美國分攤占比為22%,北約每年預算約25億美元。另外,成員國也同意在2024年達到軍事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標準,目前30個成員國中僅6國達到該目標[39]。

註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English and French shall be the official languages for the entir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Final Communiqué following the meeting of the North Atlantic Council on 17 September 194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English and French texts [of the Treaty] are equally authentic ..."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Article 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Defence Expenditure of NATO Countries (2010–2019) (PDF). Nato.int.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30 October 2018).
  3. ^ The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Milexdata.sipri.org. [2010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23日).
  4. ^ Erlanger, Steven. Europe Begins to Rethink Cuts to Military Spending. nytimes.com. 2014年3月26日 [2014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9日). Last year, only a handful of NATO countries met the target, according to NATO figur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t 4.1 percent, and Britain, at 2.4 percent.
  5. ^ Invocation of Article 5 confirmed. 北约.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5日).
  6. ^ Counter-piracy operations. 北约. [2011年5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3日).
  7. ^ 《北大西洋公约》(节录)
  8. ^ 8.0 8.1 觀察者報-“北约正在脑死”論.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9. ^ 新浪-欧洲多名官员私下赞同.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10. ^ 觀察者報-美國在北約的吵鬧.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11. ^ 人民日報-因购买S400就要被请出北约?.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12. ^ 美欲将其开除出北约,土强势表态.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13. ^ 13.0 13.1 NATO launches ratification process for Sweden, Finland membership. France24. 2022-07-05 [2022-07-05].
  14. ^ 14.0 14.1 Protocol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Finland.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2-09-19 [2022-09-19].
  15. ^ 15.0 15.1 Protocol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Kingdom of Sweden.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2-09-19 [2022-09-19].
  16. ^ 从戴高乐到萨科奇:法国重返北约军事指挥机构.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17. ^ 萨科齐递交正式申请重回北约. VOA. 2009-03-21 [200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18. ^ 烏克蘭議會通過關於加入歐盟和北約方針的憲法修正案. [201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19. ^ 澤倫斯基放棄烏克蘭加入北約 俄烏恢復談判. [202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0. ^ https://twitter.com/defenceu/status/1575854600925896705. Twitter. [2022-09-30] (中文).
  21. ^ 芬蘭、瑞典傳將同步申請加入北約!.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2. ^ 北約秘書長:若芬蘭瑞典申請 料可迅速加入北約. [2022-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3. ^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4. ^ 烏克蘭戰爭:為什麼土耳其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25. ^ 芬蘭據報下周決定申請加入北約.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26. ^ 芬蘭總統、總理共同聲明 「必須立即申請加入北約」.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7. ^ 是否跟進芬蘭?消息人士:瑞典計劃下週提出加入北約申請.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8. ^ 芬兰宣布"历史性"加入北约申请 瑞典紧随其后 北约表示欢迎.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5-15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中文(简体)).
  29. ^ 瑞典繼芬蘭後宣布申請加入北約. newtalk. 2022-05-16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中文(简体)).
  30. ^ 瑞典外長簽申請入北約文件 本周偕芬蘭遞交. oncc. 2022-05-17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中文(简体)).
  31. ^ 歷史性的一刻! 芬蘭、瑞典駐北約大使 赴北約總部提交加入申請書.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32. ^ Press conference by NATO Secretary General Jens Stoltenberg following the meeting of the North Atlantic Council at the level of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2022 NATO Summit.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4).
  33. ^ Individual Partnership Action Plans. NATO.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34. ^ 日美韩拟北约峰会期间举行首脑峰会 韩国将在布鲁塞尔新设驻北约代表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6-22 [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35.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2015 [2015-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36. ^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15.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5 [2015-06-08].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15-06-26).
  37. ^ Central government total expenditure by function 1998-2013. Statistics Iceland. Statistics Iceland. 2014-09-23 [2015-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38. ^ Financial and Economic Data Relating to NATO Defence (PDF). NATO. NATO. 2014-02-24 [2015-06-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03).
  39. ^ 北約峰會前放話 馬克宏:俄中不再是敵人. 聯合報. 2019-11-29 [201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参见编辑

  • 华沙公约组织
  •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 北約擴張
  • 共有核武器
  • 集體自衛權
  • 北約庫存編號
  • 北約军队标准标志
  • 主要非北约盟友
  • 北约成员国

外部链接编辑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反应部队文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