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反流应该吃什么药?

1、反酸、烧心,那些抑制胃酸的药,效果怎么样?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和结构有问题导致的。目前治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最好的,还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特别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较强的拉唑类的药物。拉唑类的药物服用后,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让食管内胃内的PH值提到4以上,使胃食管内不要出现过于酸性的环境,这样即使有反流,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也比较小,患者就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反酸。另一方面用抑酸药以后,胃液分泌量会减少,反流出现的次数也就减少了。

2、拉唑类的抑酸药应该怎么吃才对?

拉唑类药物不能只在难受的时候就吃,不难受就不吃。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严格要求每天18个小时以上,胃内的酸度都要控制在pH值在4以上的状态。

不同的拉唑类标准用量也不一样。奥美拉唑一天两次,每次20毫克;兰索拉唑,一天一次,每次30毫克;埃索美拉唑,一天两次,每次20毫克;雷贝拉唑,一天两次,每次10毫克;泮托拉唑,一天两次,每次40毫克。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也就是反流物导致了食管黏膜破损的患者,吃标准用量的拉唑类抑酸药,需要8~12周的疗程,才能让食管黏膜愈合。如果没有食管黏膜破损的的患者,在反酸等症状得到控制两周后,就可以逐渐减量或者进入停药阶段了。

怎么就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每周轻度症状(经过提醒才能感觉到的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不多于两次,没有重度(严重干扰生活和工作,必须用药,不能忍受)以上的症状,如果近期只是偶尔有一次不舒服,就认为症状已经得到控制了。通过短期内的强化拉唑类的药物治疗,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药物就可以减量进入维持治疗阶段,这个叫作递减的治疗方式。

如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早期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舒服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最后用的药量并不少,效果却不好。而且反酸、烧心的症状很长时间都没有良好控制,就会一直有食管炎症,食管黏膜破损也不能愈合。应该一开始给足量的抑酸剂,短期内让患者的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后再进行减量维持治疗阶段。

3、维持治疗的阶段到底应该怎么吃药?

如果通过短期的强化治疗后,偶尔还会有症状复发,还是需要用一些药物,这叫按需用药。并没有证据表明哪种用药方式比较好,需要按照患者自己的情况来看。比如,有的患者症状集中出现在一段时间,就这段时间经常频繁发作,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频繁发作的这一段时间规律用药,把症状消除掉,过一段时间症状见好了,就可以完全停药。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可能这几天有症状,过几天又没有了,可以在有症状就吃药,没症状就不用吃。

4、按需用药也要一直吃拉唑类的抑酸药控制反酸、烧心?

按需用药并不一定非得要用拉唑类的药物。如果一周有一两次、轻微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可以通过服用碱性药物来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氢氧化铝、铝碳酸镁、铝镁合剂等等,这些药物可以暂时让胃内的酸碱度升高,减少胃内的胃酸,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果每周症状出现超过三次,就需要采用其它药物来控制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比如雷尼替丁、西尼替丁、法尼替丁这类H2受体拮抗剂,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对于维持治疗期间的用药,只要可以控制症状,药物能不用就不用,用得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一些短效的抗酸剂尽量不要用抑酸剂,能用弱的抑酸剂控制就不用强的抑酸剂控制。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这样比较弱的抑酸剂,都是对于胃酸的分泌影响比较小的,在能控制症状的情况下,用这些效力比较弱的药可以避免对胃肠道产生更严重的影响。但是用了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仍然不能控制症状的话,还是要用拉唑类抑酸药。

5、还可以用什么别的药治反酸、烧心吗?

有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是因为胃排空不好,可以加用一些促动力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可以帮助胃尽量排空,餐后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反流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

6、手术可以彻底治好反酸、烧心吗?

有一些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是可以手术治疗的,比如食管裂孔疝导致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很差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得以缓解,但是一停药就反复复发的患者;虽然吃药有效但不愿意长期用药的患者;以及一些吃药物之后,身体却受不了的患者。这些患者经过医生严格的评估,预测手术后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可以考虑手术。

我是张国青,大家可以叫我老张,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多多转发、评论、点赞,也可私信咨询病情。

    王女士经常被胃部不适所困扰,有时咽部还会有异物感。起初,她以为是自己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所致,并没把这些不适放在心上。但随着天气转冷,王女士常常觉得有烧心的感觉,饭后消化不良,胃里的食物会出现反流。王女士找出家里的胃药,可吃了好几天,症状还是没有改善,渐渐地,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忧心忡忡的她走进医院,经过消化科医生的仔细询问,她才知道自己得的病叫做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反流、烧心(胸骨后区域的一种烧灼感)。该病轻则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重则会并发返流性食道炎、食管狭窄、吞咽障碍、食管腺癌等疾病。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正呈现出发病率高、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即“一高三低”的特点。

    四方面影响生活

    调查显示:胃食管反流病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睡不着:高达8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烧心引起的睡眠困难。

    吃不香: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认为该疾病从实质上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为了避免进食可能会引起烧心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食物选择范围。

    做不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玩不好:胃食管反流病也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

    年轻患者很少主动就诊

    胃食管反流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高发的慢性病。调查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5.77%,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的患病率则高达16.98%。然而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就诊意识所不同,有半数患者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袁耀宗教授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多为中老年患者,而该病的另一高危人群———中青年人的就诊率却令人堪忧。

    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及日益加重的工作压力,中青年人已成为胃食管反流病“侵袭”的重点对象,工作节奏加快、不规律的饮食、强大的精神压力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病的因素。然而这些为事业而忙碌的人,每当出现症状时总是忍着不看病,或到药店自行购买胃药,只有不到两成的上班族患者会主动到医院就诊。

    袁耀宗教授呼吁:中青年人出现烧心、反流等症状时,千万别为了工作而耽误病情,要尽快到医院的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或消化科就诊。自己乱吃药可能会引发相关并发症,如食管炎、出血,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哮喘、喉痉挛、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食管狭窄,甚至诱发食管腺癌。

    患者容易走错门诊

    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表现出烧心、反流、胸痛等不适,但也有不少患者则表现为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失眠等症状。这是因为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可能会继续向上,进入肺部,引起反流性哮喘,到喉咙口则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反复咳嗽。调查发现:将近30%的患者并未出现常见的烧心、反流症状,而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

    正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复杂多样,导致患者走错门诊的事情时有发生。袁耀宗教授说,在门诊中总是会接到不少从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转过来的病人。因此,他建议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失眠、顽固性慢性咳嗽、成年后出现哮喘(非过敏体质)和胸骨后不适,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的,就应当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别被胃镜报告“欺骗”

    有些人患病多年都无法查出胃食管反流病。这些患者虽然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胃镜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因而忽视了治疗。

    袁耀宗教授说,这是因为有60%到70%的胃食管反流病在内镜检查中并不会表现为食管黏膜糜烂。因此,胃镜报告显示正常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患者就诊时应该将自己的症状详细地告诉医生,医生会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症状来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可以对症服用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绝大部分患者在8周后都能有所好转。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干预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咽部干痛、吞咽困难的症状及组织损害,部分患者还有食管外的表现,比如声音嘶哑、呛咳、反复哮喘发作。极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食管严重损伤、肺炎及肺部纤维化,癌变等风险。可以说,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及健康。

二、发病原因

1、食管下段括约肌减退:简单点说,就是食管与胃链接的阀门失效,导致食物消化液容易反流

2、食管清廓能力下降:食管自我清洗能力下降,反流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却不能被食管的蠕动及唾液送回胃内

3、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伤害:反流物内存有大量胃酸、胆汁、消化酶,对食管及其他器官有强烈腐蚀作用

4、胃排空障碍:容易胃胀,食物存留时间长,导致反流概率增加

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有争议

很多患者寄希望于吃药,认为好药就有好效果,吃了就好,效果不好或复发是因为药物不好,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严格的说,目前主流药物无非两种,一种是抑酸剂:比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快速提升胃内ph值,从他的作用可以看出,主要为对症药物,不能根治病因,一旦停药,症状即反复,一般作为以下几种情况使用:1、快速缓解症状;2、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糜烂、狭窄、咽部炎症,给器官恢复争取时间;3、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反流,长期低剂量维持。目前有研究认为长期服用抑酸剂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心脏意外事件、癌变风险等,但总体算较为安全的药物。另外一种是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这类药物可促进胃肠蠕动排空从而促进反流物下移或抑制反流。可搭配抑酸剂使用,但亦不建议长期使用,部分病人有腹泻副作用,长期服药部分患者失效。

从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理和药物机理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单凭药物治疗,长期效果不佳,一旦停药即反复。因此如需长期不复发、减药或者停药,我们必须从生活方式及饮食方面入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适当体育运动:尤其晚餐后,可有效促进食物消化及排空,一般建议快步走半小时以上,没有条件的多站立或行走,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食物排空

2、营养干预:少食多餐、7成饱即可、细嚼慢咽、食物温热

三餐分配:早餐精、中餐稍多、晚餐少,如吃夜宵,以软食为主,严禁饱餐就睡觉,一般餐后建议3小时以上再睡觉。

3、不吃增加胃酸的食物:咖啡、辛辣食物、烧烤、及辣椒胡椒粉咖喱的辛香料。可适当增加面食、蛋白质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

4、不吃降低阀门效力的食物:肥肉、巧克力少吃不吃、不吃油炸食物,以煮、炖、烩为主,戒烟酒

5、生活方式:过胖或大肚汉需要减肥,不穿太近的裤子、内裤、牛仔裤,腰带以皮筋裤袋适宜。避免大便过用力、弯腰和长时间重体力劳动,睡觉时用枕头,头侧床脚用木块抬高15-20cm。

本文系苗鲁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胃食管返流怎么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生成的最强效药物)通常是胃食管反流病及其所致食管炎和糜烂性食管炎的最有效疗法。 愈合通常需要服用4至12周的药。 这些药物可长期持续使用,但如有必要,医生尽量使用低剂量。 组胺-2 (H2) 受体阻滞剂是另一类降酸药,对有轻度GERD 症状的患者有效。

胃酸倒流 一定要 吃 药 吗?

其实胃酸倒流在亚太区域算是很轻微的病,吃药一般都能有效治疗。 目前主要的治疗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PPI)或称氢离子帮浦阻断剂,这种药物对于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是显著的,可减少胃酸分泌。

胃食道反流能自愈吗?

食管反流病是不能自愈的。 除非它是一个非常轻微的情况,而且病人的自律性很好,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做了非常好的调整,精神状况也很好。 这样的病人他可能会自愈。 但是这个概率太低,绝大部分的食管反流病的病人是需要治疗的。

胃反流多久能好?

因此,胃镜报告显示正常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患者就诊时应该将自己的症状详细地告诉医生,医生会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症状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可以对症服用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绝大部分患者在8周后都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