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台北 府城隍廟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台北 府城隍廟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台北 府城隍廟

府 城 隍 廟 - 沿革

台北府城隍廟坐北向南,前望虎、豹、獅、象,四獸名山勝景,後玄武大屯七星山,數溪匯集,經景美、五分埔港仔溝,由坤方九曲遶廟前而過,向東滔而流,灣轉匯入基隆河而去,廟地面積約兩百坪,真如腰帶拖籃,堪稱鐘靈寶地。奉移松山建廟始於公元一九二四年,斯時地方概況,東臨松山火車站,鄰近有草店尾理魚頭,下街尾有鐵路機廠,還有出名米粉寮,中間有松山慈祐宮,延連錫口街〈今饒河街〉,尚有鑄鼎間、紅磚窯,周圍工商林立、人文匯集的繁華地區。本廟在鐵路平交道邊,是典型古廟建築,燕尾飛翅、花鳥雕刻、層層藻井,龕飾、結網交叉斗栱,每座石柱除了聯對外,彩畫裝飾、麒麟、石獅鎮門等,鏤刻細膩、姿態生動,以及圮上受書、截江救主‧‧‧等等,忠孝石刻壁畫構圖巧思,與整個建築一氣呵成,莊嚴廟貌,古意盎然。

一樓正殿供奉城隍爺,每逢農曆十月初一日誕辰,隆重慶祝,有城隍軟身神尊三大尊,分別為大祖、二祖、三祖鎮座正中,神前之左侍立文判官、招財童子,右侍立武判官、進寶童子。扈從神將:身長爺謝必安,俗稱七爺,矮爺范無救,俗稱八爺,外加鍾魁神將護衛〈由吳委員鐘召集會員促成,安座於一九八九年孟夏〉。兩旁從祀:土地、糾察、獎善、增祿、延壽、罰惡、速報、陰陽等八司判輔助神。配祀:城隍夫人。副祀:孚佑帝君〈呂仙祖〉,另設有五營兵將神位、虎爺神位。

二樓為佛祖殿,中殿供奉三寶佛,左殿供奉觀音菩薩,右殿供奉地藏王菩薩。外側左邊設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左右天聾、地啞祿財二神隨侍。外側右邊設太歲殿,一樓西側獨立供奉福德正神,每尊神像莊嚴慈祥、威靈顯赫,令人肅然起敬。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府城隍廟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府城隍廟

還有本廟內殿掛有建廟先賢鄭江河所提名匾額〈至公無私〉以及鄭江河、林湖樹、彭添泉、王連河等人匾額〈力能回天〉,及木製算盤刻有〈善惡權由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難容〉、〈陰算、陽算、總要算〉等等建築佈置,深具警世作用。

明清時候,城隍廟為官廟,依規定在每個地方的縣城中心都必須建有城隍廟,城隍爺端座其中,掌管縣裡的大小事務。因此,在明清兩代,臺灣台北府城隍廟建祀,因與地方的開拓先後及行政建置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從創廟、奉移、遷建、重建、增修,歷經滄桑至今日堂皇廟貌,其沿革如下: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將臺灣府分設臺灣、臺北兩府,以大甲溪以北之地設臺北府、在臺北設一府三縣,同年底奉准設府於臺北艋舺地方〈今臺北市城中區〉,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

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三月,淡水與新竹分治後,首任知府陳星聚才正式移府治於臺北任職,正式開府。除了興築臺北城城廓〈一八八二年動工,一八八四年竣工〉,推動府治外,也籌畫於城內建立臺北府的文教與政經中心。設置:衙門、兵營、監獄、官廟等〈官廟即文廟、武廟、天后宮、府城隍廟〉。

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臺北府衙門在撫台街後方,府直街和北門街口,即今延平南路與漢口街右側。建坪三零零坪,地基一七三一‧四零坪。由臺北知府陳星聚依官民醵資所創建,主祀『臺北府城隍爺』〈木雕金身神像〉,附祀『淡水縣城隍』〈泥塑金身神像〉,合稱『臺北府縣城隍廟』。是利用臺北府建城石材興建而成的官祀廟宇。氣勢恢宏,形制比擬於都城隍,計一儀門、前殿、望樓〈戲臺〉、大丹墀〈天井〉、正殿〈大堂〉、東、西兩廊置案堂爺〈八司〉,後為寢室,左右築有護墻。

臺灣現有的城隍信仰是道教結合佛教與儒教的民間信仰。臺灣城隍是唯一有階級之分的臺灣主要神祇,該階級封號皆沿襲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所敕封頒定。該敕封稱省都府城隍為〈威靈公〉,州城隍為〈綏靖侯〉,縣城隍為〈顯佑伯〉,其行使的職權限於各管轄區域之內。也就是說,臺灣城隍中,掌管全國的稱〈都城隍〉,掌管省的稱〈省城隍〉,掌管府的稱〈府城隍〉,掌管一縣的稱〈縣城隍〉。

是此,臺北府城隍正式掌管臺北府,因此神格定為〈府城隍〉,依律尊稱〈威靈公〉。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九月五日清廷宣布臺灣建省,改福建巡撫為〈福建臺灣巡撫〉,以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但實際的行政工作拖延到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才完成,因此有人認為臺灣到光緒十三年才建省。臺灣建省後,省會設在彰化縣橋孜圖〈位於今日的臺中市〉,但是由於建築省城的工作遲未行,巡撫一直留在臺北,因此臺北才是實質上的省會。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匾額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大廳及內殿 正殿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內殿 正殿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正殿 鎮殿 城隍爺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鎮殿 城隍爺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大祖 城隍爺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一月十五日,臺灣巡撫邵友濂奏請將省會由彰化縣橋孜圖〈位於今日的臺中市〉改為臺北,此後,臺北就成為實至名歸的首府。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甲午戰爭後,臺烏日治時代開始。

一九零八年〈明治四十一年〉,日人因施行〈市區改正〉將臺北城廓,連同府縣城隍廟、天后宮等具漢傳統中國式建築悉數拆除。讓原淡水縣城隍爺金身神像供奉在艋舺地藏廟右龕〈西昌街〉。另臺北府城隍爺金身神像,被本廟創廟先賢鄭江河得知,『臺北府城隍爺』寄祀於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內,被閒置在室仔間。遂於大正十三年五月〈一九二四年〉〈鄭江河夫人口述〉,與地方人士呂粒、彭添泉、林湖樹、王連河、陳圭、杜金樹‧‧‧等七人代表,諏告恭請臺北府城隍爺神尊,由大稻埕北管靈安社恭迎聖駕至松山供奉,暫時安置於錫口文昌公廟,接鄰之舊屋,俗稱『鑄鼎間』城隍廟。自從遷奉府城隍神尊至松山庄以後,威靈顯赫,里人消災解厄,祈禱輒驗。鄭氏初以神明會組織『隆安社盟友』,乃有會員按股認購持分土地乙筆,以為他日建築新廟之用地,記認股者凡三十六名,即聞名松山三十六盟會隆安社之緣起也,其名單:鄭江河、陳王林、盧開國、林湖樹、白淵潭、黃登元、林鐘明、陳水枧、許諸賢、黃水木、鄭金桃、顏義昌、賴柴琴、陳順、王永柳、王連河、陳圭、胡慶明、彭水樹、呂粒、石金順、彭添泉、黃惡、蘇金塗、高送東、陳嘉模、杜火盛、梁溪圳、陳呆、蘇基、陳塗、林紫盛等人〈以上名單根據民國三十六年四月五日,地政資料登記所載者〉。

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年〉,鄭氏發起新建廟宇事宜,在松山後車站新建一座西式巴洛克的二層樓房,坐北朝南。於昭和三年六月〈一九二八年〉歲次戊辰年竣工,廟址在今松山區虎林街三號,約佔百坪,正面鑲白磁磚,中正宏麗,美侖美奐。以廟宇規模而論,當時在松山庄僅次於慈祐宮。為松山庄三大公廟之一。

在日治時代,據聞有部份城隍廟,為了保護廟宇不遭逢被拆除命運,有的廟宇改拜或增祀觀音佛祖,尚符合日人的國教政策,才可倖免逃過一劫,何況要蓋新廟,更是困難重重,本廟創廟先賢們,本著奉祀主神為城隍爺,應以臺北城內原名之『臺北府城隍廟』申請,以延續香火,惟未獲日方許可。

經扶鑾聖示  玉帝降筆開示如下:奉玉昭曰:〈准卿所奏,濟世施方。昭明建廟,審理陰陽。分明善惡,報應昭彰。回春妙手,護國城隍。千秋俎豆,香火興昌。〉喧讀玉旨托塔天王李駕,太歲戊辰年六月初八日子時降。遂諏吉於同年農曆六月十八日〈西曆八月三日〉入廟升堂,取『報應昭爽、分明善惡』之義,乃額廟名,曰:『昭明廟』。主祀臺北府城隍爺,道號『輔德大王威靈感應天尊』,此昭明廟之所由來也。承繼以嬗承『臺北府城隍廟』正統,所以仍保持清朝時官祀神格的尊銜稱呼。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偏殿 孚佑帝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孚佑帝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偏殿 城隍夫人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城隍夫人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右側 陰陽司、獎善司、長壽司、監察司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左側 速報司、增祿司、罰惡司、福德司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神將 七爺 謝必安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神將 八爺 范無救及鍾魁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虎爺

一九三零年代,松山庄尚屬農村聚落,居民飲用水含有大量石灰質,地下水位又低,鑿井困難,不少居民用瑠公圳或基隆河水飲用。每到夏天傳染病流行時:如霍亂、白喉等疾病到處流行,信眾到本廟乞求『午時水』及『藥籤醫治』者,疾病求醫救治者,均仰神庥濟世施方,每每超過醫療機構。此外,平時信眾到廟補運、收驚、押煞、祭草、祭火、問卜、求籤者,終年絡繹不絕,更由於靈驗遠播,祈求如願,香火鼎盛,不僅民間深信其施方濟世之神威,連官方司法人員也篤信城隍爺靈驗,每遇有刑事案件,履禱履驗,尤其是命、盜案,無不破者。真是神威顯赫,香火興昌。

民國七十四年,因本廟後方興建大樓,於施工中,廟身後壁受損龜裂嚴重,臨頹圮之慮。經第三屆主任委員陳正雄先生倡議,全體委員、監事一致贊同重建,乃於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動工,惟經費龐大,廟方經費存餘無幾,恐在重建工程中,樂捐收入無法及時接應,影響進度。有鑑於此,陳主任委員事前將自己房屋貸款以備墊付,如此大智,眾人信服。再有城隍爺顯靈顯聖,期中全體委員、監事發心募捐,又有後面大樓建商慷慨解囊新台幣伍拾萬元,及賴信眾樂捐共成,工期歷時二載有餘,耗資新台幣近參仟萬元,於民國七十八年底慶成。廟貌堂皇莊嚴,煥然一新是為今貌。為新廟慶成,乃諏吉於辛未年〈民國八十年〉農曆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舉行三朝祈安建醮大典,舉街歡騰,祭典之盛況至今空前。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府城隍廟 二樓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二樓 佛祖殿

神威所至,信眾日增,復於一樓西側,增祀福德正神佛龕〈詳見廟誌石碑〉、二樓佛祖殿〈三寶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殿。思及原有廟地,恐會不敷使用,遂於民國八十一年四月,購置後鄰〈豪門世家〉大樓之八樓一戶,暫做為本廟會議或信眾聯誼之用。

未料,陳主任委員於任內,擎劃廟務,竭盡心力,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惟其所留本廟發展藍圖與節操,當為本廟立有不世之功與典範。

民國八十六年,與本廟相鄰之二層樓房有意轉讓,該房地與本廟共同持有,為暗位李姓信眾繼承持有。經第七屆主任委員楊榮次先生接洽,復經全體委員、監事同意,予以購入,現為駐廟道士使用。並於廟內增祀太歲殿、五營兵將神位。

環顧本廟開創沿革背景暨嬗承正統於『臺北府城隍廟』,每每思及,在日治時期,本廟無法正名之事,深感遺憾。復由第七屆主任委員楊榮次先生倡議:於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四日第七屆信徒大會,提議決議復名,經向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申請,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八日核准復名為『臺北府城隍廟』,並舉行創廟一二零週年慶典〈一八八一年建廟〉,經臺北市長馬英九先生蒞臨本廟頒發『臺北府城隍廟』匾額,以示慶賀。更能代表本廟神格與嬗承正統之最佳證明。

本廟左側房屋,係向鐵路管理局承租多年的活動中心,因主管機關有意標售,經第八屆主任委員林春良先生倡議:『為本廟廟務發展,應予標購取得』,復經全體委員、監事同意。於民國九十四年五月十一日順利取得所有權狀,對本廟未來遠景,頗有助益。另於九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在本廟二樓外側左廂,增祀〈文昌殿〉〈詳見文昌殿誌石碑〉。

本廟地處松山車站旁,前為鐵路用地,後有大樓林立,廟產取得不易,為廟宇擴建,僅剩橫向〈虎林街五巷〉腹地之取得。適有虎林街五巷八號一樓業主有意出售,經林主任委員暨多位委員,多次拜訪、協調,同意讓售予本廟,復經第九屆全體委員、監事同意,於九十六年,順利購入,現為辦公室使用。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佛祖殿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正殿 三寶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三寶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偏殿 觀音菩薩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偏殿 地藏王菩薩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外側偏殿 文昌殿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文昌帝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外側偏殿 太歲殿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值年太歲星君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一樓 西側 福德正神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福德正神

台北府城隍爺生日

廟旁 普化殿

圖文載自士論居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1xHLjI2TQE4QrY1uhvtFzGHu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