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失调如何自救

失眠、耳鳴、胃痛,許多人身體出現症狀感到不適,但卻又檢查不出原因,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王德生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廣,且也得留意有無疾病可能,改善的方法需從各層面著手。

什麼是自律神經?是做什麼用的?

王德生醫師表示,自律神經是人體中的神經群共有的稱號,自我調節著身體各項運作,最常聽到的就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主要功能相反,交感神經興奮時,會讓會心跳、呼吸、肌肉張力等身體運作活化,副交感神經則讓身體進入放鬆。兩者互相平衡並調節,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當身體因為受到風險因素影響,便可能失衡,形成自律神經失調,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異狀。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廣,身體、心理皆可能出問題!

王德生醫師指出,當身體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生理、心理皆可能受到影響,心理層面如憂鬱、焦慮、躁鬱等各種情緒障礙,身體則影響不僅器官,如失眠、胸悶、易喘、疲倦、眩暈、耳鳴、胃痛、便秘、腹瀉、頻尿等皆有可能,影響層面非常廣泛。也因為各疾病皆有可能出現相關症狀,因此診斷時通常會較為謹慎的先評估是否有相關疾病風險存在。

自律神经失调如何自救

為何會自律神經失調?醫指常見4因素。

王德生醫師說明,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風險,最常見為情緒波動過大、生活壓力繁重等所引起,不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間接影響,例如癌症所帶來的情緒壓力、新冠肺炎帶來的生活壓力等。而情緒壓力除了外在影響,也包含了人格特質或是心理疾病,例如完美主義者、強迫人格,或憂鬱症、焦慮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壓力一般認為是一種心理狀態,但其實身體也會有,在預防醫學上可透過檢測了解,許多民眾往往會忽略或沒發現身體的壓力,進而也影響心理。最明顯的例子如工作狂,往往認為自己身體扛的住,心理狀態也處於極佳狀態,但日久便身體便可能撐不下去,進而出現情緒障礙等問題,甚至往往突然之間就倒下。

自律神经失调如何自救

6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醫:留意有無疾病可能!

確認疾病:
王德生醫師表示,民眾會發現自律神經失調,一般而言是已發現身體不對勁,前往檢查才得知。換言之,若身體出現異常,懷疑自己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民眾,一樣建議先前往該科別的醫療院所診斷,如胃痛前往腸胃科,先確認是否有疾病存在,以避免誤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反倒錯過了真正疾病的黃金治療期,甚至引起更大的問題。若經檢查找不出原因,便可合理懷疑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可前往預防醫學診所、身心科、家醫科等尋求醫師協助,並抽絲剝繭從生活改善。

王德生醫師也提醒,從一般民眾常見習慣來看,許多人身體有問題多會再觀察一陣子,建議不論是甚麼樣的情況,若身體出現以往不曾有過的異常症狀,最多就觀察兩周,兩周未改善就建議盡早檢查為佳。

對症治療: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主要會先以改善當前症狀,以及讓患者情緒放鬆的藥物治療為主,進階的治療也包括了芳療、睡眠治療、經顱磁刺激術等。

沉澱紓壓、飲食改善:
改善方面,最重要的關鍵往往還是壓力和情緒,除了可以透過香蕉、蕃茄、燕麥、牛奶、堅果等飲食幫助色胺酸分泌,藉此舒緩情緒,也可透過冥想等方式讓心情沉澱改善。而運動、腹式呼吸等,雖然因為未必能解除或沉澱當前的壓力,但也有助於放鬆,或許多少也會有所幫助,也是個可以嘗試的選擇。

改善壓力:
與此同時,也試著了解身邊是否正經歷何種壓力,或是生活是否有突然加入的改變等,例如升遷、換工作,這情緒狀態能否解除。一般而言在壓力解決後,自律神經失調也會逐漸改善。王德生醫師表示,診間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就不乏大公司企業主管,當案子過了,情況便也獲得改善。

後續觀察:
自律神經失調有時未必會隨著壓力退去而解除,有時也會有經幾個月才逐漸改善,推測可能原本的壓力已經對生活造成影響,而這份影響在壓力解除後還依舊存在,因此持續影響。另外,也有可能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下,已經有其他疾病出現,又或是已經間接引起了其他疾病,因此患者正感受到的未必是自律神經失調,而是真正的疾病本身。若自律神經失調並未隨著壓力解除,都需留意這兩種情況。

自律神经失调如何自救

《延伸閱讀》

.搞定自律神經的關鍵!醫病也需要醫心!

.偏頭痛吃藥沒效,這些狀況當心自律神經出問題!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平時壓力山大,經常出現疲勞、頭痛、失眠、心悸等症狀,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其實,中醫調理自律神經失調嘛有效,而且非常實用!《華人健康網》健康小學堂在日前所舉辦的「自律神經失調有救了」講座中,就特別邀請到名醫—周宗翰中醫師,教大家從「頭」開始,按摩頭骨、胸骨、腰椎、養好骨盆;並適度按摩人體五個窩,來擺脫壓力、助好眠,遠離自律神經失調的糾纏!(影音/攝影鄭名峻、江旻駿、宋美瑤)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師帶你看懂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異,了解發生原因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屬於人體周邊神經的一種,根據負責作用的不同,又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2大區塊,兩者分屬蹺蹺板的兩側,有相互調節、制衡的作用。其中,「交感神經」有助身體器官即時進入備戰狀態,隨時面對外界的突發威脅;而「副交感神經」則能幫助抑制交感神經的過度反應,讓心跳、血壓、呼吸變慢,進而讓身體機能得到適度的休息。

一般來說,在正常情況下,自律神經會由人體大腦及腦下垂體下視丘相互調節。可偏偏現代人的生活形態普遍有工作、生活壓力大、熬夜晚睡,交感神經過度作用的問題。於是,交感神經在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下,便容易使原先處於平衡狀態的蹺蹺板偏向一側,造成副交感神經難以發揮正常的調節功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身體小毛病一籮筐找不出原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周宗翰中醫師提到,一旦自律神經失調發生,便會迫使身體持續處於「戒備」、「緊張」的情形,導致身體各部位出現不適。從頭到腳可能引起頭痛、耳鳴、呼吸急促、口乾舌燥、喉嚨卡卡、心悸、胸悶、心律不整;以及腹脹、腸躁症等不適反應;甚至導致身心焦慮、夜睡不寧、精神緊張、疲勞倦怠等一連串症狀發生,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

也正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表現十分多元,每位患者出現的病症也不太一樣。故也導致臨床上有不少患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朋友,被迫穿梭於醫院各大內、外科之間看診;但所做的檢查又無法找出問題所在,最後落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遲遲未找出病症發生的真正原因,無法獲得有效的改善。

甩開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傳授居家穴位按摩法,啟動自癒力、輕鬆自救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正如上述所言,由於自律神經主要是由人體大腦負責調節,因此,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中醫臨床第一步除了透過望聞問切、辨證論治了解患者體質,給予適合的藥物、方劑調理外;更常會利用針灸、頭皮針等方式,來促進頭部循環,維持人體氣機暢通。

而除了適度尋求中醫協助外,周宗翰中醫師表示,適度以雙手揉按頭部骨縫及周遭穴位;從上而下,由頭骨、胸骨、腰椎、骨盆依序刺激,並按摩人體五個窩,也是輔助調節自律神經的保健選項之一。其也在講座上和網友們分享一連串操作步驟簡單,在家就能輕鬆執行的居家穴道自我按摩保健方式,提供給大家作為日常保養參考:

《按摩頭骨》

首先將雙手掌心相互搓熱後伸出食指,依照下列順序以食指指腹按摩、輕敲,就是促進人體膽經、膀胱經暢通的好方法,每次進行10~15分鐘左右即可。實際操作步驟如下:

★膽經

操作步驟:沿著膽經的走向,眉頭→眉毛中心點→眉毛尾端→將食指移至眉頭處,從眉頭處由下往上平行揉按至額頭→沿著髮際線交界兩側由上往下,揉按至兩側太陽穴,持續揉按5~10秒。

作用:中醫典籍認為,「膽經主決斷」,故適度揉按膽經,有輔助調節自律神經的益處。

★膀胱經

操作步驟:從額頭中心點出發→往上輕輕敲擊至後腦杓→停留在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輕輕揉按數下→接著將雙手掌心面向後腦杓,雙手大拇指、食指呈ㄑ字形、四指併攏,以大拇指指腹按壓頸部後方的風池穴,持續揉按5~10秒。

作用:有助暢通膀胱經、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維持氣機暢通、改善頭昏腦脹。

★暈聽區

操作步驟:雙手輕輕握拳,以大拇指指節處揉按耳朵上方。

作用:對於工作壓力大、頭頸筋膜緊繃的朋友來說,適度刺激暈聽區,有促進氣血循環,輔助減輕耳鳴、耳悶症狀的功效。

《按摩胸骨》

操作步驟:右手比讚,以手肘向內、大拇指向外的放置於胸部乳房兩點之間,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以畫圓方式輕輕揉按。

作用:胸骨在人體還未出生前被稱為胸腺,是人體免疫調節的誘發點,適度揉按、刺激有互心、調節自律神經、抒解壓力之效,更能輔助改善心悸、胸悶症狀。

《按摩腰椎》

操作步驟:手掌心以空掌、避開脊椎,適度拍打腰部即可,熱敷也有同樣的效果。

作用:不少患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朋友,有腎陽虛的問題,而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故適度拍打腰部,有助促進腎臟氣血循環暢通,輔助調整體質。

《按摩骨盆》

操作步驟:取一地墊、瑜珈墊,仰躺於上,雙腳膝蓋彎曲往上腰部抬起,雙手抱住膝蓋,左右前後滾動。

作用:骨盆歪斜不但會影響人體體態,歪斜的骨盆更可能壓迫到人體尾椎、骶骨,干擾自律神經的運作;造成腸胃蠕動不順、消化不良、代謝能力下降,若能適度按摩、刺激骨盆周遭,放鬆骨盆周圍緊繃的肌肉,對於調解自律神經也有一定好處。

《按摩人體五個窩》

★腋窩

操作步驟:將右側手臂向上舉起,左手手掌心以空掌拍打右側腋下,反覆拍打25-50次,接著換邊重複上述動作。

作用:人體腋窩處有一極泉穴,適度刺激有利寬胸寧神、調和氣血;且腋下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肘窩

操作步驟:取坐位或站姿,一側上肢伸直、肘窩向上,用另外一隻手以虛掌施力拍打肘窩,兩側交替拍打各約100次即可。

作用:肘窩位於手臂肘關節前方的三角形凹陷處,是人體淋巴、經絡非常密集的地方。經常揉按肘窩有助行氣活血、刺激人體經絡循環,輔助調節自律神經。

★肚臍窩

操作步驟:適度熱敷,或沿著肚臍外圍,從自己的右手邊開始,以ㄇ字形繞圈依序按揉至左手邊。

作用:肚臍窩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為神闕穴。適度刺激能發揮安神寧心、舒肝利膽、調和氣血、通利三焦的作用;對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焦慮、憂鬱和睡眠障礙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腰骶窩

操作步驟:手掌心以空掌拍打腰椎兩側「腰骶窩」,也就是俗稱的「腰眼」的人體腰骶部的凹陷處,每次以正常速度,拍打3~5分鐘左右即可。

作用:人體腰椎周邊遍布大量的自律神經,長期處於不當的姿勢下,肌肉過度僵硬、緊繃,便容易壓迫到位於脊椎周邊的神經組織、干擾神經平衡。因此,若能適度活動此處,對於調節自律神經有一定好處。

★膕窩

操作步驟:取坐位,雙手掌心成空掌,拍打雙腳膝蓋後方凹陷處的膕窩。

作用:膕窩同時也是中醫委中穴的位置,裡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教大家從「頭」開始,按摩頭骨、胸骨、腰椎、養好骨盆;並適度按摩人體五個窩,來幫助改善、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外。周宗翰中醫師也提到,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避免相關症狀反覆發生,日常生活中也應盡量避免過度攝取咖啡、茶等刺激性的飲品。民眾平時也可以多做中醫所謂的呼吸吐納,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腹式呼吸,對於調節自律神經、維持身心平靜,更是益處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