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 健康關係
  • 健康醫療
人死掉的時候,自己知道嗎?

死亡的當下,自己會知道嗎?現在有新的研究顯示,身體失去生命跡象後,你的腦袋仍在運作。

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圖片來源:Shuttershock

124051瀏覽數

    分享

    其他

  • 編譯

    黃維德

  •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17-10-22

124051瀏覽數

天下實驗室專輯推薦:積極世代40Next˙醫病關係

人類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亡,因為在身體失去生命跡象之後,意識仍舊會繼續運作。也就是說,理論上,某個人甚至有可能聽到醫療人員宣佈自己死亡。

這個說法出自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院重症照護及急救研究主任帕尼亞(Sam Parnia)。帕尼亞團隊檢視了心跳停止(技術上來說已經死亡)但急救成功的人,此研究的規模也為同類研究中最大。

部分接受檢視的人表示,就算是在宣佈死亡之後,他們也能聽見完整的對話、看見周遭發生的事。當時身處現場的醫生及護士,也驗證了他們的描述。

死亡的定義為心跳停止、通往大腦的血流中斷的那一刻。

帕尼亞醫生表示,「技術上來說,這就是你認定死亡時間的方法──完全以心跳停止的時刻為基礎。」

「一旦心跳停止,血液就不會循環至大腦,大腦功能也會幾乎立刻停止。你會失去所有的腦幹反射──嘔吐反射、瞳孔反射,全都會消失。」

然而,有證據顯示,死亡之時,大腦會出現一股能量。2013年,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者檢視了9隻被麻醉並誘發心臟病發的老鼠的大腦,並在臨床死亡後的短暫期間內,發現了與「高度警覺狀態」有關的大腦活動模式。

廣告

帕尼亞醫生表示,「舉例來說,我們就和研究人類『愛情』體驗質性本質的研究團隊一樣,只是我們是想了解人類在死亡之時的體驗;因為我們知道,這會反映我們在死亡之時,全都會有的普遍性體驗。」

資料來源:Independent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 #大腦
  • #身體
  • #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谁都无法逃避,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人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医生一般都会判定为死亡根据很多有濒死经验的人的回忆,一个人死亡时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死亡。有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死亡经验的:突然感觉自己从床上飘了起来,飘在天花板上,正感惊诧间,看到床上躺着的自己于是很奇怪,就问床边围着自己的亲人,这是怎么回事?

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在很多人看来,死亡一词带有恐怖与悲伤色彩,对于人类而言,死亡意味着永远离开这世界,也意味着与身边所有人永久分别,但凡是有牵挂有感情的人,都很忌讳这一词语及这一生理现象。但是,不管人们怎么排斥怎么拒绝,传说中的阎王依旧会冷漠地带走每一个人。从前,古人多将死亡看作一道屏障,它令生者与逝者阴阳两隔。

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从人类临死前的表现来看,他们是知道自己要死了的,所以并不需要到死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这里是针对一些临时猝死的人而言的,或许有人认为这类人因为死得突然,所以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但其实,经过研究后已经发现,在每个人死亡前到死后的24个小时中,都有一个过渡期。

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医学上夜经常看到有的心脏停止咯跳动以后还能胡复活的,这不是传说,这个是事实,在现在的医学上如果没有达到脑死亡,我们现在嗯医学还是有点希望能够救活的,这也就是说明当你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已经面临绝大可能的死亡,等待到你真正的脑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在这期间你是存在着模糊的意识的,也就是说你是知道自己死亡的过程的,只不过这个意识是非常的模糊的。

人知道自己要死了吗

人可能在“死亡”的时候记得他不省人事那段时间所有的事情,这些外界不知道的“内幕”促使他珍惜生命,乐施行善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心脏、脉搏等停止跳动后并不会影响到大脑的工作,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由于缺氧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慢慢失去工作的能力,也就是医学生所说的“脑死亡”,人最终才真正的死亡,这个时候才是彻底死亡的状态。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死亡总是盘踞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并从潜意识层面对我们产生影响。费城儿童医院和费城大学儿科医生伦理学家福特纳(Chris Feudtner)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去思考死亡的问题。人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对眼前更加迫切的问题上。"

如果死亡问题上的这层模糊的面纱被摘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突然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将会发生什么?虽然这根本不可能,但是仔细考虑这个假想的场景,将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启发,指引我们如何更好的度过自己有限的人生。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死亡是如何影响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人们在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本质后如何处理潜在的焦虑和恐慌,如纽约斯基德莫尔学院的一名心理学教授所罗门(Sheldon Solomon)所说 ,我们只不过是会呼吸、排便和有意识的肉块,随时会死去。

"恐惧管理理论"是由所罗门和他的同事们为新发现创造出来的术语。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缓解与生俱来的死亡恐惧,人们会信奉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人感觉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中有价值的一员。

在1,000多次经过同行评议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知道自己即将离世时,会更加坚守基础文化信念并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感。同时,人们还会变得愈发捍卫自己的信仰,并对任何威胁信仰的事物做出带有敌意的反应。

任何关于死亡非常微妙的细节都足以触发行为的变化。比如,电脑屏幕上仅闪烁了42.8毫秒的"死亡"一词,或发生在殡仪馆附近的对话。

这些变化会如何表现出来?当得知死亡迫近,我们会对那些在相貌、政治倾向、出生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加友善,而以更轻视的态度和暴力的方式对待那些并没有什么相似点的人。我们会对三观相同的伴侣做出更深刻的承诺,而且更倾向于支持煽动恐外情绪的魅力型领袖。

图像加注文字,

对于死亡的思考使我们更加爱国,同时也使我们对外来者的同情减少。

我们还会变得更无所事事,沉迷喝酒、吸烟、购物和暴饮暴食,对环境则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

如果每个人都突然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那么社会极有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加充满种族歧视、仇外情绪,暴力和战争威胁会更加严重,自残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也会更加多见。

然而,这一切并非命中注定。 像所罗门这样的研究人员希望,人们意识到对于死亡的焦虑会引发广泛负面影响后,能够想办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例如,韩国的佛教僧侣并没有以这种消极的方式回应死亡的召唤。

图像加注文字,

佛教僧侣对死亡的召唤似乎并没有做出典型的自我防御反应,这与"恐惧管理理论"的预测相反。

研究人员对一种叫做"死亡反思"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让人们不仅仅以一种普遍的、抽象的方式思考死亡,同时还让他们思考自己将如何死去以及死亡对家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得更加无私。例如,不管是否社会急需都愿意捐献血液,也更愿意反思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好事和坏事。

这些发现揭示,知道死亡日期可能会让我们更关注生活目标和社会联系,而不是下意识地固步自封。

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心理学教授约纳斯(Eva Jonas)表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倡导一些策略,帮助我们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我们的日常选择和行为中;了解生命的宝贵可能会加深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并让人们产生'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的感觉,增进宽容和同情之心,并将防御反应降至最低。"

图像加注文字,

以一种特定的、明确的方式思考自己的死亡,可以鼓励人们的利他行为,比如献血。

不管整个社会是否会经历一个糟糕的或美好的转折,我们在个人层面上如何回应死亡的召唤取决于个人性格和重大事件的具体情况。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心理学助理教授布莱克(Laura Blackie)表示:"你越神经质、越焦虑,你就越受控于死亡恐惧,无法专注于其他有意义的生活变化。但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将于90岁在睡梦中安详地死去,那么你可能也不会太陷于其中,或者只是不屑地说一句,'哦,没关系,继续。'"

然而,无论生命是在13岁还是113岁结束,对绝症患者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对于死亡的典型反应。

福特纳说,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通常会经历两个思考阶段。首先,他们质疑诊断结果,询问是否无药可医,还是他们可以与之抗争。

之后,他们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大多数人属于以下两类:要么决定把全部精力放在尽一切可能战胜疾病上;要么选择反思自己的生活,尽可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做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事情。

图像加注文字,

有些人可能会决定不与自己的死亡日期抗争,而是花时间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

在假设已知死亡日期的情况下,同样的过程可能会发生。"即使你知道自己还有60年的寿命,但你在最终的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也会有所体验," 福特纳说,"一旦时钟走得越来越近,我想人们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那些选择逃避死亡的人可能会沉溺于此,尤其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如此。例如,一个知道自己注定要被淹死的人可能会不停地练习游泳以获得生存的机会,然而一个知道自己会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可能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避开所有车辆。

然而,另一些人却可能背道而驰——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打破他们的预期死亡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能使他们对于整个过程拥有更多控制权。乔纳斯和她的同事发现,当要求人们想象他们会饱受痛苦并渐渐死于疾病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人会有更多的控制感,表现出更少的防御性偏见与对死亡的焦虑。

图像加注文字,

有些人的反应可能会是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创造性。

那些选择坦然面对死亡的人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将会精神饱满地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在创新、社会、科学和创业领域达到更高的高度。所罗门说:"我认为,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能使激发出我们的潜能,同时还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自由,让我们能够为自己,为我们的家庭和社区做更多的事情。"

的确,创伤幸存者的案例足以表明,意识到所剩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激发自我提升。虽然很难收集这些幸存者的基线数据,但许多人坚持认为,他们身上发生了深刻、积极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更坚强、聪明,更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愈发珍惜生活,"布莱克说,"他们开始意识到,'生命如此短暂,总有一天我会死去,我应该充分利用它。'"

图像加注文字,

有时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的恢复能力更强,比如奥兰多枪击事件。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相反,许多人可能会选择脱离现实,不再对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这不一定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不知所措的感觉淹没了他们。作为一名殡葬业者,《善终的秩序》的作者及创始人道蒂(Caitlin Doughty)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明年6月就要死了,你还会写这篇专栏吗?"(可能不会)。

虚无感也可能导致许多人放弃健康的生活方式。既然死亡时间是命中注定的,道蒂认为:"我干嘛还要吃有机食品,我要喝普通的可乐,而不是健怡可乐。也许我会尝试吸毒,吃一整天蛋糕。我们的很多文化的主题都是如何延缓死亡,如何通过维护法律和秩序来避免死亡。"

图像加注文字,

讽刺的是,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会引发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等虚无主义行为。

所罗门认为,大多数人很可能会在极度兴奋和虚无之间徘徊。可能前一个星期选择颓废地窝在家里,吃一堆沾有乳酪的饼干,在网飞(Netflix)上看下一季的《法律与秩序》,下个星期就跑去救济厨房做志愿者。但不管如何选择,即使是最想得开的人,偶尔也会情绪崩溃,尤其是当死亡逼近的时候。

福特纳认为:"改变是有压力的。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每个人身上会经历的最大的变化——从活着到死去。"

实际上,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都会因为知道何时和如何死去而根本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接受治疗,这将催生出一些与死亡相关的特殊领域。这可能会导致新的社会仪式和活动的出现。比如说,死亡日可能会像生日一样被庆祝,但日期是倒数而不是增加。

现存的宗教将被彻底动摇,当精神觉醒被抛弃,邪教可能出现。道蒂说:"我们是否会开始崇拜这个告诉我们何时将死的系统?是否会向此系统提供祭品?把我们的处女女儿送出去?这绝对会破坏现有的宗教信仰。"

人际关系也必然受到影响。对于许多人来说,找到一个与自己的死亡日期很近的人将成为必然需求,而恋爱约会的应用程序将对合适的人进行筛选。道蒂说:"人们惧怕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去所爱的人。这种恐惧总是大过死亡本身。如果我89岁才离开人世,那我为什么要和一个40岁就会死去的人在一起呢?"

同样的,如果能够通过生物样本确定死亡日期,一些父母可能会选择流产注定会夭折的胎儿,以避免失去孩子的痛苦。而另一些知道自己活不过某个年龄的人可能会选择不生孩子,或者相反,尽快多生几个孩子。

图像加注文字,

许多人可能会优先寻找一个与自己死亡日期相近的伴侣。

我们还必须努力应付新出台的法律和规范。艾弗莱斯(Rose Eveleth)是Flash Forward播客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其中一集探讨了类似的死亡日期假设)。据她所说,为了避免雇主和服务提供者的歧视,人们将起草关于死亡日期隐私的法律。另一方面,公众人物可能会被迫在竞选前公开他们的死亡时间(如果拒绝可能会引起公愤)。艾弗莱斯指出:"如果一位总统候选人将在上任后三天去世,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即使没有强制要求,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手臂上纹上去世日期,或者将其记录在军牌上。发生紧急事故时,医疗救助人员就能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抢救。

殡葬业也将受到深远的影响——这个行业将迎合活着的人,而不是他们去世的亲人。艾弗莱斯说:"殡仪馆没办法再从那些沉浸在丧亲之痛的人身上拼命刮钱。消费者能更好的利用这个权力。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有些人可能会精心筹办一场聚会,就像那些选择安乐死的人一样。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的死会为他人带来伤害的人,可能会被迫在道德上或情感上孤立自己。艾弗莱斯说,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利用死亡来达到更高的艺术造诣或个人目的。比如,参演一部戏剧,剧中最终所有人都会死去的;或是为了所信仰的事业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