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發炎 會 自己 好 嗎

根據不同的進程與徵兆,中耳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亦稱作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一般來說,成年人較不容易得到急性中耳炎,多半是由慢性中耳炎反覆發作,常是鼻病或外傷造成的。而兒童因為耳咽管較短且較水平,使得鼻咽的細菌、病毒更容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炎好發於學齡期的兒童。

積液性中耳炎多半發生在學齡期兒童,多半發生在急性中耳炎感染之後,誘發的原因也常跟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急性中耳炎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資料,急性中耳炎的定義,是在3個星期內,中耳有急性發炎的症狀,包含:

  • 耳痛
  • 耳膜常為紅色且向外膨脹
  • 耳脹
  • 耳鳴
  • 發燒
  • 全身倦怠
  • 聽力減退
  • 頭痛
  • 噁心
  • 嘔吐

導致急性中耳炎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過敏,導致耳咽管阻塞造成的。急性中耳炎常見的細菌為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A 型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另外也可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鼻病毒等。

積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水)

積液性中耳炎就是中耳腔內積水的現象。常有人誤會積液性中耳炎是耳朵進水導致,但事實上外耳耳道很長,且中耳前有完整的耳膜覆蓋,所以來自外界的水一般來說不會進到中耳。

積液性中耳炎,通常不會有高燒或耳痛的症狀,只感覺聽力變差,因此常被疏忽或延後治療。

根據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積液性中耳炎的成因,是耳咽管阻塞,使得中耳內產生負壓,讓黏膜滲出液體,堆積在中耳中。

慢性中耳炎

所謂的慢性中耳炎,是持續性中耳發炎大於3個月,最後可能造成耳膜穿孔。常見幾種症狀:

  • 耳漏(耳朵流出液體)
  • 耳痛(恐有併發症)
  • 聽力障礙
  • 眩暈
  • 耳膜穿孔
  • 中耳有肉芽組織

慢性中耳炎多半是因為急性中耳炎沒有完全治療導致的。因為長期或反覆發生的急性中耳炎,導致耳穿孔無法癒合,甚至可能產生珍珠瘤,並且不斷向周圍的骨頭侵蝕。不僅可能損傷聽力和平衡的功能,嚴重時可能會向上侵犯到腦部,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因此,急性中耳炎一定要確保治療完全,很多人會以為耳朵不會痛,中耳炎就好了。事實上中耳內可能還有積水甚至息肉,都有機會演變成慢性中耳炎,造成嚴重的損傷。

對於中耳炎還有一些常見的疑惑,以下幫你一次解答:

Q1:中耳炎會傳染嗎?

中耳炎不會傳染,會得到中耳炎,是因為耳咽管阻塞,導致細菌、病毒在中耳孳生所造成的。

Q2: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引發中耳炎的原因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為了避免病菌持續潛伏,反覆發作,應該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

Q3:中耳炎需要治療多久?

急性中耳炎服用抗生素需要約14天的時間,且不應自行停藥,才能避免感染再度復發。

Q4:如果中耳炎一直沒有好會怎麼樣?

急性中耳炎發展成慢性中耳炎,如果長出珍珠瘤,可能會向骨頭侵蝕,最後入侵內耳、腦部,不僅可能影響聽力,嚴重還可能引起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Q5:怎麼預防中耳炎?

幼兒童的預防,主要是避免因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中耳炎,平常應避免空氣汙染、過敏原。另外,嬰幼兒吐奶時可能逆流向中耳,導致病菌入侵,建議餵奶時要將頭墊高,四五度角餵奶。

而成人的中耳炎多半是鼻病、外傷或大氣壓力造成。如果是鼻病引起,應先從致病原因解決。外在原因造成,則平時應避免接觸相關環境,或進行保護措施。例如:因搭飛機時,大氣壓力變化會引起中耳炎,則下趟旅程前,應預備飛行耳塞或以打哈欠、嚼口香糖舒緩。

概述

耳部感染(有时叫做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感染,即耳膜后的气腔(里面有耳朵的微小振动骨)发生感染。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耳部感染。

由于耳部感染往往会自行痊愈,因此治疗可能从控制疼痛和监测问题开始。有时,会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有些人容易发生多次耳部感染。这可能导致听力问题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症状

耳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很快就会出现。

儿童

儿童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耳朵疼痛,尤其是躺下时
  • 拽或拉扯耳朵
  • 睡眠困难
  • 哭得比平时多
  • 易激怒
  • 听力或声音响应障碍
  • 失去平衡
  • 发热 38 C(100 F)或更高
  • 耳中流出液体
  • 头痛
  • 食欲不振

成人

成人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耳痛
  • 耳中流出液体
  • 听力障碍

何时就诊

耳部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可能提示多种病症。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很重要。如果出现如下情况,请联系您孩子的医生:

  • 症状持续 1 天以上
  • 小于 6 个月的婴儿出现症状
  • 严重耳痛
  • 您的婴儿期或学步儿在患上感冒或发生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后不肯睡觉或一直哭闹
  • 您发现有液体、脓液或血性液体从耳内流出

病因

耳部感染是由中耳的细菌或病毒引起。这种感染往往因另一种疾病(感冒、流感或过敏)所致,这些疾病会导致鼻腔、喉咙和咽鼓管充血和肿胀。

咽鼓管的作用

咽鼓管是从两侧中耳连至鼻腔后部、咽喉后部偏上部分的一对细管。这对细管的咽喉端可以开启和闭合,作用是:

  • 调节中耳的气压
  • 更换耳内的空气
  • 排出中耳的正常分泌物

咽鼓管肿胀可能造成堵塞,导致中耳出现积液。这些液体可能被感染,并引起耳部感染症状。

儿童体内的咽鼓管更细、更趋于水平,因此更难以排出分泌物并且更容易堵塞。

腺样体的作用

腺样体是位于鼻后较高处的两小块组织,在免疫系统活性中发挥作用。

由于腺样体靠近咽鼓管开口,腺样体肿胀可能会堵塞咽鼓管。这可能导致中耳感染。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腺样体相对较大,因此,腺样体的肿胀和刺激更有可能引起儿童耳部感染。

相关疾病

可能与耳部感染有关或导致类似中耳问题的中耳疾病包括:

  • 渗出性中耳炎,或非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内肿块和积液。可能因耳部感染好转后但积液未能被吸收,或者咽鼓管的某些功能障碍或非感染性堵塞而导致。
  • 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指的是非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内反复积液。慢性渗出性中耳炎会使患儿更容易复发耳部感染,而且可能影响听力。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规治疗难以治愈的耳部感染。它可能导致鼓膜穿孔。

风险因素

耳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

  • 年龄。6 个月到 2 岁的儿童由于耳咽管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更容易出现耳部感染。
  • 集体托儿服务。与留在家里的儿童相比,在集体环境中接受照护的儿童更容易患感冒和耳部感染。集体环境中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例如普通感冒。
  • 婴儿喂养。喝奶粉的宝宝往往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耳部感染,尤其是躺着喝时。
  • 季节因素。耳部感染在秋季和冬季最常见。当花粉量较多时,季节性过敏者发生耳部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
  • 空气质量差。接触烟草烟雾或严重空气污染会增加耳部感染的风险。
  • 阿拉斯加土著血统。耳部感染在阿拉斯加土著人中更为常见。
  • 腭裂。腭裂患儿的骨骼结构和肌肉差异可能会使耳咽管的引流更加困难。

并发症

大多数耳部感染不会引起长期并发症。耳部反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 听力损伤。耳部感染通常伴随时有时无的轻微听力减退,但在感染痊愈后通常会好转。耳部反复感染或中耳有液体可能导致更明显的听力减退。如果耳膜或其他中耳结构发生永久性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减退。
  • 言语或发育迟缓。如果婴幼儿的听力暂时或永久受损,可能导致他们在言语、社交和技能方面的发育迟缓。
  • 感染的传播。未经治疗的感染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感染可能扩散到附近的组织。乳突(即耳后的骨突出物)感染被称为乳突炎。这种感染会导致骨骼损伤并形成脓包囊肿。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中耳感染会扩散到颅骨的其他组织,包括大脑或大脑周围的膜(脑膜炎)。
  • 鼓膜撕裂。大多数鼓膜撕裂可在 72 小时内愈合。有些情况需要手术修复。

预防

以下提示可降低发生耳部感染的风险:

  • 预防普通感冒和其他疾病。教导勤洗手,彻底洗干净,不要共用餐具。教导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遮挡。如果可能,限制孩子待在集体托儿所的时间。儿童数量较少的托儿所可能会有所帮助。尽量不让患病的孩子去托儿所或学校。
  • 避免吸入二手烟。确保家中没有人吸烟。离开家后待在无烟环境中。
  • 进行母乳喂养。如果可能的话,至少进行六个月的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可预防耳部感染的抗体。
  • 如果是奶瓶喂养,请让宝宝保持直立位。当宝宝躺下时,不要将奶瓶放在宝宝的口中。不要把奶瓶和宝宝同时放在婴儿床里。
  • 向医生咨询疫苗接种事宜。询问医生哪些疫苗适合您的孩子。季节性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其他细菌疫苗可能有助于预防耳部感染。

June 23, 2021

  1. Ear infections in children. 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https://www.nidcd.nih.gov/health/ear-infections-children. Accessed March 19, 2019.
  2. AskMayoExpert. Acute otitis media. Rochester, Minn.: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8.
  3. Jameson JL, et al., eds. Sore throat, earache, and upper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th ed. New York,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18. https://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 Accessed March 19, 2019.
  4. Otitis media (acute).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ear,-nose,-and-throat-disorders/middle-ear-and-tympanic-membrane-disorders/otitis-media-acute. Accessed March 29, 2019.
  5. Lieberthal AS,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 Pediatrics. 2013;131:e964.
  6. Kliegman RM, et al. Tonsils and adenoids. In: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6.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29, 2019.
  7. Kaur R, et al. Epidemiology of acute otitis media in the post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era. Pediatrics. 2017;140:e20170181.
  8. Kliegman RM, et al. Otitis media. In: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6.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29, 2019.
  9. Lalwani AK. Otitis media. In: 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 in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3rd ed. New York,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12. https://www.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 Accessed March 26, 2019.
  10. Otitis media (secretory).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ear,-nose,-and-throat-disorders/middle-ear-and-tympanic-membrane-disorders/otitis-media-secretory. Accessed March 29, 2019.
  11. Ear tubes.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https://www.enthealth.org/be_ent_smart/ear-tubes/. Accessed March 18, 2019.
  12. Coleman A, et al. The unsolved problem of otitis media i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upper respiratory and middle ear microbiology in indigenous children with otitis media. Microbiome. 2018;6:199.
  13. Rieu-Chevreau C, et al. Risk of occurrence and recurrence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cleft pal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2019;120:1.
  14. Yang R, et al. Transtympanic delivery of local anesthetics for pain in acute otitis media.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9;16:1555.
  15. Isaacson GC. Overview of tympanostomy tube placement, postoperative care, and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March 22, 2021.

相关

Associated Procedures

产品与服务

外耳道發炎多久會好?

在治療期應保持外耳道乾燥,避免泡水,以防復發,一般約2~3天內就改善,1週可痊癒。 如果2~3天內沒改善,則要考慮從分泌物做細菌培養,未來可以據此報告使用更有效的抗生素對抗感染。

耳朵為什麼發炎?

大多數的「急性外耳道炎」,都是因為掏棒或手指等,不小心在耳孔上刮出小傷痕,結果感染細菌而引發。 此外,夏天時到海水浴場或游泳池嬉水,不慎讓髒水流進耳朵裡時,也常常會引發急性外耳道炎。

耳朵發炎怎麼處理?

治療急性外耳炎以藥物治療為主,治療主要有四大原則: 頻繁地清理耳朵:將道內的髒污、分泌物、發炎物質清除,還給耳朵一個乾燥、乾淨的環境。 不過,急性感染時勿自行清理道,因器械不清潔或方法不正確,可能對耳朵造成二度傷害,建議此時先讓耳鼻喉科醫師幫您處理喔!

耳道發炎擦什麼藥?

外耳之局部治療用藥包括抗生素、酸化劑(acidifying agents)如2% acetic acid、防腐殺菌劑(antiseptics)如4% boric acid和類固醇。 . 外用抗生素:外耳理想抗生素之選用應以抗菌範圍涵蓋常見菌種(P. aeruginosa and S. aureus)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