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虧損原因

他買長榮陽明慘賠百萬遭套牢 不賣原因引熱議

陽明海運虧損原因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在7月出現超過40%的崩跌,隨後遲遲無法向上攻堅。圖/本報資料照片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在7月出現超過40%的崩跌,隨後遲遲無法向上攻堅,多在低檔盤整,讓不少投資人哀鴻遍野,不過有網友透露,即使自己帳面已慘賠138萬仍不願賣出船票,一來是相信航運仍有翻轉可能,二來他是用先前從股市賺的236萬拿去買航運股,這一波虧損只是從大賺變小賺,並附上對帳單證明所言不假,文章曝光後,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

三雄股價曾在7月初衝上新高,長榮最高站上233元,陽明飆到234.5元,萬海最高則是353元,但隨後出現劇烈回檔,近兩個月走勢疲軟,昨(1日)收盤價長榮128.5元、陽明125元、萬海則是248.5元。

儘管如此,還是有投資人堅持一張不賣,該名網友在PTT論壇上發文表示,自己在7月初買進10張長榮,價格為229.5元,另外在140.5及128.5元各買5張,此外還有6張190.5元與4張94.2元的陽明,總共持有20張長榮均價182元,10張陽明均價151.9元。

然而買在最高點的他,歷經2個月的震盪已慘賠138萬,不過在此狀況下,原Po還沒有認賠殺出的打算,主要原因在於,他認為以星航運(ZIM)股價還有50美元(約新台幣1400元),若國際航運股價仍維持住,貨櫃三雄還有向上挑戰的空間。

此外,他也透露自己之所以不急著出清股票,在於他是將先前從股市賺進的236萬拿去買航運股,這段時間才能忍受得住虧損。

有趣的是,當其他網友好奇他選在高點進場原因時,原Po也留言解釋,「會買在229就是腦袋想著eps30乘8抓個245再下車,結果被套,所以我非常後悔,以為自己眼光很好,其實只是韭菜。」

文章一出引起網友們熱議,「手骨粗的閒錢,還能用攤平之術」、「本多終勝才能大賺小賠」、「還可以啦,今年還是賺啊,就是最後一趟被套了」、「可以輕鬆看待負損益一百多萬,其實也讓人羨慕」、「這進出的數字,先跪了」、「大賺變小賺而已,重點是本很厚」。

今(2日)貨櫃三雄走勢仍相對弱勢,截至今(2日)上午10點30分,長榮暫報128元,下跌0.5元(或0.39%),陽明暫報124.5元,下跌0.5元(或0.45%),萬海暫報239.5元,上漲4.5元(或1.91%)。

(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

【時報-台北電】陽明 (2609) 31日公告去年財報,營收1,492億元,虧損43.1億元,每股虧損1.66元,其中船隻售後不回購與新會計準則所列損失22.88億元,在各項不利因素排除後,今年成本結構大幅改善。萬海 (2615) 去年營收729.51億元,獲利35.73億,年增219.68%,EPS1.61元,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0.8元,創四年來高點。

陽明表示,2019全年營運量為543萬箱(20呎櫃),年長3.88%,而營收亦成長5.18%,在去年艙位數未增加之情況下,營運量與營收均有所增長,單位成本也下降。子公司光明海運虧損降為6億。

公司整體出現虧損主因為受限於整體成本結構中,營運船舶與貨櫃租賃比例較高,在適用新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16)規定下,列了9億元損失,另在營運策略與船舶市場價格考量下,於去年第三季選擇不回購舊有售後租回船舶列了13.88億元損失,兩項即占全年稅後淨損53.57%,如排除上述影響損益因素,較2018年減虧幅度達69.64%。

陽明去年有七艘高價租進船舶合約到期解約,今年有四艘解約,且有數艘老舊船舶將逐步汰除,亦布建新型船在近洋線,可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同時積極透過提升貨櫃自有比例,海外自用辦公室購置等,緩和租賃比例偏高之壓力。

萬海去年受惠於貨量與營收增加,各項成本控制得宜,EPS1.61元,高於2018年的0.5元。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0.8元,創四年來高點,以31日收盤價13.7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5.82%。

萬海與台灣港務公司由高雄63/64兩座碼頭換租到第五貨櫃中心79-81號三座碼頭,未來場地設計運量大增,顯現對未來營運成長的信心。

萬海今年前二月合併營收116億元,年增3.84%,未見新冠肺炎疫情的明顯衝擊,後續大陸地區進出口廠商大多已恢復正常了,第二季就要看其他第二波染疫的國家經濟活動受影響程度。(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2609)(2609)董事長鄭貞茂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表示,加劇供應鏈阻塞的港口瓶頸可能正出現緩解跡象,因為俄烏戰爭和中國大陸防疫封控使貿易成長放緩、需求延遲。

鄭貞茂說,目前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外等候的船舶數量已減少到40艘以下,低於今年稍早時的100多艘。上海港口的等待時間為2-3天,美國則為10-14天。

陽明海運虧損原因

鄭貞茂26日受訪時說:「我認為這是美國港口壅堵正在緩解的好兆頭。我們預計下半年情況會好轉,所有困難都會更容易解決。」鄭貞茂也認為,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嚴格封控措施對全球的影響是「短期現象」,應僅限於第2季的營運。他預期北京會調整防疫政策,大陸的經濟會在下半年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貿易的成長將放緩到5%,低於2021年的10.1%。

鄭貞茂認同「貿易將放緩,原因是俄烏戰爭,以及疫情使需求延遲」。他強調,全球復甦預計將在恢復成長動能之前「略做休整」,他對此表示樂觀。他也預期,美國政府採取的加快港口物流措施將在下半年逐步實施,並緩解壅堵,例如立即移動空貨櫃。一旦情況改善,運費將隨之降低。

曾擔任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鄭貞茂指出,全球化會隨著貿易模式改變。運輸成本上升,供應鏈將轉為地區化並且變短。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供應鏈將分裂成兩個系統,各自「在泡泡中」運作,避開制裁。

海運業明年面臨的主要不確定性之一是,市場可否消化過去幾年建造的新船。鄭貞茂引述Alphaliner的預測表示,2023年(新船)的供應成長將比今年增加一倍,超過需求的成長。

這位全球第九大貨櫃運輸公司的董座表示:「這是我們必須強化財務結構的原因。」他表示,陽明海運正密切關注這個問題,「如果供過於求或運費下滑,我們會做好準備。」

在陽明海運虧損原因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tfjuw也提到 陸三大航空去年每天虧5億 全年合計賠1,843億元 2022-04-06 00:00 經濟日報 / 記者 黃雅慧/綜合報導 受大陸疫情防控因素,航空業吹寒風。連大陸國有三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業績也災情慘 重,據剛發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三大航合計虧逾人民幣409.57億元(約新台幣1,843億 元),換算每日約虧人民幣1.12億元(約新台幣5.04億元)。今年清明小長假業績更是雪 上...


陽明海運虧損原因關鍵字相關的推薦文章

陽明海運虧損原因的PTT 評價、討論一次看

[新聞] 陸三大航空去年每天虧5億 全年合計賠1,84

陸三大航空去年每天虧5億 全年合計賠1,843億元 2022-04-06 00:00 經濟日報 / 記者 黃雅慧/綜合報導 受大陸疫情防控因素,航空業吹寒風。連大陸國有三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業績也災情慘 重,據剛發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三大航合計虧逾人民幣409.57億元(約新台幣1,843億 元),換算每日約虧人民幣1.12億元(約新台幣5.04億元)。

[閒聊] 鐵道業者為何有些業務虧損,仍繼續經營?

話說台鐵長期虧損早就不是新聞,北捷也因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虧很大, 但台鐵及北捷<為何有些業務虧損,仍繼續經營?> 這則媒體投書就有分析: 常能看到一般營利企業甚至是救人的醫院,為維持營收確保生存,決定縮減甚至停辦虧損 的業務,但為何有時仍繼續經營,甚至擴大規模?

Re: [新聞] 借券賣出暴增 長榮將有利空?

月營收(億) 長榮 陽明 萬海 7月 458 294 203 8月 500 327 246 9月 491 332 257 10月 527 338 245 11月 510 344 229 12月 522 351 232

[新聞] 證交所公布肥貓名單 宏達電董監事酬金423

---------------------------- 以上注意事項應刪除 ------------------------- 原文標題:證交所公布肥貓名單 宏達電董監事酬金423萬居首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064504

[新聞] 國營事業2021年財報 台電賺256億中油大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陽明海運虧損原因

▲陽明兩年半賺進2933.57億元,謝志堅居首功。(圖/陽明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2609)在疫情爆發前10年,累積虧損達350.49億元,政府曾經考慮放棄陽明,但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陽明兩年半內賺進2933.57億元,能有這樣的成績,業界一致肯定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居首功;交通部次長祁文中也指出,如果不是謝志堅大刀闊斧改造陽明,並主導訂造24艘貨櫃船,陽明今天沒有這麼好的獲利。

謝志堅2016年5月剛自長榮集團副總裁職位退休,6月23日就應交通部長賀陳旦邀請,接下陽明海運董事長重擔,該年上半年,陽明虧損84.62億元,全年虧損149.12億元。因為累虧嚴重,該年11月公司就決定辦理減增資,當時國發會表明要有民間可匹配的資金參與私募,國發基金才會再認購。

謝志堅在他「無懼駭浪 謝志堅堅忍圖成45年的海運生涯」回憶錄中透露,他在長榮從沒有操心過錢,到了陽明卻為了增資到處找政府幫忙,找朋友參加私募,就像沿門扥缽的和尚,也意外印證了多年前會算命的同學,說他會當遊方和尚的說法。

謝志堅在陽明除了帶領高階主管減薪,進行優化攬貨策略、全球集中化管理、組織改造、統一全球資訊系統等四大改革;2018年年中即使主管機關有官員強力反對,謝志堅堅持利用造船低檔,訂造10艘2,800箱(20呎櫃)與14艘1.1萬箱貨櫃船,這24艘低油耗的節能船,是讓陽明去年營業利潤率能名列全球第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年底即將慶祝50周年的陽明,在1995到2020年的26年間,僅獲利18.37億元,其中2020年賺進119.77億元,謝志堅是在2020年10月陽明業績開始攀升之際卸下董事長職務;2021年陽明獲利1,652.69億元,今年上半年獲利1161.11億元,兩半來合計獲利2933.57億元,是過去26年的159.69倍。

陽明在2020年列了39.63億元所得稅,2021年列了367.75億元所得稅,今年上半年獲利年增97%,加上有未分配盈餘稅,列了356.28億所得稅,合計共763.66億元,今年最大股東交通部分配到93.54億現金股利,國發會配得92億股利。累計已達949.2億元。

另台灣港務公司配到的32.08億股利中,有24.54億元要繳給國庫與地方政府等,台灣航業公司超過7億元的股利,約33%屬於國庫;港務公司出售陽明股票獲利約54億,要繳給地方政府與國庫41億,台航售股利益估計也在6-8億之間,總計政府因陽明增加1020億以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