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手術後身體虛弱想盡快調理?坊間流傳手術後加以進補可幫助恢復體力,亦有聽聞病人需戒食家禽和海鮮等食物,以防影響傷口癒合。到底手術後可以吃什麼?又有哪些手術後飲食禁忌或營養品推薦有助調理?以下為你一一解答。

手術後可以吃什麼? 5個手術後飲食禁忌,預防傷口發炎

不少術後病人十分關心手術後可以吃什麼這問題,想要手術後盡快康復便需要在飲食及生活上多加留意,將阻礙術後復原的因素減至最少。以下為大家整理出調理前應留意的5大手術後飲食禁忌:

• 手術後飲食禁忌1:高糖、高鈉食物

高糖、高鈉食物容易刺激傷口引起發炎反應,阻慢傷口癒合。

• 手術後飲食禁忌2:海鮮或未經煮熟食物

生食有機會令傷口出現發炎或過敏反應、引起感染風險,因此傷口在癒合階段時應該避免生食。

• 手術後飲食禁忌3:酒精類、咖啡因飲品

飲酒、咖啡因飲品會使血壓升高或出現藥物反應、刺激神經系統不利傷口癒合。

• 手術後飲食禁忌4:食煙

食煙會影響免疫功能、使血壓升高,容易引起傷口裂開、血管栓塞等手術後併發症。

• 手術後飲食禁忌5:上火、大補藥材

術後身體會出現氣滯、血瘀的情況,不宜立刻進補。大補的藥材反而會加重負擔,不利身體代謝。

酒精與咖啡因飲品會使血壓升高或出現藥物反應、刺激神經系統不利傷口癒合,手術後應避免飲用。

手術後調理要點:依據3階段調養,循序漸進打好基底

• 手術後飲食從「流質食物」開始,調理切忌操之過急

手術前長時間禁食,加上手術後損耗氣血、脾胃虛弱,大部分術後病人的消化機能尚未恢復正常,因此在醫生指示可以進食後,建議先由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開始,例如蔬菜湯、雞湯、魚湯,循序漸進地嘗試軟質食物,再進展到一般食物。此外,剛完成手術的病人尤其需要攝取充足的蛋白質與維他命,促進細胞修復、傷口癒合、抗發炎,若術後出現嘔吐、出血等導致體液大量流失的情況,病人應補充足夠水分與電解質以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

• 手術後初期調理脾胃,手術後湯水關鍵在於優質蛋白質

手術後首要幫助傷口癒合,改善阻滯氣血、虛弱脾胃及免疫力下降,因此手術後調理應選擇清淡食物與有助健壯脾胃的營養食物。而皮膚、肌肉、血液等細胞組織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術後最應該先補充的營養就是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雞肉、魚肉等食物,攝取有助促進傷口癒合、平衡免疫力,減低傷口感染的機會。

手術後補品推薦易入口的滴雞精,含優質蛋白質助傷口癒合,是有效的手術後補品。

若病人出現胃口不佳的情況,則可嘗試容易入口的湯水,例如滴雞精。滴雞精含有能組成蛋白質的小分子氨基酸,有利腸胃吸收,當中的麩醯氨酸更有助傷口癒合。與此同時,手術後初期調理需著重「健脾養胃」,當脾胃功能佳,才能幫助生化氣血、運化營養。建議選擇含茯苓、淮山、芡實等健脾益胃藥材的湯水作為手術後補品,例如四神滴雞精。另外,三餐及水果可選擇牛肉、荷蘭豆、番石榴等食物,其蘊含豐富的鋅、鐵與維他命C,同樣有助製造蛋白質、血紅素,幫助傷口癒合。

• 手術後補品這樣吃:三週後補氣血,半年後固本培元

因手術流失大量氣血,不少人會著急進補,選擇含當歸、人參等大補藥材作為手術後湯水。但其實術後馬上大補氣血,反而會影響傷口癒合,建議等到第三週後傷口復原良好,再選擇補氣血湯水。此外,因手術過程會流失津液、氣血,手術後三週的補品建議選含花旗參、麥門冬、石斛的湯水,幫助補氣養陰、生津補水。術後三個月或半年,病人可以視乎個人補養需求、選擇含冬蟲夏草、靈芝等固本培元的湯水作為手術後湯水補益五臟,尤其於骨科手術或重大手術後,更需要養好元氣。

手術後湯水推薦田原香四神滴雞精,術後初期養脾益胃,另有原味、四神、靈芝、冬蟲夏草共16款滴雞精,切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手術後營養品推薦:田原香滴雞精 16款滿足不同補養需求

除了日常維持均衡飲食,不少術後病人會選擇攝取維他命、湯水等保健食品,達至方便、快速補養的效果。不過市面上手術後補品的質素參差,建議購買前留意是否有通過當地政府認證,由專業人士把關的補品更有保障。來自台灣的田原香滴雞精選用自家牧場放養走地無激素壯年土雞製成,由中醫師、營養師合作調配,成為坊間熱門手術後營養品推薦之一。品牌研製出原味、四神、靈芝、冬蟲夏草共16款滴雞精,全部零膽固醇、零脂肪,提供滋陰補水、強壯筋骨等補養功效,滿足不同人士補身狀態需求。田原香滴雞精亦獲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頒發的「健字號」健康食品認證,有效調節免疫、對抗疲勞,並在香港設有專門店提供諮詢、售後服務,絕對是令大家食得安心又健康的手術後營養品推薦。

立即查詢田原香滴雞精

手術後營養品推薦靈芝滴雞精,獲得實驗認證有效調節免疫,幫助固本培元。

(資料由田原香滴雞精提供)

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中醫講究固本培元,因此很多做完手術的病人都會看中醫、吃中藥,他們認為做手術會令他們元氣大傷,做完手術後身體虛弱,此時服食中藥進補會增加體力,改善體虛。

不過手術後進補並非必然,到底有否需要用藥和用甚麼藥、要治療多長時間,要視乎當事人的臨床表現,還要考慮身體失調的程度,要按照實際情況用藥。

手術後患者通過飲食休息養生

無論是使用中藥或西藥,在選藥、用藥時都應該十分嚴謹,應用則用,該用多少就用多少,到甚麼時候再無需要用藥就應該停藥。中藥的使用是針對疾病和證候,熱證病人要用清熱藥,氣虛病人要用補氣藥,決定病人是熱證或氣虛要根據臨床表現。做完手術後是否需要進補也需要觀察病人在手術後出現的臨床反應,看看身體虛弱的程度。一般而言,大病或手術過後一般氣血較弱,而且脾胃功能較差,但這種虛證不一定會出現,如體虛病徵輕微,可通過飲食、休息養生,令體能慢慢恢復。如果身體虛弱情況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能透過養生改善症狀,此時便有需要配合藥物等治療手段。

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手術後常見的問題2:氣虛

手術後的虛證,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皆可見,臨床上常見氣虛及脾胃虛弱。氣虛的典型症狀包括身體乏力、容易疲倦,稍做動作便會大量出汗,稍作運動便覺得氣促,其人面色蒼白,說話低聲少氣,胃口欠佳或吃少許東西後就覺得肚脹,望舌時舌體腫脹,或舌邊有牙齒印,舌色偏淡,夾水濕者舌苔白或舌苔質地潤滑。改善氣虛便需補氣,常用藥有人參、黃芪一類,中藥方劑代表有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患者也可以同時按摩中脘、氣海、足三里等穴位補氣。在治療以外建議手術後氣虛患者當體能回復到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時,便要配合積極的體育鍛鍊。運動的選擇可因應個人興趣,例如緩步跑、游泳、遠足、太極拳、八段錦等都是理想的養生運動,但在身體恢復初期應避免做劇烈運動。做運動鍛鍊身體要有恆心,每周至少要鍛鍊兩次,每次最少維持三十分鐘,偶然的做一兩次運動而且不能堅持的話,很難達到養生鍛鍊的目的。

中醫認為氣、血關係密不可分,所以在考慮氣虛問題時,要兼顧血虛。血虛徵狀包括容易頭暈眼花、手腳麻痺或抽搐、心緒不寧、難集中精神、失眠,舌色淡,脈弱,月經量少或遲來等。補血可用當歸、大棗、阿膠、白芍等中藥,常用中藥方劑有四物湯。坊間常見的中成藥八珍湯是四君子湯與四物湯的聯合,氣血兩補,而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上黃芪和肉桂,便成為十全大補湯,補益的功效會增加。患者需要注意即使身體很虛弱,也不可過度進補,氣補得太多就會化燥生熱,容易熱氣,血補得太多則妨礙脾胃消化。當補益有效,病人的身體質素有所提升時,便要調整用藥,甚至停藥,鼓勵患者積極養生。

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手術後常見的問題2: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是手術後常見的問題,很多做完手術的病人馬上想到要吃點補品、煲點藥材湯令身體盡快恢復元氣,誰知當脾胃功能欠佳時,不僅吃了補藥補不了身,甚至因為吃了比較滋膩的補益藥導致胃脹、惡心的反應,得不償失。在進補之前,必先要考慮脾胃運化功能,如果消化力差,便先要改善脾胃功能,才可進補,或者要同時兼顧。改善脾胃功能,要從補氣、理氣、燥濕、消食方面入手,脾胃氣虛的人,如單純補氣而不理氣,氣就容易鬱閉在體內,不能運行為全身所用,所以既要補氣,也要行氣,補氣藥得到行氣藥的推動,便不再凝滯在體內,所以脾胃虛弱的人進補,在使用黃芪、人參之類補氣藥時,應加上陳皮、砂仁、豆蔻一類理氣藥。

鑒於香港地區氣候潮濕多雨,脾胃虛弱者容易出現濕困毛病。當濕困的時候,人很容易感到睏倦想睡,吃東西後容易有胸悶、惡心反胃感覺,肢體重墜浮腫、頭脹,治療一方面可通過發散將濕邪由體內驅出體表,另一方面通過利尿將水濕透過小便排出體外。燥濕或芳香化濕可選白朮、蒼朮、藿香、佩蘭等藥物,利濕可選茯苓、澤瀉、扁豆、薏仁等藥物。濕濁的形成,多數與脾胃運化差有一些關係,在用袪濕藥驅散濕邪的同時,不要忘記改善消化功能,例如要均衡飲食,少吃生冷食物,注意保暖等。

手術後飲什麼湯水?

中醫推介2個手術後進補湯水食譜

1. 常用的補氣湯方:

黃芪30克、當歸10克、黨參20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或烏雞、魚適量)製法: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温服。

2. 常用的健脾湯方:

黨參20克、茯苓15克、淮山30克、陳皮9克,白扁豆15克、瘦肉或烏雞適量。製法: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温服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與編輯部聯絡。

239803次閱讀

有傷口喝什麼湯?

以開刀術後的族群來說,魚肉富含蛋白質、魚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而魚含有鋅、鎂、等礦物質,連魚肉、魚一起食用,助加速傷口的癒合。

手術後煲什麼魚湯好?

石崇營養價值豐富,含豐富蛋白質,奧米加-3脂肪酸,有生津潤肺、健脾補腎等功效,對傷口癒合很有幫助,是手術後進補佳品。 除了用來滾,亦可用來配北芪、杞子、紅棗煲湯,能增強體質,對病後或產後體弱人士更為有益。

手術後可吃淮山嗎?

林醫師建議,病人口乾喉涸、腸胃虛弱及疲憊時,可吃淮山、茨實、黨參、適量鮑魚及花膠以養陰調理,而陳皮亦有助化痰利氣。 無論是體質虛弱或體質壯健人士,術調理都要以「慢食、慢補、慢調」為原則,並要注意保暖,喝水速度亦不宜太快,否則就會削弱脾胃正氣,造成水濕內停,影響脾胃運作。 中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志傑。

手術後吃什麼補品?

1.蛋白質:提供傷口癒合所需原料,如蓮子、豆腐、雞蛋、魚肉、牛肉。 2.脂肪:適量脂肪對傷口癒合有益,好的油含有豐富脂肪酸,有抗發炎作用,可以選擇魚油、植物油。 3.維生素A:加速傷口癒合,如雞蛋、胡蘿蔔、番茄、牛奶。 4.維生素C:增加對受傷及感染的反應,也能減少黑色素生成於傷口,如菠菜、柳丁、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