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常 吃 的 粉 圓 芋 圓 粄 條 黑 輪 不肖業者 為了 讓 食物 吃 起來 更 Q 彈 添加 順 丁 烯 二 酸酐 別名 馬 來 酸酐 簡稱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我們 常 吃 的 粉 圓 芋 圓 粄 條 黑 輪 不肖業者 為了 讓 食物 吃 起來 更 Q 彈 添加 順 丁 烯 二 酸酐 別名 馬 來 酸酐 簡稱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有些不肖業者會在珍珠或其他食品中違法加入順丁烯二酸,以防止澱粉分子結晶變硬、影響口感。圖/goodmami@flickr CC BY-SA 2.0

《文/陳衍達 │ 自由寫手》

在本文上篇,我們提到了珍珠的原料順丁烯二酸,以及它的糊化作用、口感 Q 彈的秘密;在下篇裡,則要更進一步,帶大家起來看看它的水解產物「順丁烯二酸酐」。

恐慌的源頭:毒性

讓我們從 2013 年發生的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事件、或稱毒澱粉事件開始談起。事實上,因為順丁烯二酸不是食品用料,所以欲添加這種成分的製造商只能從化工原料供應商進料。這麼做的第一個問題是,因為化工原料不是給人吃的,所以對雜質、副產物的安全衛生要求較低;第二則是順丁烯二酸本身的毒性。以現有的文獻來看,它的「急毒性」很小,且沒有有研究能指出其致癌性,不過部分動物實驗指出它對腎臟可能會造成傷害。

拉出國際標準來看,歐盟和美國都有針對順丁烯二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訂出成人每公斤體重的每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也就是一天吃進多少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分別是 0.5 毫克以及 0.1 毫克。

如果用當時衛生署在 2013 年 5 月 13 日首度公布的黑輪檢驗結果最高濃度 494 ppm 來算,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成人在兩種標準下的每日耐受量分別是 30 毫克以及 6 毫克;也就是說,一天只要分別食入 61 克或是 13 克的該產品便會超標。不過,TDI 預設的標準是「每天」攝入的物質量,雖然這個事件波及的範圍甚廣(板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只要不是天天吃,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健康疑慮喔!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也因應此事件,彙整出一份「順丁烯二酸與酸酐技術性資料評估報告」,內容相當完整,提供給想更深入了解的人參考。

我們 常 吃 的 粉 圓 芋 圓 粄 條 黑 輪 不肖業者 為了 讓 食物 吃 起來 更 Q 彈 添加 順 丁 烯 二 酸酐 別名 馬 來 酸酐 簡稱

2013 年毒澱粉事件發生時,部分肉圓曾被檢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酐(示意圖,非事件肉圓)。圖/Oldowlnest@wikimedia BY CC4.0

違法疑慮: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由於澱粉經化學處理的程序可能會有殘留非食用性或不適合食用的物質,修飾澱粉(法規上稱之「化製澱粉」)不一定都能用在食品上,各國對修飾澱粉的使用範圍更是有所規範。

在臺灣,食品添加物皆為正面表列(也就是列出可以使用的才能用),而順丁烯二酸並不包含在 2013 年公布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的 21 項准用之食用化製澱粉品項裡面(編按:檔案下載後將副檔名改為 .doc 即可開啟),因此,在食品中使用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是違法的。然而,法令的約束力往往鞭長莫及,部分廠商基於提升產品性能的需求,仍可能知法犯法。而在長長的供應鏈中,食藥局(現食藥署)並沒辦法管制到原本就不該出現在食品中,原先並無明確管轄單位的的順丁烯二酸,造成「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的使用範圍,幾乎是全國淪陷。

我們 常 吃 的 粉 圓 芋 圓 粄 條 黑 輪 不肖業者 為了 讓 食物 吃 起來 更 Q 彈 添加 順 丁 烯 二 酸酐 別名 馬 來 酸酐 簡稱

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主要被用於有Q彈需求的食物,包括粄條、肉圓、芋園/地瓜園、珍珠/豆花、粉粿、黑輪/天婦羅等。(圖中食物僅為示意,皆非使用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製成) 製作/ 鴨鴨 粄條圖/ Vmenkov @ wikimedia,CC BY-SA 3.0 肉圓圖/ MGA73bot @ wikimedia,CC BY 3.0 芋圓圖/ haylei wu @ Flickr,CC0 珍珠豆花圖/ Hao-wei Hsu @ Flickr,CC BY 2.0  粉粿圖/ Blowing Puffer Fish @ Flickr,CC BY2.0 黑輪圖/ Ocdp @ wikimedia,CC0

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事件對臺灣社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雖然帶來一定程度的恐慌,卻也促成懸宕已久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迅速完成修法,對後續的衛生署改制、《毒性物質管理法》修法以及「食品業者登錄辦法」的訂定也都發揮了催化劑的效果。當然沒有人希望食安事件發生,然而換個角度想,人們若能在恐慌之餘痛定思痛,或許也能讓臺灣的食安體系建置得越來越完整。

好的,介紹到這裡也差不多進入尾聲了。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們分析了順丁烯二酸如何讓珍珠 Q 彈得更久,也提到這個物質的毒性疑慮,介紹了順丁烯二酸酐的應用和小歷史,並簡述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事件的影響,希望大家閱讀完後,也能更了解這兩項物質!

編按:順丁烯二酸酐現已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列管為第四類毒化物,無論製造、輸入、使用、販賣等,都需申請核可才可以運作,而且必須定期申報運作情形,透過上述核可及申報制度,可以瞭解其流向,此外,需在容器包裝上標示「禁止用於食品」,以降低物流用的可能。

參考資料:

  1.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順丁烯二酸與酸酐技術性資料評估報告
  2. 環境資訊中心-懶人包:2013年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上) (下)

延伸閱讀:

  1. 誰是毒澱粉專家?(1)談順丁烯二酸酐
  2. 誰是毒澱粉專家?(2)再談順丁烯二酸事件
  3. 食品添加劑的恐懼與理性之戰
  4. 哪一年才是食安元年?

  • 點閱次數:13,689
  • 資料發布日期:106-11-30
  • 資料更新日期:111-06-07
  • 資料檢視日期:111-10-21

科技面料的禦寒創新,讓戶外探險者能從容無畏面對極端天氣

本文由 The North Face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一到冬季不只寒風冷洌,偶而還夾帶著陰雨、雪水,不只平地氣溫低,如果再遇上寒流溫度下探至十度以下更是常見,高山上溫度更有可能降至零下幾度。在原本就低溫的高山環境下,保持身體乾燥以及隔絕強風的吹襲,保暖與舒適便成了事戶外運動者最要緊的事。

面對如此極端寒冷的環境,探險者要如何做好保暖措施又穿得輕巧能活動自如呢?那就要借重一些具發熱與鎖熱、防水透氣、速乾排汗、特殊織法、等特殊機能性服裝,像是發熱衣、羊毛內層保暖衣、羽絨外套等,從認識面料材質、編織方式到了解保暖機制運作原理,再加上掌握穿搭順序,便能為探險者提供最佳防護。

冬季戶外活動首重保暖避免失溫

冬季從事戶外探索活動高山登山、滑雪,不可輕忽會造成失溫的兩個致命性環境因素:風、雨雪。高山上強勁的風速會加速帶走體表溫度;潮溼也會降低體表溫度迅速散失熱量造成失溫。因此,保持身體的乾燥是避免失溫的第一步。

再則,可藉由禦寒衣物的保暖、防風機能維持住體溫。人類屬於為恆溫動物,正常的體溫約在 36 度- 37 度,主要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人體溫度的恆定。比如在低溫環境下,血管收縮、汗毛豎起來、顫抖等生理機制來減少和隔絕熱量散失,讓身體產熱。這是人體對外部環境溫度降低的自然反應,但卻容易引起身體的不適,特別是冬季氣溫急遽下降時。

因此,當氣溫變化大時,穿上禦寒衣物的發熱鎖熱「外加」的保暖措施對體溫恆定調節機制非常重要,可避免人體對外部低溫環境的過度反應,降低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風險。

嚴寒氣溫下的保暖防寒對策

究竟冬季從事高山登山、滑雪活動時的保暖機能衣該怎麼選擇?保暖對策該怎麼做?既不會造成身體行動的防礙和背包的負擔。

不妨從認識科技面料材質、保暖機制運作原理開始。像是近幾年很受歡迎的冬季單品—發熱衣,使用高效率的吸濕發熱纖維素材為基礎再進行後處理加工;也有不少商品是使用中空纖維素材來製作,像是 TNF DotKnit™ 雙面針織內層衣料,利用特製紗線,主動吸收皮膚中的水分並將其導出到外部,維持肌膚乾爽。

或是利用創新的編織方式來達到保暖效果,比如 Ventrix™ 透氣隔熱彈性材質上的孔洞,運動時孔洞因身體伸展拉大增加透氣度,在靜態休息時孔洞回復原來大小維持該有的暖度;又比如 Dryvent™ 高品質防水透氣材質,特殊的 PU 防水塗層面料,內裡與網格狀裡布複合而成,能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舒適度。

而戶外領導品牌 The North Face 也推出了令人驚豔的 FUTURELIGHT™ 透氣防水科技,通過奈米紡紗工藝的創新應用,在衣服面料上創造出奈米大小的孔洞,FUTURELIGHT™ 科技能增加服裝透氣性,能讓空氣更容易穿過衣服,協助排出濕氣卻不會損失防水性和耐久性。另外在品牌最新的 Summit 系列服飾的最頂級羽絨外套中,提供 CloudDown 不規則羽絨填充結構,以 800 蓬鬆度羽絨填充,提供絕佳保暖性同時方便打包。

此外,一些保暖且舒適的小技巧和原則也不能忽視:所有的保暖從頭開始,戴帽子,遮陽㡌與毛帽,在還沒有感覺到冷之前最好就能戴上載好。穿上具備防水、排汗材質的衣物保持身體乾爽,防止外部潮溼水氣進入,也防止身體因運動產生的汗水浸溼衣物。穿上防風的外套,保暖防止體溫流失。空氣是優良的熱絕緣體,加上人體發熱,因此形成滯留的熱空氣層,穿上防風的外套來隔絕外界的冷空氣以獲得保暖效果。

頭部、身體都暖和了,腳也不能忽略,記得多帶一雙睡覺用的厚毛襪。厚毛襪、內層中層保暖衣、睡袋三者利用空氣絕熱為基礎形成的保暖機制,能讓戶外探險者在夜間睡眠時獲得足夠的暖度。

分層穿搭調節穿著的保暖度和舒適度

選對保暖機能衣材質是做好保暖防護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利用分層穿搭(layering wear)直白的說法「洋蔥式」疊穿技巧。這種久經考驗屢試不爽的策略,可以根據運動類型、運動量、海拔高度或天氣變化等外在環境條件,來調節穿著的保暖度和舒適度。

那什麼是分層穿搭?疊穿原則要怎麼運用到服裝的選購和準備上,下面將一一拆解說明:

  • 內層,最貼近身體肌膚:

機能需求:透氣、速乾。
服裝類型:排汗速乾內層衣、羊毛內層保暖衣
材質選擇:具有排汗、速乾和透氣舒適的布料。例如:TNF DotKnit™ 高性能服飾內層衣料,特製紗線與雙面針織手法,吸濕排濕肌膚不積聚汗水持續保持乾爽。

  • 中層,做為內層衣與最外層機能衣的保暖中介層:

機能需求:輕量、保暖、透氣、速乾
服裝類型:軟殻衣、軟殻外套、輕型羽絨外套
材質選擇:具有透氣隔熱鎖熱控溫的柔軟面料,保暖輕量不厚重。例如:FutureFleece™ 採用柔韌毛圈全環織物優化了重量和溫控性能,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溫暖舒適。又例如:50/50Down 有別於以往全身的羽絨填充,50% 的填充面積,利用管狀羽絨填充與透氣面料交錯的結構設計,靈活輕巧,在高強度運動時提供透氣與保暖。

  • 外層,做為空氣隔絕層與多重機能的防護層:

機能需求:防風、防水、防刮、輕量、保暖、透氣
服裝類型:機能外套、羽絨外套
材質選擇:羽絨填充、防水透氣面料,利用空氣絕熱為基礎的被動式保暖材質。例如:CloudDown 不規則羽絨填充結構,讓穿著者能夠在運動量較小或是靜態時加倍保暖。又例如:FUTURELIGHT™ 奈米結構奈米纖維防水透氣布料,在防水膜上增加透氣性,能獲得更好的透氣性,防水透氣兼備保持身體舒適乾爽,讓探索者無懼高山風雨。

冬天爬山或賞雪要穿多少才夠保暖?這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體感溫度的感受不同。

而且戶外運動的激烈程度、地理條件也不同,還是要依據自身需求去調整選擇。以現代科技面料的創新技術,在材質選擇上更多元也更能滿足高功能性的需求,讓戶外探險者能從容無畏面對極端天氣。掌握好疊穿技巧與材質選擇原則,透過正確的分層搭配,妥善管理熱氣與水份,就能進而提高舒適度和活動表現。

參考資料:

人體調溫機制和外部溫差變化的關係

不只美觀,功能更重要–機能性布料

科技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