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事 不 忘 後 事 之 師 的 意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1] 

该成语的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 

中文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词 前车之鉴反义词 重蹈覆辙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 成语拼音 qián shì bú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语    法 作谓语、定语

目录

  1. 1 成语出处
  2. 2 成语故事
  3. 3 成语寓意
  4. 4 成语运用
  5. 5 成语辨析

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1]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 

春秋末年,许多诸侯国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晋国就是一例。在晋国,国君的力量很弱小,整个国家的权力把持在三家势力强大的大臣手中,他们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这三家之间也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 [3] 

一次,晋国的权臣智伯联合大夫韩氏、魏氏的军队准备攻打另一个权臣赵氏。赵氏大夫赵襄子得知这一消息就召集手下谋士商量对策。卿大夫张孟谈认为要想缓解赵国现在所面临的紧张局势,就必须暗中派人联合韩氏和魏氏,向他们陈述利害,说明智伯攻打赵氏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在灭亡赵氏之后,就会想办法把韩氏和魏氏也消灭掉,他们自己也正处在危险的边缘。如果韩、赵、魏能够联合起来对抗智伯,就能粉碎他灭掉三家的计划,解除智伯对他们的威胁。赵襄子采纳了他的计策,派人说服韩氏、魏氏和自己联合。之后在和智伯的战争中,三家的军队大获全胜并且生擒了智伯。 [3] 

三家大夫取得胜利后,大家都知道是张孟谈的计策,解除了赵氏的危机,十分佩服他。赵襄子想要奖励他,就问他想要什么样的赏赐。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张孟谈却提出要离开这里,赵襄子很不理解,也很不高兴,就问他这是为什么。张孟谈说:“凡是要统治天下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驾驭自己的臣子,不能让臣子的地位、威望比自己还要高。但是经过智伯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现在我的名声很大,这样其实是很危险的。我现在要放弃这一切,做一个普通的百姓。因为我看到历史上如果出现臣子和君王的地位不相上下情况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导致国家发生动乱,或者臣子本身会有危险,这对于国家和臣子个人来说都是不利的。现在的情况是,我声名显赫,权力很大,人们对我也很信服,我的地位和权势已经很高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导致国家不稳定的情况就要在我们这里出现了,而我会借鉴前人的经验,指导我的行为,不能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国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或者对我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必须离开这里。这对国家和我个人都是有益处的事情。” [3] 

该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指自已经过的事,不要轻易将其抛诸脑后,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无视以前的经验教训,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吃亏。 [4] 

第二层是要善于总结他人经验教训,作为自己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借鉴,并避免犯与历史教训中类似的错误。 [2] 

成文用法

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指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 [5] 

运用示例

汉末三国·华歆《奏讨孙吴》:“又文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楚,养虺成蛇,既为社稷大忧。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故恭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谄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指的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可引以为戒。比喻以前人的失败作为鉴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强调从前人或自己以往的成败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经验引为借鉴,教训则引以为戒。而“前车之鉴”指的是前人或者古人犯下的过失,我们得以看到或者听到后,经过自己总结,让自己不会犯下古人曾经所犯的过错。 [2] 

参考资料
  • 1    蔡希勤.博古通今学汉语丛书 名句101.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7.03:第109页
  • 2    王俊编著.读成语·识天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成败篇 2.北京:开明出版社,2015.04:第23—25页
  • 3    新家庭书架编委会著.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第75页
  • 4    刘江川编著.老人言 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4:第140页
  • 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汉典[引用日期2021-08-27]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編輯總資料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音讀與釋義典故說明用法說明辨 識 列印   加入筆記
成 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注 音ㄑㄧㄢˊㄕˋㄅㄨˋㄨㄤˋㄏㄡˋㄕˋㄓㄕ(變)ㄑㄧㄢˊㄕˋㄅㄨˊㄨㄤˋㄏㄡˋㄕˋㄓㄕ
漢語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變) qián shì bú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釋 義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語出《戰國策.趙策一》。
典故說明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使用類別

用在「記取教訓」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們應該要秉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精神,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2.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人是非功過都值得我們好好察考,作為明鑑,以免一錯再錯。
  3.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你應該要記取這次失敗的教訓,以免將來重蹈覆轍。
  4.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經過這次火災的慘痛教訓,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痛定思痛,澈底做好事前的預防措施。
  5. 如果我們能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就可以把日後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正是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辨 識

近義成語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懲前毖後

反義成語

重蹈覆轍

︿

回頂端

条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注音 ㄑㄧㄢˊ ㄕˋ ㄅㄨˋ ㄨㄤˋ,ㄏㄡˋ ㄕˋ ㄓ ㄕ

解释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国语辞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ㄑㄧㄢˊ ㄕˋ ㄅㄨˋ ㄨㄤˋ ㄏㄡˋ ㄕˋ ㄓ ㄕ

  1.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 汉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 汉典

百度百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