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Brain on Fire改編自作家同時也是紐約郵報記者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的回憶錄《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Brain on Fire: My Month of Madness,這是愛爾蘭導演傑瑞德巴瑞特第三部長片作品,金獎影后莎莉賽隆監製,超殺女克蘿伊葛蕾絲摩蕾茲主演。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描述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的電影相當常見,無論是極類型化的《黑天鵝》、《隔離島》,或是劇情類的《美麗境界》等等,為了戲劇效果,影片多數會刻意將精神疾病患者的幻覺、幻聽、妄想等症狀與現實交錯剪輯呈現在一塊兒以達到驚悚即懸疑的目的。甚至在某些電影中,會混用解離性人格(多重人格)、躁鬱症的症狀,替電影增添張力。但《我發瘋的那段日子》的編劇兼導演的傑拉德巴瑞特竟捨棄了最可口的虛實交錯手法,採取一個第三者的視角,但鏡頭又如影隨形地貼近人物游移著,讓觀眾直視病患從一個健康的年輕人,逐漸出現類似精神疾病的症狀,心靈與身體慢慢受到侵蝕的歷程外在,風格寫生寫實。要說影音效果部分,本片頂多就是利用音效表達出主角的幻聽,表現法極為克制。另,電影也關注了病患家屬、朋友、情人的感傷與無助。《我發瘋的那段日子》像是抗NMDA受體腦炎患者的病程與療程的紀錄片,儘管依然有著讓人鼻酸的時刻,但透過視角的拉遠卻又讓觀眾感受不到患者換是家屬那種強烈的苦痛。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8歲就出道,2010年13歲時拍了《特攻聯盟》的克蘿伊葛蕾絲摩蕾茲 Chloë Grace Moretz從此成為全球影迷都知道的超殺女。儘管從《魔女嘉莉》、《如果我留下》、《惡鄰纏身2》都可以看到她力求突破、轉變形象的企圖心,但太具辨識度的五官(和長不高長不大的身材?)、還有實際上也才20歲整的年紀,都還是讓觀眾認為她是那個可愛且早熟的小屁孩。在電影一開場,要讓人相信克蘿伊是個23歲剛進紐約郵報工作的新鮮人,還真的有些難度。但隨著劇情發展,主角出現了些焦躁的話語或是茫然的神情,會發現到她確實能掌握到這角色的情狀,雖非完美,但也足以給個過關的演技分數。最後,當主角病癒後回到職場的那一場戲,其散發出的自信成熟與美麗,也足以讓人期待她在未來的表現。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或許是受限於《我發瘋的那段日子》原著,電影未將主角身為菁英份子卻患了重病的失落呈現。原著的主人翁與作者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畢業於華盛頓大學,以相當年輕的年紀在具有歷史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工作,而劇情對於其離異父母的生活描述看起來也是在社經地位中處於相當不錯的位置。這樣的人生勝利組、高級知識份子,前途從一片光明到突然墜入深淵,其自我心理的掙扎與周遭人物對其的態度轉變,是很好的論述的議題,也是演員更能發揮演技的機會。劇本缺了這一部份,感覺相當可惜,但或許導演是想讓觀眾聚焦於「抗NMDA受體腦炎」(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更勝於起伏澎湃的劇情吧!

近期上映的日本電影《跨越8年的新娘》,描述岡山一對情侶不離不棄對抗疾病的奇蹟愛情,其故事感動日本全國。本文也介紹其他同樣是真人真事改編,與家人、愛人一起努力面對生命無常、對抗病魔活出生命意義的改編電影。

  • ◎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Girl On Fire。 【老子(OldMan)】 2017-05-09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以鮮為人知的罕見疾病「抗NMDA受體腦炎」為題材,用再簡單不過的劇情去解釋此疾病與過往時常被搞混的精神分裂症有何差異,但或許電影的本意是想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這個疾病,於是劇本相當平鋪直敘。

  • ◎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精神病患的世界是怎樣的? 【火行者】 2017-05-04

    身為置身事外的人,要批評別人都很容易的,但《我發瘋的那段日子》就帶我們進來這個世界看看,一個「疑似精神病患」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他們身邊的人又會怎麼樣看待這個人。克蘿伊摩蕾茲演得非常精采,病前病後判若兩人。

    起先,蘇珊娜只覺得左手臂不時隱隱刺痛,懷疑遭到蟲咬,然而除蟲專家徹底檢查住處後掛保證沒有蟲害;她上醫院做了多種檢查,也沒有查出病因。爾後她的異狀越來越多,猶如中邪:頻繁恍神、莫名恐慌、靈魂出竅、動作詭異、幻視幻聽,而且妄想旁人要害她……最後終於住進了醫院。

    醫院的精神科、癲癇科和免疫科等各科醫生,安排她做了數百項檢查,結果全部「正常」——然而她精神失常得越來越嚴重,可說完全變了個人,甚至無法寫字和溝通,群醫束手無策之下眼看就要將她送進療養院度過餘生,一名神經病理學家接手了這個個案。這名醫生由於知道三年前才發現的某疾病,正確診斷而救回了蘇珊娜。

    從鬼門關回來後,蘇珊娜用她的記者技能,爬梳無數醫療紀錄、雙親的筆記與日記、醫院的監視影片、相關科學著作等,並訪問了周遭親友、同事、醫生及學者,細膩描寫病症的發展、自身及至親的心路歷...

    (展开全部)

    「完全變了個人是什麼感覺?」

    起先,蘇珊娜只覺得左手臂不時隱隱刺痛,懷疑遭到蟲咬,然而除蟲專家徹底檢查住處後掛保證沒有蟲害;她上醫院做了多種檢查,也沒有查出病因。爾後她的異狀越來越多,猶如中邪:頻繁恍神、莫名恐慌、靈魂出竅、動作詭異、幻視幻聽,而且妄想旁人要害她……最後終於住進了醫院。

    醫院的精神科、癲癇科和免疫科等各科醫生,安排她做了數百項檢查,結果全部「正常」——然而她精神失常得越來越嚴重,可說完全變了個人,甚至無法寫字和溝通,群醫束手無策之下眼看就要將她送進療養院度過餘生,一名神經病理學家接手了這個個案。這名醫生由於知道三年前才發現的某疾病,正確診斷而救回了蘇珊娜。

    從鬼門關回來後,蘇珊娜用她的記者技能,爬梳無數醫療紀錄、雙親的筆記與日記、醫院的監視影片、相關科學著作等,並訪問了周遭親友、同事、醫生及學者,細膩描寫病症的發展、自身及至親的心路歷程,同時介紹神經學領域相關的特殊疾病。她的經歷登上知名醫學期刊,這本書亦引發全球熱烈迴響。

    蘇珊娜罹患的病在歷史上可能存在已久,能解釋某些思覺失調(舊譯為精神分裂)及自閉症病例、甚至被視為「中邪」的情形。這本紀錄更新了我們對大腦與免疫系統的認識,使諸多學門的專業人士認識到整合研究資源、分享研究成果的必要。

    作者简介  · · · · · ·

    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

    高中時在《紐約郵報》實習,展開了她的報導生涯,後來在該報任職超過十年,文章亦曾刊於《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等媒體。她任職《郵報》時罹患了學術界甫發現兩年的疾病,舉止逐漸失常,險些被送進精神病院度過餘生,所幸後來遇得知名學者正確診斷,得以治癒。

    她罹患的「抗NMDA受體自體免疫腦炎」為學界重要的新發現,可望促進我們對於人腦的認識、提升醫療水準,因此《郵報》請她將自己這段故事寫成報導。這篇〈我離奇失憶發瘋的那個月〉(My Mysterious Lost Month of Madness)一發表,引發美國民眾熱烈迴響,因而進一步寫成了這本書。

    卡哈蘭的前述報導獲得了「志留紀獎傑出報導獎」,這本書則獲得美國2012年「美好人生書獎」,且榮登《紐約時報》自傳類暢銷書榜第一名,並且暢銷至今,議題持續延燒全球...

    (展开全部)

    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

    高中時在《紐約郵報》實習,展開了她的報導生涯,後來在該報任職超過十年,文章亦曾刊於《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等媒體。她任職《郵報》時罹患了學術界甫發現兩年的疾病,舉止逐漸失常,險些被送進精神病院度過餘生,所幸後來遇得知名學者正確診斷,得以治癒。

    她罹患的「抗NMDA受體自體免疫腦炎」為學界重要的新發現,可望促進我們對於人腦的認識、提升醫療水準,因此《郵報》請她將自己這段故事寫成報導。這篇〈我離奇失憶發瘋的那個月〉(My Mysterious Lost Month of Madness)一發表,引發美國民眾熱烈迴響,因而進一步寫成了這本書。

    卡哈蘭的前述報導獲得了「志留紀獎傑出報導獎」,這本書則獲得美國2012年「美好人生書獎」,且榮登《紐約時報》自傳類暢銷書榜第一名,並且暢銷至今,議題持續延燒全球。

    她的經歷登上眾多國際醫學、科學刊物,她也以促進全球對這類型疾病的瞭解為終身職志,經常應邀分享罹病、治癒的經過,乃至於後來對此疾病的相關瞭解。

    蘇珊娜‧卡哈蘭現居美國紐澤西州澤西市。

    目录  · · · · · ·

    作者的話
    序言
    第一部 瘋狂
    第一章 惱人的臭蟲
    第二章 穿黑色蕾絲胸罩的女孩
    第四章 力挽狂瀾
    · · · · · · (更多)

    作者的話
    序言
    第一部 瘋狂
    第一章 惱人的臭蟲
    第二章 穿黑色蕾絲胸罩的女孩
    第四章 力挽狂瀾
    第五章 冷豔玫瑰
    第六章 美國通緝令
    第七章 再次上路
    第八章 靈魂出竅
    這類癲癇的許多患者提到,他們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是和它相反的「前所未見」的感受,也就是什麼事情都變得很陌生,就好比我先前在公司廁所遇到的經驗;還會有見到光暈,或是覺得整個世界變得不成比例(又稱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效應」),就像我前去採訪約翰.華爾許時,在走道上遇到的經驗;另外還會畏光、對光極度敏感,就像我在時代廣場時發生的那樣。這些都是顳葉癲癇常見的症狀或徵兆。
    顳葉癲癇的患者中,有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人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發生時,患者會有看得到自己的感覺,而且通常是由上往下俯視。
    顳葉癲癇的患者中,有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人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發生時,患者會有看得到自己的感覺,而且通常是由上往下俯視。
    第九章 一絲瘋狂
    第十章 混合發作期
    第十一章 優閒
    第十二章 詭計
    第十三章 佛陀
    第二部 時鐘
    第十四章 尋找與癲癇
    第十五章 凱卜葛拉斯症候群
    負責連結視覺影像和情感認知的大腦部位受損時,患者會對人事物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或是某種親密感和熟悉感,但就是無法把它們和過去的經驗連結起來。出現這種配對錯誤的情形時,我們的大腦為了要解釋這種情緒不調節的感受,於是便編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心策劃過的偏執幻想。
    第十六章 癲癇後的暴怒
    第十七章 多重人格障礙
    她的筆還沒停,我就自己宣布:「我有多重人格障礙。」可罕醫生耐心的點了點頭。我挑的是精神病領域裡最具爭議的診斷,現在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會表現出多種完全不相關的身份,而且經常對於自己的其他身份不知情。有些醫生認為確實有這種情形,但有些醫生不認為(特別在極具代表性的患者「西碧」被發現是捏造的故事後)。許多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常伴隨有其他精神疾病,像是精神分裂症。
    第十八章 重大新聞
    第十九章 大個兒
    第二十章 直線的斜率
    第二十一章 死神放長假
    想知道海馬迴對大腦迴路有多重要,看看除去海馬迴後會造成什麼影響,就明白了。最有名的案例發生在一九三三年,七歲大的亨利.莫雷森(醫界過去一直以H.M.稱呼他)被一輛腳踏車撞到,導致腦部嚴重受損,此後就經常發生癲癇,而且情況一次比一次劇烈。在他二十七歲時,醫生決定移除他大腦裡看似會引起癲癇的一小部分組織,也就是海馬迴。手術復原後,亨利果然不再有癲癇發作的情形,但也同時失去了產生記憶的能力。手術後發生的事,他就什麼都記不住了。所有新訊息都只能停留二十秒左右,之後便消失了。
    第二十二章 美得出奇
    第二十三章 納加醫生
    第二十四章 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
    第二十五章 藍色小惡魔發作
    第二十六章 畫時鐘測試
    第二十七章 大腦切片
    第二十八章 影子拳手
    第二十九章 達爾瑪氏症
    二○○五年,戴爾瑪醫生曾在神經科學期刊《神經醫學年鑑》上發表過一篇文章,研究對象是四名患有明顯精神病症狀和腦炎的年輕女性。她們都有腦脊液中白血球數量過多、思考混亂、記憶問題、幻覺、妄想,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同時,她們的卵巢也都長了一種名為畸胎瘤的腫瘤。不過,最令人吃驚的,是這四名患者都出現了某種可以和大腦特定區域,特別是海馬迴區域結合的抗體。因著某種不明原因,腫瘤加上這些抗體,為她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第三十章 大黃
    第三十一章 真相大白
    一群住院醫師和醫學院學生來到我的病房。帶頭的那名年輕人完全無視於我的存在,開始向那群菜鳥醫師介紹起我的病症。「這個病例相當有趣。」他們眉飛眼笑的聽著,有幾位甚至發出了「嗚」和「哇」的讚嘆聲。
    「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同時發現卵巢有畸胎瘤。如果是這種情況,醫生可能會切除患者的卵巢,以防萬一。」
    我父親從椅子上赫然起身。他衝到那個瘦巴巴的年輕醫生面前,用手指指著他的臉。「他媽的,你給我滾出去!現在就滾!」
    第三十二章 百分之九十
    第三十三章 回家
    就我的狀況而言,再次出現精神病的行為其實是病情轉好的表現,因為復原的過程往往和它的進程是反過來的順序:我先經過了精神病的狀態,才變成緊張症,現在得往回走,才會回復到正常。阿爾斯蘭醫師並沒有事先告訴我們這件事,原因是那時大家不知道會有這樣的發展。要再等兩年,戴爾瑪醫生才會發表文章探討這件事,大家也才普遍明白這個現象。
    第三十四章 加州之夢
    第三部 追憶似水年華
    第三十五章 影片
    第三十六章 絨毛玩具
    第三十七章 我心狂野
    第三十八章 六人行
    第三十九章 正常範圍之內
    她的苦難並沒有因為我出院而結束,相反的,她現在得和這位帶著惡意的陌生人同住,而這位陌生人不但是她的親生女兒,還曾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她承受的痛苦絕對不亞於我,但我沒有展現出一絲同情,反而是把她的痛苦當成是一種對我的侮辱,認為這代表她無法接受因為生病而有缺陷的我。
    第四十章 小雨傘
    我們對額葉的認識主要來自於五○、六○年代那些極具爭議的額葉切除手術。其中有一個因為羅絲瑪麗.甘迺迪而惡名昭彰的低劣手法,叫「冰錐」額葉摘除法。過程中,醫生會先翻開患者的眼瞼,然後將金屬錐從眼球上方伸入眼眶,在大腦鑿個數分鐘。這個粗糙的手法會嚴重破壞額葉的神經連結,手術過後的患者可能會有情感遲鈍或小孩子般的行為,有些患者甚至會完全失去思考能力和情感,就像傑克.尼克森在《飛越杜鵑窩》裡扮演的藍道.麥墨菲一樣。
    第四十一章 大事紀
    第四十二章 無盡的玩笑
    第四十三章 NMDA
    它和其他類型的腦炎或自體免疫型疾病畢竟非常不一樣。很難找到還有哪一種疾病可以讓患者這麼徹底的失去自我,這麼的接近死亡,但是,在幾個月後竟可以幾乎是毫髮無傷的走了出來。
    如果我生病的時間提早個三年,也就是戴爾瑪醫師認識這個抗體之前,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三年的時間造成的差別可能是完好的生命、毫無生活目的可言的療養院,甚至是冰冷的墓碑呢?
    第四十四章 部分重返
    第四十五章 五個重點
    第四十六章 病例研討會
    第四十七章 大法師
    對不知情者來說,抗NMDA受體自體免疫型腦炎的患者的確看起來像妖魔鬼怪。想像一下,有個小女孩原本好端端的躺在床上,突然全身開始嚴重抽搐,身體被拋上拋下了幾次後,她開始以陌生而低沉的男音說話,接著她的身體嚴重的扭曲變形,以螃蟹般的姿態下樓,一邊發出蛇般的嘶嘶聲,一邊還濺出血來。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來自著名電影《大法師》,不過它描繪的情節,就像許多患有抗NMDA受體自體免疫型腦炎的孩子的行為。
    第四十八章 倖存者的罪惡感
    第四十九章 光耀門楣
    第五十章 欣喜若狂
    第五十一章 逃脫風險?
    第五十二章 X夫人
    第五十三章 穿紫色衣服的小姐
    後記
    原註
    致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经历给了他们希望。 有人曾经问我:“如果你能够收回那段经历,你愿意收回吗?” 当时,我还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但现在我知道了,不管出于任何原因,我也不会收回当年那段可怕的经历。因为我自己经历的黑暗,能够带来太多的光明。 (查看原文)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持续行走-- 1 回复 1赞2020-11-06 21:13:16

      —— 引自章节:后 记 301

    • Now, I think that this shame emerged out of the precarious balancing act between fear of loss and acceptance of loss. Yes, I could once again read and write and make to-do lists, but I had lost confidence and a sense of self. Who am I? Am I a person who cowers in fear at the back of a spin class, avoiding everyone's gaze? This uncertainty about who I am, this confusion over where I truly was in the time line of my illness and recovery, was ultimately the deeper source of the shame. A part of my soul believed that I would never be myself, the carefree, confident Susannah, again. (查看原文)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溫祖兒2020-04-06 09:52:19

      —— 引自第2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發瘋的那段日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以瘋狂之名:英美精神異常抗辯史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死刑囚的教誨師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正常與瘋狂的天秤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 0 有用 霍非 2020-03-21 09:11:57

      代记录电影。细腻。

    • 1 有用 🫀Psyche 2020-10-20 19:00:07

      陪我走过这段可怕疾病心路历程一本书,是实实在在救了我的一本书。完全在二手集市上淘来的,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完全也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自己病到需要入院的地步。出院以后慢慢读完后面康复的部分,也好像看到自己慢慢将要走过的路程,也算是恢复一点点信心,知道春天再来的时候,我的大脑会按着它自己的韧性,神经按着它自己的设计恢复它最开始的架构。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也像苏珊娜一样能够好好把我的这段发疯旅程梳理清楚,... 陪我走过这段可怕疾病心路历程一本书,是实实在在救了我的一本书。完全在二手集市上淘来的,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完全也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自己病到需要入院的地步。出院以后慢慢读完后面康复的部分,也好像看到自己慢慢将要走过的路程,也算是恢复一点点信心,知道春天再来的时候,我的大脑会按着它自己的韧性,神经按着它自己的设计恢复它最开始的架构。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也像苏珊娜一样能够好好把我的这段发疯旅程梳理清楚,形成文字,也鼓励那些brain on fire的人吧。 (展开)

    • 2 有用 sofia_lana 2017-01-12 22:55:45

      "說到底,人不過就是各個身體部位的總和,當我們的身體開始瓦解,原本擁有的那些美好德性也跟著煙消雲散。/ 額葉的發展要到二十多歲才會成熟,因此專家認為,額葉成熟與否很可能是從孩子轉換為大人的關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額葉讓我們有創意、有人性,不至乏味。/ 我們的大腦是很強韌的; 它可以製造新的神經細胞,然後透過大腦分區圖重組形成新的連線/ 這種令人驚奇的韌性又稱為神經可塑性/ 我可能再次展現那個讓我之... "說到底,人不過就是各個身體部位的總和,當我們的身體開始瓦解,原本擁有的那些美好德性也跟著煙消雲散。/ 額葉的發展要到二十多歲才會成熟,因此專家認為,額葉成熟與否很可能是從孩子轉換為大人的關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額葉讓我們有創意、有人性,不至乏味。/ 我們的大腦是很強韌的; 它可以製造新的神經細胞,然後透過大腦分區圖重組形成新的連線/ 這種令人驚奇的韌性又稱為神經可塑性/ 我可能再次展現那個讓我之所以是我的火花嗎?/ 納加醫師的工作,就是將自體免疲疾病和精神疾病間的關聯往前再推一步。根據他的研究結果顯示,某些形態的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強迫症和憂鬱症,其實都和大腦發炎有關。/ 有一天你會做好準備,把自己回饙出去,去幫助那些正經歷同樣痛苦的人。" (展开)

    • 0 有用 Fabaceae 2020-10-17 22:30:25

      失控的生活其实需要绵长的陪伴来治愈

    • 2 有用 胖次外穿 2017-02-22 08:24:19

      这属于传记类型吧,女主得了罕见病之后因为逐渐丧失生活机能到最后痊愈,整个过程没有多跌宕起伏,却是娓娓道来那几个月的惶恐和失措。我无法想象去回首看那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以及失去的部分记忆,给自己的人生会带来多么大的恐惧和劫后余生。

    • 1 有用 🫀Psyche 2020-10-20 19:00:07

      陪我走过这段可怕疾病心路历程一本书,是实实在在救了我的一本书。完全在二手集市上淘来的,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完全也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自己病到需要入院的地步。出院以后慢慢读完后面康复的部分,也好像看到自己慢慢将要走过的路程,也算是恢复一点点信心,知道春天再来的时候,我的大脑会按着它自己的韧性,神经按着它自己的设计恢复它最开始的架构。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也像苏珊娜一样能够好好把我的这段发疯旅程梳理清楚,... 陪我走过这段可怕疾病心路历程一本书,是实实在在救了我的一本书。完全在二手集市上淘来的,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完全也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自己病到需要入院的地步。出院以后慢慢读完后面康复的部分,也好像看到自己慢慢将要走过的路程,也算是恢复一点点信心,知道春天再来的时候,我的大脑会按着它自己的韧性,神经按着它自己的设计恢复它最开始的架构。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也像苏珊娜一样能够好好把我的这段发疯旅程梳理清楚,形成文字,也鼓励那些brain on fire的人吧。 (展开)

    • 0 有用 Fabaceae 2020-10-17 22:30:25

      失控的生活其实需要绵长的陪伴来治愈

    • 0 有用 霍非 2020-03-21 09:11:57

      代记录电影。细腻。

    • 2 有用 胖次外穿 2017-02-22 08:24:19

      这属于传记类型吧,女主得了罕见病之后因为逐渐丧失生活机能到最后痊愈,整个过程没有多跌宕起伏,却是娓娓道来那几个月的惶恐和失措。我无法想象去回首看那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以及失去的部分记忆,给自己的人生会带来多么大的恐惧和劫后余生。

    • 2 有用 sofia_lana 2017-01-12 22:55:45

      "說到底,人不過就是各個身體部位的總和,當我們的身體開始瓦解,原本擁有的那些美好德性也跟著煙消雲散。/ 額葉的發展要到二十多歲才會成熟,因此專家認為,額葉成熟與否很可能是從孩子轉換為大人的關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額葉讓我們有創意、有人性,不至乏味。/ 我們的大腦是很強韌的; 它可以製造新的神經細胞,然後透過大腦分區圖重組形成新的連線/ 這種令人驚奇的韌性又稱為神經可塑性/ 我可能再次展現那個讓我之... "說到底,人不過就是各個身體部位的總和,當我們的身體開始瓦解,原本擁有的那些美好德性也跟著煙消雲散。/ 額葉的發展要到二十多歲才會成熟,因此專家認為,額葉成熟與否很可能是從孩子轉換為大人的關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額葉讓我們有創意、有人性,不至乏味。/ 我們的大腦是很強韌的; 它可以製造新的神經細胞,然後透過大腦分區圖重組形成新的連線/ 這種令人驚奇的韌性又稱為神經可塑性/ 我可能再次展現那個讓我之所以是我的火花嗎?/ 納加醫師的工作,就是將自體免疲疾病和精神疾病間的關聯往前再推一步。根據他的研究結果顯示,某些形態的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強迫症和憂鬱症,其實都和大腦發炎有關。/ 有一天你會做好準備,把自己回饙出去,去幫助那些正經歷同樣痛苦的人。" (展开)

    > 更多短评 5 条

    我要写书评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加冰七分糖 2021-02-18 04:36:11 Simon & Schuster2013版

    To those without a diagnosis

    是从邻居家大扫除不要的书里捡回来的。 读第一部分的时候心里的焦虑让我不得不放下书很多次。在outpatient各种医生之间来回,却找不到一个认真对待她的人,没有人耐心的收集她所有的症状,只管自己专科的问题,太现实的医疗系统。 共情到可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见过切切实实的病...  (展开)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2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0回应 收起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苍苍 2013-11-27 17:26:56 Free Press2012版

    easy to read

    finished book on 5 flights. didn't read a page when not in air.. what I like about the book is 1, easy to read. 2, interesting, things related to brain mul-function . 3, reminded me of my own experience. not that I was mad before. i used to go to hospita...  (展开)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1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0回应 收起

    我 發瘋 的 那 段 日子
    YUANYUAN 2022-04-20 22:29:06 中信出版社2018版

    她失去的记忆是我们得到的理性

    头脑就好比圣诞树上彩灯的电路。正常运转的时候,所有灯泡都会发光,而且,这种回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便有一个灯泡熄灭,其他灯泡还可以照常发光。但是,这种适应性取决于破坏发生的位置,有时,一个爆炸的灯泡,会让整串灯泡全部熄灭。——《燃烧的大脑》苏珊娜·卡哈兰 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