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500行业

标普500行业

标普500行业

Tim Edwards

Managing Director and Global Head of Index Investment Strategy

标普500行业

执行摘要

本文从国际和国内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行业板块指数在投资组合中的应
用。我们将:

  • 概述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对行业板块和行业组的分类;
  • 说明各行业板块在确定投资组合回报(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回报)方面 的重要性;
  • 说明美国市场对进入全球行业和行业板块的重要性,并列举相关产品的 增长
  • 阐明各行业板块在实现分散投资目标方面的潜在应用;
  • 指出行业板块分组如何有助于将更广泛的趋势与其市场效应联系起来
  • 比较行业板块选择和选股策略的有效性
  • 说明在多元资产背景下,改变股票板块组合的影响堪比调整股票和债券 配置的影响;及
  • 对美国市场行业板块的构成作出长期预测

前几节将概述行业板块的重要性和分类,提供全球应用的基本范例,并重点 列举相关产品的增长。如果您有兴趣了解与战术板块轮换策略相关的更深入 主题,可阅读后几节。

GICS 的定义和指数

行业板块基准指数历史悠久。实际上,于 1896 年首次发表道琼斯工业平均 指数®时,其开发者 Charles Dow 发表的由 11 只股票构成的“铁路平均指 数” 已问世超过十年。从那时起,特定行业指数被用于评估特定细分市场或预 测新兴的经济发展。

pdf-icon PD F 下载全文


全球经济对标普500®的影响

标普500行业

概览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标普 500 的地域营收分布,也探讨海外经济和地域驱动 市场事件可能对整体指数表现产生什么影响(如有)。

我们将一件近期市场事件──2016 年美国大选──作为案例研究。为便于分 析,我们基于地域营收数据使用两种风格的投资组合。所研究的时间段为选 举日(2016118 日)至 2017 年底,期内标普 500 表现强劲、屡创新 高。

我们从地域营收信息的角度回顾指数成份股公司的表现。为了分解表现,我 们首先使用美元指数表现和 Northfield 美国宏观经济风险模型来研究货币走 势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我们仔细研究个别 GICS® 行业,并对风格化投 资组合开展行业驱动表现归因。

简介──标普 500 覆盖全球市场

标普 500 被公认为美国股市其中一个最好的单一指数。该指数由 500 家在美 国注册的公司组成,占美国股市总值的 82%。一个由美国公司组成的指数 可能让人误以为完全依赖于美国的经济情况。实际上,该指数比人们想象的 更全球化。许多美国公司具有全球影响力,资产和营收位于或来自海外。因 此,某些全球性事件会对标普 500 成份股公司和整体指数表现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标普 500 成份股公司的营收来源,我们使用了辉盛 Geographic Revenue Exposure (GeoRevTM)数据集。 该数据集提供所有具 有可用数据的公司的营收地域详细分布。该数据显示,标普 500 营收中有近 71%3 来自美国,其余来自海外市场。从国际而言,总营收百分比最高的国 家包括中国(4.3%)、日本(2.6%)和英国(2.5%)。

pdf-icon PD F 下载全文


在亚洲,盈利修正重要吗?

标普500行业

Qing Li

Director, Global Research & Design

执行摘要

盈利修正策略经常被市场参与者用来预测股价回报或选股。在本研究文件中,我们研究了七个泛亚市场(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印度、日本、南韩和台 湾)于 2005 年 12 月 3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盈利修正策略。

摘要

  • 在大多数泛亚市场,股价走向往往与盈利修正方向相同。盈利修正策略 在南韩、印度和台湾带来最为显着的超额回报,但在日本却起不到作用。
  • 市场参与者通常对盈利预测向上及向下修正的净百分比反应较大,而非 普遍预测数据的百分比变动。
  • 盈利修正策略在小型股投资产生的阿尔法往往高于大中型股投资,但并 无强烈的行业或规模偏向。

pdf-icon PD F 下载全文


聪明贝塔策略在香港市场的表现

标普500行业

执行摘要

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香港股票市场投资者对聪明贝塔策略的兴趣日增。 我们对香港股票市场中为人熟知的六个风险因子(包括规模、价值、低波、 动量、质量及红利)在 2006630 日至 2017630 日期间的有效 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 采用等量加权,除小盘外,其余因子的上 1/5 组合相比其下 1/5 组合提供更高的绝对和风险调整后收益。
  • 在由 50 只股票组成的组合中,高价值和高红利投资组合获得最高的 超额收益,低波动和质量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则低于相关基准指数。
  • 我们的宏观情景分析显示,香港各因子投资组合对本地市场周期和投 资情绪均很敏感。
  • 香港市场中各因子的不同周期性表现显示其有潜力成为投资者用于表 达市场观点的投资工具。

pdf-icon PD F 下载全文


因子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

标普500行业

另类贝塔和因子投资策略

传统指数一般采用市值加权法构建。市值加权指数作为被动投资基准的理论 基础源于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实践中,因为自动调整、低换手率、低交易成本等公认的好处,市值加权指数已成为被动投资的主流基准指数。然而,由于股票权重与股票 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市值加权策略在价格泡沫中更易受挫,这可见于上世 纪 90 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和 2007 年美国的金融股泡沫。

本世纪初的熊市促使人们突破 CAPM 的藩篱去寻求指数创新,于是另类贝塔(又称“智慧贝塔”)策略勃然兴起并且日益受到关注。这种策略以一种被动 低费用的方式、在传统的市场贝塔之上为投资者提供了另类的风险和回报来 源。

总括而言,凡采用非市值加权法的指数策略都可以称为“另类贝塔”策略。由 于大多此类策略能提供良好的长期超额回报,所以又被称为“智慧贝塔”策略。尽管选股和加权方法各异,另类贝塔策略一般都在市场贝塔之外,寻求针对 一种或一组系统性风险因子的直接或隐含的暴露。

自 2005 年另类贝塔 ETF 引入美国以来,另类贝塔策略不断扩张,尤以美国 和欧洲 ETP 市场最为活跃。这些市场中,最为流行和为人熟知的是红利、低 波或最小方差、等权和基本面加权策略。

因子策略是另类贝塔策略的一个分支,被设计专用于捕获特定的风险因子。 近年来,由于单因子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多元化投资的纬度,突破了原 有的利用不同资产类别来分散风险的传统,因而获得了投资界的重视

由于每种因子具有鲜明的风险/回报特质,且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往往较 低,因而可作为有效的策略实施工具,同时也推动了新的投资理念的发展,如因素轮动(factor rotation)和因子择时(factor timing)。

pdf-icon PD F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