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依附關係

美國心理健康顧問蘇娥(Grace Suh)建議學著去擁抱自己、珍惜自己、愛上自己、優先照顧自己。若你感覺不到對自己的愛,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被忽視、虐待或否定,那麼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寬待自己、中立看待自己。告訴自己,你是個人,每個人都應該被重視,不要用「我很漂亮」之類空洞的話來強迫自己。

廣告

她也建議要處理自己真正的需求。所有沒安全感的依附型態,都是因為害怕關係最後行不通,所以要確保你知道如何獲得更多安全感,也就是釐清你的需要和渴望。劃清界線、表達需求,直接下指示,適當地與對方衝突,有助創造健康、有意義的關係。

她開了暖氣,但在開放看屋日刻意把暖氣調小,「點燃蠟燭,放一些有情調的音樂。」她告訴《房地產》雜誌,那棟房子「之前的售價是兩百五十萬澳幣,最終是以兩百七十六萬澳幣賣出,成果斐然,我覺得這一切要歸功於在冬天做出那樣溫暖的展示」。

由此可見,在「寒冬」戶外環境的對比下,提供「溫暖」的室內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賣價。或許吧!但是,一如既往,當我們試圖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切實可行的現實建議時,往往赫然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因果關係的世界裡,深受多種可能變數的影響。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統計學中所謂的「可解釋變異」(explained variance),而我們通常只能解答其中一些。例如,房地產產業裡,購屋者的購屋時間會受到一些固有的變化所影響,比如熱門假期有較多的閒暇時間看房、總體經濟狀況(景氣好壞)、房貸是否容易取得等等。

此外,冬天雖然可以讓一棟精心陳列的「溫暖」屋子看起來特別有吸引力,但在很多地區,這種賣屋方式需要買家在寒冬中冒著風雪與凍雨去看屋,那很容易令人望之卻步。一間房子或許在冬天看起來價值較高,但要是缺乏前景與競爭出價,就可能會壓低價格。那些因素與溫度無關,卻也會影響一間房子的預期售價。

所以,在我們深入研究資料之前,這裡有個免責聲明:除了溫度以外,還有其他變數也對房屋的售價有很大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家的感覺?

雖然我們應該認真看待這種涉及多種因果關係的情況,但無論你是想賣屋、還是推銷其他產品、服務、想法或觀點,瞭解背後的演化與文化驅動因素,仍能為你增添一些優勢。知道該從演化與社交體溫調節的哪個角度出發以說服顧客,其實滿實用的。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從單一面向解釋我們與房屋及其他「商品」之間的溫度調節關係。

歷史顯示,人類一直在尋找空間的分界線─從天然洞穴、壁龕、洞室到小屋,最後是房屋─以便把掠食者與大自然的力量隔絕在外,尤其是抵禦要命的酷寒。

我認為,生存是一個關鍵的動機,促使人類強化住屋功能,使其超出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物質文化的證據也證明了,住屋是用來滿足我們的從屬或歸屬感。一間房子越能夠滿足這種從屬或歸屬感的需求,感覺起來越舒適溫馨,也會越有家的感覺,或者套用依附理論的說法,越容易讓人覺得那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許多研究提出以下假說:我們把某個空間分界視為「家」的認知機制,跟早期演化與個體發展時,幫助我們透過其他人來禦寒的生理機制(即依附與恆定體溫調節機制)是一樣的。

早期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確實會把體溫調節任務分散給一個群體來承擔,而在社交演化的過程中,房子至少取代了一部分社會分擔的功能。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概念如此明顯,甚至不言而喻。隨著文化發展,房子變成一種方便又有效率的禦寒方式,再加上室內供暖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產生熱能的方法。

安全型依附關係
安全型依附關係

根據瑪麗.安沃斯(Mary Ainsworth)的研究,依附關係總共有三種類型,他邀數名媽媽攜帶自己嬰兒期的孩子,到陌生的環境,並讓媽媽暫時離開,由陌生人照顧孩子幾分鐘,再讓媽媽出現,觀察嬰兒的反應。

1.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依附的嬰兒,約有50%到60%的孩子是屬於這個類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會表現出適當的哭泣,但當媽媽回來後,嬰兒受到媽媽安撫後能快速平復情緒並且繼續探索環境。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即使是遇到陌生人,只要媽媽在身旁,都不容易對外來者感到緊張害怕。

安全型依附型嬰兒的父母通常會積極與孩子互動,理解孩子想傳達的訊息、回應孩子並適當鼓勵他們。帶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其實有許多繪本都有介紹不同的情緒,傷心、生氣、感謝、緊張等,都可以在情緒繪本書單裡面找到。

2.非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Resistant Attachment)

焦慮型依附的嬰兒則是當媽媽離開後,會表現出強烈的負面情緒,並且十分焦慮。這類型的孩子又稱抗拒型或矛盾型依附,大概佔了整體的10%。焦慮型依附的嬰兒就算在媽媽回來後,仍無法停止負面情緒,甚至會對媽媽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

焦慮型依附型嬰兒的父母雖然也願意積極與孩子互動,但容易誤解孩子想表達的情緒或是訊息,無法與孩子產生共鳴,比較是依照家長的情緒來回應孩子,讓孩子會有不知所措的反應。

3.非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逃避型依附嬰兒則是當媽媽離開時,會積極地尋找媽媽,但當媽媽回來後,嬰兒會表現出對媽媽的擁抱冷漠、逃避的態度。這類型的孩子人數大約占整體的15%。

逃避型依附嬰兒的父母一般來說會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家長對於孩子過於沒耐心,忽略孩子的反應或是訊息;另一種則是過多的關注,給與孩子超出他需求的回應或是刺激。

過度保護有時又稱為直升機父母,什麼樣的行為又被稱為直升機父母呢?來檢查看看是否有類似的行為吧!

除了上述由瑪莉.安沃斯提出的三種類型外,還有大約15%的孩子表現出以上三種類型無法分類的行為,後續的研究與文獻將這些孩子歸類為第四型的依附關係:

4.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混亂型依附的嬰兒之所難以替他們分類,是因為他們在與媽媽分開重聚後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行為差異顯著,有些孩子完全不會理會媽媽的回歸,有些孩子則是一下似乎在尋求媽媽的安撫,一下又抗拒媽媽的接近,對媽媽的情緒飄忽不定。

混亂型依附嬰兒的父母自己可能經歷心理上的創傷,導致在面對孩子時,因為想要保護或是緊張的想法而無意間傷害了孩子,有時不敢面對孩子,有時則過度保護孩子的互動關係造上孩子的混亂型依附。

親子依附關係的年齡,依附關係的發展階段

依附關係不是在單次的互動,或是短時間內建立的,它會貫穿孩子年幼的時期,逐漸累積,在心理學的理論中,根據沙弗爾(H.R. Schaffer)與愛默生(P.E. Emerson)的研究,依附關係的建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0~6週.前依附期(無社會性階段)

前依附期(Asocial stage)是指在最剛開始時,嬰兒會對身邊的一切嶄露興趣,到4-6週後,嬰兒發展出視覺、聽覺,開始能區分照顧者與他人的不同,便會開始將注意力集中於照顧者身上。

6週~6、7個月.依附建立期(無區別性的依附關係階段)

依附建立期(Indiscriminate Attachments stage)是指嬰兒開始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特殊的關係,比如嬰兒會格外願意對照顧者認出微笑與聲音,但仍保持能夠接受陌生人的互動。

6、7個月~9個月.真依附期(特殊依附關係階段)

真依附期(Specific Attachments stage)是指嬰兒開始能夠將照顧者的樣貌記在腦海中,當照顧者不在身邊時,嬰兒仍能記得他的存在,另一方面,嬰兒開始學會透過哭泣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自己,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嬰兒可能會產生哭泣的情況,此時會引發不同的行為,一種是分離時,嬰兒會試圖找到照顧者,另一種情況是,分離會引起嬰兒的抗議、絕望或是冷漠,諸多焦慮的負面情緒。

10~18個月後.交互關係期(多重依附關係階段)

交互關係期(Multiple Attachments stage)是最後一個階段,嬰兒的認知、社會與情緒行為發展的更加成熟,嬰兒會開始嘗試影響照顧者的反應,比如當嬰兒被迫與照顧者分離時,他會抗議的哭泣,並抓住照顧者,因為他猜想這樣的行為可能使照顧者改變心意。

如何建立正向的依附關係?

在孩子年幼時與他建立有品質的依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也會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

要建立有品質的依附關係,需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 不要經常更換主要照顧者。若是頻繁更換主要照顧嬰兒的對象,會使嬰兒需要頻繁適應不同的對象,無法針對特定人產生依附關係,便無法建立安全感。
  • 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氣質而施教,每個孩子先天的個性不同,對事物的忍耐程度也會不同,當孩子表現出哭泣等負面情緒時,照顧者需要展現出同理心、包容,不要過度的責罵。
  • 經常鼓勵孩子。常常對嬰兒期的孩子表達語言的鼓勵以及肢體上的擁抱、接觸,與寶寶產生互動與連結,讓他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與關懷。

親子共讀竟能進一步改善依附關係?

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唸故事書給學步兒聽的父母親,越不容易成為高壓管教的家長,且孩子越少有過動或者暴衝的行為!

儘早開始親子共讀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包括促進語言發展,增加詞彙量,以及親子情感連結等,早已為許多家長所知悉。但是,還不只如此,因為根據最新的研究,親子共讀還可以減少過度管教的情況,提升親職教養能力!

過去已有學者透過親職教養課程的介入發現,引導家庭功能不彰的家長進行親子共讀,除了孩童能得到閱讀的好處之外,還發現能提高家長對孩子身理與心理需求的敏感度,這是很重要的額外收穫。因為家長敏感度提高,較能及早發現孩子的情況,減少孩子因需求沒有被照顧到而發脾氣吵鬧的機會。

例如:若觀察到孩子開始吸手指可能表示累了,家長可以主動結束正在進行的活動,不需要等孩子太疲倦無法配合指令時再來進行管教。如此,也能增進家長親職教養的能力。也有研究觀察到嬰兒和家長的依附關係越好,親子共讀的品質也越高。

【MindDuo親子共讀】粉絲專頁

MindDuo親子共讀致力於提供可靠、豐富的親子共讀資訊,讓爸媽與孩子們一同快樂成長、溫馨閱讀。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追蹤粉絲專頁,讓最新的繪本推薦、主題式書單不漏接,還有不定期贈書活動,讓你將好書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