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一章历来争议比较多,现在流行的解释是与《易经》的阴阳之说结合起来:“一”是太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结合继而衍生万物。还有说“一”是八卦的第一层“两仪”,“二”是八卦的第二层“四象”,“三”才演化出了八卦,继而八卦生万物。

这些说法是对是错我暂且不予置评,但我要说的是:《道德经》和《易经》并无确实的内在联系;《道德经》的“道”,并非《易经》的那个“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图”,从来都是儒家宋明理学的产物,和《道德经》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看到这里如果还能保持兴趣的朋友,就请听我下面一一分说。

康有为曾经狂言“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今人继而把《易经》推至“群经之始”的地位,称它为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先不说诸子百家有多少家议论过《易经》这本书,单说我所熟悉的老庄之学,就和《易经》体系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

我个人并不建议拿另外一套理论学说来理解《道德经》,而最好是“以老解老”:用老子,或者一脉传承的庄子之言去解读《道德经》。因为但凡一套成体系的理论,必然是前后能相应,内在有勾连的。只要能把那贯穿始终的理论体系整理出来,《道德经》全文之意自然也就明了了。即使有版本的差异,有被人篡改的部分,也能如癣斑一样显露无异。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要结合另外一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来看,而不能单单去解那个“一二三”。一二三,虽然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是能寓意无穷,很容易让人鱼目混珠,蒙混过关。

用《易经》之说,看似能完美解释“一二三”,但落到这个“有”和“无”上就无能了。特别是再结合《道德经》第二章“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那简直是矛盾重重,根本不能自圆其说。我当年也是用《易经》解读《道德经》的信奉者,但正是结合这三章内容打破了缺口,从此跳了出来,见识别一番天地。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有”,是“有名”,是象,是音,是器,是方,是有形;“无”,是“无名”,是“希”,是“微”,是“夷”,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无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二者造生了天地万物。

“有”,既然有形有质,那么就必然有高下长短之分,内外左右之别,也就可以拆分为“二”来看,所以用“二”来指代它。“无”,无形无质,无象无状,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也就只能“混而为一”来看,所以用“一”来指代它。

对于“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流行的解释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也就是《易经》思想中的“阴相相生”,“互为其根”。

但这种解释却明显与《道德经》全文之意不通。《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假如老子所要表达的确实是“阴阳互生”之意,那么断不会在全文中留下这么多的偏颇之言。为什么不说轻也同样为重根,躁也同样为静君?为什么不说大丈夫也要居其薄,也要居其华?为什么不说天下易事也是源于难事,小事也是起于大事?为什么非要很偏执地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所以,虽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先和后固然是一起出现的,但仍然要加上一层含义:高以下为基,先以后为本,难生于易,长源于短,音起于声,有生于无。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其实只要跳出所谓的阴阳相生、阴阳互根思维,这一章很好理解。我们常说楼上楼下,有楼上,就必然有楼下;有楼下,就必然有楼上,这二者是同时出现的。但我们起屋盖房,能先盖楼上么?只能是先打好了地基。形体和影子,必然是同时出现的,那么是影子依附于形体还是形体依附于影子?声只要发出,就必然有音量音调,那么音和声,哪个才是本源?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事物是因为能用才有利,而不是因为有利才能用。

所以“有”和“无”,虽然是同时出现的,但是“有”依据于“无”而生,它就像形体的影子一样,是无的一种折射,一种化形。之所以“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因为这些“有”,已经大到复归于它们的本源之“无”,故而无隅,免成,希声,无形。

我们的意识,它无形无质,为“为”。但同样也能构建出有形有象的思维空间,造生出奇幻迷离的梦境。那么这形象和梦境是怎么来的?源于意识静寂无声的运转。意识在还没有营造出事物的时候,思维空间是虚无的,然后忽然就能充实起来,就像有种神意在推动着、在发动着一般。

所以我们想要激发灵感,常常就需要静思,越是沉静,就越是能感受到这只手的力量。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种神意,这个“常”,就是道。

至此,道生万物的过程也就显而易见了:道→无(一)→有(二)→“三”→万物。其中,“一”和“二”是同时出现的,但“一”决定着“二”;而“三”,是由“二”所造生的。那么这个“三”是指什么呢?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在这里要引用一下庄子所说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指非指”,出自于公孙龙的《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万物莫不是由自身属性来表现的,但万物本身的物质属性,却与它们整体表现出来被我们所认知到的自身属性,并不相同。

我打个比方:一台电脑,把它拆分成最微小的零件,这一堆零件,与之前的电脑是等同之物吗?当然是等同,因为物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电脑却没有了。

所以说,我们认知的这个电脑属性,与电脑自身的物质属性,能视为等同吗?同样的物质组成,却多出了一个电脑,这个电脑,就是由“二”所生的“三”。

就好像一颗石头,它具有坚硬、白色的性质,但如果把这颗石头碾成分子原子,也就不再具备这些性质了。天下万物,莫不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没有自身独有的属性存在,也就不成其物了。所以,万物都是由这个“三”而生。

“母子”关系,方是《道德经》所讲的“生”,母为本,为根。所以老子所反复强调的概念,基本上都是处于“母”的地位。

比如“朴”,为“器”之母,故而圣人掌握了朴,就能成为“器长”。比如“柔”,为“刚”之母,故而柔能生刚而胜刚。比如“静”,是“躁”之母,故而“清静以为天下正”。比如“重”,是“轻”之母,故而圣人出行必辎重随身,然后才能“燕处超然”而“轻”。比如“无为”,是“有为”之母,故而“无为而无不为”。有“母”在手,想要多少“子”而不可得?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道是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老子所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所以把握住了道,也就把握住了由它所造生之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之,又生之,这才是道生万物的逻辑和顺序。所以一只蛋,由鸡所生,那么鸡又是由谁所生?按照《道德经》所讲的道理,就绝不会再把鸡的母亲再推导至蛋,以至于蛋鸡相生,互为其根,无限自循环而不知始终,这只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因为按照这种理论,把鸡置换成人,把蛋转换成胎儿,就会得出一个极为荒唐的结论:人起源于人。

其实换一种方式来思考,鸡蛋生鸡,相对于物种演化来说,只是一个标准化的快捷量产模式。因为它把鸡这个经过千万年演化而来的物种演化过程大大缩减了。就像人类的演化可能需要几万年,而怀胎只需要十个月。

那么是先有胎儿,还是先有人?没有人体,胎儿去哪儿孕育这十个月呢?在天地之中吗,那就是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了。所以我们再看看现代生产工艺,是不是都必须先有个成品,有一个原始的生产过程作范本,然后才能有量产的生产程序出来呢?

进群与超千位道友交流请点击 加入我们↓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老子的《道德经》的第40篇:强梁者。这一篇是《道德经》的名篇之一,里面的名句很多人都知道,比如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老子用几句话描述了道生成万物的过程,这句话有很多的解释。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的事物或者数字,它表示一个万物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老子之前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样。所以,这里的道生一,其实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孔子的《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大概就是太极生阴阳,阴阳相交生成万物,这里的三也就表示多或者复杂的万物。

相较于第一句,其实我觉得这一篇的后半句,对普通人来说,意义更深刻,老子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大概意思是说:任何事物,表面上看来受损,实际上却是得益,表面上看来得益,实际上却是受损。因此,人生在世,应体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向大自然逞强,否则定得不到善终。前人教给我这个道理,如今我也拿来转教给别人。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在道家思想看来,强弱、得失、损益往往是一体两面的,表面上你得益了,为什么你失去了,因为在道家思想看来,如果你某方面得到了,说明你在某方面增强了,但是相反,你肯定在什么地方减弱了,大自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体系。你在一方面强,那么势必在另外一方面弱,比如有的小孩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勤加练习,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但是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音乐上,所以,其他方面,比如学业,运动方面就弱了。

所以强弱、得失是相对的,这其实是道家思想从大自然得出的结论。比如老虎攻击能力确实很强,一只普通老虎的生存区域就有大概10平方公里,但一个地方就只能容纳少量的老虎,老虎的攻击性强,但适应性很弱,没有足够的食物就会饿死,所以它们数量也并不大,会受到大自然的限制,都要灭绝了。而相反蚂蚁、细菌看起来很弱,却存在在数亿年而没有衰亡。这是强弱在大自然里面的一个例子,其实在大多数人类社会中,这个规则也是适用的,当你极尽全力想要获得什么时候,其实但往往也意味着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家庭生活并不如意。

另外,为什么老子说,不要向大自然逞强,不然就不得善终呢?这其实也是源自道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生存之道。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喜欢突破自己身体极限,挑战自我,之前很多直播平台的“吃播”,为了博眼球,各种暴饮暴食;还有很多所谓“民间艺人”,单手劈砖头,铁砂掌,脚踢钢管;也有很多田径运动员,不注意科学训练,年纪大了之后,会发现烙下一身的病根,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是向大自然逞强的后果。当然,在今天的价值观里,敢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利于突破创新,甚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但道家思想是自然之道,在大自然中,“凡事有度”才是一种智慧,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有损伤,这是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就像老子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中国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裤子脱掉,腿打开!都当妈的人了,有什么害羞的?”

生活大火锅

2022-09-20 11:57:45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满血回归!朱婷砍下全场最高16分

金羊网

2022-11-07 11:14:47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李少莉调查结果出来后,与你们预期的可能不一样

开水里养活鱼

2022-11-07 07:18:49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物

地球上最高贵的人种:黑人和犹太人

石家庄董超

2022-11-05 19: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