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西班牙文心得

版權所有:Tu escuela de español

前言:一些認知的釐清

我認為語言學習大致上會有兩道屏障,第一道出現在剛學語言的時候,會經歷一段漫長的痛苦期,這段期間基本上不論找甚麼資源,對學習者而言都如天書一般,一直要直到約 B1 程度以後,對於文法的掌握度以及聽說能力都有了一定造詣才會豁然開朗,而這時候不管是直接閱讀當地語言的文章,或是看一些相關的影片,雖說仍一知半解,但透過查閱單字書、放慢速度等方式,會開始獲得更多學習語言的樂趣。而第二道門檻則是出現在大約 C1 程度,雖然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度,且也能跟外國人流利對話了,這時候雖然可以說自己說得很"流利",但因為缺少大量接觸該語言相關的文學作品,或長期浸泡在當地環境,大抵就是碰不到能被稱為Native的程度。

透過自學,可以很快速地幫助你衝破第一道屏障,但不得不說的是,我認為現階段很難以突破第二道屏障,只能透過大量閱讀、口語對談,甚至是直接到當地生活或接受教育。這就好比我們一般中文的母語人士,平常大致都可以流利溝通,可當你跟一位浸淫中華古籍的老學究對談,你才知道 "鴻學大儒" 真正的涵義,同樣地學習語言,過了第一道屏障後你絕對能達到所謂的流利程度,可要再上一層樓與母語人士相比,我認為已經是文化底蘊的問題,而非僅僅用語言技能的高低來做分別。

顯然,自學不是萬能的,你得認清他的高低優劣,可好消息是,透過自學(以及我待會要講的建構學習地圖)你絕對可以快速地達到約B1程度的那道坎,想想以過往接受英語教育的例子,國中畢業差不多把 B1 的程度學全,已經花費了你可能五六年的時間,固然這五六年必須打些折扣,因為你不是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英文,但通過學習地圖,這個時間絕對要比想像中更短得多。

總之,我花了約兩個月的時間開始學習西文,結束後直接轉修校內的西文三,並無不適應之感,也最後拿到不錯的成績,相信我這絕對跟語言天賦無關,而是透過有系統性地管理學習進度來達成,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兩段式的目標設定

在目標設定的環節,不同的動機會帶來不同的學習規劃,職涯的語言學習與旅居需要的語言在程度與方面上各有不同,越明確的動機的確有助於學習,不論是你會有更多的熱情,也因為你更清晰地知道學習過程的孰輕孰重。但不是非得明確的動機才可以開始學習,一如我在上一篇提到的一樣,不論動機為何,重點是以SMART原則好好設定目標,而不要把它與動機混為一談。

說來慚愧,我就是那個沒有明確動機的人,當時我經歷過幾次語言交換的活動,在一次與活動主持人對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一種概念叫做語言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簡單地說就是屏棄一些對於傳統學習上要求語法正確的執著,回歸到孩童牙牙學語的方式學習語言,學習者可以在完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透過不斷聆聽母語人士的交談,應用猜測、犯錯等方式快速打造更扎實的根基。而我當時著迷於此種方式,加上正逢暑假有點空閒時間,於是就下了一個決心挑戰挑戰自己能夠在兩個月內掌握多少,之後再用這兩個月學習到的知識量,接受更艱深的語言教育,因此,我把自己的目標切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我要能夠達到近似B1,也就是第一道門檻的程度,而這也是我這兩個月的主要目標,之後的第二階段才是讓自己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時間閱讀文本與聆聽影集、錄音等西語資源。

當然我是不會去考試的,而是用另外一些聰明的方式去詳述我的目標:

Specific 、Measurable & Attainable:我要讓自己在兩個月裡頭達到將近 B1 的程度,而且我給自己定下了兩個月後不同面向的達成評估方式:

  1. 我要能和母語人士不尷尬地閒聊五分鐘,當然在不給自己找些奇怪話題的情況下 (事實證明,我雖然口音還是亂七八糟且有不少停頓,但我們聊了將近半小時,食物永遠是好話題)
  2. 抓下來B1的閱讀理解題目並及格 (成果是低空飛過)
  3. 抓下來A2的聽力題目並及格,沒有設定B1的原因是考量字彙量的因素,但對於這個結果我非常滿意,字彙量是可以靠時間慢慢涵養的,但是語感沒有一開始建立好,後面的學習路程會變得十分不明智

切分學習資源,你得先做點功課

我們可以開始做一些規劃了,此前雖然下定決心學西文,但顯然馬上埋頭下去讀是不明智的,每種語言有他些微的不同點,在開始之前了解這些絕對有不少幫助,我列點說明:

copyright : SpanishEasy.com.au

一、該語言與你熟知語言的相似度:開始前,我除了母語是中文外,英文也有還不錯的水準,可以說這兩者是我熟知的語言,而西班牙文屬於印歐語系中的義大利語系,與英文並不算是最接近 (文法上更接近的可能是義大利語或葡萄牙語),但好在同處歐洲,西文有很多詞彙是與英文接近的,比方說Necessary 對應 Necesario,諸如此類的字尾變換 (ary > ario) 有不少,這時候當我們看到 Complementario,大概就能跟英文對應起來,無形之間減低了不少單字負擔。同樣地,若你今天要學的是日文、韓文等,也大概都有類似的變化,因此了解語言的相似度,可以幫助你未來妥善分配每個區塊的時間權重,好比不用放這麼多時間背單字,反倒是大量看文本用猜測記憶法。

二、該語言與你熟知語言的不同點:這裡的不同點並非指細碎的用語差異,而是你在使用這門語言時先天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舉例來說,西班牙語因為名詞有Gender以及動詞數也數不清的變位 ( abrir 打開 abrimos 我們打開 abriremos 我們將要打開 ),甚至有的語言差異大到了句子結構完全不同的地步,比方說日文得說 「我你愛 」而非「我愛你」,這些不同點顯而易見,可以先將他們列出來,然後去思考一些化繁為簡的方式:以西語的變位而言,雖然有不少例外,但大多數變位都是規則可循的,你只需每天花個十分鐘稍微熟悉一下,大約一星期後這東西幾乎就不太困擾你了,頂多偶爾忘記回頭查詢而已。對於那些無法化繁為簡的,就請勇敢忽略它!這裡的忽略是指下一次你看到這樣的用法出現,你僅需對其有個大致印象就可以了,不要去計較用對用錯,這裡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請你勇於犯錯!那會幫助你更快速地記憶一些瑣碎的變化,同樣地,你過不久就會發現那些變化不再是個困擾。

建構學習地圖

首先列出自我的一些限制:週一到週五,每天我大約能抽出三到四小時左右(比方一個晚上)完整地學習他們,而週末則可以花六小時左右,剩下的就是零落在每天的一些瑣碎時間。另外,我沒有辦法忍受枯燥的句子拼湊、照樣造句等方式學習,但我喜歡自己在路上透過腦補故事的方式,運用剛才學到的句子自己與自己對話

再來我們用上一篇所提到的幾個面向, 自學的可行性、 相關能力與精深程度、 學習階段與應用分類以及渠道四者把學習路上必經的幾塊重點做分類:

一、文法:這一塊是可以自學的,坊間網上都有不少資源,而我認為要達成B1 目標,不需要鑽牛角尖到細緻的慣用語,但大方向要記住,比如:句子的基礎結構、時態與變位、每個介係詞的涵義等,其中的例外我並不特別死記。另外在這裡分享一個特別的方法是,關注一些介係詞或是特殊動詞(ser、estar)等等的涵義時,不要用直譯的方式去解釋他,你應該大量調閱這些詞彙出現的句子,透過整句翻譯的方式慢慢抓到每個詞彙在句中的連結作用,聽起來有點玄妙,但嘗試看看吧!你很快就會明白我在說甚麼。最後,關於渠道的部分,其實網路上的整理加上一些專門的文法參考書就夠了,我不推薦大家拿一些入門教材練習而是直接看完善整理過後的文法書籍,同樣地,在看的時候並不需要鑽牛角尖,抓住大的概念即可。

二、聽力:這部分我完全放在零碎時間,甚至不斷結合娛樂 (比方說看電影),來涵養聽力水準,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即使聽不懂,也要硬著頭皮聽下去,你可以看英文字幕或是反覆聽,但千萬不要找刻意放慢或是一些重複白痴造句的教材,這會在初期就減緩你熟悉該語言的速度。另外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重複聽一些類似的情境,其實初期很好理解,從生活周遭出發去思考,如果剛才我經過的那個情境,比方說買東西、逛街等等用西班牙語溝通是怎樣的模式?就去找類似的對話來聽,下次你在遇到類似的情境時,腦中自然就會回想那些對話,甚至能開始自言自語起來!

三、單字量:千萬不要買單字書來背誦!理由是不符合時間效益,刻意背誦的東西絕對沒有犯錯之後要來的深刻,當你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文法與簡單的句子,生活周遭的東西都可以被你拿來造句,建議隨身準備一本辭典,電子的就行,遇到想說但不知怎麼說的詞就拿起來查詢 (我就曾在打球達到一半開始查詢 "運球" 的西班牙文) 。

四、口語:跟讀(Shadowing)是個不錯的方法,但口語的練習更多的是靠著時間堆積起來的,口音的鍛鍊會有助於口語流暢,在學習的初期可以盡量去模仿母語人士的說話方式,包括聲調、連音等,讓自己習慣那樣的說話方式以後再開始一步步練習自己口說,進步的速度會大得多。

最後,加上在網路上或坊間找的一些學習資源,結合上述的原則拼湊起來,我的學習地圖就變成了(下方提到的資源我會一併放在文章最後):

1. 前一個月透過 Duolingo 熟悉基本語句,同時從 Tu escuela de español 的短片中學習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不刻意背單字,當需要使用該單字的時候就用猜的去猜測拼法與句中用法,錯了也不用特別練習,但一定要有個印象。運用零碎時間,把學到的一些簡單句子抽換辭彙組合成簡單的故事,自己跟自己對話。

2. 一個月後,當我去聽一些日常對話的短片大致能聽懂了,也能夠不備稿的情況下自己即興一些情境對話 (我就會在洗澡時幻想自己要去買一台腳踏車之類的情境,然後一人分飾兩角,顧客與老闆並上演小劇場)

3. 因此後一個月,我的目標放在短文創作,透過寫一些文章來鍛鍊自己在過去學習到的句型、文法等,並挑戰自己能夠用到多麼艱深的語句,每天抽出半小時了寫寫改改,其實也是大大的樂趣所在。此外,我開始專門花時間聆聽如 Telemundo 等西語節目,透過新聞播放的畫面猜測意思,雖然 80% 以上還是聽不懂,但堅持一個月後回過頭去聽簡單的對話短片,卻幾乎能達到字字不漏的地步。

結語

當然這種方式有著顯而易見地缺點,相比於完整學習兩年的同學們,我的字彙量是明顯不足的,一份完整的西語文章往往我需要查詢更多單字,且使用上會有不少小錯誤,但我確實實在在地達成了目標。會這麼說的原因是,相信很多人在學語言的過程中一定有發現,修正小瑕疵雖然會讓你的語言能力潤飾的更加圓滿,但更痛苦的反而是只會用同一種句子,或是用起句子來非常冗長蹩腳等結構性的大問題,而我學習地圖的目標顯然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建立好對於一個語言的大結構,再透過時間的涵養去修正這些小瑕疵。

總而言之,語言學習切忌鑽牛角尖,反而應當不求甚解,如建築般先有了支柱梁柱以後再修修補補。比較可惜的是因為種種緣故,我並沒有再花時間學習下去,一方面是時間與生涯發展關係,二方面也是心中更希望拿著這些底子將來能有機會到該環境下學習。文盡於此,祝各位語言學習的路上能夠一帆風順,也希望個人心得的分享於各位有所幫助!

資源分享

Duolingo 多鄰國 、Memrise 憶術家:遊戲式的線上語言學習網站

多國語言習得網:輕鬆交流的語言習得平台

烏賊哥的部落格:西班牙文語法彙整,也有德國的,對初學者來說很好用

Tu escuela de español:解惑好幫手,也可以順便練聽力

Pod101系列:有多種語言,裏頭有聽力測試的影片,可以分級定期檢視成果

What is Shadowing:用英文當作範例練習跟讀技巧

Muhteşem Yüzyıl:中文翻譯輝煌世紀,土耳其宮廷劇 (純推薦,不錯看,就是有點拖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