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資優班性向測驗

內壢國中數理英語資優鑑定網

最新公告

簡章報名表

行事曆

認識資優班

如何報名

測驗方式

常見問答

內中數理資優班

內中英語資優班

測驗方式

  • 12年國教注重探究實作,112學年度國中資優鑑定分為「初選性向測驗」→「複選實作評量」兩階段測驗。

  • 性向測驗為紙筆測驗,電腦讀卡。

  • 英語鑑定可能會有語言聽力測驗。

測驗內容

  • 測驗內容嚴格保密,不公開,試卷全數回收出題單位銷毀,無考古題,只有參加過測驗的學生看過試題。

  • 監試人員簽保密條款,其餘工作人員也沒看過題目,請不要再打電話來問「考什麼?」

經驗提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國小學生缺乏畫答案卡的經驗,常畫錯、畫不清楚。

  • 最常出現試場違規:將帶智慧型穿戴裝置攜入考場、將手機攜入考場,不論有無使用均已違反規定。

  • 其次常見試場違規:測驗結束鐘響後,未立即停止作答。

  • 配合防疫,家長不能入校陪考。

  • 學生若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管應留在家中不得外出之對象,當日不得應試。

  • 不提供午餐。

  • 測驗前生病、受傷或其它突發事件可能影響測驗,請詢問主辦學校如何處理。

適用 升國中私校檢定、編班測驗、資優檢定
內容涵蓋 圖形推理及計算、數學計算及應用、推理綜合智力測驗、國語文綜合智力測驗、模擬綜合智力測驗 五大篇
考試必選教材

「智力測驗」是非常熱門的測驗,無論是升國中、能力編班、資優檢定,甚至是一些公職的考試也常出現。

     因為智力測驗,不需要考慮受試者的背景、學歷,就能測驗出受試者的語文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計算及應用能力等。

綜觀歷屆的智力測驗大略可以分為幾個類型:

一、圖形推理及計算:以圖像為主,測驗抽象思考、計算能力、空間能力、邏輯能力。

二、數學計算及應用:以數理為主,測驗邏輯力、推理力、數學基礎能力、計算力、應用力。

三、國語文能力測驗:以語文為主,測驗記憶力、觀察力、語文常識、錯別字……等等。

四、自然常識測驗:以生活為主,包含簡易的物理常識測驗、生活常識測驗。

智力測驗在作答的時候,因為有時間的限制,所以不僅只求答對,還要答得快。因此在測驗的同時,其實也在測驗受試者的穩定度、耐心與抗壓力。

智力測驗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只要大量的練習各類題型,熟悉解題的思考模式,讓心情保持平靜,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遇到一兩題瓶頸,就先跳過去,這樣就能穩定的作答,並得到不錯的成績。

一、    前言-我家有位資優生?

大女兒逸寧今年從國小畢業,興致勃勃說要參加江翠國中數理資優班甄試,這一次的考試對於學了將近六年圍棋、經歷數十次挫折或歡愉之升段比賽的她來說,無疑只是又一次的比賽而已,我們大人都有這樣的默契及想法。結果從初試700多位考生,進入複試177位,她最後成為錄取生34位之ㄧ。

這樣就成為資優生?當我們全家浸淫在歡慶喜悅之餘,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不免有些疑惑與好奇。疑惑的是藉由兩次的智力測驗及性向測驗,以及數學、自然的實作就可測出孩子是否為資優生?而身為資優生的父母如何從旁協助其身心及學習發展?好奇的是女兒的成長歷程有哪些優質的人格特質與學習策略?我們有哪些成功的教養方式值得分享?

本文由資優概念談起,再以大女兒成長實例,輔以文獻資料與研究,探討資賦優異學生的身心特質,最後分析父母的教養態度及應有的作為。期盼本文一則可以帶來啟示與分享,二則給我自己深刻反省與展望。

二、    資優生=績優生?

當同事前來恭喜大女兒考上資優班時,談話的重點如同去江翠國中參加說明會時其他家長一樣:「你女兒真棒,好會讀書喲!」、「前三志願的高中已經沒問題了!」、「自己讀就可以了,省了三年的補習費。」、「再拼一點!北一女就沒問題啦!」…。在教改十年後,升學主義的陰魂還藏身在台灣父母的心靈深處久久不散,視「國中資優班」為「升學保證班」,視資賦優異學生為學業成績優秀學生。更有甚者,不少家長讓孩子從小參加「國中資優保證班」,在學業上超前學習國中課程,為的就是要考上資優班,彷彿進了資優班,孩子的前途就一片似錦。也因如此,更遑論要大家關心資優教育的內涵與展望,或是分享成功的孩子教養方式了。

回想大女兒國小六年的學業成績,除了有一次定期考查考第七名外,確實都保持班上前三名的成績,但如果說如此程度就是資優生,那麼每個國小、每個班級一定會有相當多的資賦優異兒童?再說,進了資優班就高枕無憂?當大女兒考上資優班,我當下還蠻掙扎,因為該國中離家裡有段距離,需要每天接送,而且學區內的國中升學率也不差,我需要千里迢迢送她到江翠國中嗎?

所謂資賦優異是台灣的稱呼,中國大陸用「超常」,香港用「天才」,日本叫「英才」,新加坡叫「高才」,英文為TalentedGifted,歐洲使用High Ability(吳武典,1997),一般想到資賦優異就會聯想到聰明、智力高、能力強、功課好,這樣的想法當然蠻狹隘的,要清楚說明這個概念,依據美國1978年公布的95-561公法對資賦優異兒童即有明確的定義:「資賦優異乃是在學齡前或中小學階段,經過鑑定,在以下領域有卓越表現或高度潛力者,包括一般智能、特殊學業性向、創作能力、領導能力、視覺與表演藝術等。」(吳武典,1997)而我國特殊教育法第四條亦規定:「所謂資賦優異,係指在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作能力、領導能力或其他特殊才能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如此說明應該可以解決對「資賦優異學生視為學業成績優秀學生」的迷思。

資優概念的發展與範疇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的意涵,簡茂發等人(1995)指出資優概念發展的影響因素有三個層面:1.不同學門的觀點;2.政治考量因素;3.社會文化發展。如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以「天才」來表示資賦優異一詞,多指向有政治智慧之人,孔子的與天合德的人格修養,漢代班固的「先聖後人及智愚之次」,魏晉時代資優的範疇才脫離政治掛帥的傳統,將個人性情、特殊才能的表現納入鑑定的標準,直至現代,錢穆以對歷史的影響力來品鑑資優者(天才)。而西方對資優概念的鑑定範疇更異於中國,如在語文、數學各領域知識上有卓越表現者稱之,例如蘇格拉底、達文西;如在音樂、美術等美感創作上獨特表現者稱之,例如莫札特、畢卡索;諸如具有經驗取向特質、洞察人心特質、道德特質、概括性特質者皆稱之,又如現代H.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所列出的八項人類智能表現,如有卓越成就者都可以是資賦優異者。

經由這樣的思考,除了破除資優的狹隘看法迷思外,更不會把眼光停留在考上資優班就握有下一階段的明星學校入場券的天真想法,而是會把眼光聚焦在了解資優生的身心特質,思考如何在就讀資優班時予以協助與支持,讓其多元化潛能有全面性的發展。

三、    資優生=質優生?

向來各級學校對於資優生的鑑定,大多採取提名甄選與測驗評量的方式,尤以智力測驗或特殊性向測驗的分數作為取捨的標準,甚少能長期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更別說是學生甚至家長的人格特質,以至更難預測這批甄選出來的資優生未來的成就,以及論定資優教育的成效。

從我大女兒身上發現:身體發展無異於一般學生,甚至遺傳到父母矮小的身材。而從成長歷程來看,大女兒四歲時即能認識國字約500字,也許是每晚陪讀繪本書的緣故,她非常喜愛看書,常會主動看書;活動力特別強,家中玩具、電話、輔輪腳踏車、水彩用具、牆壁、木質地板,無一倖免其「摧殘」,是十足的好奇寶寶;性情也相當開朗,與同學互動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觀察力與敏感度頗高,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算命師」;個性獨立自主,也相當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想做的事行動力超強。或許是長期學圍棋的關係,挫折容忍力強、毅力也夠,也善於思考;國小高年級時特別喜歡看偵探小說、西洋歷史書籍、自然科學書籍,尤其迷戀「柯南」系列動漫。

相較於Silverman Waters發展出的資優生檢核表(Silverman1989)所列的16項特質(引自陳昭儀,1993),大女兒似乎涵蓋了不少項特質,其16項特質為:1.很好的問題解決能力;2.快速的學習能力;3.使用的字彙很多;4.好的記憶力;5.持久的注意力;6.具敏覺力;7.同情別人;8.完美主義;9.旺盛的精力;10.喜歡和較大的同伴在一起;11.興趣廣泛;12.具有幽默感;13.很早即具有閱讀能力;14.具有走迷津、猜謎等能力;15.表現較同年齡的孩子來的成熟;16.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上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

有學者研究資優兒童與普通兒童之比較,發現前者更具積極的自我觀念,更為獨立、自足、主動、自主,其社會和情緒的適應也較好(Lehman Erdwin1981;引自蘇清守,1987)。蔡典謨也指出,資賦優異至少包含人類的三項特質:高於平均水準以上的能力、高創造力、強的毅力。當三種特質交互作用時,個體即表現資賦優異的行為,一個人經常表現資賦優異的行為,我們判定說他資賦優異(蔡典謨,1986)。所以說資優應是全人發展的整合性概念,而不是用智力測驗或特殊性向測驗就可正確測得。如以智力測驗高低作為取捨資優生的唯一標準,確實就像選拔籃球隊員只用身高作為唯一指標一樣,除了身高以外,難道不該考慮球員的彈性、速度、體力、控球能力及動機與毅力等其他因素嗎(蔡典謨,1986)?

又根據Campbell探討影響美國亞裔國小資優生學業成就的因素,最大者為學生自身(佔67%),其次為父母(佔30%),第三是教師(佔3%);而自身因素中,努力佔78%,能力只佔22%,能力一項至少有50%以上得至父母的遺傳,可見父母在家中對子女的關心、督促、期望的重要性,此說明父母人格與資優子女之間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蘇清守,1987)。確實,資優生的人格特質和其父母之身教、言教等行為的人格特質有緊密關聯。

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子女,資賦優異絕非天縱英才、渾然天成,資賦優異未必學業優異、成就非凡,想要讓資優生成為績優生、質優生,需要長期的教育與關懷,學校環境、師資固然重要,家庭環境與父母的管教態度更是關鍵。

四、    資優生父母應有的作為

許多研究顯示,父母的良好教養是資賦優異兒童發展與將來成就的根基,Terman(引自蔡典謨,1994)發現資賦優異兒童日後成就之高低與其父母教養有密切相關。Mansfield Busse(引自陳昭儀,1996)整理1951年至1971年之間,對高創造力科學家其兒童時期父母教養之影響的25個個案研究,發現父母如能在孩子的成長期間,給予正向、積極、開放、容許自由探索和溫暖的管教方式,則對孩子的發展是很有利的因素。

Gogel(引自陳昭儀,1996)調查1039位資賦優異兒童的家長對子女未來的期望是:1.能自我接納,並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2.能接受老師靈活且具創造思考的教學活動,以啟發潛能,發揮所長;3.在社會上能持續所長,奉獻所學。我反觀自己對大女兒的期望,不如上述的偉大想法,而是應把自己的身體鍛鍊好,保持定期運動的習慣。

身為資優生父母要如何具體協助自己的子女呢?蔡典謨(1994)以12個家庭的高成就青年學生所做的質性研究發現,其父母曾採用下列方法幫助孩子成長:1.建立良好的習慣;2.尊重孩子,給予較大的發展空間;3.了解孩子;4.父母以身作則;5.花時間陪孩子作有益身心的事;6.重視小學基礎教育;7.鼓勵孩子參加校內外活動或比賽,激發潛能;8.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9.鼓勵孩子培養其自信心:10.運用社區資源:11.父母管教態度一致。

而陳昭儀(1996)也從生活、學習、休閒社交、生涯等四方面提供父母輔導資優生應有的態度及方法。生活輔導:1.人格教育的陶冶;2.幫助孩子調適心理的壓力;3.關懷和尊重孩子;4.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輔導:1.發展認知能力;2.培育特殊才能;3.培養良好學習習慣;4.培養高層思考及實踐能力;5.輔導孩子進行專題研究;6.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以利學習。休閒社交輔導:1.陪伴孩子玩遊戲;2.培養孩子的溝通技巧;3.鼓勵孩子尋求夥伴或小團體;4.父母與孩子同樂,促進親子關係;5.鼓舞孩子參與社團活動。生涯輔導:鼓勵孩子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專長。

父母難為,身為資優生的父母,相信更難為。套句老掉牙的說詞:教育無它,愛與榜樣而已。我相信愛心加上耐心、巧心的付出,一定會有歡喜的收穫的。我更相信,聰穎的資優生,父母運用智慧來啟迪,絕對可以發揮他們的最佳潛能。

五、    結語-踏穩人生的每一個步伐

父母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每個孩子也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有不少父母千方設想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以免最後輸在終點站。黃志賢(2006)說的好:在這個多元的社會,大器晚成的人也很多,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就能保持優勢縱貫全場,運動場上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人生的發展是個人特質與環境、機會互動的過程,因為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當然就不必急於在起跑點上論定成敗。在起跑點上擁有優勢的資優生,應是未來社會的中堅份子,除了秉其優勢天賦,努力不懈的發揮潛能,更應要有人本情懷的全人教育特質,才能踏穩人生的每一個步伐。

曾經有人問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要怎樣才能成功?他的答案是:這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都是最努力的人。

參考書目

吳武典(1997)。資優教育向誰看齊。資優教育季刊,621-10

陳昭儀(1993)。聰穎的孩子.智慧的父母。資優教育季刊,4816-20

陳昭儀(1996)。父母-資優生的最佳輔導者。資優教育季刊,6113-18

黃志賢(2006)。資優教育的省思。師友月刊,47234-35

蔡典謨(1994)。幫助孩子成功的教養方式。資優教育季刊,5319-23

蔡典謨 (1986)。只有歷史能告訴我們誰是真正資優。資優教育季刊,2131-34

簡茂發、蔡崇建、陳玉珍(1995)。資優概念探析。資優教育季刊,571-7

蘇清守(1987)。父母的人格對資優子女的影響。資優教育季刊,2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