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感 設計

你對未來感的想像是什麼,是一種突破現有框架思維的異想之境嗎?如果你是個不安於現狀想挑戰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的人,未來感的居家設計也許就是你居家裝潢不錯的選擇,但想要挑戰這種有點冷調又帶著魔幻迷離的氛圍,該如何營造呢?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實宅設計)
未來感的室內設計一般不外乎有乾淨俐落、科技前衛的特質,在材質的選擇上會以冰冷的觸感、具有俐落鮮明個性特質的建材為主,以下常見7件素材常被設計師廣泛運用於空間中,不妨學起來加以變化利用,營造出獨一無二的未來居家空間感。
家具燈飾
完全不需要動到格局的簡易方式,不妨從挑選前衛感的家具造型開始,不論是大膽鮮豔的色澤,或者不規則幾何曲線構所構成的家具及燈具,只要是突破你印象裡中規中矩造型的家具,都很適合做為想要「輕未來感」的人嘗試。或者利用LED燈帶也能營造出迷幻的空間色調。當然除了外型上具備未來感外,選擇具備科技感的智慧型家電,同樣也能符合未來科技生活的趨勢。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懷生國際設計)
鍍鈦金屬
本身自帶不容忽視的光澤的鍍鈦金屬,擁有俐落時尚的外型,本身具有反射效果,還能創造出空間的層次感,雖然鍍鈦具有高貴不凡的氣質,卻能百搭各種異材質,創造出奢華的科技氛圍。鍍鈦質感屬於冷調的科技感材質,與木料及皮革搭配時,能揉合空間的冷暖度,創造和諧的視覺感受。而且鍍鈦金屬有不少的顏色選擇,包括金色、咖啡、香檳金、玫瑰金等,甚至還有鏡面、霧面、毛絲面等不同質地紋理的選擇,加上易清理、不易氧化的特性,也讓這個微奢華的元素廣泛被運用。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懷生國際設計)不鏽鋼
不鏽鋼是一種很常被運用於科技感家居或商空的元素,因為具備有好保養又耐用的特色。不論是廚房的流理檯面和櫃門、客廳的儲物架或書房的書架,甚至用來妝點牆面空間等,都能提點出冷調的氣氛。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懷生國際設計)玻璃鏡面
玻璃鏡面具有反射及輕盈明亮的特質,符合科技感所強調的重點。大面積的玻璃有助於無限反射的科幻效果,也能保持室內明亮。隨著科技的進步,市面還有電子調光玻璃可選擇,呈現出多彩及魔幻的室內變化。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詠憬室內設計)石材
大理石的高冷時尚的色澤,其實也非常適合科技風的營造。天然紋理及光滑的表面,不用多餘的裝飾就能呈現俐落的未來時尚感。另外,以大面積岩塊呈現質樸肌理的前衛風格,其實也是一種另類未來感的表現。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懷生國際設計)水泥塗料
灰色內斂的水泥帶有俐落簡約的質感,不論是一般的水泥漆或仿清水模塗料都可用來做為家中牆面的裝飾,或混搭其它金屬感材質,相信也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未來感受。

未來感;科技感;鍍鈦金屬;不鏽鋼;水泥塗料;石材

(圖/實宅設計)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

感谢各位小伙伴儿私信的问题和留言。比如应该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建筑?对,所以我增加了一个文章链接。比如有小伙伴儿问,为什么没有提到超现实主义,那个可未来啊?嗯,所以加进来了。比如知识点还是太零散,能不能再把联系多说一些呢?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不过这篇回答主要是针对问题,根据一个时间的顺序针对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个顺序本身其实就包含着一定的联系,至于更多的联系,可能已经超出了这个问题的范围,所以就没有再展开了,但感谢这个意见,其实以下内容主要出自本人线下建筑流派课的课件,在课程里,还是会尽量将其联系起来。又比如为什么现代建筑四大师只提到了一位就是柯布西耶,其他三人呢?看来大师这个概念已经深深引入了各位的心中。那我只好提醒大家,真正的大师不只有四位。。。还有小伙伴儿问流水别墅怎么没有?好吧,看来大家都知道的还是得说说,另外三人我也一并加进来,不过因为篇幅有限,我在答案里也写得很清楚,捡重点地说,所以篇幅代表了其重要的程度。三人已经加了进来,分量不等,请大家自己找他们的名字吧。

一个强调:本文线索里的内容没有涉及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比如中国、伊朗、印度、日本等国,所以说依然是一个不完全的、西方中心论线索。当然,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看,这个线索依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所以先这样吧。

顺便说一句,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没有这样的问题,估计是不会按这种方法来梳理了。

欢迎各种意见及建议,有漏则补,有误即改!

++++++++++++++++++++++++++我是内容已增补的分割线++++++++++++++++++++++++++

依然先附上问题:

问题1:建筑(或者扩大范围到所有外观设计领域),是具备了哪些特性,才让人觉得这样实物是具备未来感的?

回答1:首先,建筑这个词在中西方的不同语境下含义是不同的,不在此展开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本人这篇【第一章 】1.1作为词语的“建筑” - 知乎专栏,如果不考虑这个文化差异,那么其实建筑本身就是人造的,为人用来遮风避雨的物体而已。所以建筑不过是个工具而已。但是因为它首先必须是有形的存在物,并且通常体量大、成本高、存在时间长,所以人们对它的外观就会难免有很多的想法和要求。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看未来,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未来感指向的时间是从现在开始的以后,越远越未来。未来感的这个“感”本质上属于艺术的领域,所以简单说,题主说的就应该是能够更好地体现未来的感觉的建筑,就是有未来感。所以——请注意!标准答案在此——有动感、速度、克服重力的上升感、倾斜、非对称、非线性的建筑容易有所谓的未来感。也可以说这种审美即现代审美,因为从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在真正的未来,可能建筑本身就是运动的,你说房车是房还是车?空间站是不是建筑?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建筑,就是和传统建筑相比,有更加丰富的灵活性、自由度。有这种感觉的就叫未来感。顺便说一句,与之对应的稳定的、静止的和沉重扎根大地、垂直或水平(不一定,比如至上主义和风格派)、对称、线性的建筑就容易有所谓的古典感。

问题2:这些年,这类设计领域经理(经历)了怎样的设计风格的更替?

回答2:这些年这个时间定义不准确,物质决定意识,可以说自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当人类开始进入生产力逐渐加速解放的现代社会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就已经来到了,这个未来的方向必须是建立在当下,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请注意!这一句黑体是重点。而一切试图停止或者回到过去的思想都必将与人类真正走向的那个未来不符。

自从1826年发明了相机之后(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照相术的实验),真正的现代艺术家就开始思考如何创造未来感了(或者说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他们创造未来感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体现面向未来的决心,不面向未来就会被即将到来的未来所淘汰),至于相关理论及流派线索,这里捡最重要的艺术理论及流派时间线说下(题主问的是建筑,就以建筑为主):

最早应该追溯到库尔贝-塞尚-马奈的现实主义精神1840s,这种精神体现出了与古典主义追求永恒主题不同的直面转瞬即逝现实以及由这些现实不断走向未来的态度。

其实基于这样现实主义的建筑可能并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但本身的态度是十分未来的,比如下面这一栋建筑,1801年所建的萨尔福特棉纺厂( The Cotton Mill Salford )的七层 生产车间,设计师(Wattand Boulton)结构形式: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在这栋建筑中,铁构件首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按照古典审美基本就是反动的。所以西方建筑师不认为这是architecture,而是building。

未來 感 設計

1870s,形成了所谓尽力捕捉当下的印象派,代表艺术家莫奈。似乎没有印象派的建筑,但是有印象派建筑画,下图为莫奈画的幅鲁昂圣母院。

未來 感 設計

1880s,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建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代表作:芝加哥国内保险公司大楼,1883年。没错,就是那个主推形式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并被冠以功能主义之父的沙利文。(其实Form and Function的关系问题,最早不是沙利文于1896年在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一文中提出的,而是来自霍雷肖·格里诺(Horation Greenough2803—1852,意大利雕塑家)于1848年发表论文American Architecture)

当时之所以能盖这么高,因为地价需要,同时人类也已经发明了电梯技术。电梯的发明者奥的斯(Otis,这个英文很熟悉有没有,著名电梯品牌),发明时间1854年。你觉得当时看这个够不够未来?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哪里又未来得不够彻底呢?(是不是依然在追求稳定、三段式的古典审美?)

看来艺术家仍需努力!

未來 感 設計

1900s年,立体主义(法国),代表艺术家毕加索(西班牙),有立体主义建筑,但我目前没有更多资料,下图摘自方振宁博客,如果有哪位我知小伙伴儿查到更多信息记得告诉我。

未來 感 設計

1900s,德国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蒙克(也有一说蒙克是象征主义画家,不纠结这个问题),下图为其代表作《呐喊》(1890年,早于表现主义这个流派的出现),表现的主题多为画家的精神世界,体现出那个现代个人意识的觉醒。

未來 感 設計

表现主义的代表建筑爱因斯坦天文台,德国波茨坦,设计师门德尔松,1917年设计,1921年建成。

未來 感 設計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0s,代表人物马里内蒂,1908年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后续逐渐发表各领域未来主义宣言),建筑代表人物圣埃利亚,1914年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以下是他的手稿。

未來 感 設計

苏联先锋派-构成主义1910s(1913),代表艺术家塔特林,罗钦科,下图为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塔图纸,时间1919-1920,该塔高越400米,当时未建成,只建了模型。

未來 感 設計

构成主义代表建筑师梅尔尼科夫,代表作,1925年巴黎国际工业与装饰艺术展览会展出设计苏维埃展览馆USSR工人俱乐部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为罗钦科做的室内设计

未來 感 設計

在罗钦科的“巴黎来信”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巴黎民众对这栋建筑的反应:“开幕式上聚集了无数法国工人,他们在聆听苏联大使列·克拉新(1870-1926)的讲话:俄国革命的特点不能不在艺术领域有所表现。关于这一点,在无产阶级的接触创作——苏联展馆上可以得到证实。也许,展览会上再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在此时此地能像苏联艺术那样,具有如此之大的宣传作用。我们的展览馆应该被看做是:一群雍容华贵的富人中的一个无产者。”

下图是当时同时参展的其他照片,可以做一个对比: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是梅尔尼科夫为自己设计的住宅+工作室(住宅即工作地点),构成主义,苏联先锋派, 建造:1927-1929, 地点:莫斯科

未來 感 設計

苏联先锋派-至上主义1910s(1915),代表艺术家马列维奇,在至上主义刚刚产生的当时似乎没有建成的至上主义建筑(不确定, 需要考证),但是在1920s,马列维奇做了大量的至上主义建筑图纸和模型研究,见下图: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是至上主义建筑研究,作者恰是尼克,1920s,是不是看到流水别墅的影子,不过流水别墅是建造时间可是1959年,谁影响谁,谁更牛逼,时间说明了一切。流水别墅的图到处都有我就不放了。

未來 感 設計

苏联先锋派-普郎恩主义1910s(1919),该艺术理论是在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代表人物李西斯基,李西斯基的最主要贡献是将轴测图与建筑表现图结合在一起,下面两图为李西斯基的普郎恩主义绘画,1920s: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是李西斯基设计的列宁演讲台,1920s:

未來 感 設計

当然,欧洲肯定也没闲着,1915-1921年间,都灵的菲塔特工厂就是新技术的结果。那你说这算什么主义?在建筑领域,有一个词叫功能主义。那你说在当时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规模、功能和形式的时代,这个功能主义够不够有未来感?要回到当时。

未來 感 設計

瑞士达达主义1910s(1915或1916),这个艺术流派鼓吹无政府主义,当时的代表人物是特里斯唐·查拉(罗马尼亚人)、汉斯·阿尔普(法国人)。这个流派当时有没有对应的建筑我还不了解,有待进一步学习。

不过这个流派对后世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有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就是马歇尔·杜尚(美国人),他1917年的作品《泉》以及1919年的作品《带胡子的蒙娜丽莎》,就带有典型的达达主义的戏谑和胡搞风格。其实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拼贴的建筑,从本质上都符合达达主义这种对传统的恶搞气质。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继续回到当时,看艺术流派影响下的建筑,荷兰新造型主义(风格派)1910s(1917),代表艺术家蒙德里安、凡杜斯堡。

李西茨基于1921年回到德国,并参加了1922年9月举办的国际进步艺术家联盟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rogressive Artists。并参加了风格派的活动,可以看到,凡杜斯堡1923年在风格派基础上的作品色彩构成明显受到普郎恩主义的影响。

未來 感 設計

这影响到建筑领域的实践,典型代表是施罗德住宅,1924年建成,建筑师里特维尔德

未來 感 設計

不得不先提一个相关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巴塞罗那德国馆,设计师密斯凡德罗,时间1929年

之所以放到风格派之后,是因为有很多评论说此馆主要受风格派的影响,有图有真相,对比出真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出来,反正我看出的却是明显的至上主义的风格。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意大利形而上主义,1910s(1917年),代表艺术家基里科和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他们提出用"形而上绘画"称呼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的画面把真实与非真实犹如缠绵的梦境融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形而上"。二人组成了形而上画派,加入他们的还有画家乔治·莫兰迪等。

从气质上,这种画派的风格并不算未来,既然画的是梦,那么就难免让人想起德国表现主义的精神,表现的都是非物质层面的意识。

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看,其实当时能有这样的艺术流派产生,其哲学或着说科学基础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生。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也算是一种对待未来的态度,起码是一种接受新鲜理论的态度。

下图为基里科的代表作,《一条街道的忧郁》,1914年。

未來 感 設計

后期直接受这个流派后期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代表建筑师朱塞佩特拉尼,以及再后期的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代表建筑师,罗西。但不得不说,两次理性主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未来的,甚至是复古的。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来看,这种历史的看似倒退本质上已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比如与理性主义同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为和主题无关,就不写在这里了。

以及随之而来的超现实主义1920s,这个艺术流派更是直接以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为启发,简而言之,其绘画对象是人的潜意识和超意识。代表人物达利。下图为他的作品《永恒的时间》,1931年。至于超现实主义的建筑,在当时有没有我也不知道。

未來 感 設計

继续说回来未来感的建筑。

1919年,在德国的魏玛成立了一所学校叫包豪斯(1919-1925-1932魏玛、德绍、柏林 1933年关闭),大家搜关键词包豪斯,这个学校在当时可以说是很未来的,因为其运主张用现代的设计理论,为现代的社会做出现代的设计。

包豪斯办学宗旨:

1.为大众生活而服务

2.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3.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及方法的探索

4.提倡创造性、个性自由而又严谨的治学精神

下图为包豪斯建校时的校徽,1919-1922,设计者是KarlPeter Röhl,新原始主义风格(这个风即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是现代艺术流派之一,看起即原始,但来也挺未来的是吧?)

未來 感 設計

1923之后,启用了Oskar Schlemmer1922年设计的新标志,就是后来的标志,构成主义风格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是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死亡三月”纪念碑,1921年,为了纪念 1920年反对右翼卡普政变的战斗中被军方枪杀的工人们。1936年,被纳粹摧毁,二战后修复。构成主义。

未來 感 設計

下图是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功能主义,在当时够不够未来呢?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与此几乎同时,1920年,苏联也在莫斯科成立了一所现代艺术学校,呼杰马斯(1920-1927改名-1930改组-1933重组 )

呼捷玛斯“是艺术——技术——工业的最高专门教育机构,宗旨在为工业生产培养最高水平的艺术大师,以及技术职业教育的设计人和领导人。”——1920年 12 月 19 日列宁签署的政府决议

办学宗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

2.对全新艺术教育理念的探索

3.艺术门类的相互融合

4.艺术与工业生产相融合

未來 感 設計

呼杰马斯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只举一例:苏联先锋派艺术家乔治克鲁季科夫(Georgy Krutikov 1899–1958)1928年设计的飞行城市,我个人认为,这是真正的未来感的建筑,这可是飞行的建筑、飞行的城市啊!

未來 感 設計

纯粹主义,1920s,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代表艺术家勒柯布西耶(瑞士-法国)、奥赞方。同时作为建筑师柯布西耶,在1928年设计了代表建筑萨伏依别墅,1930年建成:

未來 感 設計

然后,比如有一个人即使开发商,又是建筑师的美国人,约翰·波特曼,他开创的共享空间,基于商业需求的现实,被誉为新未来主义:

未來 感 設計

还有所谓的粗野主义,基于让混凝土呈现出其真实的本来样子的考虑而产生,代表人物保罗·鲁道夫。不过他追求的所谓灯芯绒般的的混凝土到底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态度还是在追求形式本身时的执着是值得思考的。

未來 感 設計

还有所谓的高技派,比如英国人诺曼·福斯特1999年改造完成的德国国会大厦,从这开始资料应该就多了。大家自己查高级派会有很多资料。

未來 感 設計

又比如1977年建成的翻肠倒肚(设备外露)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师伦佐皮亚诺,最主要的功能性目的就是要最大可能地获得内部使用空间。

未來 感 設計

以及任何从实际的需求出发而产生的建筑,比如为充分利用土地而产生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比如纽约曼哈顿和上海浦东(你说越建越高有没有未来感):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最具未来感的扎哈,亲爱的小伙伴而,看完本帖后请你说说她继承了什么主义呢?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还有库哈斯啊,屈米啊等等这些明星建筑师,他们又继承了那些主义呢?分别附送一张图:

未來 感 設計
未來 感 設計

注意:以上内容基本没有离开西方中心论视角。而且看到其他答案里有很多新的东西,就截止到以上几位吧。其他答案都很精彩。

最后用一句话回答下题目的问题:看起来有未来感的建筑应该具有那特性?

【答:凡是包含着未来主义精神的,都有未来感!!!从时间上看,越远越未来。未来感既然是人的感觉,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真正的未来只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未来。谁能把握这规律,谁才能把握未来。】

后记:当然,在追求未来感的各种形式上,又有多少建筑最终因为限于形式本身而忽略了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未来精神呢?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附上更多我呼外有价值的讨论+++++++++++++++++++++++

二号系统论群程美女:

不了解建筑的个性特点就往上找层级吧~ 建筑是艺术,是上层建筑 直接取决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所谓未来是什么呢?是指时间线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又脱胎于现在,那么未来感就是描摹当下的先进但又不是主流的社会存在,举个例子,流线型非常具有科幻感,他脱胎于空气动力学,却在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所以很酷炫。。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呢? 人类社会的目的性或者趋向性是生产力不断提高,实践范围扩大。这对建筑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是满足人们未来对于建筑的需求,譬如几十层的高楼刚刚出现一定会有未来感,这是功能性的。第二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对外形美的设计要描摹先进的社会存在。艺术都是有实际的对应物的(个人观点)。。。

本人表示这段讨论很有启发性,接着说几句:按系统论观点,能否面向未来系统开放性的一种体现,而人们对建筑形式的未来感的要求,也是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开放性的体现。根据系统论理论,开放性并非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开放并不仅仅单指空间的开放,不仅仅指的是横向的、地域的开放,而且也是时间的开放。事实上,任何系统,讲到它的发展本身就强调它在时间上的演进。发展本身就是时间,时间表象系统发展的内在生命规律。从发展的角度看,开放的本质就是面向未来【1】。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对建筑未来感的种需求,从一定角度和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其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特性,当然,前提是这个未来还必须是真正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想象的未来。

【1】《系统论》魏宏森.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讨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