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可以长期吃吗?

:::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3. 焦點新聞
  4. 109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5. 9月新聞

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會有嚴重副作用 如果只吃短期呢?

  •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 建檔日期:109-09-14
  • 更新時間:109-09-14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所以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以對,非必要時盡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當然,一般而言,類固醇藥物對於適合的適應症具有相當療效,因此,民眾也不需過度排斥使用類固醇藥物。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姚宗杰醫師、國立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張升懋副教授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陳安安講座副教授共同合作,針對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探究與分析。研究發現,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這篇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0年9月1日國際內科醫學權威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學年鑑),該期刊於1927年創刊以來讀者眾多,在臨床領域影響深遠,最新影響指數高達21.317,在一般與內科醫學領域排名前4%,2019年被引用次數高達58,033次,為內科醫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一期刊,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

      蔡慧如研究員與姚宗杰醫師的研究團隊利用病例自我對照研究法(self-controlled case-series method),探討有關台灣民眾在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與產生嚴重併發症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利用衛生福利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期間為2013年至2015年,研究對象為2,62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其在用藥後一個月以及二到三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

      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的女性患者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使用天數方面,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的中位數為3天,常見病因主要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相關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濕疹、蕁麻疹以及搔癢症等),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和骨折的可能風險。姚宗杰醫師表示,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姚宗杰醫師與蔡慧如研究員提醒,有鑑於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仍需謹慎評估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與潛在風險;如需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也請留意患者在用藥後一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同時,民眾如果目前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

研究論文原文出處:https://doi.org/10.7326/M20-0432

  • 回上一頁

類固醇因為藥效顯著,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許多病人仍對使用類固醇有疑慮,覺得類固醇一定有副作用,但真的是如此嗎?今天就一同來看看

類固醇有哪些副作用或影響?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1、變胖、影響脂肪分佈

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得多,又運動得少,自然就容易變胖。每天吃四顆類固醇,就有可能造成脂肪重新分佈,開始有臉變圓、水牛肩或身軀肥胖的現象出現。

若是出現這些副作用也不用過度擔心,這些現象通常會隨著類固醇的用量減少、飲食控制,慢慢恢復正常。

2、水分、鹽分堆積

一開始類固醇的用量若一天超過四顆,就可能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堆積而引起水腫,並不是類固醇傷腎的緣故,而是鈉滯留作用所導致。

只要在服用期間避免吃高鈉食物 ( 醃製、加工食物 ),就可減少水腫的發生率。

3、影響血糖

類固醇造成高血糖的原因為:當類固醇作用於胰臟,會導致過度的蛋白質分解,而蛋白質分解所釋放的胺基酸,會透過肝臟轉為葡萄糖。另一方面也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阻抗,多重原因之下就造成高血糖,不過這種副作用通常是在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4、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不是每一個服用類固醇的病患都會造成骨質疏鬆症。一般而言,長期服用每天四顆以上的類固醇,而且要超過3-6個月以上,才比較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

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鈣質的攝取(如牛奶一杯約有300毫克的鈣質、乳酪製品、小魚乾、排骨湯、菠菜、芝麻、髮菜、大豆等)、補充維生素D(400 IU/天)、適當的負重運動(如散步或太極拳等)、避免長期臥床、戒除菸酒等,就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

5、提高感染風險

由於類固醇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長期下來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每天服用四顆以上類固醇的患者,會比較容易感染或引發口腔黴菌感染。

該擔心藥物副作用嗎?

雖然所有藥物都存在「可能」的副作用,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生,通常以服用高劑量、長期服用者才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一般而言,副作用大多是輕微且短暫的反應,通常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身體會自然適應而逐漸消失,且類固醇的代謝可透過腎臟排出,並不會累積在體內。

如果副作用持續存在且干擾日常生活,可以告知醫師,由醫師決定是否減輕劑量或改用其它替代藥品。只要遵守醫師及藥師的指示,類固醇是十分有效且安全的,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使用,反而使病情惡化或延誤病情。

像最近天氣改變,加上空汙嚴重,正是氣喘好發的時候,嚴重的氣喘,是必須用類固醇藥物才能減輕病症,不過許多人都因為害怕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如此一來就可能造成氣喘復發,嚴重的話甚至會死亡,這邊還是要提醒一下氣喘患者必須多加注意 。

服用類固醇要注意哪些事?

类固醇可以长期吃吗?

1、按時吃藥

建議於早晨服用,因為此時人體自然分泌的類固醇濃度較高,較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況,也可以降低失眠的機率。

2、切勿自行停藥

對於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噁心、嘔吐、食慾降低、頭痛、發燒、嗜睡、肌肉或關節疼痛等戒斷症狀。

3、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自行增減藥量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即便症狀控制得宜,也必須要有醫師及藥師的指示才能調整藥量。

4、留意血糖變化

因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導致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病患,若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回診請教醫師。

5、避免鹽分攝取過多

攝取過量的鹽分容易引發水腫。

6、補充足夠鈣質

攝取足夠鈣質可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7、注意清潔與衛生

服用類固醇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患者應做好傷口清潔、口腔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延伸閱讀:

氣喘藥物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會有副作用嗎?

類固醇很冤枉 它真的沒有那麼壞

藥物過敏10分鐘內可能休克!吃藥起紅疹不要只當副作用

类固醇药可以吃多久?

使用天數方面,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的中位數為3天,常見病因主要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相關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濕疹、蕁麻疹以及搔癢症等),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类固醇可以吃吗?

皮质类固醇是抗感染药物,可以减轻红肿。 它们还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活动,从而保护机体以抵抗疾病和感染。 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哮喘、湿疹、关节劳损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可以吞服或注射给药以进行全身治疗。

类固醇吃多了会怎样?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比較高。 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又運動得少,自然就容易變胖。

类固醇可以停药吗?

不可突然类固醇。 在长期服用类固醇期间,不可服超过二十四小时,尤其在身体不适的时候。 在开始类固醇治疗前完成水痘疫苗的接种;如果未接种水痘疫苗,一旦接触过患水痘的病人,需要要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