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 被 蚊子 叮 的 體質

新冠肺炎 痔瘡 大腸直腸癌(大腸癌) 高血壓 骨質疏鬆症(骨鬆) C型肝炎(C肝) B型肝炎(B肝) 黃斑部病變 過敏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作者登入 E-mail
2020-07-01 17:09:05

br/圖/常春月刊提供
圖/常春月刊提供

夏天正式來臨,開始肆虐的蚊蟲讓不少人遭「蚊吻」,而皮膚出現許多「紅豆冰」。79月即將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民眾可要上緊發條展開「防蚊大作戰」!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同處一室,有些人總是特別受蚊子的青睞,有些人總能逃過一劫,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說,這是由於蚊子鎖定的叮咬對象,具有以下特徵的人最容易被蚊子咬,來看看自己符不符合。

1、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

人在從事運動、勞動時,新陳代謝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會增多;要知道蚊子正好喜歡鎖定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生物叮咬,因此,小朋友、肺活量高的人、肥胖的人,在群體中容易被蚊子叮咬。

2、體溫高的人

代謝快的人,體溫也較高。這是因為蚊子的觸角有一個受熱體,對溫度特別敏感,也喜歡溫度高的地方,所以,體溫高的人對蚊子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像是小孩子、孕婦、喜歡喝酒之人,都容易被叮咬。

3、容易流汗的人

汗裡頭含有乳酸、脂肪代謝等物質,這也是蚊子喜歡的味道;再者,容易流汗的人,因為身體排放的熱量多,體溫也高,因此,汗多的人、正在運動的人、男人、小朋友等,都較容易被叮。

4、難以反擊的人

一般人遇到蚊子叮咬會給予反擊,不過,若是嬰兒、行動不便,或正在熟睡之人,自然容易成為蚊子的食物,特別是小寶寶,沒有做好防護,很容易被蚊蟲叮上。

至於不少人認為酸性體質容易招惹蚊蟲?對此,邱足滿指出,西方醫學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酸性體質容易被蚊蟲叮咬的事實,其實是與個人體溫高低、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低有關才是。

不過,中醫則認為,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招惹蚊蟲,所謂的濕熱體質,是指體型胖、容易流汗、體味較重、容易長痘痘、體質偏酸、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等有虛火之人,是蚊子喜好的對象,而濕熱體質剛好就是自然醫學所談的酸性體質。

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5情況都是登革熱致命因子! 定期「巡、倒、清、刷」不容馬虎

蚊子 二氧化碳 流汗 防蚊液 蚊蟲叮咬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夏天氣溫升高,蚊蟲也開始大量出沒。正值蚊蟲活躍的盛夏,外出時伊定要做好防蚊措施,近期還有孩童被蚊蟲叮咬,導致耳朵嚴重紅腫,變成「史瑞克」耳朵的案例發生!到底被蚊蟲叮咬後該怎麼辦?什麼狀況需要特別就醫治療?皮膚科胡怡萱醫師還要教你挑哪些防蚊商品才真的有效! 【用聽的就知道哪些人最容易被蚊子叮,醫師教你怎麼挑防蚊產品最有效!→點我聽最新、最實用的早安健康Podcast】

被蚊蟲叮咬怎麼辦?

被蚊蟲叮咬,腫了一大包,或是有許多腫包,是要自行擦藥,還是該怎麼處理比較好?胡怡萱醫師表示,被蚊子叮咬後,第一件事還是要看被叮咬處紅腫的程度,以及被哪腫的蚊蟲叮咬的。

如果被一般蚊子叮咬,一開始會有小腫包,但是可能過了半天就消退,這種狀況其實不必特別擦要,或是可以擦一點含有薄荷成分,讓涼涼的感覺去舒緩腫、癢的感覺。

但是如果被其他蚊蟲像是小黑蚊、跳蚤等叮咬後,出現比較強烈的過敏反應,紅腫的時間就會比較久,或是小朋友體質本身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腫了一個像麵龜一樣大的腫包。而這種情況就有需要用藥,應該給醫師檢查、治療。

醫師進一步解釋,剛被蚊蟲叮咬後的前1、2天紅腫的現象大部分是過敏反應,但是如果搔癢感持續很久的話,每天都感到發癢,且持續好幾天,甚至1個禮拜,還發現越來越腫,甚至會有痛感,也要小心可能有細菌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

此外,也要盡量避免因為很癢而不斷用手抓、摳,以免抓過度,除了破皮、抓傷,同樣也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以及蜂窩性組織炎。

3種常見蚊蟲叮咬症狀

剛被叮咬時後腫一包,我們通常都搞不清是被什麼蚊蟲叮咬,胡怡萱醫師表示,另外有3種常見叮咬我們的蚊蟲,可以透過叮咬部位,以及可能被叮咬的地方來分辨:

1. 禽蟎


  • 常見地方:室內的棉質、布料的家具,或是床褥等。
  • 叮咬位置:大多於衣褲邊緣,如腋下、胯下、肚子等處。

2. 跳蚤

  • 常見地方:動物毛髮深處、戶外、室內角落縫隙、衣物、床單等。
  • 叮咬位置:大部分集中在小腿以下,通常1次會咬2、3顆,呈現一排、三角形排列的腫包、紅疹。

3. 小黑蚊

  • 常見地方:戶外郊區、水溝、溪邊等潮濕處。
  • 叮咬位置:1隻小黑蚊就會叮很多腫包,常在關節彎曲處叮咬出多個紅色丘疹,常被成為「紅豆冰」。

拍打蚊蟲前留意!當心紅腫、皮膚潰爛

常常有人看到蚊蟲在身邊,就會想要一掌拍下去。但是,醫師提醒,有些蚊蟲像是隱翅蟲、荔枝椿象,就要比較小心,切忌用手去拍打!

  • 隱翅蟲:翅膀退化的一種昆蟲,看起來有點像大隻的黑螞蟻,如果不小心打死在皮膚上,當下並不會有不舒服,但是過了半天到一天,毒液開始作用,皮膚就會開始有紅腫,甚至有潰爛的狀況。
  • 荔枝椿象:可以在紗窗、晾在戶外的衣物或是摩托車上發現有14顆淺綠色的小蟲卵,記得以衛生紙把卵捏破丟棄。而碰到荔枝椿象也要避免用手觸碰,否則荔枝椿象受到驚嚇會噴毒液。

被蚊蟲叮咬可能導致哪些疾病?

以往我們可以看到因蚊蟲導致登革熱的案例,胡怡萱醫師表示,被蚊子咬除了可能導致登革熱之外,也很可能會有日本腦炎、屈公病,甚至國外還有茲卡病毒感染症的案例。所以,醫師建議去戶外活動還是要記得做好防蚊措施。 (編輯推薦:猴痘確定列為法定傳染病!會人傳人嗎?醫師解析3大症狀與傳染途徑)

肉偏酸的人容易被叮?

許多人都曾聽過肉偏酸的人容易被蚊子叮的傳言,胡怡萱醫師表示,這個傳言是錯誤的,但是,有4種狀況可能容易吸引到蚊子:

  1. 二氧化碳濃度高:新陳代謝較旺盛、快的人,像是孕婦或小孩,或是剛運動完,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
  2. 體溫較高:蚊子的觸角對溫度十分敏感,體溫只要有一點溫差變化便能立即察覺。所以流汗的人散熱快,對蚊子較有吸引力。
  3. 味道:蚊子喜歡比較重的氣味,像是汗液裡的乳酸、較重的氣味,或是噴灑較濃的香水,也都會吸引蚊蟲。
  4. 深色衣物:蚊蟲容易躲藏在身邊,不易被發現,特別容易被咬。

防蚊商品如何挑選?小心含有神經毒素!

面對琳琅滿目的防蚊商品,我們該如何挑選?胡怡萱醫師表示,現在的防蚊產品種類非常多,有乳液狀、噴霧、滾珠或是防蚊貼片等,但是,想要挑選真正有效的防蚊產品,還是要看裡面的成分。

現在許多主打天然、由自然精油打造的防蚊品,醫師指出,這類產品主要是用氣味來驅蚊,像是香茅、尤加利等精油類防蚊品,當味道揮發後,驅蚊力就會快速下降,就會比較沒有效果。

醫師也幫大家統整目前市面上的防蚊產品所含有的防蚊成分,使用上應該要注意哪些事項:

  • 敵避(DEET):最傳統的防蚊成分,國內規定6個月以上的孩童就能使用,因為濃度較高時對皮膚、黏膜刺激性較大,聞起來也較刺鼻,大量使用會有神經毒性,建議孩童使用濃度在10至15%,且一天1至2次為上限。
  • 派卡瑞丁(Picaridin):國內規定建議2歲以上才能使用,目前國外已經開放6個月以上的孩童就能使用。孩童使用濃度建議在10至20%。
  • 伊默寧(IR3535)、檸檬桉(PMD):使用上較為安全。

因此,醫師也建議孩童可以主要以物理防蚊搭配身體局部使用防蚊液,避免使用過多防蚊液,會有一些危險性。

而物理防蚊的方式,醫師建議外出到郊外、花草樹木較多的地方時,也可以穿長袖衣褲來做物理防蚊措施。另外也可以點蚊香、電蚊香,或是蚊帳的方式,同樣也可以達到防蚊的效果。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見義勇為救人恐惹禍上身?視而不見也可能觸法?律師:救人前,先把法律放一邊
  • 超商即期鮮食優惠整理!i珍食、友善食光⋯四大超商優惠時段、折扣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