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
台湾 中 山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
台湾 中 山陵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坐标32°03′51.90″N 118°50′53.77″E / 32.0644167°N 118.8482694°E坐标:32°03′51.90″N 118°50′53.77″E / 32.0644167°N 118.8482694°E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9年
编号1-19
登录1961年

中山陵,中華民國国父暨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于中國大陸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孙中山於1925年3月在京兆地方逝世後,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遗愿,在南京为其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1月开始兴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筑,当年6月1日孙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1]

中山陵由吕彦直设计,整体平面呈警钟形,与孙中山“唤起民众”的政治遗嘱相契合。陵墓设计充分利用地势,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筑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缓坡上。中山陵吸取中国古代陵墓的对称布局,利用墓道和台阶将主要建筑连为轴线,并布置大片绿地,将陵墓建筑群联接成与背景山势相称的宏大整体。陵墓主体建筑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大屋顶造型,应用西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以肃穆的蓝白色调和严谨的建筑构型表现出沉静恢弘的气度,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融合中西的经典作品。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2][3]

建设经过[编辑]

孙中山逝世[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迎榇列车抵达泰安,纪念会上的“总理精神不死”横标。背景是泰安站站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膽囊癌逝世。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4]据报道,他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5]据说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6][7]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1925年4月4日,当时在北京的中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員會成立葬事筹备处和委员会,委员会以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宋子文、戴季陶、杨庶堪、邵力子、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等12人为委员,确定葬事筹备工作的顺序为:确定墓址、测量墓地、交涉圈地、征求陵墓图案、决定陵墓图案、招标包工、兴工[8]。

选定墓址[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1925年4月,宋庆龄(左六)等人在紫金山考察墓址

紫金山位于南京城以东,东西长约7公里,居中的主峰北高峰海拔448.2米,东峰小茅山海拔360米,西峰天堡山海拔250米,北高峰与天堡山之间是海拔425米的二峰头陀岭,地势险峻,北高峰与小茅山之间是海拔351米的中茅山,地势较为平缓。为在紫金山上寻找合适的墓址,1925年4月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孙中山之子孙科及多位葬事筹备委员先后三次登上紫金山实地勘察。4月10日,宋庆龄与孙科趁夜赶到南京,11日上午前往紫金山初步勘查后返回上海[9]。20日下午,宋庆龄与孙科从上海再赴南京勘察墓址,同行的还有何香凝、杨杏佛、邵元冲、林焕廷、马超俊等12人。孙科、宋庆龄等提出,墓址要高过明孝陵,并且“不可使人在更高处建墓”。他们在21日和22日两上紫金山,经过考察后认为紫金山中部的中茅山最为合适,宋庆龄还表示陵墓应建于南面的缓坡,不宜选在山顶[8]。

4月23日晚,葬事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孙中山故居召开会议。会议汇报了实地考察的情况,并转达了宋庆龄的意见,最终确定墓址选在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会议还决定将紫金山一带数万亩土地全部圈入陵园,由主任干事杨杏佛前往南京接洽圈地、实地测量和照相等事宜[8][9]。杨杏佛随后赴南京拍摄了中茅山南坡的照片,并请江苏陆军测量局协助测量墓地。但圈地一事当时并不顺利,经过与占据南京的军阀势力反复交涉,陵园面积只定为2,000亩,远低于委员会的计划。直到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陵园才顺利扩大到45,870亩[9]。

陵墓图案[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台湾 中 山陵

1925年吕彦直提交的陵墓图案,平面布局恰似警钟,以墓室为钟钮,陵门前的广场与牌坊组成钟锤。实际建设时在陵门外增设墓道,将牌坊向外移动到墓道南端。

1925年5月13日,葬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由孙科与负责工程的常务委员宋子文的建筑顾问赫门起草的《陵墓悬奖征求图案条例》。15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在《申报》、《民国日报》、《广州民国日报》等处刊登中文《条例》和启事,又在上海《字林西报》发布英文公告,悬奖征求中山陵墓设计图案。图案评判顾问包括土木工程师淩鴻勛、雕刻家李金发、画家王一亭及德国建筑师朴士(Emil Busch)。葬事筹备委员会在《条例》中对陵墓的性质、功能、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都做出了规定:首先,陵墓要体现“特殊与纪念之性质”;其次,祭堂和墓室要便于公众入内瞻仰,祭堂外要有可立五万人的空地以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再次,祭堂建筑风格必须为“中国古式”,或者“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最后,为了建筑的永久保存,要求使用石料和钢筋三合土,不用砖木材料;《条例》还要求陵墓建筑应简朴庄严,不求奢侈华贵。[10][11]

至9月15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共收到40多份应征图案,其中吕彦直的图案被评判顾问认为“合于中国观念”、“简朴浑厚”,“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20日,葬事筹备委员与家属代表在上海召开联席会议,一致以吕彦直的图案为首奖、范文照的图案为二奖,另议决杨锡宗获三奖并确定了其他7个名誉奖。经过5天公开展览,9月27日下午,葬事筹备委员与家属代表开会复议,一致赞成采用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建造陵墓,并决定聘请吕彦直主持中山陵的建筑工程[8][12][11]。

施工[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工程分三部进行。第一部工程包括祭堂、墓室、平台、石阶、围墙及石坡等,上海姚新记营造厂以44.3万两白银中标承建。1926年1月15日开工后,因时局动荡,工程进展缓慢,直到1929年春才完工。第二部工程包括水沟、石阶、护壁、挖土填上等工程,上海新金记康号营造厂以268,084两白银中标承建,1927年11月开工。这时国民政府已定都南京,时局安定,因此第二部工程进展比较顺利。第三部工程包括牌坊、陵门、碑亭、围墙、卫士室等,在孫中山葬入中山陵之后进行,工程由上海陶馥记营造厂以419,706两白银中标承建,1929年8月开工,与第一部工程同时完工。本来按合同规定,第三部工程应于1931年2月28日以前全部完工,但巨大的墓碑石料在水运时沉入江中,只能费时重新采料。因为发生了工程事故,第三部工程直到1931年底才全部完工,被罚3,000两白银。[13]

中山陵工程由设计师吕彦直主持。吕彦直为工程耗费了大量心血,终因辛劳过度病倒,但他在病中仍坚持亲自决定各项工艺和建筑材料,只有材料样品经检测超过当时的美国标准才签字准许使用,否则就要返工。由于吕彦直的要求极为严格,以致营造厂发出“吕建筑师欲成其千载一时艺术之名,处处以试验出之”的怨言。在第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时,吕彦直因积劳成疾于1929年3月18日逝世,工程由他的好友兼合伙人李锦沛和黄檀甫继续主持完成。[14][15]

奉安大典[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组成奉安委员会,开始进行安葬孙中山灵榇的筹备工作。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南京市从长江边的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一条长15公里的迎榇大道,名“中山大道”,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註 1]。4月23日,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奉安迎柩总指挥”,北上迎接孙中山灵榇前往南京。5月26日,灵榇由北平南移,5月28日由专用列車送抵浦口站,转由“威胜号”军舰送至南岸,灵车15点15分抵达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由国民党中央委员轮流守灵。29日至31日三天为“公祭日”,民众可到灵堂致祭并瞻仰遗容。31日18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等人依次最后一次瞻仰孙中山遗容,随后蒋中正、孙科、孔祥熙率领孙中山生前卫士黄惠龙、马湘、陈兴汉、刘钺、肖芹等封闭铜棺,蒋、孙、孔亲自涂殡。6月1日为“奉安日”,凌晨4时举行移灵典礼,由胡汉民主祭。4时15分,随着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灵榇被送上灵车。灵车上覆蓋中國国民党党旗与中华民国国旗,左侧由孙科及其家属以及蒋中正、各国专使、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执绋,右侧由戴恩赛、宋子文、外宾、迎榇专员、葬事筹备委员、孙中山故旧等执绋,宋庆龄等女眷分乘马车随行。整个送灵行列长达五六里,沿途送殡民众达百万人。9时20分,灵车到达中山陵平台。9时30分,孔祥熙、吴铁城、郑洪年等率领杠夫将灵榇移上灵舆。9点45分,108名杠夫抬起灵舆沿石阶而上,10点08分抵达祭堂前的大平台,随后停放在祭堂中央。宣赞员宣赞后,奉安典礼开始。孔祥熙率杠夫将灵榇移入墓室,蒋中正主持祭礼,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陪祭。孙中山亲属、中央代表蒋中正、孙中山故旧代表犬养毅与各国专使代表欧登科进入墓室,率杠夫将灵榇安葬在墓圹内。在奉安的时刻,狮子山炮台再鸣礼炮101响,全国民众默哀3分钟致敬。12点奉安完毕后,在祭堂内参加典礼的人员依次进墓门瞻仰并行三鞠躬礼。最后,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孙婉夫妇将墓门关闭。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随即发表通电:“本党总理孙中山灵榇,业于十八年六月一日正午十二时,奉安紫金山阳,大典告成,谨电以闻。”[8][16]

陵墓形制[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1938年中山陵航拍照片,上东南下西北,陵墓建筑与围墙形成一大钟形。右上为陵前广场和入口处的石牌坊,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上的墓道和石阶依次排列,左下墓室和祭堂位于陵墓最高处。照片上方边缘处半圆形建筑为音乐台。

布局[编辑]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平面为大钟形,有“唤醒民众”的政治意涵。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以北沿山势向上,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整个陵墓建筑都用蓝色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2]

牌坊与墓道[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的入口位于墓区最南端,是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花岗石牌坊。在中国的明清建筑中,牌坊是用来标识入口的装饰建筑。吕彦直最初将牌坊设置在陵门前,后来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在陵门前设一条墓道,以增添陵墓的气势,于是将牌坊移到了墓道最南端。牌坊高11米,宽17.3米,四楹三开间,中门横楣上的石额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二个鎏金大字,牌坊因此又名“博爱坊”。牌坊顶端覆盖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底部为长方形大石座,在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刻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据说因为疏忽,西边第二根石柱在取料时凿短了约一米,虽然经过补救,现在仍能看到接缝的痕迹。

牌坊以北的墓道是一条长约480米、宽约40米的缓长坡道,通往中山陵的陵门。墓道有三条平行路面,正中是钢筋水泥路面,宽约12米,左、右是各宽4.2米柏油路面,车辆可以沿左右车道直达陵门。三条路面之间纵向排列着五对长方形花池,花池内对称地种植两排雪松、四排桧柏。[1][8][17]

陵门[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陵门是中山陵的正门,处于中山陵中轴线正中。陵门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宽27米,高16.5米,进深8.8米,屋身为由福建花岗石砌成的三间无梁殿式样,在斗拱、樑、枋等处都有雕刻精美的花纹。陵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南北面各有三道拱门,两边的拱门稍小,凸显出中门的高大。在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鎏金大字,这四个字是孙中山书赠黎民伟的。“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将“天下为公”借用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说明政权为广大平民所共有。南面的三道门都装有梅花镂空仿紫铜的对开门扉,北面则仅有门洞。陵门实际面阔五间,东、西小间常年关闭。小间内曾有为年迈体弱的谒陵人士准备的藤轿六顶,其中二顶为躺式,四顶为坐式,这些轿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移到中山陵音乐台化妆室保存。陵门南面的东西两侧安放了一对高约3米的汉白玉石狮,增添了陵门建筑的气势。这对石狮原是宋哲元从北平定王府购得,1935年7月赠送给总理陵园内的中山文化教育馆,中山文化教育馆又将这对石狮转赠陵园[1][8][17][2]

陵门高踞于20级花岗石台阶上,台阶下是与墓道相连的一块能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泥大平台,平台两侧的草坪上有十棵修剪成球形的大叶黄杨,还有六株伞状的千头松,这些四季常青的植物是对平台周围景致的衬托。平台东西两侧还对称地建有两座象征性的点缀建筑,为卷棚式硬山顶,顶覆蓝色琉璃瓦,东房为卫士室,西房为休息室,室内装有洗手间设备。[1][8][17]

碑亭[编辑]

碑亭在陵门后的第二层平台上,建筑结构为仿中国古代木结构,用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碑亭平面为方形,边长12.2米,高约17米。碑亭正中竖立着长方形的花岗石墓碑,高9米,宽4米,重数十吨,碑材采自福建。墓碑正面竖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国国民党葬 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由谭延闿以颜体书写。葬事筹备委员会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吴稚晖分写墓志铭、传文和记文,但这些内容一直没有确定下来。1928年1月7日,葬事筹备委员会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和业绩不是文字能概括的,因此决定仅书写碑文。墓碑顶端刻云彩、底座刻巨浪,线条简洁朴素,是吕彦直的设计。墓碑在顶端花纹下方的正反面各刻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图案一枚,这两枚图案原为阳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铲除,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前夕中山陵作了一次全面维修,按照原样重新修复,改为阴刻。碑亭的东、南、西三面,各有拱门一洞,供谒陵者出入。碑亭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只能凭栏仰望祭堂,不能通行。[1][8][17]

  • 台湾 中 山陵

    碑亭

  • 碑亭内的墓碑

石阶[编辑]

台湾 中 山陵

从碑亭通向祭堂的8段石阶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有台阶392级、10层平台,分为13段:博爱坊前24级,经墓道至陵门前第一层平台20级,至陵门20级,至碑亭前第二层平台29级,经8段石阶、7层平台(40级、31级、31级、31级、31级、30级、42级、54级)至祭堂前第十层平台,再经9级进入祭堂。图为从第十层平台俯瞰陵门。

中山陵主要建筑依山而建,依次分布在紫金山中茅山南坡的南北轴线上,建筑师用台阶将这些建筑连为整体。整个轴线上共有台阶392级,全部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其中从碑亭到祭堂前平台的石阶共290级,分成8段,各段之间设置一个平台。这些平台既为祭奠活动提供了空间,又赋予这条石阶路以节奏的变化,使人在登临的过程中不至于感觉枯燥。这种台阶与平台交错的设计还形成了颇有特色的视觉效果:向上仰视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向下俯视则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平台上还陈列着纪念物作为点缀。第六层平台两侧安放着上海特别市政府为纪念奉安大典捐献的铜鼎一对,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字,其中西侧的铜鼎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被日军弹片击中,留下了两个弹孔。第七层平台布置一对豆绿色石狮,东侧为雄狮、西侧为雌狮,是福建蒋文子的作品。石狮的口中含着一只圆球,能自由转动而不会掉出。雌狮的牙齿在日本占领期间被损坏,圆球从此失落,雌狮脚下的小狮也被盗走。从第七层平台向上攀登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是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从第十层平台向上再走过9级石阶就是祭堂大门。[1][8][17]

  •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石阶西侧鼎

  •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石阶西侧鼎内部

  •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石阶西侧石狮

  • 台湾 中 山陵

    中山陵石阶东侧石狮

祭堂与墓室[编辑]

祭堂是中山陵最高的建筑,位于中茅山顶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层大平台正中。大平台东西宽度162米,南北进深38米,平台入口两侧分设孙科赠送的青石鼎一座。[17]祭堂两侧矗立着一对花岗石望柱,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断面为六边形,六面都用卷云纹浮雕装饰。青石鼎和华表都是福建泉州蒋文子设计制作的。[17][8]祭堂坐北朝南,是仿木结构的石造宫殿式建筑,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重檐歇山顶覆蓝色琉璃瓦,檐下筑石斗拱飞檐二层,是整个陵园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祭堂正立面开三座拱门,与重檐顶构成一个宽高比为3:5的矩形,两边的堡垒式方屋各占1/5比例,使正立面形成正方形,是西方古典主义的“三段式”构图。三座拱门分别安装镂空梅花格图案的紫铜门一对,门楣上方的额枋上从东到西分别为张静江所书写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书金字,代表國父孫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正中間的民生門略大,上下重檐之间嵌有直额,上刻有孫中山所題“天地正氣”四个金字。[8][17][1]

祭堂地面铺云南大理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青天白日图案,周围环绕红色花纹方格,以符合满地红的意象。堂内有12根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柱心用钢筋混凝土浇制,外皮包裹青岛产黑色花岗石。四周墙壁上半部贴人造石,下半部为灰黑色大理石板制成的护壁,其中东西两侧护壁上刻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北侧护壁上原有蒋中正、胡汉民和谭延闿分别抄录的《总理遗训》、《总理遗嘱》和《总理告诫党员演说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磨平。祭堂内中央偏北处安放孙中山白色大理石坐像一尊,高4.6米,坐像身着长袍马褂,书卷平摊在膝上,双目平视远处,是波兰裔法国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的作品。坐像底座四周刻反映孙中山生平和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的四角有四间堡垒式方屋,西南角方屋内的墙壁上原有吕彦直的半身雕像[註 2],在抗日战争中失踪。[17][18]

墓室设在祭堂后方,与祭堂通过墓门相连。墓门分内外两道,第一道是美国造双开紫铜保险门,开在祭堂孙中山坐像身后,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外框,横额上是孙中山原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题写的“浩氣長存”四字。第二道是独扇铜门,门上镌有张静江书写的“孫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墓室为半球形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外壁为香港花岗石,中间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壁为妃色人造石贴面,穹顶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青天白日满地红图案。墓室中央设圆形下沉式墓圹,直径4.3米,四周用白色大理石围栏。墓圹深1.6米,底部用白色瓷片铺地,正中陈设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卧像,由捷克雕刻家高崎用北京大理石雕成按照孙中山遗体形象塑造。孙中山遗体用铜棺盛殓,安葬在卧像下方5米处的墓穴内。[17]

  • 台湾 中 山陵

    祭堂

  • 台湾 中 山陵

    祭堂正立面

  • 台湾 中 山陵

    祭堂天顶

  • 台湾 中 山陵

    祭堂内的孙中山坐像,身后是通向墓室的墓门

  • 南京中山陵墓室顶部的中华民国国徽(青天白日)

  • 台湾 中 山陵

    墓室内的孙中山卧像,灵柩位于卧像下方五米处。

管理与维护[编辑]

管理机构[编辑]

1929年6月,孙中山入葬中山陵,葬事筹备委员随即解散,月底成立国民政府直属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下设陵园设计委员会、总务处和警卫处,负责管理守护陵园,继续完成陵墓工程,以及进行陵园内的工程和农林建设。[19]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谒陵规则》规定,祭堂每日开放,墓室则仅在每年的1月1日、3月20日、5月5日、6月1日、10月10日和11月12日对外开放。[20]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11月攻占上海后继续向南京进攻,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2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17日即派员返回南京接收陵园。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改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22][23],1948年轉隸於總統府。[24][25](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总统府即不再有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相关编制和预算,但《總統府組織法》的相关法条及《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一直未废止[26]。)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首长指示尖兵部队第105师第315团前卫第二营:“中山陵一定要保护好,不使遭到破坏,你们要想尽办法取得和平解决”,带队的315团副政委刘志诚、石副团长与中山陵园管理处下属的拱卫处代理处长范良上校(1904-1998,孙中山生前卫士,解放前多次见过、交往周恩来)和拱卫大队大队长王全中校谈判,拱卫大队的枪支弹药全部集中封存,早已准备好的枪支弹药清册、拱卫处编制人员清册以及资财档案等全部交给刘志诚副政委接收处理完成正式交接手续,刘志诚副政委接收以后,宣布拱卫处的人员一律留用,原职原薪。拱卫大队官兵继续徒手执勤,协助解放军保护陵园,防止破坏事件的发生,陵园内所存设备要保护好,听候军管会接收;解放军第315团二营四连守护紫金山天文台;五连守护中山陵,对通向南京市区的各条路口派出警戒;六连进驻灵谷寺,向马群和孝陵卫方向派出警戒;二营部驻明孝陵附近的中山植物园。1949年5月,陵园管理委员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此后相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市园林处、南京市城建局等管辖。1996年,中山陵园管理处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局,直属于南京市人民政府[23]。

1993年,中山陵园管理处以“加强保护”为由,开始对中山陵游客收取门票[27]。2010年11月12日,陵寝重新免费开放[28],此后一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29]。

维修保护[编辑]

南京保卫战期间,教导总队奉命在紫金山布防,当时构筑的工事和堡垒至今仍分布于陵园各地。中山陵警卫大队也参加了保卫陵园的战斗,共有24人战死或被害。[21]战争期间,陵园的花房温室、奉安纪念馆、永慕庐、桂林石屋、永丰社、中山文化教育馆以及陵园新村等建筑全部被毁,中山陵墓也遭到一定损坏,奉安纪念鼎上至今仍留有弹孔。[30]抗战结束后,陵园管理委员迁回南京,制定了恢复陵园的计划,并为此向国内外募捐。由于经费远远不够,恢复计划没有实施,陵管会仅修补了部分受损墙体。[22]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筹备委员会”,拨款100万元全面维修中山陵。维修工程替换了所有损坏的琉璃瓦,全面翻修了墓道,整修了陵门。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博爱坊匾额上的“博爱”两字和墓碑上的国民党党徽被红卫兵认为是“四旧”,被迫錾掉,祭堂和墓室屋顶用彩色马赛克镶嵌的中华民国国旗图案也被凿除,改用水泥粉刷。[31]祭堂北墙上的蒋介石手书《总理遗训》、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谭延闿手书《总理告诫党员演说词》被磨平。[1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奉安50周年时国家文物局拨款整修中山陵,陵园管理处维修了下水道,全面整修了台阶,并处理了渗水的建筑缝隙[31]。1981年6月至9月,为准备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中山陵管委会开始着手修复在文革中受到破坏的部份。恢复了“博爱”匾额石刻,修复了祭堂和墓室的国民党党徽与中华民国国旗图案,并对刻字重新贴金。墓碑上的国民党党徽原为阳刻,恢复时只能改为阴刻[31][32]。1986年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中山陵再次维修,处理了灵堂屋面漏水、围墙开裂等问题,并进行了琉璃瓦的更换、铜椽除锈、陵门铜制门窗修复等工作,1987年完成。2009年,中山陵园对中山陵主体建筑、附属纪念建筑等进行大修,更换了全部蓝色琉璃瓦。2011年6月,中山陵进行短期保养,对祭堂坐像底座上的浮雕进行了修复。[33]

陵园绿化[编辑]

紫金山全山面积45,872亩,其中约30,000亩可用于造林。历史上的紫金山树木葱茏,但民国初年时已经成为荒山秃岭。陵园自1927年秋到1936年春,共植树成活642万余株,加上原有树木,紫金山在抗日战争前共有树木约1,050万株,初步完成全山的绿化造林。[34]南京保卫战期间,陵园成为战场,南京被日军占领后,紫金山一带又成为日军的演习场,大量植被被毁,陵园林木遭到大规模掠夺和盗采,后山林木几乎全部损失,全山林木仅剩战前的五分之一。[30]抗日战争结束后,陵园由于经费拮据,只能少量补种,无力恢复陵园植被。[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陵园重新造林。1950年,刘伯承从云南调给陵园2万棵树苗,1950年代陵园又通过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从印度购得雪松树种并育苗成功,至1965年园林共培育雪松等树苗600多万株。自1953年至1962年,陵园种植马尾松、黑松、枫香、雪松、杉树等树木440万株,并在紫金山东北麓播种麻栎70公顷。1962年至1965年,又在东北坡岩石地种植黑松40万株。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山有林地28,208亩,文化大革命期间森林抚育工作一度中断。[35]现中山陵园绿化覆盖率已达80%。

陵园在主要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尤其是陵园大道两侧的悬铃木形成著名的绿色隧道景观。自1930年代初开始,陵园在吴王坟大批栽植梅花,后来发展为赏梅胜地梅花山。

附录[编辑]

陵墓建设与管理[13]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 1925年4月18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在上海成立。
  • 1925年4月,宋庆龄等在紫金山考察墓址,葬事筹备委员会确定墓址在中茅山南坡。
  • 1925年5月13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公开征求陵墓设计图案。
  • 1925年9月27日,确定选用吕彦直提交的陵墓设计。
  • 1926年1月15日,中山陵第一部工程(祭堂、墓室、平台、石阶、围墙及石坡等)开工,上海姚新记营造厂承建。
  • 1926年3月12日,葬事筹备处在紫金山举行孙中山陵墓奠基礼。
  • 1927年11月,第二部工程(水沟、石阶、护壁等)开工,上海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
  •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
  • 1929年春,第一部工程完工。
  •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奉安中山陵。
  • 1929年6月30日,葬事筹备委员会撤销。
  • 1929年7月1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成立。
  • 1929年8月,第三部工程(牌坊、陵门、碑亭、围墙、卫士室等)开工,上海陶馥记营造厂承建。
  • 1929年9月1日,祭堂正式开放。
  • 1930年11月12日,祭堂孙中山坐像揭幕。
  • 1931年底,第二、三部工程完工。
  • 1937年11月,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迁往重庆。
  • 1938年,南京市政府“督办南京市政公署”设“中山陵园办事处”。
  • 1942年,汪精卫政府组织“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 1945年8月17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开始迁回南京。
  • 1946年7月2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 1949年5月7日,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陵园。
  • 1952年12月,南京园林管理处成立,此前中山陵园直属于中央内务部。
  •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同年6月原管理中山陵的城建局撤消。
  • 1968年4月,成立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 2010年11月12日起,中山陵重新免费开放,每周一封闭维护。
  • 2011年9月中旬,墓室永久关闭。
  • 2018年6月起,墓室重新对游客开放。采取预约制度控制游客数量

重要谒陵活动[36][37]

  • 1931年6月1日,九世班禅额尔德尼谒陵。
  • 1936年9月,尢列自知不久於人世,扶病谒陵。
  • 1946年5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山陵举行还都典礼。
  • 1946年7月8日,蒋中正、周恩来先后谒陵。
  • 1949年10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谒陵。
  • 195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谒陵。
  • 1954年10月,贝鲁特、博尔茨、什图拉、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米高扬、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先后谒陵。
  • 1956年10月9日,上海市市长陈毅陪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谒陵。
  • 1956年11月1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朱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济深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织的中央谒陵团在中山陵举行孙中山诞辰90周年谒陵仪式。苏联、蒙古、日本、缅甸、朝鲜、英国、加拿大等国代表团先后谒陵。
  • 1960年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长陈毅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谒陵。
  • 19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仪式。
  • 1975年4月22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谒陵,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陪同。
  • 1980年4月,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谒陵。
  • 1983年5月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谒陵。
  • 1985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邓小平谒陵。
  • 1986年10月4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谒陵。
  • 198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仪式。
  • 1987年7月15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谒陵。
  • 1989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谒陵。
  • 2005年4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谒陵。
  • 2009年6月1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大陸訪問團謁陵,纪念奉安80周年。
  • 2014年2月12日,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謁陵。
  • 2016年10月31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2016兩岸和平論壇訪問團謁陵。
  • 2018年3月22日,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謁陵。

  • 台湾 中 山陵

  • 台湾 中 山陵

    194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來謁陵

  • 台湾 中 山陵

  • 台湾 中 山陵

其他
  • 1935年12月16日,续范亭在祭堂前剖腹明志,要求抗日。
  • 1947年3月10日,中央训练团将官班400多编余将官在祭堂前“哭陵”。
  • 1966年8月28日(一说为9月16日[38]),梅屋庄吉赠送的孙中山铜像从新街口广场移至陵园收藏[37]。1968年,孙中山铜像安放在中山陵南端孝经鼎石台上。1985年3月迁到藏经楼前。
  • 2013年11月,《中山陵志》出版。[39]

相关条目[编辑]

  • 孫中山
  • 吕彦直
  • 紫金山
  • 附属建筑
    • 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
    • 中山陵音乐台
  • 陵园内有关墓葬
    • 廖仲恺、何香凝墓
    • 谭延闿墓
    • 范鸿仙墓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 航空烈士公墓
    • 邓演达墓

参见[编辑]

  • 孫中山紀念館
  • 中山路
  • 宋庆龄陵园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 黃興墓
  • 宋教仁墓
  • 章太炎墓
  • 陳英士墓
  • 稚暉公園
  • 南京梅花山(汪精衛墓)
  • 胡漢民墓
  • 林森墓
  • 于右任墓
  • 中正紀念堂
  • 慈湖陵寢
  • 芬克里夫墓園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南京建筑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 211-216. ISBN 7801220803.
  2. ^ 2.0 2.1 2.2 刘叙杰. 巍巍中山陵. 建筑创作. 2009, (05).
  3. ^ 卢海鸣. 南京民国建筑评析. 上海城市管理. 2002, (2).
  4. ^ 克礼. “德医克礼关于孙中山病逝之报告”. 南京市档案馆, 中山陵园管理处 (编). 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5. ^ 千古一瞥时之孙先生. 上海:民国日报. 1925-03-16. [转引自路中康. 孙中山现代中国理念与中山陵.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2).]
  6. ^ 中山陵. 金陵图书馆·南京民国建筑. [201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7. ^ 申报. 1912-03-12.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卢海鸣,杨新华. 陵墓以及纪念性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013-04-28]. ISBN 7-305-036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9. ^ 9.0 9.1 9.2 孙中山纪念馆 (编). “选址和征地”. 中山陵史话.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4: 15-18 [2012-11-01]. ISBN 7-80614-90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8).
  10. ^ 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 (编). 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11. ^ 11.0 11.1 李恭忠.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溯源. 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2003-04, (13) [200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8).
  12. ^ 孙中山纪念馆 (编). “陵墓图案征集与设计”. 中山陵史话. 2004: 19-21 [201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13. ^ 13.0 13.1 孙中山纪念馆 (编). “招标和兴工”. 中山陵史话. 2004: 22-26 [201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14. ^ 徐百柯. 吕彦直:中山陵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 2005-04-06 [2012-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赵远景. 中山陵建陵史实与吕彦直. 华中建筑. 1994, (02).
  16. ^ 奉安专刊委员会. “奉安实记(1930年1月)”. 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 1986.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孙中山纪念馆 (编). “中山陵盛貌”. 中山陵史话. 2004: 98-105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8).
  18. ^ Lu Yan-Chih. Memorials to Sun Yat-sen in Nanking and Canton. China weekly review. 1928-10-10: 70–72.
  19. ^ “总理陵管会之沿革与组织(1935年)”. 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 1986.
  20. ^ “谒陵规则(1929年9月30日)”. 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 1986.
  21. ^ 21.0 21.1 孙中山纪念馆 (编). “中山陵浴血保卫战”. 中山陵史话. 2004: 68-71 [201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8).
  22. ^ 22.0 22.1 22.2 孙中山纪念馆 (编). “国父陵园恢复建设”. 中山陵史话. 2004: 82-84.[永久失效連結]
  23. ^ 23.0 23.1 中山陵园组织机构历史沿革. 新浪旅游. 2008-08-11 [201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24. ^ 第17條:中央研究院、國史館、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隸屬於總統府,其組織均另以法律定之。總統府組織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26. ^ 绿营又瞄上孙中山 “国父陵园管委会”68年没运作蔡当局打算废了. 环球网. 201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27. ^ 王前华,中山陵园文物管理办公室. 加强对中山陵的保护. 瞭望. 1992, (25).
  28. ^ 蒋芳,蔡玉高. 免费开放放大中山陵效应. 瞭望. 2010, (47) [201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0).
  29. ^ 免费一年800万人次游中山陵这个游客量是收费时的3倍多. 现代快报. 2011-11-11.
  30. ^ 30.0 30.1 孙中山纪念馆 (编). “汪伪国父陵园始末”. 中山陵史话. 2005: 76-78.
  31. ^ 31.0 31.1 31.2 刘维才(口述),张鹏斗(整理). 见证中山陵的三次维修. 档案与建设. 2006, (02).
  32. ^ 新华社. 中山陵装修竣工后接受群众瞻仰参观. 人民日报. 1981-09-14.
  33. ^ 毛丽萍,孙兰兰. 中山陵装修竣工后接受群众瞻仰参观 中山陵陵寝下月起闭门保养20天. 现代快报. 2011-05-20: F9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34. ^ 孙中山纪念馆 (编). “园林绿化初见成效”. 中山陵史话. 2004 [201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8).
  35. ^ 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经济建设时期的中山陵园”. 中山陵园史录. 南京: 南京出版社. 1989: 129-132. ISBN 978-7-80560-123-6.
  36. ^ 孙中山纪念馆 (编). “建国以来几次重大谒陵活动”. 中山陵史话. 2004.
  37. ^ 37.0 37.1 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中山陵园大事记(1925—1986年)”. 中山陵园史录. 1989.
  38. ^ 揭秘南京孙中山铜像的沧桑身世(下). 收藏快报. 2009-09-16: 14版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39. ^ 《中山陵志》出版 一批珍贵史料首度公开. 新华网. 2013-11-13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外部链接[编辑]

  • 中山陵园风景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

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 - 音乐台 - 藏经楼 - 流徽榭 - 仰止亭 - 行健亭 - 光化亭 - 永丰社 - 美龄宫 - 中山书院

明孝陵景区

明孝陵 - 下马坊 - 大金门 - 四方城 - 石象路 - 孙权墓 - 梅花山 - 明东陵 - 紫霞湖 - 定林山庄 - 正气亭 - 海底世界

灵谷景区

灵谷寺 - 灵响亭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 无梁殿 - 灵谷塔 - 三绝碑 - 谭延闿墓 - 邓演达墓

头陀岭景区

永慕庐 - 钟山建筑遗址 - 钟山定林寺遗址

其他

中山植物园 - 紫金山天文台 - 航空烈士公墓 - 廖仲恺、何香凝墓 - 西山碉堡群

南京民国建筑

政军机关
国民
政府

总统府 | 行政院、粮食部(合署办公,下同) | 立法院 | 司法院、司法行政部 | 考试院 | 监察院 | 外交部 |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 军政部→联勤总司令部 | 财政部 | 教育部 | 农林部 | 社会部 | 交通部 | 水利部 | 卫生部 | 经济部 | 资源委员会 | 最高法院 | 军统 | 中央宪兵司令部 | 江宁自治实验县政府

其他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 | 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 |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 | 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

台湾 中 山陵

教育文化
学校

国立中央大学 | 金陵大学(含汇文书院钟楼) | 金陵女子大学 | 国立中央政治大学 |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 工兵学院 | 炮兵学院 | 晓庄师范学校 | 南京市第一中学 | 育群中学 | 鼓楼幼稚园

院所

国立中央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气象研究所气象台 | 国史馆 |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 | 国立美术陈列馆 | 国立中央博物院 | 国立中央图书馆(含泽存书库) | 国民大会堂、国立戏剧音乐院 | 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 | 国立编译馆 |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古物保存库 | 中英庚款董事会

宗教

栖霞寺 | 喇嘛庙、诺那塔 | 太平路清真寺 | 基督教百年堂 | 圣公会道胜堂 | 圣公会圣保罗堂 | 中华基督教会汉中堂 | 基督教青年会 | 金陵神学院 | 金陵女子神学院

卫生体育

中央医院 | 南京市立医院 | 南京结核病防治医院 | 圣心儿童院 | 中央体育场 | 江苏省立南京公共体育场

市政交通

中山大道(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 | 新街口广场 | 鼓楼广场 | 玄武门 | 挹江门 | 大校场机场 | 下关车站市 | 浦口车站 | 中华门站 | 南京招商局 | 首都电话局→南京电信局 | 中华邮政总局 | 江苏邮政管理局 | 建康路邮政支局 | 陵园新村邮局

工商金融

金陵兵工厂 | 和记洋行 | 永利铔厂 | 浦镇机厂 | 首都电厂 | 中国水泥厂 | 陶馥记营造厂 | 中央商场 |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含下关办事处) |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 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 |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 | 浙江兴业银行南京分行

服务娱乐

中央饭店 | 福昌饭店 | 首都饭店 | 扬子饭店 | 安乐酒店 | 东方饭店 | 励志社 | 国际联欢社 | 公余联欢社 | 留东同学会 | 华侨招待所 | 大华大戏院 | 首都大戏院

使馆领馆

美国大使馆 | 苏联大使馆 | 英国大使馆 | 法国大使馆 | 日本大使馆、总领事馆 | 意大利大使馆 | 荷兰大使馆 | 加拿大大使馆 | 比利时大使馆 | 埃及大使馆 | 墨西哥大使馆 | 巴西大使馆 | 罗马教廷公使馆 | 瑞士公使馆

官邸民居
公馆

黄埔路主席官邸 | 小红山主席官邸 | 汤山温泉别墅 | 行政院长官邸 | 李宗仁公馆 | 孙科公馆 | 孔祥熙公馆 | 宋子文公馆 | 翁文灏公馆 | 何应钦公馆 | 于右任公馆 | 白崇禧公馆 | 汪精卫公馆 | 谭延闿故居 | 林森别墅

民居

赛珍珠旧居 | 拉贝旧居 | 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总部→马歇尔公馆 | 冈村宁次寓所 | 美国军事顾问团公寓 | 徐悲鸿故居 | 傅抱石故居 | 杨廷宝故居 | 童寯住宅 | 高二适故居 | 陈裕光故居

其他

颐和路公馆区 | 钟岚里-梅园新村-桃源新村 | 板桥新村 | 复成新村 | 公教新村 | 慧园里 | 宁中里

墓葬及
纪念建筑
中山
陵园

中山陵 | 藏经楼 | 永慕庐 | 音乐台 | 流徽榭 | 仰止亭 | 行健亭 | 光化亭 | 正气亭 | 响灵亭 | 永丰社 | 铜鼎石台 | 孙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 | 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 航空烈士公墓 | 廖仲恺、何香凝墓 | 谭延闿墓 | 范鸿仙墓

其他

驻外使节九烈士墓 | 粤军阵亡将士墓 | 徐绍桢墓 | 韩恢墓 | 陶行知墓 | 高奇峰墓 | 励士钟塔 | 龙潭会师亭

其它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注:1.本表仅列出建于1912年至1949年的建筑,不包含建于清末的西式风格建筑(如石鼓路天主教堂、马林医院旧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2.标注 者全部或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注 者全部或部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中山”系列地名

中山码头  · 中山桥  · 中山北路 · 中山路  · 中山南路  · 中山东路  · 逸仙桥  · 中山门  · 陵园路  · 中山陵  · 环陵路

江苏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市

  • 中山陵(含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
  • 明孝陵(含吴良墓、徐达墓、李杰墓、邓愈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仇成墓、吴祯墓)
  •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 雨花台烈士陵园
  • 南京城墙
  • 栖霞寺舍利塔
  •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 南唐二陵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
  • 浡泥国王墓
  •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 原国民政府旧址
  • 南京人化石地点
  • 钟山建筑遗址
  • 明故宫遗址
  • 龙江船厂遗址
  •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 瞻园
  • 甘熙宅第
  • 中央体育场旧址
  • 国民大会堂旧址
  • 中央大学旧址(含梅庵)
  • 金陵大学旧址(含汇文书院钟楼)
  •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 薛城遗址
  • 固城遗址
  • 大报恩寺遗址
  • 上坊孙吴墓
  • 仙鹤观六朝墓地
  • 七桥瓮
  • 蒲塘桥
  • 朝天宫
  • 杨柳村古建筑群
  • 阳山碑材
  • 金陵刻经处
  • 金陵兵工厂遗址
  • 浦口火车站旧址
  •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
  • 北极阁气象台旧址
  •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 励志社旧址
  •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
  • 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
  • 拉贝旧居
  • 美国驻华使馆旧址
  • 英国驻华使馆旧址
  • 南京鼓楼
  • 马林医院旧址
  • 日本驻南京大使馆旧址
  •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
  •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

苏州市

  • 太平天国忠王府
  • 云岩寺塔(含断梁殿)
  • 拙政园
  • 留园
  • 苏州文庙及石刻
  • 保圣寺罗汉塑像
  • 玄妙观三清殿
  • 网师园
  • 环秀山庄
  • 瑞光塔
  •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 綵衣堂
  • 退思园(含丽则女学校旧址)
  • 宝带桥
  • 耦园
  • 绰墩遗址
  • 沧浪亭
  • 崇教兴福寺塔
  • 紫金庵罗汉塑像
  • 报恩寺塔
  • 太仓石拱桥 (包括州桥、金鸡桥、井亭桥、周泾桥、皋桥)
  • 盘门
  • 狮子林
  • 轩辕宫正殿
  • 寂鉴寺石殿
  • 赵用贤宅
  • 张溥宅第
  • 东山古民居 (包括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
  • 艺圃
  • 全晋会馆
  • 师俭堂
  • 俞樾旧居
  • 春在楼
  • 柳亚子旧居
  • 草鞋山遗址
  • 东山村遗址
  • 赵陵山遗址
  • 黄泗浦遗址
  • 太仓海运仓遗址
  • 顾炎武墓及故居
  • 甲辰巷砖塔
  • 思本桥
  • 东庙桥
  • 聚沙塔
  • 万佛石塔
  • 开元寺无梁殿
  • 玉燕堂
  • 秦峰塔
  • 慈云寺塔
  • 浏河天妃宫遗迹
  • 苏州织造署遗址
  • 卫道观前潘宅
  • 杨氏宅第 (包括榜眼府、杨孝子祠、杨氏南宅)
  • 燕园
  • 敬业堂
  • 先蚕祠
  • 耕乐堂
  • 东吴大学旧址
  • 天香小筑
  • 垂虹断桥
  • 常熟言子祠

无锡市

  • 寄畅园
  •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 国山碑
  •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 骆驼墩遗址
  • 宜兴窑址
  • 鸿山墓群
  • 泰伯庙和墓
  • 惠山镇祠堂
  • 东林书院
  • 昭嗣堂
  •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 阿炳故居
  • 荣氏梅园
  • 西溪遗址
  • 佘城遗址
  • 阖闾城遗址
  • 大窑路窑群遗址
  • 蜀山窑群
  • 兴国寺塔
  • 周王庙及碑刻
  • 适园
  • 惠山寺经幢
  • 黄山炮台旧址
  • 小娄巷建筑群
  • 刘氏兄弟故居
  • 茂新面粉厂旧址
  •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 无锡县商会旧址
  • 秦邦宪旧居
  • 宜兴洑溪徐氏宗祠
  • 荡口华氏老义庄
  • 江阴蚕种场

扬州市

  • 何园
  • 个园
  • 扬州城遗址
  • 盂城驿
  • 隋炀帝墓
  • 龙虬庄遗址
  • 普哈丁墓
  • 莲花桥和白塔
  • 吴氏宅第
  • 扬州大明寺
  • 小盘谷
  • 高邮当铺
  • 朱自清旧居
  • 庙山汉墓
  • 史可法墓祠
  • 汪氏盐商住宅
  • 贾氏盐商住宅
  • 卢氏盐商住宅
  • 逸圃
  • 扬州重宁寺
  • 汪氏小苑
  • 西方寺大殿
  • 仙鹤寺

镇江市

  •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 焦山碑林
  •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 昭关石塔
  • 城上村遗址
  • 葛城遗址
  • 铁瓮城遗址
  • 宋元粮仓遗址
  • 春城土墩墓群
  • 烟墩山墓地
  • 甘露寺铁塔
  • 隆昌寺

常州市

  • 淹城遗址
  • 瞿秋白故居
  • 三星村遗址
  • 张太雷旧居
  • 中华曙猿化石地点
  • 金坛土墩墓群
  • 近园
  •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 阖闾城遗址
  • 唐氏民宅

淮安市

  • 周恩来故居
  • 明祖陵
  • 洪泽湖大堤
  • 淮安府衙
  •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 泗州城遗址
  • 文通塔
  • 月塔
  • 青莲岗遗址
  • 第一山题刻
  • 寺墩遗址
  •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
  • 淮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徐州市

  • 漢楚王墓群
  • 大墩子遗址
  • 花厅遗址
  • 徐州墓群
  • 户部山古建筑群
  • 刘林遗址
  • 梁王城遗址
  • 下邳故城遗址

连云港市

  • 孔望山摩崖造像
  • 将军崖岩画
  • 大伊山石棺墓
  • 藤花落遗址
  • 海清寺塔
  • 曲阳城遗址
  • 尹湾汉墓
  •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 郁林观石刻群

南通市

  • 南通博物苑(含张謇墓)
  • 大生纱厂(含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
  • 水绘园
  • 青墩遗址
  • 南通天宁寺
  • 广教禅寺
  •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 韩公馆
  • 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

泰州市

  • 天目山遗址
  • 泰州城隍庙
  • 人民海军诞生地
  • 日涉园
  • 学政试院
  • 上池斋药店
  •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 蒋庄遗址
  • 兴化垛田

盐城市

  •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 海春轩塔
  •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宿迁市

  • 龙王庙行宫
  • 晓店青墩遗址
  • 三庄墓群
  • 顺山集遗址
  • 韩井遗址
  • 洋河地下酒窖

跨省市区

  • 大运河 (含淮安板闸遗址)

参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各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台湾 中 山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共306家(更新至2021年6月)

 

华北(36)

北京 8

  • 故宫博物院
  • 天坛公园
  • 颐和园
  • 八达岭-慕田峪长城
  • 明十三陵景区
  • 恭王府景区
  • 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
  • 圆明园

天津 2

  •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 11

  •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
  •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
  • 保定野三坡景区
  • 石家庄市西柏坡景区
  • 唐山市清东陵景区
  • 邯郸市娲皇宫景区
  •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
  • 保定市白石山景区
  • 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
  • 保定市清西陵景区
  • 承德市金山岭长城景区

山西 9

  • 大同市云冈石窟
  • 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 晋城市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 晋中市介休绵山景区
  • 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
  • 忻州市雁门关景区
  • 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 长治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 临汾市云丘山景区

内蒙古 6

  • 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
  •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 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
  •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
  • 赤峰市阿斯哈图石阵旅游区
  • 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

 

东北(19)

辽宁 6

  • 沈阳市植物园
  •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海洋极地馆
  • 大连金石滩景区
  • 本溪市本溪水洞景区
  • 鞍山市千山景区
  • 盘锦市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

吉林 7

  • 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
  • 长白山景区
  • 长春净月潭景区
  • 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旅游区
  • 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
  • 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旅游景区
  • 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黑龙江 6

  • 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
  • 黑河市五大连池景区
  • 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
  • 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
  • 漠河北极村旅游区
  • 虎林市虎头旅游景区

 

华东(96)

上海 4

  •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 上海野生动物园
  • 上海科技馆
  •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

江苏 25

  •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
  • 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
  • 苏州市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
  • 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
  • 无锡灵山景区
  •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
  • 苏州市吴江同里古镇旅游区
  • 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
  • 常州市环球恐龙城景区
  • 南通市濠河景区
  • 姜堰市溱湖旅游景区
  • 苏州市金鸡湖景区
  • 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
  • 无锡市鼋头渚景区
  • 苏州市吴中太湖旅游区
  •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
  • 常州市天目湖景区
  • 镇江市句容茅山景区
  • 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 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
  •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
  • 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
  • 常州市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
  • 宿迁市洪泽湖湿地景区

浙江 19

  •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
  •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 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 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景区
  • 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
  • 宁波市溪口-滕头旅游区
  • 金华市横店影视城景区
  • 嘉兴市南湖旅游区
  • 杭州市西溪湿地旅游区
  • 绍兴市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 开化县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
  • 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
  • 台州市天台山景区
  • 台州市神仙居景区
  • 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
  • 衢州市江郎山·廿八都景区
  • 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
  • 丽水市缙云仙都景区
  • 温州市刘伯温故里景区

安徽 12

  • 黄山市黄山风景区
  •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 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
  • 黄山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 六安市天堂寨旅游景区
  • 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
  •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 阜阳市颍上八里河景区
  • 合肥市三河古镇景区
  • 芜湖市方特旅游区
  • 六安市万佛湖景区
  • 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

福建 10

  • 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
  • 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 三明市泰宁风景旅游区
  • 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
  • 泉州市清源山景区
  • 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
  • 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
  • 龙岩市古田旅游区
  • 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

江西 13

  • 九江市庐山风景旅游区
  • 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 上饶市三清山旅游景区
  • 鹰潭市龙虎山旅游景区
  • 婺源县江湾景区
  •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 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旅游区
  • 宜春市明月山旅游区
  • 抚州市大觉山景区
  • 上饶市龟峰景区
  • 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
  • 萍乡市武功山景区
  • 九江市庐山西海景区

山东 13

  • 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
  •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 泰安市泰山景区
  • 青岛崂山景区
  • 烟台龙口南山景区
  • 威海刘公岛景区
  •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景区
  •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环城公园)
  • 沂蒙山景区
  • 潍坊市青州古城旅游区
  • 威海市华夏城旅游景区
  • 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 临沂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

 

中南(67)

河南 14

  •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 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
  • 安阳市殷墟景区
  • 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 洛阳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 开封清明上河园
  • 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
  • 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景区
  •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
  •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 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
  • 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
  • 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
  • 新乡市八里沟景区

湖北 13

  •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
  •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 宜昌市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
  •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
  • 十堰市武当山风景区
  • 恩施巴东神龙溪纤夫文化旅游区
  •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
  • 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景区
  • 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 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
  • 咸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
  • 襄阳市古隆中景区
  • 恩施州腾龙洞景区

湖南 11

  • 长沙市岳麓山—橘子洲景区
  • 衡阳市南岳衡山旅游区
  • 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旅游区
  • 岳阳市岳阳楼—君山岛景区
  • 湘潭市韶山旅游区
  • 长沙市花明楼景区
  • 郴州市东江湖旅游区
  • 邵阳市崀山景区
  • 株洲市炎帝陵景区
  • 常德市桃花源旅游区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

广东 15

  •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
  •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
  •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 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
  • 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
  • 深圳观澜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 韶关市丹霞山景区
  • 佛山市西樵山景区
  • 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
  • 惠州市罗浮山景区
  • 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 中山市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 惠州市惠州西湖旅游景区
  • 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
  • 江门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广西 8

  • 桂林市漓江景区
  • 桂林市乐满地度假世界
  • 桂林市独秀峰-王城景区
  • 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
  • 桂林市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 崇左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 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
  • 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
  • 北海市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

海南 6

  • 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
  • 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 分界洲岛旅游区
  • 保亭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 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

 

西南(46)

重庆 10

  • 重庆市大足石刻景区
  • 重庆市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 重庆市酉阳桃花源景区
  • 重庆市南川金佛山
  • 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
  • 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景区
  • 云阳龙缸景区
  • 彭水县阿依河景区
  • 黔江区濯水景区

四川 15

  •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
  • 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 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
  • 阿坝州黄龙景区
  • 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景区
  •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
  • 绵阳市北川羌城旅游区
  • 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
  •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
  • 南充市仪陇朱德故里景区
  • 甘孜州海螺沟景区
  • 雅安市碧峰峡旅游景区
  • 巴中市光雾山旅游景区
  • 甘孜州稻城亚丁旅游景区

贵州 8

  • 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
  • 安顺市龙宫景区
  • 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
  • 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区
  • 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
  • 铜仁市梵净山旅游区
  • 黔东南州镇远古城旅游景区
  • 遵义市赤水丹霞旅游区

云南 9

  • 昆明市石林风景区
  • 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 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丽江古城景区
  • 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
  • 昆明市世博园景区
  • 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
  • 文山州普者黑旅游景区

西藏 4

  • 拉萨市布达拉宫景区
  • 拉萨市大昭寺
  • 林芝巴松措景区
  •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景区

 

西北(39)

陕西 11

  • 延安市黄帝陵景区
  • 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西安市华清池景区
  • 西安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
  • 渭南市华山景区
  • 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 商洛市金丝峡景区
  • 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
  • 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
  • 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
  • 西安市大明宫旅游景区

甘肃 6

  • 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
  • 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 天水市麦积山景区
  •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 张掖市七彩丹霞景区
  • 临夏州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青海 4

  • 青海湖景区
  • 西宁市塔尔寺景区
  • 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
  • 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

宁夏 4

  •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
  •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
  • 银川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

新疆 14

  • 乌鲁木齐市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 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
  • 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
  • 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 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
  • 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
  • 乌鲁木齐市天山大峡谷景区
  • 喀什地区泽普金湖杨景区
  • 喀什噶尔老城景区
  • 伊犁州喀拉峻景区
  • 巴音州和静巴音布鲁克景区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白沙湖景区
  • 喀什地区帕米尔旅游区
  • 克拉玛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区
  • 博尔塔拉州赛里木湖景区
  • 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

江苏省境内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一批

中山陵 · 周恩来纪念馆(故居) · 新四军纪念馆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雨花台烈士陵园 ·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馆) ·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中英《南京条约》签约旧址)

第二批

梅园新村纪念馆 ·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 南京博物院

第三批

泰兴黄桥革命历史纪念地(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历史纪念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等) · 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 · 常州“三杰”纪念地(常州“三杰”纪念馆、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故居、恽代英纪念广场) ·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 顾炎武纪念馆

第四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 南京云锦博物馆

各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江苏专题

省会: 南京市

总体

  • 历史
  • 政治
  • 经济
  • 交通
  • 文化
  • 语言

台湾 中 山陵

地理

  • 城市
  • 长江
  • 淮河
  • 大运河
  • 太湖
  • 洪泽湖
  • 黄海
  • 东海

教育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河海大学
  • 苏州大学

文化

  • 江淮文化
  • 吴越文化
  • 昆曲
  • 苏剧
  • 淮剧
  • 扬剧
  • 云锦

旅游景点

  • 紫金山
  • 中山陵
  • 明孝陵
  • 玄武湖
  • 夫子庙
  • 寒山寺
  • 灵山大佛

都市圈

  • 南京都市圈

  • 台湾 中 山陵
    分类
  • 台湾 中 山陵
    共享资源

孫中山

親屬

  • 孫眉
  • 淺田春
  • 盧慕貞
  • 陳粹芬
  • 大月薰
  • 宋庆龄
  • 孫科
  • 孫娫
  • 孫婉
  • 宫川富美子

经历

  • 四大寇
  • 中国同盟会
  • 辛亥革命
  • 南京临时政府
  • 护法军政府
  •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创始

  • 兴中会 → 中国同盟会 → 国民党 → 中華革命黨 →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 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
  • 中山装

思想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振兴中华
  • 三民主义
  • 五权宪法
  • 训政
  • 聯俄容共

著作

  • 《倫敦蒙難記》
  • 《建國方略》
    • 《孫文學說》
    • 《實業計畫》
    • 《民權初步》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 《大亞洲主義》
  • 《孫文越飛宣言》
  • 《黄埔军校训词》
  • 《总理遗嘱》

爭議

  • 評價
    • 《國賊孫文》
  • 宗教信仰

演绎

  • 《国父思想》
  • 《鐵拳無敵孫中山》

纪念

  • 中山市
  • 中山陵
  • 孫中山紀念館
  • 國父紀念歌
  • 中山大学
  • 國立中山大學
  • 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 中山醫學大學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
  • 中山纪念中学
  •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 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中山国民中学
  • 中山国民小学
  • 中国南极中山站
  • 中山博物院
  • 中山圖書館
  • 中山醫院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中山公園
  • 南京中山植物園
  • 中山紀念林
  • 孫中山史蹟徑
  • 中山舰(中山艦博物館)
  • 中山門
  • 中山站 (台北市)
  • 中山堂
  • 中山樓
  • 中山路
  • 中山橋
  • 逸仙橋
  • 逸仙樓
  • 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 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