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檫 樹

‧中文名稱:

灣檫樹                                      更多灣檫樹 ‧英文名稱: Taiwan Sassafras

‧學名:

Sassafrasrandaiense (Hayata) Rehder
Linderarandaiensis Hayata
‧科名: 樟科(Lauraceae)檫樹屬(Sassafras) ‧別名: 臺灣檫樹、台灣檫樹、巒大檫樹灣檫 ‧原產地: 台灣特有種。 ‧分佈: 特產全島中海拔約 1,000~2,000 公尺的闊葉林中,多見於向陽或多陽光的溪谷;砍伐跡地亦常可見之。 ‧用途: 1. 木材用途:材質優良,為闊二級木,邊心材區別分明,年輪明顯,材紅褐色,輕軟,做為傢俱和箱板的材料及合板的面板用材。2. 蝴蝶食草:葉為寬尾鳳蝶幼蟲的食草。 ‧莖: 中喬木,樹高 20~25 公尺,徑可達 7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深縱裂,略交錯;隆起稜粗糙,皮孔不顯著,小樹枝光滑。

‧葉:

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 8~16 公分,寬 4~7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略呈銳形,全緣,僅在幼葉或陽光照射不足時始有二裂或三裂葉片,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略呈白粉狀,蒼綠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有 7~8 條;葉柄長 3.5~5 公分,細長,光滑無毛。

‧花:

花小,雜性,多數,生長於枝條先端葉腋,呈圓錐花序排列;苞片橢圓形,外面有毛茸,小花梗細長,有柔毛,花被片 6 枚,線形,近平滑,長 0.4~0.45 公分,寬約 0.1 公分;雄花中完全雄蕊 9 枚,第一、二輪花絲無腺體,第三輪花絲中部有腺體一對,藥皆為 2 室,內向;雌花中子房卵形,花柱短,長約 0.1 公分。花期 2~3 月。 ‧果實: 果實球形或卵狀球形,徑約 0.6 公分,座落於加厚的花被及果柄上,果柄長 2~3 公分。 ‧特性: 落葉喬木;幹皮灰褐色,縱向深溝裂;小枝粗壯,光滑。葉厚紙質,具長柄,菱狀卵形,長 10~15 公分,寬 4~7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 2~3 裂。5~6 個總狀花序呈繖形狀著生於枝端,先葉而開。雄蕊僅二藥室。核果球形,徑約 0.6 公分;果梗棍棒狀,長 2.5~3 公分。樹一屬全世界僅有三種,除臺灣樹尚有大陸及北美各產一種,非常珍貴,必須善加保護。 ‧更多資料:

//plant.tesri.gov.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33014010 臺灣檫樹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一卷(增訂二版)1.巒大檫樹 P283 民國八十八年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627
灣檫樹 p314 國立編譯館主編
呂福源等著 臺灣樹木圖誌 第一卷 臺灣檫樹 84 頁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
中國植物誌 第 31 卷 239 頁 PDF 灣檫木
//baike.baidu.com/item/灣檫木/8669737 灣檫木

‧拍攝地點: 宜蘭縣棲蘭歷代神木園區(1011017);豐原區綠原居園藝園(1070917)

台灣檫樹(學名:Sassafras randaiense)是樟科檫樹屬的一種落葉喬木,為台灣特有種植物,也是冰河孑遺植物[2]。目前檫樹屬全世界僅有三種,本種和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檫木親緣關係較近,而與北美東部的物種北美檫樹關係較遠[3]。台灣檫樹為台灣特有種台灣寬尾鳳蝶的重要食草[2]。

台灣檫樹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二名法


易危(IUCN 2.3)[1]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目: 樟目 Laurales
科: 樟科 Lauraceae
属: 檫樹屬 Sassafras
种: 台灣檫樹 S. randaiense
Sassafras randaiense

(Hayata) Rehder

形態编辑

编辑

台灣檫樹為中喬木,樹高可達20-25公尺,樹徑可達70公分。樹幹深縱裂交錯,小枝條光滑。

编辑

台灣檫樹也是一種落葉樹種,葉序互生。葉柄長約4公分,光滑無毛。葉形菱狀卵形,葉基銳尖或鈍形,葉先端銳尖,葉全緣或2-3裂。側脈7-9對,小脈網狀。葉正面光滑無毛,背面被薄粉狀覆蓋物。葉質地為厚紙質。

编辑

花序總狀無限花序,但有類頂生花 (subterminal flower) 在花序最頂端模擬頂生花 (terminal flower) ,旁邊可以找到頂芽遺痕。花序長約3公分。花雙性。花序苞片5-6片,外表面被毛,互生,橢圓形。花被片6片,外表面光滑無毛。可孕雄蕊9個,成三輪排列;第一、第二輪無腺體,第三輪具有柄腺體。有退化雄蕊一輪,箭形。花絲扁平而長。花葯2 (3) 室,內向。子房簡化,長1公釐,卵形。雌蕊花柱長1公釐。

编辑

核果球形,徑6-7公釐,連於膨大的花梗上。花梗長2.5-3公分。[4][5][6][7]

生態棲位编辑

台灣檫樹零星分布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900-2,200公尺處[2][8]的盛行霧林帶內[9],常和紅檜、扁柏、長葉木薑子、山胡椒等植物一起出現[9]。是一種非耐蔭性先驅樹種,苗木更新通常發生在有充足光照的溪谷地,或是皆伐、火燒跡地[2][6]。

物候编辑

2月開花,10月果熟[5]。

異調雌雄異熟编辑

台灣檫樹的花為雌先熟的兩性完全花。開花初期,子房、花柱、柱頭等雌性部份先成熟,此時柱頭濕潤,花葯緊閉未開裂,花僅呈現雌性功能。開花約4天後,柱頭萎縮,雄蕊的花葯開始開裂,於是花轉為雄性功能。如此雌雄異熟的特性可以防止同花授粉。然而,台灣檫樹開花時,同一棵樹上的花,各自轉換雌雄功能的時間不同,即有異調性,因此雖然不會同花授粉,但有可能同株異花授粉[10]。

種子傳播、壽命、休眠编辑

兩種主要種子傳播途徑编辑

  1. 動物傳播:果實由鳥類取食後,種子再經糞便掉落到他處。如此傳播距離較遠。
  2. 重力傳播:果熟後,直接從母樹上掉落到地面,在母樹周圍的土壤中形成種子庫。[2]

種子壽命编辑

台灣檫樹種子壽命可達5年。[2]

種子休眠编辑

當年生的種子含有大量的離層素,抑制種子發芽,新鮮種子通常需要放在低溫潮濕環境下6個月以上,才能解除其休眠。[2]

天然更新問題编辑

台灣檫樹是一種非耐蔭先驅樹種,在森林演替之下,會被其他耐蔭性物種所取代而消失。因此野外族群常呈現單株散生或群狀分布,少有大面積純林[2]。

在觀霧的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台灣檫樹也面臨天然演替逐漸取代的問題,分布面積縮小,天然更新狀況不佳。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楊蒼叡碩士、許博行教授在當地做研究推論,台灣檫樹天然更新問題可能如下[2]:

  1. 保護區內母樹生長勢衰弱:保護區內優勢樹種為柳杉及杉木,台灣檫樹母樹在鬱閉的冠層中受光量不足,導致樹勢不佳,開花結實情況不好或是不結實,而沒有更新種源。
  2. 土壤種子庫的種子因林冠鬱閉不萌發:研究發現林分的鬱閉可能間接導致台灣檫樹種子處於休眠狀態而不發芽。在試驗地做疏伐後,林地的光質改變、光量大幅增加、枯枝落葉厚度減少、0-30公分土層的溫度變化增加,皆可能促使種子打破休眠。其中0-30公分土層的溫度變化可能最有關係,因為台灣檫樹的種子多儲存在深度10公分以下的土壤內,光已經不易進入,但疏伐前後土壤日夜溫差有顯著的差異,極可能為打破種子休眠的主要因子。然實際生理機制仍需日後更多研究深入探討。
  3. 土壤種子庫的種子處在休眠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腐爛、被蟲蝕或到其壽命而死亡。
  4. 小苗生長時,可能遇到冬季乾旱、下層的植物(如:快速生長的草本、灌木等)競爭掩蓋、各種病害,而導致死亡。

保護區编辑

1975年曾成立觀霧台灣檫樹保護區。後於2000年更名為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主要保護台灣寬尾鳳蝶和牠的食草台灣檫樹[2]。

參考資料编辑

腳註编辑

  1. ^ Lu, S.Y. & Pan, F.J. Sassafras randaiens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1998, 1998: e.T31248A9619639 [15 January 2018]. doi:10.2305/IUCN.UK.1998.RLTS.T31248A9619639.e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楊蒼叡、許博行. 台灣擦樹天然下種更新 —以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例. 台灣林業. 2005, 31 (5): 19-25.
  3. ^ Nie, Z.-L.; Wen, J.; Sun, H. 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Sassafras (Lauraceae) disjunct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07-09-01, 267 (1): 191–203. ISSN 1615-6110. doi:10.1007/s00606-007-0550-1 (英语).
  4. ^ 臺灣維管束植物. subject.forest.gov.tw. [201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5. ^ 5.0 5.1 LlAO, JIH CHING. 1996. 27. LAURACEAE. In ,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2: 498.
  6. ^ 6.0 6.1 台灣擦樹. kplant.biodiv.tw. [201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7. ^ 自然攝影中心 Nature Campus - 查看單個文章 - 植物圖鑑連結〈小圖〉. nc.biodiv.tw. [2019-03-27].
  8. ^ Plant Detail. plant.tesri.gov.tw. [201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9. ^ 9.0 9.1 【山林奧秘】寬尾鳳蝶唯一食草 台灣檫樹面臨「高齡化」困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中文(繁體)).
  10. ^ 蔡, 永信. 臺灣檫樹開花行為與微衛星體基因座之特性分析. 臺灣大學. 2011-1 [201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中文).

文獻编辑

  1. Lu, S.Y. & Pan, F.J. 1998. Sassafras randaiense.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wnloaded on 23 August 2007.
  2. 台湾檫树 Sassafras randaiense (Hayata) Rehder, 1920.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繁体中文).

外部連結编辑

  • 自然攝影中心-小圖連結大圖-台灣檫樹

延伸閱讀编辑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台湾檫树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