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寶 生 醫

瑞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2016 年 5 月,本著「積極研究,卓越創新,服務人群」之企業精神,致力於發展癌症免疫細胞療法與幹細胞再生醫學之研究。 於 2018 年 3 月獲衛生福利部同意執行第一期與第二期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案『細胞激素誘導型殺手細胞於晚 期肝癌治療之安全與有效性評估』 。自 2020 年 2 月起經衛福部醫事司核准與多家醫院執行自體免疫細胞 CIK 治療第四期實體癌。2022年1月瑞寶生醫與高醫合作之GTP規格細胞治療實驗室揭牌啟用。同時於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規劃建置 PIC/S GMP 等級之細胞製備中心。未來瑞寶生醫期望能更進一步的創新研究抗癌療法及再生醫學,提升細胞療法之國際競爭力,為維護人類健康與改善生活品質而努力。

公司大事紀

   2018 獲衛生福利部同意執行第一期與第二期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案「細胞激素誘導型殺手細胞於晚期肝癌治療之安全與有效性評估」
   2020 瑞寶生醫與澄清醫院合作,獲衛福部核定,執行自體免疫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CIK)應用於多種實體癌治療計畫
   2020 瑞寶生醫與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合作,獲衛福部核定,執行自體免疫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CIK)應用於多種實體癌治療計畫
   2020 瑞寶生醫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合作,獲衛福部核定,執行自體免疫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CIK)應用於多種實體癌治療計畫
   2020 瑞寶生醫與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合作,獲衛福部核定,執行自體免疫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CIK)應用於多種實體癌治療計畫
   2022 瑞寶生醫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合作之GTP規格細胞治療實驗室揭牌啟用

  1. 投資雷達
  2. 產業名錄
  3. 瑞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瑞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稱:Raypal Biomedical Co., Ltd.
  • 網址://www.raypal-bio.com
  • 成立時間:2016-05-11
  • 發展階段:尚未IPO
  • 地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1號
  • 資本額:新臺幣114,871,430元
  • 創辦人:林彥良
  • 代表人:林彥良

產業領域

C06再生醫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組織工程等)

簡介

瑞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2016 年 5 月,致力於發展癌症免疫細胞療法與幹細胞再生醫學之研究。於 2018 年 3 月獲衛生福利部同意執行第一期與第二期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案『細胞激素誘導型殺手細胞於晚期肝癌治療之安全與有效性評估』 。自 2020年 2 月起經衛福部醫事司核准與多家醫院執行自體免疫細胞 CIK 治療第四期實體癌。瑞寶生醫目前已著手建置南部首間醫學中心內之 GTP 規格實驗室,並開始規劃於台北 市內湖科學園區建置 PIC/S GMP 等級之細胞製備中心。

主要產品/服務

1.細胞激素誘導型殺手細胞 2.間質幹細胞

相關文章

  • 新聞
  • 商情
  • 專訪
  • 動態
  • 影音
  • 雜誌報導

【趨勢】細胞治療成顯學 需求跨域新人才 生醫產業趨勢論壇

採訪撰稿/1111記者陳恆光.攝影剪輯/吳宇軒細胞治療為再生醫學領域一環,逐漸成為生技產業新顯學,不僅吸引各路人馬搶進,同時衍生新的生技人才需求。想要成為新技新貴?這類跨領域人才現在超夯!細胞治療具有組織修復與再造功能,近年逐漸成為治療難症與絕症的新解方,更是新創事業與投資市場的顯學。元富證券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細胞概念股產業高峰會》,由華淵鑑價、1111人力銀行協辦。論壇中,邀請黑木投資合夥...

路迦、啓弘、瑞寶生醫、富禾生醫 共築細胞治療、CDMO產業鏈

今(23)日,由元富證券、環球生技雜誌主辦的生醫產業趨勢暨企業投資論壇––第二場「細胞概念股產業高峰會」,除了邀請2位投資與市場鑑價專家,也邀請到路迦生醫總經理唐稚超、啓弘生技董事長阮大同、瑞寶生醫總經理林彥良、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等4家業者,分享他們切入細胞治療的發展策略。*路迦生醫總經理唐稚超 路迦生醫(6814)於去(2020)年底登錄興櫃,主攻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培養技...

【趨勢】細胞治療成顯學 需求跨域新人才 生醫產業趨勢論壇

採訪撰稿/1111記者陳恆光.攝影剪輯/吳宇軒細胞治療為再生醫學領域一環,逐漸成為生技產業新顯學,不僅吸引各路人馬搶進,同時衍生新的生技人才需求。想要成為新技新貴?這類跨領域人才現在超夯!細胞治療具有組織修復與再造功能,近年逐漸成為治療難症與絕症的新解方,更是新創事業與投資市場的顯學。元富證券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細胞概念股產業高峰會》,由華淵鑑價、1111人力銀行協辦。論壇中,邀請黑木投資合夥...

全球細胞治療看俏、臺灣如何切入

在衛福部「特管辦法」的激勵下,臺灣細胞治療興盛蓬勃、也浮現產業鏈需求,如今全臺已有約80家再生醫學公司,12家上市櫃公司異軍突起。4月23日,由元富證券、環球生技主辦的生醫產業趨勢暨企業投資論壇――第二場「細胞概念股產業高峰會」,2名投資與市場鑑價專家、4家國內再生醫學業者,共同探討臺灣的細胞治療市場發展新契機與挑戰。撰文/吳培安再生醫學(RegenerativeMedicine)是近20年來生技...

瑞寶生醫細胞實驗室 啟用

高雄市長陳其邁(右六)、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右四)、瑞寶生醫董事長陳瑞聰(右三)等共同為「高醫.瑞寶細胞治療實驗室」揭牌。圖/業者提供

仁寶旗下瑞寶生醫宣布,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合作、斥資近億元打造的細胞治療實驗室,12日舉行揭牌啟用儀式,瑞寶董事長陳瑞聰表示,希望為台灣生醫產業打造護國神山。

近年來全球再生醫療(Regenera tive Medicine)興起,細胞治療屬再生醫學的範疇,細胞治療和傳統藥物治療不同,是以輸入「活的細胞」至病人體內的方式,藉以生長、取代或修復受損的疾病組織,來治療疾病,近年已成為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新興治療領域。

仁寶董事長許勝雄笑稱,「仁寶是被招親成功」,在十多家競爭對象中雀屏中選,瑞寶生醫近年來深耕於癌症免疫細胞治療與幹細胞再生醫學領域,與高雄醫學大學共同建構南台灣最大的細胞治療實驗室,期望滿足台中以南各醫療單位的細胞治療需求,讓高雄成為國際知名的醫療都市。

陳瑞聰也表示,細胞治療實驗室未來將結合更多的醫療科技,如AI相關醫療或長照,呼應高齡化社會的需求,未來很有機會把醫療打造成下一個護國神山,讓全世界聽到台灣傲人的醫療技術。

瑞寶表示,高醫.瑞寶細胞治療實驗室占地約132.33坪,設有5間標準實驗室,每間細胞製備室備有6台無菌培養箱,可同時培養24組不同病人檢體,以及兩台無菌的A2 等級生物安全櫃。室內採獨立式空調系統、全自動化清潔消毒設備,以及24小時的環境監控系統,可防止外圍汙染源帶入以及交叉汙染,進行無菌確效等品質管制實驗,衛福部特管辦法所需的無菌檢測項目都可在此執行,是國際級的細胞治療實驗室。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表示,細胞治療是新興醫療領域,國內特管辦法通過後,各界積極投入幹細胞相關研發,帶動細胞醫療產業成型與蓬勃發展。由於細胞治療的黃金時機是6~8小時,但目前細胞治療實驗室多設在中、北部,為照顧南台灣病患的高端醫療需求,2019年底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與瑞寶簽約合作,建構的細胞治療實驗室揭牌啟用,未來將進一步設置「免疫細胞技術平台」及「幹細胞技術平台」,進行癌症免疫細胞療法,以及軟骨層板技術等,提供病人治療的新選擇。

「以前,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認真工作升遷快,經濟獨立過得很匪類,每年換一部新車,自負又沒耐性。但是妹妹生病的3年半,教會了我很多事,她讓我看到人性最善良的一面,才讓我知道自己是多麼自大與愚蠢。」

這些話,出自瑞寶生醫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彥良。他是仁寶集團研發大將,也曾被挖角到鴻海,享受過台灣電子代工業狂飆的美好年代,卻在最疼愛的妹妹罹癌後,毅然離開職場,陪著她遍尋良方,甚至遠渡美國、日本求助細胞治療。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林彥良認識細胞治療。在妹妹離世後,心痛之餘,不忘完成其臨終託付,說動仁寶集團副董事長陳瑞聰以個人名義,出資協助成立瑞寶生醫,希望能為台灣的細胞治療產業盡一分心力,讓癌友多一個選擇機會,不要重複當年他們所受的苦。

砸再多錢研究,都要戰勝病魔

這就是瑞寶生醫的開始,很純粹,由愛出發。林彥良,也從科技人成為細胞治療企業的經營者,或說,一個異數。

瑞寶是2015年12月決定成立的,2016年1月開始蓋細胞製備實驗室,當年6月就能產出公司自認合格的免疫細胞,爾後逐步跨入細胞客製化代工領域。而今,瑞寶已拿到《特管辦法》5件細胞製備核准,是目前唯一一家由科技業者創立的廠商;也獲准進行CIK細胞治療末期肝癌的1、2期臨床試驗;此外,去年拿到高醫的合作案,正在打造南台灣最大的細胞治療中心。這些收穫,對一個前半輩子與生醫毫無瓜葛的經營者而言,算是神速。

林彥良不諱言,資金,是瑞寶的先天優勢。科技大老口袋深,陳瑞聰給了他第一桶金,而台灣的電子公司習慣在年度預算編列高額研發費用,所以瑞寶每年編列的研發預算,陳瑞聰從沒吭過一聲!要知道,這個產業必須持續做科研才有競爭力,相較於很多同業一面做科研、一面籌資,分散力氣進入惡性循環,瑞寶這方面的確是得天獨厚。

不過,看似資金充裕,砸錢科研也不手軟,實則林彥良對公司內部不必要的花費相當節省,非常在意成本,這一點,可能與電子代工業因應低毛利的錙銖必較精神有關。

資金只是優勢,更多時候林彥良就像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吃足苦頭。「我做得很認真,可是大家不覺得我是個咖,師承哪裡?有時候再多的努力都不值得一看。」林彥良回憶2016年1月準備蓋實驗室,發出設備採購通知,竟沒有一家理他,1個月後他只好直接聯絡國外原廠,等到設計圖畫好、設備確定,4月才有一堆國內生醫設備商來找他。

沒有生醫背景,也能挑戰修改製程

生醫界自成一格,沒有生醫背景的科技人要站穩雙腳,勤能補拙與執行力是基本,但林彥良也發現,生醫界人才都相當優秀,有時候卻會陷入框架,失去想像力。他舉成立時短暫租用北醫實驗室時的故事為例,公司聘來3位專家,不斷抽血做實驗,他在旁觀察1個月沒吭聲,第2個月終於開口「我要修改製程」,想當然耳,迎來的是3雙不可思議的眼神。

「我說,你們都是專業的,但我有產業經驗。」事實證明2個半月他們就突破了盲點,雙雙成長,「職業生涯中,靠的就是一個邏輯。」林彥良說道。

終歸現在小有成績,問林彥良,科技人成功跨進細胞治療,有什麼眉角?他第一句話回答的是「我很嚴格。」據悉,瑞寶實驗室第1次進行兩天的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審查時,第1天主管機關列了幾項問題,當天同仁都沒有下班,第2天早上9時解決方案全出爐,「我們就是這樣做事,一次審查就過了。」

嚴格歸嚴格,但他也說了,員工起薪不見得高,可是只要有好的貢獻,薪水沒有上限,因此得以吸引好人才。「第2,我沒有做不起的實驗,只要是經過大家嚴格討論,照著方法與目標走,我不會歸咎成敗,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失敗一定要有lessons learned(經驗傳承)。」

還有一點也是林彥良從科技業帶來的經驗。他曾被鴻海挖角負責一個500人的研發中心,做DELL的筆電,當時他另設一個30人的技術部,不涉入機種設計,每天不事生產只是研究散熱、機殼強度等等。但是後來在關鍵時刻協助研發部突破設計瓶頸,也讓林彥良看中技術部的價值,現在瑞寶也成立技術部,「兩個博士陪我念書,幫我做出對的決策,朝好的方向走。」

獲仁寶資金挹注,規格升至GMP等級

以目前的成績,瑞寶這家科技人發起的細胞治療公司,表現不錯,至少,業界從去年就不斷傳出有人希望以3位數股價投資卻碰壁。有意思的是,外界提到瑞寶生醫,都會冠上仁寶集團,然而實際上,瑞寶與仁寶今年8月下旬才開始發生關係,之前主要都是大股東個人資金,仁寶在8月才正式入股30%。

仁寶正式入股,意味著瑞寶生醫今後的發展,會與集團生醫發展策略有更緊密的連結。眼下所見,仁寶資金挹注,瑞寶開始在內湖興建第2實驗室,預計明年6月蓋好,不僅產能可擴增4、5倍,更是直接瞄準高規格的GMP(優良製作規範)等級,難度加好幾級。

其次,瑞寶從細胞代工製造開始發展,過程中與下游的細胞治療密切接觸,林彥良深深感受到,細胞治療要有合併治療的配套,醫師也要願意接受新療法,「但人家會嗆你懂什麼?所以,我們最好要有自己的醫院。」只是這條路茲事體大,董事會願意花百億元讓他買醫院,林彥良卻只想做細胞治療特色醫院,但是從集團角度,仁寶還有許多醫療相關投資可應用在醫院經營上,大醫院可能更匹配,諸如此類的策略發展,也是林彥良日後面對的一大挑戰。

做公益也賺利益,不然走不下去

今年底瑞寶還有一個驚奇要投放到市場上,將會陸續推出兩個皮膚保養品牌。這在細胞代工產業不算稀奇,幹細胞衍生物往往被拿來做抗衰老的應用,瑞寶也不例外,稀奇的是,今年5月一名資深廣告行銷界人士加入瑞寶之前,瑞寶從集團到經營層,從來都只有代工的DNA,沒有品牌DNA,然而不過3個月時間,品牌一切就緒,還有兩家醫美通路商承諾採購上億元,再次驗證公司的執行力。

「我覺得瑞寶有可能成為卓越的公司,但我可能是他的阻礙,我很努力,但畢竟不是學有專長的人,我希望有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來接手。」而他自己,想回歸家庭。

5年來,這位同事眼中有點偏執的狂人,領著高薪,卻沒有把錢拿回家過,他把薪水拿去資助產學研究,一個月平均資助4位癌症病友;他立志要在產業盡一分心力,早日讓細胞治療費用大幅下降,期間也曾在公益初衷與企業利益間掙扎拔河,直到一位醫界大老點醒他:「醫療是什麼?一腳公益,一腳利益,不然走不下去!」林彥良才恍然大悟,錢不是罪惡,看你拿到錢來做什麼,企業要走得遠才有能力改善很多事。

路還很長,細胞治療產業的競爭才剛開始,瑞寶今日的成績也不代表日後的成功。但是林彥良篤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曾經年年換車的他,這8年只開妹妹罹癌前他送的賓士休旅車,和許多在細胞治療產業發展過程中付出的人一樣,不輕言退縮,因為捨不下的是愛。…(本文節自財訊617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尋找興櫃10倍飆股!從冷凍庫到熱熔斷 投資市場新風向球

一次看懂生技股虛實 股價是正常能量釋放還是暴漲?

劍指5G!英業達、仁寶的伺服器攻防 從挖角戰打到法律戰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