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 不 讀書 面目 可憎 出處

出自KMU e-News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黃庭堅是宋朝著名文學家,他有一句千古名言,常令人傳誦不已「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便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乏味」,意思是說讀書使人心智豐富,增進智慧,改變個人氣質與修養,否則對鏡子看面目醜陋,對人說話也庸俗乏味,林語堂在生活與藝術一書中也說人如讀書即會有風韻,富風味而人生充實,明儒王陽明也嘗言「三日不讀書,則言面生塵」,南宋詩人陸放翁更言「半年不讀書,顧影疑非我」。前賢飽讀詩書,形神豐美,另人嚮往。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為了鼓勵兒子韓符用功讀書,寫了一首「符讀書城南」的詩,明白告訴兒子「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而且詩書只有勤奮才會有,不勤奮也是肚子空空如也,「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詩中還隱喻不勤學讀書就庸庸錄錄過一生,勤學讀書未來就能成為人中龍,並鼓勵韓符要勤學,並勉以黃金璧玉雖是重寶,但難以貯藏,學問就藏在自己身上,身在就用之有餘,當然韓愈的詩是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民法上出生即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自然人與讀書一點關係都沒有,反而是自然人可經由讀書,多學而識之變成所謂的文化人。

中國傳統文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的觀念,深植人心,這當然是受到科舉制度文化的影響,古代勸人讀書,可以求得功名,也能娶得美嬌娘,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的勸學詩說的最貼切,他說富家不用買食多,書中自有千鍾栗,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更勤向窗前讀,其實讀書也可以不用這麼功利,我們可以把書當朋友當老師,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把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中汲取營養,增長知識,謮書猶如一帖良藥,善讀書者可以醫治自己的愚蠢。

讀書不只是吸收知識,也攸關人的氣質與修養,「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簡單的說就是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好勇就會成為粗暴容易闖禍出亂子,「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正直直話直說一點也不能保留的人,很容易變成尖酸刻薄,而輕易把事情搞砸了,「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剛正不阿不易轉彎的人,很容易變成迂腐而狂妄自大,「好剛而不好學,其蔽也狂」,正如英國散文家斯蒂爾(Richard Steele)所說讀書之於心靈如同體育之於身體,體育可以保持及增進健康,讀書則可增進和堅定德性,蘇軾也嘗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禮,應對得體,形神自然豐美,散發豐采,眉慈目善。

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風潮,學識(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現代人更應掌握知識脈動,隨時感到不充實,如果不更加努力很容易被時代淘汰,讀書習慣的養成益形重要,我們都要有「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心態,不以忙閒作綴,對於下一代,我們更應好好教育他們讀書,否則下一代會越來越魯莽無矩而沒有教養,「有書不教子孫愚」啊!教他們懂得如何讀書,他們的生活才會充滿意義與樂趣,否則成天當滑手族,對自己的氣質與素質的昇華著實有限,現代的高等教育應重視培養學子讀書習慣的養成,因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雅,足以成長,這是通識教育很重要的精神。

「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求之無不獲者,唯書乎!」多做好事使人快樂,多讀好書可以使人芳香,香水香一日而逝,花香三日不可聞,書香不可聞但可傳諸久遠,新春伊始,期許大家開卷有益,昇華我們的生活品質,願我們的社會是個富而好禮的書香社會。

  • 編按:轉載自105年2月22日《臺灣時報》

enews283

三 日 不 讀書 面目 可憎 出處

һ�ղ����� ���﷦ζ ���ղ����� ��Ŀ���� ��˭˵��

 ������

1���ش�

#����ؿ�# ����ƶ��Լ��ı��س��мƻ���

Happy8wyh
2012-09-16

֪������

三 日 不 讀書 面目 可憎 出處

�ش�����10

�����ʣ�0%

�������ˣ�5.2��

��Ҳȥ�������ʸ���ҳ

��ע

三 日 不 讀書 面目 可憎 出處

չ��ȫ��

�δ���ɽ��˵��һ�ղ����飬�������У����ղ����飬���﷦ζ�����ղ����飬��Ŀ������

���޹� �Ѳȹ�<

�������ش�������ǣ�

���� ����

������������

  • 2017-12-02 ��ͥ��ġ�һ�ղ����顱ȫ����ʲô�� 60
  • 2011-11-11 ��ͥ��˵����һ�ղ����飬��������ζ����Ŀ��������������һ���� 47
  • 2008-09-25 �˲�����,һ���������,�������վ���Ŀ����,�������������... 105
  • 2014-04-04 ���Է�ζ����Ŀ��������˭˵�Ļ�
  • 2017-02-01 ��ͥ��һ�ղ�����ȫ�� 41
  • 2016-09-27 ��һ�ղ����飬��������ζ����Ŀ����.��������һ���� 41
  • 2008-06-10 һ�ղ����飬���������� ����������� 28
  • 2011-02-04 ʿ�����Ի����������Ŀ������˭˵�� 3

������������ >

Ϊ���Ƽ���

���ذٶ�֪��APP����������

ʹ�ðٶ�֪��APP�������������顣����ֻ���ͷ������б�����֪���Ĵ𰸡�

ɨ���ά������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宋朝學者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現代人則簡化為:「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這充分表示古代之士大夫很重視自己本身對各種知識之攝取與中華文化之涵養,那為什麼三日不讀書的人會「面目可憎」呢?因為若一個人長久不接觸書本,並研讀一些做人處事之道理,則不但在與人交談的言語之中有時候可能會顯露出一些不文雅之詞句或在行為上顯現出一些較粗俗鄙陋之動作,這都有損士大夫之格調與風範,因此宋朝學者黃庭堅才會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但是以前宋朝時代的讀書與現代人看書有很大的差異性,因為古代士大夫所讀的書是四書五經,所學的技藝是琴棋詩畫,這些書讀了之後可以增加做人處事之能力,而所學之技藝則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因此一日不讀書就感覺到課業有所荒廢,但是現代人則不一樣了,為什麼呢?一方面是書的種類非常多,範圍也非常廣,不但武俠小說、黃色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靈異小說、八卦雜誌、股票指南、騙術奇觀、奇門遁甲、五術書籍、情書大全…..等等真是琳琅滿目,但卻很少有書籍的篇章是在談做人處事的道理或如何積德造福,因此這些書不看還好,一看便著了迷,飯也不思茶也不飲,每天窩在房間或被窩裡練功,如果沒有父母去叫他起床到學校上課,他可能還不知道已經熬夜了一整晚到現在還沒開始睡覺呢?

    以前是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但現代則不一樣了,現代是看書三日之後變成面目可憎而且心靈齷齪,為什麼呢?色情小說或畫報,裡面寫的文字不是非常的腥羶淫穢就是圖片之女體非常暴露,若青少年著迷於此,每日關在房間內瀏覽閱讀,這哪需要三日呢?沉迷一、二天之後就會色心大起、色性大發,跑到市區隨機擄走女童猥褻強姦,這就是目前淫書氾濫成災之寫照,其次談到武俠小說或科幻小說之內容,盡是作者憑空想像出來,不但荒謬離奇,詭譎怪誕,書中所言不是打打殺殺之情節,就是什麼「佛山無影腳」、「天殘腳」、「回魂丹」、「定心丸」等等脫離現實之東西,短暫時間閱讀雖然可以達到娛樂或消遣之功能,但若是著迷之後則便會整天胡思亂想、夜夜作惡夢,甚至於有些無知青少年還要到山中拜師學藝或修仙練劍當仙人呢?這都是因為對無益之書籍沉迷,著魔之後所產生的不切實際之幻想。

    其次各種什麼大師有關思想領域之書籍,包括厚黑學、唯物論、唯物史觀、唯心論、唯心史觀、共產理論、資本主義、骨牌理論….等等的著作,都是在考驗世人智慧的書,若能從這些書中悟出一些對世人有益之哲理並確實予以實踐,則世人必能蒙受重大恩澤,但問題是研讀的學生或學者們大部份人都智慧不足,不但未能悟透這些理論正面性之意義,反而被負面之思維所誤導,不但用其理論鳩集理念相同之同志結成黨派,在自己國家中藉「改革」之口號,對目前執政的政府展開革命行動,並對全世界發動無產階級革命鬥爭,造成全世界千萬人頭落地或億萬人民顛沛流離,可見我們若看錯了書對世人之影響是何等的可怕啊!

    另外學校一大堆的教科書,只教「術」不教「德」,為什麼呢?因為每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只教世人如何才能賺大錢、當大官,用什麼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間內賺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如何設計程式、研發產品、管理企業、學習語文,或是當律師、醫生、工程師賺錢,就沒有在哪一本書中提到當醫生要有醫德,當律師要有道德,當工程師要有良知,因此本性善良的學生還會有一點良知良能,貪婪心強的學生則藉「術」詐財騙錢,當政治人物則藉「權」藉「勢」撈錢,當律師的藉「三寸不爛之舌」誆錢,哪裡知道讀書之本意在哪裡呢?又哪裡知曉要「術德兼備」後讀書才有意義呢?因此不管他們到底是讀哪一系畢業的,就連總統、立委、部長、董事長、律師、法官、神父、牧師、法師、教授等等都會因為貪贓枉法而進入監獄,因此真正想要讀書的人每讀一本書一定要悟出書中所隱含之哲理出來,為學旨在日增「智慧」,否則讀了碩博士還是不知「道」,那讀書還有什麼意義呢?當大官拿高薪又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還不是虛有其表,若是當官的人只會拿高學歷來掩飾犯罪之事實,那麼讀聖賢書又所學何事?難道讀書畢業之後是為了爭奪政治利益嗎?為了五斗米混日子嗎?為了權勢與財富嗎?為了當大官拿厚祿向親朋好友炫耀嗎?為了找好的職業以安穩過一生嗎?其實那都不是讀書「真正的目的」,因此如果大家讀書都不知道為何而讀?那麼世上這麼多教師與學生不知道每天都在忙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