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中华民国国籍

  此条目的主题是拥有中华民国国籍的人民。关于出生或居住于台湾群岛与澎湖群岛的先民及人民,请见“台湾人”。

中华民国

政府(沿革)政治
中华民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宪政史)
  •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 总统及副总统在台湾之直接选举与罢免
    • 国会在台湾之全面选举与罢免
  • 国民大会(已冻结)
  • 一府五院

总统

  • 总统:蔡英文
  • 副总统:赖清德
  • 总统府
    • 秘书长:李大维
    • 资政
    • 国策顾问
    • 战略顾问
    • 国史馆
    • 中央研究院
  • 国家安全会议
    • 主席:蔡英文
    • 秘书长:顾立雄
    • 国家安全局

行政

  • 行政院(内阁)
    • 院长:苏贞昌
    • 副院长:沈荣津
      • 秘书长:李孟谚
      • 政务委员
    • 行政院会议
    • 中央行政机关(部会)

立法

  • 立法院(国会)
    • 院长:游锡堃
    • 副院长:蔡其昌
      • 秘书长:林志嘉
      • 立法委员
    • 立法院会议

司法

  • 司法院
    • 院长:许宗力
    • 副院长:蔡炯炖
      • 秘书长:林辉煌
      • 司法院大法官
    • 司法院会议
    • 宪法法庭
    • 最高法院
    • 最高行政法院
    • 惩戒法院

考试

  • 考试院
    • 院长:黄荣村
    • 副院长:周弘宪
      • 秘书长:刘建忻
      • 考试委员
    • 考试院会议
    • 考选部
    • 铨叙部
    • 公务人员保障暨培训委员会
    • 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监理委员会

监察

  • 监察院
    • 院长:陈菊
    • 副院长:李鸿钧
      • 秘书长:朱富美
      • 监察委员
    • 监察院会议
    • 审计部
    • 国家人权委员会

地方自治

  • 行政区划(沿革)
  • 地方政府
    • 省(已虚级化)/直辖市
      • 县/市

政党

  • 中华民国政党(列表)
    • 立法院政党:
      • 民主进步党
      • 中国国民党
      • 台湾民众党
      • 时代力量

选举与罢免

  • 中央选举委员会
  • 中华民国选举
    • 总统、副总统选举
    • 立法委员选举
    • 地方公职人员选举
  • 中华民国罢免
  • 中华民国公民投票
    • 全国性公民投票
    • 地方性公民投票

其他相关条目

  • 中华民国外交
  • 中华民国军事
  • 海峡两岸关系(关系史)
    • 台海现状
    • 台湾问题

  • 政治主题
  • 中华民国主题

  • 中国主题
  • 台湾主题

中华民国国民,指具有中华民国国籍的人。

为证明国民身份,个人需要有中华民国身份证、户籍誊本、户口名簿或护照等证明文件[1]。

根据国籍法第二条规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属中华民国国籍:

一、出生时父或母为中华民国国民。

二、出生于父或母死亡后,其父或母死亡时为中华民国国民。

三、出生于中华民国领域内,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者。

四、归化者。

目录

  • 1 定义与范围
    • 1.1 法律相关
    • 1.2 国民身份之确认
    • 1.3 大陆地区居民及港澳地区人民
    • 1.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2 词汇之内涵与争议
  • 3 权利与义务
  • 4 注释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 7 参见

定义与范围[编辑]

法律相关[编辑]

《中华民国宪法》第三条: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入出国及移民法》第三条:

本法用词定义如下:

一、国民:指具有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我国)国籍之居住台湾地区设有户籍国民或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
三、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
四、居住台湾地区设有户籍国民:指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现在或原在台湾地区居住之国民,且未依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丧失台湾地区人民身份。
五、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指未曾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侨居国外国民及取得、回复我国国籍尚未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国民。

(仅限《入出国及移民法》内适用)

中华民国国民中,有些是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中华民国政府实际统治的台湾、澎湖群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等地)[注 1]人民,有些为在中华民国自由地区无户籍之国民。内政部表示:目前的“在台无户籍国民”有好几万人[2]。

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中华民国国民通常依法领有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或中华民国护照等政府核发之证明文件,未满14岁的国民在请领国民身份证前,则以户口名簿作为替代之身份证明;但也有部分处于中华民国政府统治权不可及之中华民国领土的无户籍国民受限于《户籍法》及《护照申领及核发办法》而无法申领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或中华民国护照。

国民身份之确认[编辑]

《中华民国国籍法》原则上以属人主义为主,属地主义为辅。

第二条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属中华民国国籍:

一、出生时父或母为中华民国国民。
二、出生于父或母死亡后,其父或母死亡时为中华民国国民。
三、出生于中华民国领域内,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者。
四、归化者。

前项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规定,于本法修正公布时之未成年人,亦适用之。

要取得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人民身份,需在中华民国自由地区连续居住满六个月。若在台湾居留逾六个月,并申请取得自由地区户籍获准,即有承担自由地区人民义务的责任。

大陆地区居民及港澳地区人民[编辑]

参见:无户籍国民

民国71年(1982年)12月31日的中华民国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8219号判例:

“兹我国大陆领土虽因一时为共匪所窃据,
而使国家统治权在实际行使上发生部分之困难,
司法权之运作亦因此有其事实上之窒碍,
但其仍属固有之疆域,
其上之人民仍属国家之构成员,

自不能以其暂时之沦陷而变更其法律上之地位。”

民国82年(1993年)8月5日的中华民国法务部法律决字第16337号函:
“参照两岸关系条例第2条第2、4款意旨,大陆地区人民亦为中华民国人民。”[3]

民国90年(2001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诉字第4636号判决:
大陆地区之人民依中华民国宪法仍是中华民国之国民;惟因非目前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土地之国民,为此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有:‘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等语,而宪法增修条文第十一条第一项亦明定“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从而,大陆地区人民非中华民国之外国人,而系适用依宪法增修条文第十一条制定之‘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之大陆地区人民。”[3]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两岸分治。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拥有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三地的主权——一个中国,承认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以及香港居民与澳门居民(即两地拥有居留权的中国公民)有完全的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而自1949年起,基于两岸分治的现实,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断绝了交通往来。前往台湾定居的中国大陆人士通常是拥有“反共义士”身份者。两岸民众的交通往来、定居到1980年代台湾解严后,方才逐步实现(参见:三通)。1993年,开放大陆配偶赴台定居。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控制下的中国大陆地区相反,中华民国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交通往来从未断绝。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中华民国国家足球队既有不少来自香港的选手。此外,不少有能力负担前往台湾船票的学生亦很愿意到台湾就读大学或就业,因为当时港澳侨生在台澎金马地区他们仍然享有国民待遇,可自动取得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其中名人诸如科技界的林百里、演艺界的周华健、杨怀民、林炜等人或出生于香港,或出生于中国大陆,拥有或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再获得中华民国国民身份。1994年5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废止与侨生相关的《回国侨生户籍登记办法》[4]。

1997年3月,立法院通过《香港澳门关系条例》,预备香港、澳门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规范与两地间的往来事宜。自此,中华民国政府方面,将港澳地区定位为“有别大陆其他地区之特别区域”,不再是侨区[5]。侨务委员会不再向港澳居民核发“役政用华侨身份证明书或护照加签侨居身份”[6]。港澳居民待遇与外国人相类[5]。进出台湾本岛时,陆港澳居民使用台湾地区入出境许可证。

2002年1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制定《归化我国国籍者及归国侨民服役办法》,第5条规定,港澳回归前取得香港、澳门侨民身份之男子“适用本办法有关归国侨民之规定”,回台定居或回台定居“初设户籍登记之翌日起”,“届满一年时,依法办理征兵处理”[7]。2015年12月,侨务委员会《华侨身份证明条例》第3条将“具有大陆地区人民、香港居民、澳门居民身份或持有大陆地区所发护照者”排除出中华民国侨民之列[8]。

2013年7月,司法院释字第710号解释中,诸位大法官对大陆地区人民的宪法定位各有解释。大法官陈春生说,“一、大陆地区人民之法地位较为特殊 大陆地区人民依宪法增修条文既非外国人、又非本国人(不具中华民国国籍)、亦非无国籍人,故其自由权利之保障与限制,无法立即与本国人或外国人一概而论。二、大陆地区人民其自由、权利之保障与限制之法源不清楚 [……]”。大法官罗昌发说: “一、大陆地区人民非外国人且非台湾地区人民之特殊地位:[……]故在宪法与增修条文之架构下,大陆地区人民虽与拥有其他国籍之外国人不同,然其亦非属得在我国法律下享受与台湾地区人民完全相同待遇与保障之国民。是以其在宪法与法律上,与台湾地区人民所得享有之待遇与保障,未必相同[……]”大法官陈新民说:两岸关系之授权,乃一种“价值中立”的宪法委托,是因为宪法增修条文并未(亦不可)有任何歧视大陆地区或台湾地区人民的立法授权。质言之, 该增修条文规定并不可解读为“歧视授权”,否则即会造成同一部宪法前后理念相互矛盾的结果,此亦本院释字第499号解释宣告若干宪法增修条文违宪的理由。[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编辑]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台湾同胞和脱台者

1949年两岸分治后,包括福建沿海金马地区居民在内的中华民国国民被中国大陆称为台湾同胞(简称台胞)。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他们与中国籍港、澳居民视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公民)、大陆境外居民。在两岸普通民众断绝交通往来的背景下,1950年代起,中华民国国民从台湾、港澳或海外前往中国大陆,前两者可归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后者可归为归国华侨。在中国大陆定居者,登记大陆地区户籍、获得居民身份证。自1987年起,中华民国政府开放两岸探亲,普通台湾民众可进入中国大陆。1990年代港、澳回归后,同样遵行一个中国原则,当地的中华民国国民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民国国民进出中国大陆、港澳使用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海外的中华民国国民(如无户籍国民)如无台胞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进出。在中国大陆定居者,取得台湾居民定居证。在港澳定居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转化为港澳居民。

进入21世纪后,中华民国国民在大陆就学、就业、定居成为常见现象。2018年BBC中文网报道提及,没有“目前台湾人在中国大陆生活的确切数据,但保守估计有60万至70万名台湾人在中国大陆就学、就业[10]”,而放弃“台湾地区人民”身份者较为少见。此前,2006年6月、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新闻稿引用内政部资料,截至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设立户籍、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而由户政机关依法注销在台户籍者计23件,另有2件由内政部处理中[11]。

若中华民国国民登记大陆地区户籍、获得大陆地区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后,将在行政程序上,由中华民国内政部注销台湾地区户籍、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并通报外交部撤销中华民国护照[11]。2008年9月,内政部修正发布《废止台湾地区人民身份及户籍作业要点》,规范相关事宜[12]。2018年,西方媒体创造了一个专用名词——脱台者。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关机构为参加中俄边境团队旅游的中华民国国民签发一次旅游有效的普通护照的背景下。2017年时,有使用该护照的台湾民众返回台湾后,被注销台湾地区户籍的实例。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对此事评论提及,该护照“是为台湾居民在大陆参加边境旅游提供的一项便利措施。申请办理不以其在大陆设立户籍为前提条件。近年来已经有数千名台胞办理这种证件[13]。”

2018年8月,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表示,“自1987年两岸开始交流以来,累积到大陆的台湾人已经超过一亿人次,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籍学生超过一万人”。9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向在中国大陆定居半年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发放,与中国大陆居民相类的居民身份证件。领取该证不需要取得大陆地区户籍,也不需要放弃台湾地区户籍[10]。

词汇之内涵与争议[编辑]

中华民国国民的简称、称呼、及其内涵意义,在不同时期都有所不同。有人认为中华民国国民就等于台湾人,也等同华人的身份。[14]

中华民国国民、台湾人、中国人、华人等等称呼在台湾人及台湾出身的海外侨胞之接受程度不一,有些人只接受台湾人,也有些人接受台湾人、华人、中华民国国民这三项,以上几项均接受者亦有。

随着近年来台湾解严后的政治化与本土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发酵之下,在台湾,有部分人认为台湾或中华民国都不适合使用“中国”等简称,还有些人积极推动具台湾民族主义色彩的身份认同。[15][16]

民主进步党及台湾指标民调于2012与2013年发布民意调查结果,报告显示七成以上台湾民众均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17][18][16]而根据国立政治大学关于身份认同趋势的的长期民调,2014年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有60.6%,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有32.5%,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有3.5%,无意见的有3.5%。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者有日益减少的趋势。[19]

2018年,根据天下杂志的调查,报告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有56.4%创新低,认为自己是既是中国人亦是台湾人的有34.1%,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有6.7%,其他意见或拒绝回答的有2.7%。[20]然而同样主题于2020年之调查,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回升至61.9%,既是中国人亦是台湾人之比例回降至28.3%,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降至6.5%。[21]

权利与义务[编辑]

依《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及其他居民的权利主要有参政权、考试服公职权、接受国民教育。

中华民国国民及其他居民有义务主要有纳税、服兵役、接受国民教育。

此外,依据其它各项法律,并非所有国民均有相同的权利或义务;例如女性平时无需服兵役[注 2]、大陆地区人民在台设籍未满六年无完整公民权、因犯罪遭宣告褫夺公权者无参政及服公职权等。

注释[编辑]

  1. ^ 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与“港澳地区”和“大陆地区”在法律上之权利义务有明显差别。《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 2 条 本条例用词,定义如下:一、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二、大陆地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三、台湾地区人民:指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人民。四、大陆地区人民:指在大陆地区设有户籍之人民。
  2. ^ 《兵役法》1933年制定公布时,尚无女子服役条款。1943年全文修正公布第二十七条:“女子战时得征调服任军事辅助勤务”。1946年全文修正公布第三十三条、1951年全文修正公布第三十四条、1954年全文修正公布第五十条、2000年全文修正公布第四十八条都明定女子“平时得依其志愿施以相当之军事辅助勤务教育,战时得征集服任军事辅助勤务”。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中華民國國籍證明核發要點.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 ^ 林書豪 百分百台灣人. 中央广播电台. 2012-07-23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3. ^ 3.0 3.1 法观人编辑部. 陸客蘇花公路意外是否能獲得國賠之問題?. 法观人. 2011年, (165) (繁体中文).
  4. ^ 回國僑生戶籍登記辦法. 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繁体中文).
  5. ^ 5.0 5.1 澳門移交專輯》澳門移交專輯》答客問. 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网站.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繁体中文).
  6. ^ 原具香港澳門僑民身分證明函. 我的E政府,中华民国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单位:侨务委员会.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繁体中文).
  7. ^ 歸化我國國籍者及歸國僑民服役辦法. 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繁体中文).
  8. ^ 華僑身分證明條例 . 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繁体中文).
  9. ^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710 號. 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繁体中文). 部分协同暨部分不同意见书 大法官 陈春生 本号解释[……]部分协同部分不同意见书 大法官 罗昌发[……]部分不同意见书 大法官 陈新民[……]
  10. ^ 10.0 10.1 申請大陸居住證的台灣青年:為賺錢不介意當中國人. BBC中文网. 2017-05-05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5) (繁体中文).
  11. ^ 11.0 11.1 臺灣地區人民領有大陸身分證或持用中共護照者註銷臺灣地區戶籍. 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网站. 2006-03-17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繁体中文).
  12. ^ 廢止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及戶籍作業要點. 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网站.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繁体中文).
  13. ^ 国台办:近年来已有数千名台胞办理一次旅游护照. 责编:刘凌. 海外网. 2017-11-15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简体中文).
  14. ^ 「中國人」與「華人」. [201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15. ^ 人. [201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16. ^ 16.0 16.1 台灣指標民調 七成民眾: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 自由时报. 2013-10-12 [201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7).
  17. ^ 6成受訪者不接受「一國兩區」,馬需公開道歉撤回主張. 民主进步党. 2012-03-29 [201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1).
  18. ^ <民調> 77.9%認為兩岸不同國. 台湾日报. 2012-03-29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19. ^ 台灣民眾 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0. ^ 李修慧. 《天下雜誌》調查:自認「台灣人」比例創新低,支持「統一」倒增加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8-01-02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21. ^ 天下2020獨家國情調查:台灣vs.中華民國 世代衝突,更勝南北. 天下杂志.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外部链接[编辑]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1. 中华民国宪法
  2. 国籍法 (民国95年)
  3. 户籍法 (民国100年)
  4. 护照条例 (民国89年)
  5. 护照条例施行细则
  6. 入出国及移民法 (民国100年)

维基教科书中的相关电子教程:中华民国法律注解/国籍法
  •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200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5).
  • 在海外之中華民國國民,現在國內未設有戶籍者,應備具那些條件才可以申請返國行使第13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權?.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甘神父條款」 葉俊榮:徵詢馬偕計畫196人意願. 自由时报.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 中華民國國民適用以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方式前往之國家或地區.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中華民國國民須使用晶片護照始能適用美國免簽證待遇.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2-10-22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参见[编辑]

  • 中华民国主题
  • 法律主题

  • 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
  • 中华民国护照
  • 中华民国居留证
  • 户籍
  • 台湾人
  • 中国人
  • 中华民国(台湾)
  • 中华民国在台湾
  • 台湾本土化运动
  • 台湾正名运动
  • 台湾人口
  • 中华民国自由地区

中华民国主题

历史政治经济文化
大陆时期
(年表)台湾时期
(年表)

  • 护国战争
  • 郑家屯事件
  • 张勋复辟
  • 府院之争
  • 护法运动
  • 五四运动
  • 北京政变
  • 第二次直奉战争
  • 广州商团事变
  • 六一六事变
  • 第一次直奉战争
  • 直皖战争
  • 北伐
  • 东北易帜
  • 中原大战
  • 南京十年
  • 抗日战争
  • 国共内战
  • 外蒙古独立
  • 国府迁台

  • 反共抗俄
    • 古宁头战役
    • 西昌战役
    • 四大改造
    • 县市选举
    • 中美协防
    • 云南反共救国军
    • 救济大陆灾胞
    • 白色恐怖
    • 荣民退役
    • 复校
    • 金门炮战
    • 中科院
    • 反攻
    • 中华文化复兴
    • 九年义务教育
    • 台湾奇迹
    • 中美断交
    • 退出联合国
    • 自强救国
    • 党外运动
    • 美丽岛事件
  • 民主化
    • 解严
    • 野百合学运
    • 国会全面改选
    • 总统全民直选
    • 在台湾
    • 南向
    • 裁军
    • 首次政党轮替
    • 去蒋化
    • 是台湾
    • 世贸
    • 志愿役
    • 倒扁运动
    • 二次政党轮替
    • 潜舰国造
    • 课纲微调
    • 太阳花学运
    • 三次政党轮替
    • 台湾
    • 转型正义
    • 新南向
    • 莱猪

政府外交两岸

  • 北洋政府
  • 护法军政府
  • 国民政府
  • 中华民国政府
    • 蒋中正政府
    • 严家淦政府
    • 蒋经国政府
    • 李登辉政府
    • 陈水扁政府
    • 马英九政府
    • 蔡英文政府

  • 外交史
    • 中俄蒙协约
    • 中日民四条约
    • 开罗宣言
    • 2758号决议
  • 邦交国
  • 外交部
    • 驻外机构
  • 弹性外交
  • 务实外交
  • 活路外交
  • 踏实外交
  • 口罩外交

  • 台湾问题
  • 历史
    • 台湾光复
    • 台海危机
    • 开放两岸探亲
    • 辜汪会谈
    • 导弹危机
    • ECFA
    • CSSTA
    • 马习会
  • 台海现状

  • 疆域
    • 区划
  • 军事
    • 国防部
    • 国军
    • 军旗
    • 勋章
  • 宪法
    • 增修条文
    • 诉讼法
  • 法律
  • 审查制度
  • 国民
    • 身分证
    • 护照
  • 政党
    • 列表

  • 大陆时期经济
  • 大陆时期铁路
  • 中央银行
  • 科技
  • 台湾经济
  • 台湾经济史
    • 黄金运台
    • 美援
    • 三七五减租
    • 公地放领
    • 耕者有其田
    • 农技援外
    • 六期四年计划
    • 十大建设
    • 劳动基准法
    • 十二项建设
    • 十四项建设
    • 新十大建设
    • 爱台十二建设
    • 前瞻计划
    • 媒体
    • 彩券
    • 统一发票
  • 货币

    • 大陆时期
      • 银圆
      • 法币
      • 金圆券
      • 银圆券
      • 中储券
      • 联银券
      • 边币
      • 银毫
      • 旧台币
      • 东北券
      • 藏币
      • 四川藏洋
      • 老滇票
    • 台湾时期
      • 新台币
      • 新台币硬币
      • 海南银行银圆券

    人口宗教国家象征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国家考试
    • 国语
      • 新文学运动
      • 国语运动
      • 国语政策
      • 国字标准字体
    • 国宝
    • 国乐
    • 节日
    • 国家公园
    • 国家风景区
    • 自然保护区
    • 自然生态保护区
    • 环境保育

    • 大陆时期
    • 台湾人口
    • 五族共和
    • 中华民族
    • 国族认同
      • 中国人
      • 台湾人
      • 金门人
      • 华人
      • 原住民
      • 新移民

    • 悟善社
    • 主徒会
    • 非基督教运动
    • 中国佛教会
    • 中国回教协会
    • 穆斯林叛乱

    • 称号
    • 国旗
    • 国徽
    • 国玺
    • 国庆日
    • 国歌
    • 国旗歌
    • 国花
    • 国家元首
    • 首都

    • 分类
    • 主题

    国籍法

    各国家及地区国籍法国籍加入退出其他相关概念历史上政权的国籍法
    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国际组织

    • 阿尔及利亚英语Algerian nationality law
    • 安哥拉英语Angolan nationality law
    • 贝宁英语Beninese nationality law
    • 博茨瓦纳英语Botswanan nationality law
    • 布基纳法索英语Burkinabe nationality law
    • 布隆迪英语Burundian nationality law
    • 喀麦隆英语Cameroonian nationality law
    • 佛得角英语Cape Verdean nationality law
    • 中非共和国英语Central African nationality law
    • 乍得英语Chadian nationality law
    • 科摩罗英语Comorian nationality law
    • 刚果共和国英语Congolese nationality law
    • 刚果民主共和国英语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nationality law
    • 吉布提英语Djiboutian nationality law
    • 埃及英语Egyptian nationality law
    • 赤道几内亚英语Equatoguinean nationality law
    • 厄立特里亚英语Eritrean nationality law
    • 斯瓦蒂尼英语Emaswati nationality law
    • 埃塞俄比亚英语Ethiopian nationality law
    • 加蓬英语Gabonese nationality law
    • 冈比亚英语Gambian nationality law
    • 加纳英语Ghanaian nationality law
    • 几内亚英语Guinean nationality law
    • 几内亚-比绍英语Bissau-Guinean nationality law
    • 科特迪瓦英语Ivorian nationality law
    • 肯尼亚英语Kenyan nationality law
    • 莱索托英语Basotho nationality law
    • 利比里亚英语Liberian nationality law
    • 利比亚英语Libyan nationality law
    • 马达加斯加英语Malagasy nationality law
    • 马拉维英语Malawian nationality law
    • 马里英语Malian nationality law
    • 毛里塔尼亚英语Mauritanian nationality law
    • 毛里求斯英语Mauritian nationality law
    • 摩洛哥英语Moroccan nationality law
    • 莫桑比克英语Mozambican nationality law
    • 纳米比亚英语Namibian nationality law
    • 尼日尔英语Nigerien nationality law
    • 尼日利亚英语Nigerian nationality law
    • 卢旺达英语Rwandan nationality law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英语São Toméan nationality law
    • 塞内加尔英语Senegalese nationality law
    • 塞舌尔英语Seychellois nationality law
    • 塞拉利昂英语Sierra Leonean nationality law
    • 索马里英语Somali nationality law
    • 索马里兰英语Somaliland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3
    • 南非英语South African nationality law
    • 南苏丹英语South Sudanese nationality law
    • 苏丹英语Sudanese nationality law
    • 坦桑尼亚英语Tanzanian nationality law
    • 多哥英语Togolese nationality law
    • 突尼斯英语Tunisian nationality law
    • 乌干达英语Ugandan nationality law
    • 西撒哈拉英语Sahrawi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3
    • 赞比亚英语Zambian nationality law
    • 津巴布韦英语Zimbabwean nationality law

    北美洲南美洲

    • 安提瓜和巴布达英语Antiguan and Barbudian nationality law
    • 巴哈马英语Bahamian nationality law
    • 巴巴多斯英语Barbadian nationality law
    • 伯利兹英语Belizean nationality law
    • 加拿大
    • 哥斯达黎加英语Costa Rican nationality law
    • 古巴英语Cuban nationality law
    • 多米尼克英语Dominican nationality law
    • 多米尼加共和国英语Dominican Republic nationality law
    • 萨尔瓦多英语Salvadoran nationality law
    • 格陵兰(丹麦王国)英语Danish nationality law
    • 格林纳达英语Grenadian nationality law
    • 危地马拉英语Guatemalan nationality law
    • 海地英语History of Haitian nationality and citizenship
    • 洪都拉斯英语Honduran nationality law
    • 牙买加英语Jamaican nationality law
    • 墨西哥英语Mexican nationality law
    • 尼加拉瓜英语Nicaraguan nationality law
    • 巴拿马英语Panamanian nationality law
    • 圣基茨和尼维斯英语Kittitian and Nevisian nationality law
    • 圣卢西亚英语Saint Lucian nationality law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英语Vincentian nationality law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语Trinidadian and Tobagonian nationality law
    • 美国英语United States nationality law
      • 波多黎各英语Puerto Rican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
      • 美属维尔京群岛英语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er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

    • 阿根廷英语Argentine nationality law
    • 玻利维亚英语Bolivian nationality law
    • 巴西英语Brazilian nationality law
    • 智利英语Chilean nationality law
    • 哥伦比亚英语Colombian nationality law
    • 厄瓜多尔英语Ecuadorian nationality law
    • 圭亚那英语Guyanese nationality law
    • 巴拉圭英语Paraguayan nationality law
    • 秘鲁英语Peruvian nationality law
    • 苏里南英语Surinamese nationality law
    • 乌拉圭英语Uruguayan nationality law
    • 委内瑞拉英语Venezuelan nationality law

    • 阿富汗英语Afghan nationality law
    • 亚美尼亚英语Armenian nationality law
    • 阿塞拜疆英语Azerbaijani nationality law
    • 巴林英语Bahraini nationality law
    • 孟加拉国英语Bangladeshi nationality law
    • 不丹英语Bhutanese nationality law
    • 文莱英语Bruneian nationality law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香港
      • 澳门)
    • 中华民国2
    • 东帝汶英语East Timorese nationality law
    • 格鲁吉亚英语Georgian nationality law
    • 印度英语Indian nationality law
    • 印度尼西亚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ity law
    • 伊朗英语Iranian nationality law
    • 伊拉克
    • 以色列英语Israeli citizenship law
    • 日本英语Japanese nationality law
    • 约旦英语Jordanian nationality law
    • 哈萨克斯坦英语Kazakhstani nationality law
    • 科威特英语Kuwaiti nationality law
    • 黎巴嫩英语Lebanese nationality law
    • 马来西亚
    • 蒙古英语Mongolian nationality law
    • 缅甸英语Myanmar nationality law
    • 尼泊尔英语Nepali nationality law
    • 北韩
    • 阿曼英语Omani nationality law
    • 巴基斯坦英语Pakistani nationality law
    • 巴勒斯坦英语History of Palestinian nationality3
    • 菲律宾英语Philippine nationality law
    • 卡塔尔英语Qatari nationality law
    • 沙特阿拉伯英语Saudi Arabian nationality law
    • 新加坡
    • 南韩
    • 斯里兰卡英语Sri Lankan nationality law
    • 叙利亚英语Syrian nationality law
    • 泰国英语Thai nationality law
    • 土耳其英语Turkish nationality law
    • 土库曼斯坦英语Turkmen nationality law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语Emirati nationality law

    欧洲联盟及申根区其他欧洲国家

    • 奥地利英语Austrian nationality law
    • 比利时
    • 保加利亚英语Bulgarian nationality law
    • 克罗地亚英语Croatian nationality law
    • 塞浦路斯英语Cypriot nationality law
    • 捷克共和国英语Czech nationality law
    • 丹麦英语Danish nationality law
    • 爱沙尼亚英语Estonian nationality law
    • 芬兰英语Finnish nationality law
    • 法国英语French nationality law
    • 德国英语German nationality law
    • 希腊英语Greek nationality law
    • 匈牙利英语Hungarian nationality law
    • 冰岛英语Icelandic nationality law
    • 爱尔兰英语Irish nationality law
    • 意大利英语Italian nationality law
    • 拉脱维亚英语Latvian nationality law
    • 立陶宛英语Lithuanian nationality law
    • 卢森堡英语Luxembourgish nationality law
    • 马耳他英语Maltese nationality law
    • 荷兰英语Dutch nationality law
    • 挪威英语Norwegian nationality law
    • 波兰英语Polish nationality law
    • 葡萄牙
    •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n nationality law
    • 斯洛伐克英语Citizenship Act (Slovakia)
    • 斯洛文尼亚英语Slovenian nationality law
    • 西班牙英语Spanish nationality law
    • 瑞典
    • 瑞士

    • 阿尔巴尼亚英语Albanian nationality law
    • 安道尔英语Andorran nationality law2
    • 白俄罗斯英语Belarusian citizenship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 nationality law
    • 科索沃英语Kosovan nationality law3
    • 摩尔多瓦英语Moldovan nationality law
    • 摩纳哥英语Monégasque nationality law2
    • 黑山英语Montenegrin nationality law
    • 北马其顿英语Nationality law of North Macedonia
    • 北塞浦路斯英语Northern Cyprus citizenship3
    • 俄罗斯英语Russian nationality law
    • 圣马力诺英语San Marino nationality law
    • 塞尔维亚
    • 土耳其英语Turkish nationality law
    • 乌克兰英语Ukrainian nationality law
    • 英国

    • 澳大利亚英语Australian nationality law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英语Micronesian nationality law
    • 斐济英语Fijian nationality law
    • 瑙鲁英语Nauruan nationality law
    • 基里巴斯英语I-Kiribati nationality law
    • 马绍尔群岛英语Marshallese nationality law
    • 新西兰
    • 帕劳英语Palauan nationality law
    • 巴布亚新几内亚英语Papua New Guinean nationality law
    • 萨摩亚英语Samoan nationality law
    •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 nationality law
    • 汤加英语Tongan nationality law
    • 图瓦卢英语Tuvaluan nationality law
    • 美国英语United States nationality law
      • 美属萨摩亚英语American Samoan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
      • 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英语Northern Mariana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
      • 关岛英语Guamanian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ty
    • 瓦努阿图英语Ni-Vanuatu nationality law

    • 共和联邦
    • 欧盟公民
    • 南方共同市场英语Citizenship of the Mercosur
    • 北欧护照联盟
    • 加勒比共同体
    • 非洲联盟

    • 血统主义
    • 属地主义
    • 属人主义
    • 归化
    • 丧失公民身份

    • 多重国籍
    • 永久居留
    • 二等公民
    • 无国籍
    • 签证
    • 护照
      • 内部护照英语Internal passport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
        • 俄罗斯国内护照英语Internal passport of Russia

    • 纳粹德国
    • 古罗马
    • 苏联

    • 1 英国海外领土
    • 2 向申根区互相开放边境
    • 3 有限承认国家

    中华民国承认双重国籍吗?

    目前已经有很多巴勒斯坦人拥有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美国等国家的双重国籍,他们在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时往以色列逃难。 中华民国允许双重国籍,但外国人归化中华民国国籍须放弃原国籍(特殊功勋者及高级专业人才除外)。 然而依国籍法,中华民国公民丧失国籍须经内政部许可,实际中不存在强制要求放弃国籍的情况。

    大陆人怎么拿台湾护照?

    大陸居民想要取得台灣護照,目前只有透過通婚這一個管道,並在當地居住滿一定年限後,可以提出申請,當然特別牛的,可以走特殊人才計劃,比如說奧運冠軍,諾貝爾獎得主等。 取得台灣戶籍+ 護照,需要放棄大陸護照,不過有了台灣身份,日後可以透過申請台胞證,自由的進出、生活、工作在中國大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台湾人 国籍是什么?

    中华民国国民,指具有中华民国国籍的国民。 为证明国民身份,个人需要有中华民国身份证、户籍誊本、户口名簿或护照等证明文件。 根据国籍法第二条规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属中华民国国籍: 一、出生时父或母为中华民国国民。

    国际承认中华民国吗?

    目前中华民国与世界14个主权国家拥有正式外交关系,其余国家则因一个中国政策而不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与部分无邦交国家维持往来,视情形互设代表机构。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