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amd cpu評價

筆電amd cpu評價

講到CPU,通常就是三個問題:    

1. intel 或 AMD,哪一個比較好?

2. 哪一顆CP值比較高? 

3. 哪一顆比較好超頻?

以上這三個問題,我通通不關心,真的,我不關心這三個問題,但我知道你很關心,我等一下會講。
 

(本文有點長,你要有點耐心)

-----------我是開始的分隔線---------

一台電腦的性能好不好,速度快不快,主要還是看CPU(中央處理器),但什麼樣才叫速度快?這種問題其實是見人見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都不同,大原則是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

●若只是上網、文書、看影片的使用者
不必選擇高階CPU,低階的Intel i3或AMD R3即可。
(更低階的Pentium或Athlon當然也適合文書,但我建議您不要為難自己,最低就是i3或R3起跳)

●若是遊戲玩家、繪圖美工、希望高效能速度快的電腦,
建議選擇要中高階的CPU,Intel i5、i7、i9或AMD R5、R7、R9

●若是超頻玩家則必須選擇可超頻的cpu及可超頻主機板。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您了解CPU的專有名詞與如何選購一顆合適的CPU,不過有一些比較冷門的規格,例如伺服器用的CPU,我這邊就先跳過了,本文主要還是以常用的電腦組裝CPU為主。

筆電amd cpu評價

寫在前面:
AMD會推出Ryzen 7000系列CPU(跳過6000),報載預計是9月底上市,而intel第13代據傳是10月份會上市。

另外還要說的是,發表→上市→有貨→能買到→價格正常,這是五個階段,根據過去的經驗並不是有上市,你就一定能買到,而且上市很有可能還會分階段上市,所以目前都還不好說。

本月如果你有電腦組裝的需求,建議以intel第12代為主 (每月電腦組裝說明)


第12代相較上一代主要有四個明顯的改變,全新1700腳位、支援DDR5、全新大小核混合架構,支援PCIe 5.0。

全新1700腳位 (intel 7製程)
跟上一代不相容這是肯定的,最麻煩的是目前跟之前的塔扇都不相容,新塔扇需要有搭1700腳位扣具。


支援DDR5
DDR4原生最高到3200MHz,你就算超頻讓你超到4000MHz好了,但DDR5直接就是4800MHz起跳,很好吧?看似很好,但目前DDR5的記憶體及主機板還是比DDR4的貴,因此目前主流其實還是DDR4記憶體為主。

在選購主機板的時候,要注意是支援DDR4還是DDR5,這兩種記憶體是不相混插的。


.全新大小核混合架構 (解決複雜多工的使用需求)
注意:I3、I5(非K版)並沒有大小核的設計,I7、I9才有。
舉例:Intel i7-12700【12核/20緒】2.1GHz(↑4.9GHz)/25M/UHD770/65W  
這裡的實體12核是8P大核(效能核心)、4E小核(效率核心)

效能核心(P-core):為您提供CPU中常見的處理能力,並讓具有大量代碼覆蓋區和大量資料集的工作量加速。

效率核心(E-core):可以協助處理後台任務,以及為需要更多核心效能之應用程式提供額外的動力。

注意:如果你的CPU是有大小核混合架構,系統建議要安裝Win11,比較能處理大小核多工的分配問題。


.支援PCIe 5.0
PCIe 5.0的速度是上一代是PCIe 4.0的兩倍。
舉例目前常見的SSD大都為PCIe 3.0,雖然已經支援PCIe 4.0,但GEN4的SSD目前還是不普級,主要還是價格的關係,再來就是SSD速度的提升再電腦整體使用的體感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以致於雖然上一代明明已經支援PCIe 4.0,但卻還是不普級。

目前連支援PCIe 4.0的SSD都還不普級了,PCIe 5.0就更不用說了,這個目前算是看的到,還吃不到的階段。


▼Intel 是Core i 第12代 1700腳位 (2021年11月上市)
Pentium Gold G7400【2核/4緒】3.7GHZ/6M快取/UHD710/46W【代理盒】
i3-12100【4核/8緒】3.3GHz(↑4.3GHz)/12M/UHD730/60W【代理盒】
i5-12400【6核/12緒】2.5GHz(↑4.4G)/18M/UHD730/65W【代理盒】
i5-12500【6核/12緒】3.0GHz(↑4.6G)/18M/UHD770/65W【代理盒】

i7-12700KF【12核/20緒】3.6G(↑5.0G)/25M/無內顯/125W(不含風扇)
i7-12700【12核/20緒】2.1GHz(↑4.9G)/25M/UHD770/65W【代理盒】
i7-12700K【12核/20緒】3.6G(↑5.0G)/25M/UHD770/125W(不含風扇)
i9-12900KF【16核/24緒】3.2G(↑5.2G)/30M/無內顯/125W (不含風扇)
i9-12900【16核/24緒】2.4GHz(↑5.1G)/30M/UHD770/65W【代理盒】
i9-12900K【16核/24緒】3.2G(↑5.2G)/30M/UHD770/125W(不含風扇)


▼AMD是Ryzen 第五代  ZEN 3 架構  (2020年11月上市)
R5-5500 【6核/12緒】3.6G(↑4.2G)65W/16M/7nm (無內顯/含風扇)
R5-5600 【6核/12緒】3.5G(↑4.4G)65W/32M/7nm (無內顯/含風扇)
R5-5600G【6核/12緒】3.9G(↑4.4G)65W/16M/7nm (有內顯/含風扇)
R5-5600X
【6核/12緒】3.7G(↑4.6G)32M/7nm/65W (無內顯/含風扇)
R7-5700X 【8核/16緒】3.4G(↑4.6G)65W/16M/7nm (無內顯/無風扇)
R7-5700G【8核/16緒】3.8G(↑4.6G)65W/16M/7nm (有內顯/含風扇)
R7-5800X
【8核/16緒】3.8G(↑4.7G)32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R9-5900X【12核/24緒】3.7G(↑4.8G)64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R9-5950X【16核/32緒】3.4G(↑4.9G)64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AMD的CPU很多都是無內顯的,例如第5代的R5-5600X、R7-5700X都是無內顯。
 

有些朋友會希望我能多介紹一下CPU的「架構」,但我這一篇主要是講CPU的選購,不是CPU的架構,一般使用者關心的肯定是目前最新款是什麼,那一顆CPU最快,不同的需求大概要裝到什麼等級的CPU,而不是去了解CPU的架構,架構就留給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到官網爬文研究吧。(說明)

舉例,你去研究第三代ZEN 2架構跟第五代Zen 3 架構有什麼不同,然後你研究了半天,結論就是ZEN 3架構的第五代比較快,對啊,我一開始就跟你講第五代比較快了啊。


網友問:請問AMD五代穩定性會比英特爾好嗎?
答:你問我好不好? 我怎麼知道。穩定性這種問題是看長期不是看短期,最少也要等三年後吧,就知道穩不穩定了。

Intel為什麼長期以來這麼受歡迎? 其中之一就是intel比較穩定比較耐用,常常整台電腦都壞光了,但CPU還沒壞。
 

問:CPU需不需要有內顯?
答:
如果你有加裝獨顯,有沒有內顯沒差,因為是吃獨顯,不是吃內顯,但是我建議CPU一定要有買內顯的,這樣的好處是萬一獨顯故障,你可以改用內顯;或是你改天不裝獨顯了,你的電腦還能靠內顯當文書機使用。

舉例:i7-12700及i7-12700F,有尾碼F表示無內顯,無內顯的版本會便宜幾百塊,很多人就會想說,反正我有獨顯,那我當然是便宜幾百買無內顯的CPU就好,是的,你可以這樣選擇,但如果你問我,我還是會建議你還是買有內顯的CPU。



好,剛剛上面那些都只是前言(開胃菜),有夠長的前言對吧?

接下來我會帶著你看懂CPU規格型號的那一串英文+數字是代表著什麼意思。

筆電amd cpu評價

一、品牌:我該用intel還是AMD? 
CPU就兩家,Intel與AMD,領導品牌是Intel,市佔率也是intel較高,在同樣的等級下intel會比較貴,所以如果以CP值來考量,可能會是AMD比較高。

這時你就會問了:如果AMD的CP值比較高,那為何是Intel賣的比較好呢?

這個說來話長,但可以簡單理解成在過去這麼多年的使用觀察下來,intel穩定又耐用,這也就是為何明明是intel比較貴,卻又賣的比較好的原因了。

如果您不太懂電腦,希望簡單一點,那麼我會推薦您用Intel,為何?因為大部份的人都用intel。如果您追求CP值的極大化,那麼就用AMD吧,同等級的產品AMD CP值會比較高一點。

不過有一點我也要講,AMD比較便宜這個刻板印象那是以前,現在的AMD CPU並沒有比較便宜,只是CP值比較高。

問:intel 或 AMD,哪一個比較好?
答:你喜歡就好。我個人是這樣建議的,你追求穩定耐用,那Intel會比較適合;你追求CP值,那AMD應該會比較適合。再來如果你想要超頻,也是AMD比較適合(AMD的CPU幾乎每一顆都能超頻)。


補充:
AMD從2017年Zen架構的Ryzen第1代開始在效能上有明顯的進步,特別是製程,2020年ZEN 3架構的Ryzen第5代已經是7nm製程了,但從第12代開始intel稱之為intel 7 (實際上是10nm製程)。


二、CPU的系列 (由低階到高階)
Intel:Celeron(賽揚)、Pentium(奔騰)、Core i3、i5、i7、i9系列

AMD:Athlon(速龍)、Ryzen R3、R5、R7、R9 系列 

等級差不多就是i3=R3、i5=R5、i7=R7、i9=R9,所以很好判斷。


筆電amd cpu評價

三、CPU的核心:越多越好
目前的CPU最少都有雙核心,建議要選擇4核心以上的CPU,核心還有分實體與虛擬。
例如:
2019年的第九代I7-9700【8核/8緒】
2020年的第十代i7-10700【8核/16緒】
2021年的第11代i7-11700【8核/16緒】
2022年的第12代i7-12700【12核/20緒】

↑以上就是實體12核,虛擬20核的意思,核心數越多越好。

問:我想問一下11代i7跟第12代i7,差很多嗎?
答:差滿多的喔,光是核心數就不同了,更別說第12代i7還有全新的大小核設計,另外內顯也有提升從UHD750→770。

雖然說2022年(目前)組第12代肯定比較第11代貴一些,但這是正常的,新款的肯定比較貴,但一般來說3C產品買新不買舊,如果有新款,通常還是會以新款的為主,除非是缺貨。

四、CPU的時脈:越高越好
時脈就是CPU的速度,例如
i5-12400【6核/12緒】2.5GHz (↑4.4GHz)
i5-12500【6核/12緒】3.0GHz (↑4.6GHz)

以上兩顆很明顯的I5-12500比較快,為何?因為時脈比較高。

問1:i5-12400【6核/12緒】2.5GHz(↑4.4GHz),後面的(↑4.4GHz)是什麼意思?
答:那個叫動態超頻或自動超頻,目前的CPU都有多核心,但並不是所有程式都會用到多核心,因此目前如果只用到部份CPU的核心時,CPU可以提高使用中核心的頻率,讓速度更快。預設的速度是2.5GHz,如果有需要的時候CPU最多可以動態超頻到4.4GHz。這項技術在intel叫Turbo Boost 渦輪加速,在AMD叫Turbo Core 渦輪核心。

補充:如果你在電源計劃中開啟高效能或終極效能,CPU的時脈就會自動超上去(說明)


問2:為什麼I5-10500的速度一直跑在4.1 GHz以上,是不是有問題?
答:我先講你的CPU正常,這是CPU的基頻與最大超頻的關係 (說明)


問3:要多核心比較好,還是高時脈比較好?
答:如果你同時執行很多不同的程式,那當然是多核心比較占優,如果你通常執行單一執式,那就是高時脈占優,因此你會發現越貴的CPU肯定是核心越多,時脈越高。


問4:為什麼i7-12700是2.1GHz,而i5-12400卻是2.5GHz?
答:
i7-12700 2.1GHz(↑4.9G)、i5-12400 2.5GHz(↑4.4G),你如果真的要比時脈高低,其實是要看最大超頻的部份 (說明)


筆電amd cpu評價

五、CPU的世代  (目前CPU大約是一年一個世代)
每個世代的針腳通常會不一樣,針腳不一樣就不能混插。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腦用個五年左右就差不多可以淘汰了,理由是零組件停產了。(例如:2011年上市的1155腳位CPU目前已經停產了)

2021年 Intel是第11代,例如i7-11700
2022年 Intel是第12代,例如i7-12700
2021年 AMD是Ryzen 5000系列,例如R7-5800X

簡單講,你不要買到上一個世代的CPU,那等於是你明明買了一件新衣服,卻是買到過季品。

問:功能不是都一樣,為什麼要換世代?
答:換世代通常是提昇性能,降低功耗,而且還有製程上的改進,例如你常聽到的幾奈米製程,Intel第12代是intel 7 (10nm製程),AMD  Ryzen 5000系列是7nm製程。

其實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大家還是習慣看世代,而不是看製程,例如intel 2015年的第六代是14nm製程,然後呢?有幾個人知道intel到2021年的第11代居然還是14nm製程。

更讓你想不到的是,2021年7月intel 有了新的動作,就是接下來第12代的10nm製程不叫10nm而叫intel 7,有沒有很傻眼? 對手是7nm製程,然後我叫intel 7.....

筆電amd cpu評價

問:怎麼看intel cpu的型號?
答:請詳上圖
1. 系列:由低到高 Celeron / Pentium / i3 / i5 / i7 / i9

2. 世代:第1組數字就代表世代
舉例有三顆CPU:I7-9700,i7-10700,I7-11700,I7-12700,第1顆是第九代,第2顆是第十代、第3顆是第11代,第4顆是第12代,這樣你應該就會看了吧。

3. 性能:第2組(3位數)是表示性能
例如:I5-12400、I5-12500,數字越大表示越好。

4. 尾碼:K→可超頻,F→無內顯 (官方說明)
可超頻K版CPU要搭配可超頻的Z系列主機板才行。
無內顯F版CPU要搭配獨顯才會有顯示。

目前2022年 intel 第12代如下:(價格低到高)
Pentium Gold G7400【2核/4緒】3.7GHZ/6M快取/UHD710/46W【代理盒】
i3-12100【4核/8緒】3.3GHz(↑4.3GHz)/12M/UHD730/60W【代理盒】
i5-12400【6核/12緒】2.5GHz(↑4.4G)/18M/UHD730/65W【代理盒】
i5-12500【6核/12緒】3.0GHz(↑4.6G)/18M/UHD770/65W【代理盒】
i7-12700KF【12核/20緒】3.6G(↑5.0G)/25M/無內顯/125W(不含風扇)
i7-12700【12核/20緒】2.1GHz(↑4.9G)/25M/UHD770/65W【代理盒】
i7-12700K【12核/20緒】3.6G(↑5.0G)/25M/UHD770/125W(不含風扇)
i9-12900KF【16核/24緒】3.2G(↑5.2G)/30M/無內顯/125W (不含風扇)
i9-12900【16核/24緒】2.4GHz(↑5.1G)/30M/UHD770/65W【代理盒】
i9-12900K【16核/24緒】3.2G(↑5.2G)/30M/UHD770/125W(不含風扇)

大部份使用者是不超頻的,因為主流是不超頻的CPU(會比較低溫),例如I3-12100、I5-12400、i7-12700、i9-12900這四顆。

K版可超頻CPU我比較少組,因為我的客戶通常不超頻,通常是以穩定為主。

筆電amd cpu評價

問:怎麼看AMD cpu的型號?
答:請詳上圖 (跟Intel很類似)

1. 系列:由低到高 APU / Althlon / Ryzen系列 R3 / R5 / R7 / R9

2. 世代:第1個數字就代表世代
舉例有三顆CPU:R7-3700X、R7-4750G、R7-5800X。第1顆是第三代,第2顆是第四代,第3顆是第五代,這樣你應該就會看了吧。

3. 性能:第2~3個數字是表示性能 
數字越大性能越好 R7-3700X、R7-3800X,數字越大表示越好。

4. 尾碼:X→可超頻,G→有內顯
Ryzen系列都是無內顯,除非尾碼有「G」才表示有內顯

2020年 AMD AM4 Ryzen 5000系列如下:(價格低到高)
R5-5600G【6核/12緒】3.9G(↑4.4G)65W/16M/7nm (有內顯/含風扇)
R5-5600X【6核/12緒】3.7G(↑4.6G)32M/7nm/65W (無內顯/含風扇)
R7-5700G【8核/16緒】3.8G(↑4.6G)65W/16M/7nm (有內顯/含風扇)
R7-5800X【8核/16緒】3.8G(↑4.7G)32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R9-5900X【12核/24緒】3.7G(↑4.8G)64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R9-5950X【16核/32緒】3.4G(↑4.9G)64M/7nm/105W(無內顯/無風扇)

說明:
​​​​1. R3、R5、R7就跟Intel的i3、i5、i7的意思一樣,你可以簡單理解成低階、中階、高階。

2. 尾碼有「G」表示有內顯,例如R5-5600(有風扇)

3. 尾碼有「X」表示可超頻,但不一定有風扇。 
舉例:R7-5800X【8核/16緒】3.8G(↑4.7G) 105W

4. Ryzen 3000、4000、5000 可搭所有AM4主機板,但必需先把BIOS更到最新,如果沒有更到最新可能會抓不到CPU。

補充:尾款XT會有更高的超頻頻率,但不附散熱器。

R7-5800X 基本是3.8G,CPU會視情況動態超頻到4.7G,但如果要超頻到4.7G以上,需搭配X570系列的主機板。

超頻除了在BIOS調整外,還可以可使用Ryzen Master在windows系統下超頻。

為何說AMD比較適合超頻因為Ryzen系列其實都可以超頻(自動超頻),尾碼X代表較高的自動超頻頻率,但建議搭X系列主機板會比較好超。

問:我要怎麼知道intel 與 AMD CPU哪一顆比較好?
答:請參考CPU天梯圖,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哪一顆性能比較好。

問:AMD CPU都有附風扇嗎?
答:不一定,請參考(這裡)

六、其他:快取、製程、內顯、瓦數、代理
舉例:
i7-12700【12核/20緒】2.1GHz(↑4.9GHz)/25M/UHD770/65W 有內顯
R7-5800X【8核/16緒】3.8G(↑4.7G)/32M/7nm/PCIe4.0/105W 無內顯

●快取M:快取越多越好。
很明顯的R7快取比較多。

製程nm越小越好。
製程表示CPU內部元件的精密程度,單位為奈米,R7是7nm比較好。

●內顯:有無內顯要看需求
文書機要搭有內顯的cpu,這樣你才不用另外加獨顯,至於遊戲或繪圖機有沒有內顯其實沒差,因為通常會另外加獨顯。補充第12代的內顯有提升,為UHD700系列。

TDP(熱設計功耗):當CPU達到負荷最大的時候釋放出的熱量,單位為瓦(W)。TDP越大越耗電,越低越省電。

代理貨(盒裝)或平行輸入
代理貨就是有代理商正式進口,有問題可以找代理商退換貨,平行輸入就是水貨,水貨有問題原廠也保固,但要自行寄回原廠退換貨。一般來說你當然是要選「代理」,但代理貨比較貴,平行貨比較便宜。


好,講到這裡CPU的規格你已經會看了,接下來繼續講怎麼挑CPU。


七、CPU的腳位不同,搭配的主機板也會不同。
舉二個2022年新款CPU的例子:
.Intel I7-12700 (1700腳位),需搭配Intel 1700腳位主機板
.AMD R7-5700X (AM4腳位),需搭配AMD AM4 腳位主機板

注意:以前主機板並不一定需要刷新BIOS
但2019年的Intel第九代或AMD第三代以後,你一定要把主機板的BIOS刷新,比較不會有問題。

問:CPU的型號這麼複雜,我怎麼可能知道要搭什麼腳位?
答:不需要記,如果您真的需要知道詳細規格(腳位),Intel官網(傳送門)或AMD官網都查的到。

八、要選那一顆CPU比較好? 這要看您的需求與預算。
一定要有需求及預算,否則無法建議。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是看CP值,但我的建議是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電腦是你在用,請不要為難你自己。

對了,我在教你一招最快的,萬一你實在不知道哪一顆CPU比較好,你直接看價格啊,越貴的越好。(哈哈)


挑CPU通常會以用途來區分
例如文書機、遊戲機、繪圖機、影片剪輯機來區分。

以Intel來說:
低階:I3 文書/上網 (實例)
中階:I5 遊戲/繪圖/影片剪輯 (實例)
高階:I7 遊戲/繪圖/影片剪輯 (實例)
高階:I9 遊戲/繪圖/影片剪輯 (實例)

以AMD來說:
低階:R3 文書/上網
中階:R5 遊戲/繪圖/影片剪輯
高階:R7、R9遊戲/繪圖/影片剪輯

其實很好區分,3是低階,5是中階,7、9是高階。

補充:I3或R3要拿來遊戲或繪圖也可以,只是遊戲或繪圖一般會盡量組I5或R5以上。
 

請參考:【電腦升級】玩遊戲但效能不足,我應該升級cpu+主機板+記憶體+SSD+顯卡,還是整台換新?

九、CPU的價格: 
直接舉例
Intel:i3【4核4緒】約4000元,i5【4核8緒】約6000元,i7【6核12緒】約1萬元。

AMD:R3【4核/4緒】約4000元,R5【6核12緒】約6000元,R7【8核16緒】約1萬元。

簡單講:I3約4千,I5約6千,I7約1萬左右,I9約1萬5右。

如果您只看CP值,那可能是AMD的CP值比較高,這是事實,
但intel依舊是領導品牌,市佔率也比較高,這也是事實。

十、怎麼組比較划算,CP值比較高?
如果你的預算夠,我當然不反對你直接用i7的CPU,但如果你問我要用哪一種CP值比較高,建議是文書機用i3,繪圖遊戲機用i5,強調效能用i7或I9。

如果是一般的文書、上網、看影片,那麼隨便組一台i3+8G記憶體+SSD,基本上就嚇嚇叫了,沒有什麼問題,速度包你滿意。

如果是繪圖呢?那要 i5或i7?
這要看您的繪圖是2D或3D,而且3D渲染的圖多不多。

如果是遊戲呢?那要 i5或i7?
這要看您玩遊戲是玩哪一款?還有您是否要追求極致效能。

不過一般來說最簡單的作法是,直接看您的預算,如果預算夠,那當然是i7>i5。
 

買3C產品用CP值來挑選很正常,但除了CP值之外,你還要看穩定性、品牌偏好、維修保固等等而定。

問1:我有遊戲及繪圖需求,I5跟I7會差很多嗎?
答:如果您追求效能,肯定是i7比I5快,但I7也比I5貴很多,所以還是要回到您的需求與預算上來看。如果預算OK的話,那就直接組到I7吧,這是奇摩子的問題。


問2:我只是文書上網需求,應該要組I3還是I5?
答:I3與I5的價格差了快一倍,但對於文書上網用途來說,其實I3肯定就夠了,您組到I5不會比較快,為何?這叫效能過剩。也就是說I3已經可以百分百完成您的文書上網需求,您就算組到I5,其實也不會感覺比較快。


問3:那我要如何避免「效能過剩」的問題?
答:以文書上網來說,那肯定是I3就夠了,但如果是遊戲、繪圖、影片編輯來說,這真的就很難講,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人遊戲只玩2D的LOL,有人遊戲是要玩3D遊戲大作如吃雞。再加上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也不同,所以最後到底要I5或I7,還是會以個人的需求與預算而定。

以遊戲PUBG為例:
第一種:I5-12400+RTX3050 可不可以玩? (當然可以啊)
第二種:I7-12700+RTX3050 是不是會更好? (廢話)


問4:請問主要工作需求多開網頁的話,我需要注重CPU還是RAM呢?您的專業推薦RAM多少大小或幾核心呢?
答:文書需求,就是I3+8G+SSD就夠了,如果擔心8G 記憶體不夠,那就升級到16G。請參考:買電腦通常不是規格有問題,而是預算的問題。
 

問5:我追求遊戲效能,但預算有限,我應該先CPU,還是先顯卡?
答:一般都是先CPU,CPU不能太差,再來才是顯卡,例如有人會問I5+RTX3070會不會有推不動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你這樣組也一定能玩,只是大部份人不會這樣組。

總之以遊戲機來說CPU裝到I5是一定要的,以3A大作來說,顯卡裝到GTX1660-6G是一定要的,主要還是看您的需求與預算。
請參考以下這一篇升級實例:I5-6400+16G+GTX960 玩3A大作覺得LAG,把顯卡升級到RTX2060 SUPER 8G 有用嗎?


好,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感覺好累了,怎麼那麼複雜啊,其實一點都不複雜,你只要預算夠,哪有什麼問題,通通沒有問題。(點頭)

請打起精神,快講完了,請繼續看下去~

筆電amd cpu評價

十二、CPU 散熱器的選擇  
CPU都有附散熱器,一般建議就是用原廠的即可,除非是超頻版(Intel 尾碼是K) 才需要加購散熱器。注意:AMD 第五代的超頻版不一定有附散熱器(說明)。

散熱器有分空冷及水冷,一般建議用空冷的即可,價格約在1千元左右。請參考:超頻與CPU散熱器的選購建議

常見問題:CPU的風切聲 (平常滿安靜的啊,怎麼突然變大聲?)

問:是否要改裝塔扇呢?
答:目前的組裝情況是I3、I5都是用原廠風扇,I7、I9則是會改裝塔扇,主要是為了安靜,I7如果不裝塔扇風切聲真的滿吵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改裝塔扇通常溫度可以在降個10度左右,舉例,原裝風扇燒機80度,改成塔扇後燒機約70度。

如果客戶很在意cpu散熱器的風切聲,建議一律換成塔扇,真的會安靜很多,就算是I3或I5一樣是加裝塔扇,降噪的效果會比你用靜音機殼更好。
 

筆電amd cpu評價

補充:intel 第12代終於升級了萬年不變的原廠散熱器,新款散熱器在風切聲方面的實測效果比舊款的安靜很多,也就是i3、i5用原廠散熱器即可,但i7還是建議要換塔扇才行,否則一般使用時安靜,但在跑全速時會非常吵。 (組裝實例參考)
 

問:想要效能高,又想要低溫,怎麼辦?
答:可以從CPU散熱器下手,但也不是你散熱器裝的越好就會越低溫,因為每顆CPU的體質不同、相關零組件也不同,例如:水冷散熱器的降溫效果會比空冷好嗎?

十三、CPU升級問題
問:2017年的I7-7700目前使用正常,但CPU效能不足,想要升級CPU及主機板,可以嗎?
答:升級一定可以,但也要看是否划算;不要以為升級一定會比較省錢,看似省錢但實際上也沒有省多少,可能反而吃虧。

為何?電腦效能不足,所以想升級CPU+主機板,可能連記憶體也要升級,如果遊戲需求那顯卡也要升級,升級顯卡後可能連電供也要升級,然後SSD容量不夠大也要升級,總之這樣升級後的結果是CPU+主機板+記憶體+顯卡+SSD+電供都要換新,那跟你買一台全新的電腦有什麼差別? (說明)

結論:

1.要買最新的世代  (目前最新是第幾代,你就是買第幾代)

2. 性能是有上限的  (每年都有會新款的CPU上市)

3. 買主流熱門的型號  (一方面省錢,二方面你要維修也方便)


問:我該用Intel還是AMD呢?
答:都可以,我個人一般都是組Intel,雖然比較貴一點,那就貴一點吧,我覺得Intel比較穩定及耐用。

AMD至從在2018年推出Ryzen系列CPU之後風評感覺也不錯,尤其是2019年Ryzen 第3代推出之後在銷售量也快要跟Intel 打平了,以CP值來說2019以後是AMD比較高。

我要強調的是:大原則是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這是奇摩子的問題,收工。


常見問題:

筆電amd cpu評價

問1:我要怎麼知道我的CPU是哪一顆?
答:直接到工作管理員中查看,請參考 如何查電腦的規格、廠牌及型號
 

問2:CPU的故障率,哪一牌比較低?
答:CPU的故障率其實很低,應該是電腦零組件中故障率最低的,特別是保內的故障率真的很低。

問3:我希望買一台電腦能用5年以上,盡量不要故障。
答:cpu的保固只有三年,不過故障率很低,大部份的時候電腦淘汰通常也不是CPU故障了,而是電腦3~5年後太慢了,你會覺得奇怪,同一台電腦同一套系統會何會越來越慢?這是因為軟體不斷的更新迭代,軟體更新了,你的硬體(CPU)沒更新,電腦的效能就不夠用了,這種情況下就算電腦沒故障你還是要換新電腦了。因此目前的電腦通常抓5年,5年以上你差不多就要換一台電腦了。請參考:我該送修或換新?

問4:我是不是CPU買比較好一點,性能更好,那電腦就可以用比較久?
答:不一定,電腦零組件都有使用年限,目前就是3~5年,你CPU買好一點那是性能好,不代表可以用的比較久,主要還是要看你的需求,如果你只是文書上網,你就算買到I7跑起來其實也跟I3差不多,你還不如先買I3,把省錢下來,5年後在換一台最新款的I3。請參考:我的電腦可以升級嗎?

問5:CPU如果壞掉要怎麼送修?
答:以Intel為例,直接打電話到intel報修。
intel客戶支援中心:0800-455168  (週一~週五 上午9點~下午5點)
請參考:intel 送修流程。
CPU是否故障,一般的使用者是無法檢測的,我建議是請維修的店家幫你送修,你出代送費,這樣你可以省下很多麻煩。CPU故障你就別忙了,花點維修費讓專業的來吧。


問6:筆電的CPU型號跟桌機好像不太一樣,對吧?
答:是的,是有一點不一樣,也無法通用,請參考:筆電的CPU型號怎麼看?


問7:我有模擬器的需求,要如何開啟開啟虛擬化VT?
答:虛擬化技術在intel叫VT,在AMD叫SVM,請到BIOS開啟VT虛擬化技術。


問8:影片剪輯需求,i5或i7,需要獨顯嗎?
答:剪輯需求主要是吃CPU,所以I7>I5,是否需要獨顯,則是要看你是否常剪輯,偶爾剪輯,那內顯也能剪,如果常剪輯,而且有剪輯2K以上影片,那最少是一張中顯RTX3050以上,這樣在剪輯時的預覽會快很多。另外記憶體也要注意,最少16G,最好是32G以上。


問9:Pentium 系列是不是沒辦法從型號知道是第幾代?
答:是的,建議你直接google一下「CPU 型號」,答案就出來了。


問10:我有兩台win10想升Win11,但系統都說不支援該處理器,能更換CPU嗎?
答:不需要換cpu也能升到win11,但不是用官方正規的方法 (說明)


問11:Intel 除了消費級的CPU之外,還有伺服器等級的CPU,這種可以裝嗎?
答:如果你喜歡,當然可以裝。例如:
i9-10900X【10核/20緒】3.7G(↑4.5GHz)/19.25M/165W/無內顯
不過我一般是不建議,除非您有您有特殊需求,否則還是建議用比較熱門的腳位為主,也會便宜很多。


筆電amd cpu評價

問12:CPU的工作頻率要怎麼看?
答:除非您有超頻,否則工作頻率其實都是用預設值,您不需要做調整。

CPU的工作頻率主要有三項:主頻、倍頻、外頻

以i7-11700【8核/16緒】2.5GHz(↑4.9GHz) 為例
CPU的主頻(時脈速度)=倍頻*外頻
4800=48*100

*倍頻是指CPU與外頻之間的比例關係
*外頻是指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主要反應了CPU與周邊設備的資料傳輸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