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 要 有 鋒芒

作者序

得到的是僥幸,失去的是人生

一個人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一生,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的聲音指指點,時間久了,會忘卻初心,失去獨 立思考和堅持自我的能力。比起一句句溫柔的安慰,我想我們更需要一盆冷水。它會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自己的小格局、自己的低EQ,還有我們自己看不清,而別人看得一清二楚、卻不願意告訴我們的一切問題。

在寫這本書的那些日子裡,我一遍遍地重覆播放張懸的那首〈關於我愛你〉:

我懂活著的最寂寞,我擁有的都是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正如這首歌的歌詞所說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心境其實是相似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死角,藏著最深的祕密。

隨著我們長大,越不信賴溫柔的安慰;我們越長大,越覺得直白和坦誠更重要。同樣的,在這本書裡我想說的是,雖然全是老道理,但對於你來說,也許都是新的問題。如果你看了幾篇之後,覺得這裡面有自己的影子,也不足為奇。當你困頓、迷惘時,如果你恰好看到這本書,希望你能從這本書的文字裡汲取力量,不要向這個世界繳械投降。

張愛玲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非走不可的彎路〉。她站在青春的路口,她的母親攔住她說:「此路走不得,我以前走過。」她不信,覺得母親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她堅持走上那條路,母親只好嘆息:「一路小心。」

當她真的走上那條路時,發現母親沒有騙她,那條路真的難走。最後,當她拚了命努力,一路堅持,終於走出來的時候,看到一個年輕人正站在自己當年站的那個路口,她忍不位像母親那樣喊:「那條路走不得!」年輕人跟當年的她一樣,非走不可,於是她也說一句:「一路小心。」

我所寫的也是這樣的一本、只告誡卻不勸阻,最後只說一句「一路小心」的書。、文字讀來通俗簡單、易懂,每個人隨時都可以停下手邊的工作讀上兩頁。內容也許沒有許多朗朗上口類似格言警句的話,但無論你是誰,我希望總有那麼一兩個句子能夠點破你的處境,刺痛你的心,鞭打你的神經。

那也許正是一種得到的僥幸,一種深諳世事而不世故的智慧。

在那篇文章中,張愛玲還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踫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麼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長大呢?」

人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成長也不例外。該做些什麼、走什麼樣的路,每個人都遵循著內心的聲音,一步步摸索著。摔倒了,爬起來;撞破頭,往後退;走岔路,走回來;迷路了,停下來……面對年輕人,過來人不要患上「攔路癖」,因為攔住他也沒有用,只能跟他說一句:「一路小心。」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自己過,每個人都有需要自己獨立去完成的人生功課。因為經歷,所以懂得。

願天下所有不懂和懂得的人,成長不止,善良依舊!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美國,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前言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
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我有一個在北京做幼教的朋友,經常一大早就要奔波在不同的城市跑業務。這天一大早,我習慣性地開微信,果然他早早地就發了一篇文。

然後,我看到了這麼一段文字:

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趕上最早的一班列車,後背全濕透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年過八旬的爺爺已經坐在那裡。

「爺爺,這個座位不是您的吧?」

「嗯,走得急,我買的是站票。趕上哪裡就坐哪吧。」

「爺爺,您到哪兒下車啊?」

「沒多遠,石家莊。運氣不錯,車都快開了,這個座位還沒人。」

我欲言又止,默默地離開,就讓爺爺安心地坐著吧。

人性中蘊藏著柔軟而有力量的情愫──善良,可以讓缺乏信任的陌生人放下心中的戒備。正如羅佐夫所說的:「人類感人肺腑的善良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善良是一種良知、一種本性,它立足於道德之上。然而,我也不只一次見到過一些場景。比如,老師給學生的評語是「他很善良」,沒有想到,家長不以為意地回應:「現在這個社會,善良有什麼用啊?最沒本事的人才善良呢!」

我想說的是,不是善良不好,是我們今天對待善良的方式不對,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微信朋友圈流傳愛默生的名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兒鋒芒,否則就等於零。」一下子就戳中了那麼多人的痛點。

我認識一家人。他們從不跟人起正面衝突,也從不輕易開口找人幫忙,卻習慣於幫助他人。他們把「我理解,我懂」當作口頭禪,對他人的要求從不拒絕,結果往往是慣縱了他人,為難了自己。所以,我對「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的理解是,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我再說一個朋友的故事。

她在證券行工作,人看起來很溫婉,溫婉當中卻又藏著一股力量。她做事認真,為人處世也異常得體。比如,遇到同事向她尋求幫助,她會先瞭解具體的情況,然後說:「我很想幫你,但是要是我幫你,是害了你。這些事都是你必須要學的。所以,你可以自己處理,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誠懇,語氣也十分真誠,同事聽了之後絕不會怪怨她,反而事後很感激。遇到有人向她借錢,一般情況下,她在不瞭解對方意圖之前,會不緊不慢地說:「這樣啊,我先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好嗎?」

等瞭解了具體情況之後,如果對方是想搞投資,她會回絕:「抱歉,我對你做的投資實在不懂,我只能拿出一點點錢,實在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且,我們家裡的情況你也知道,有老有小,必須要留儲備金,沒有餘力幫你太多。我相信你也會理解的。」一般對方都不會再糾纏,也不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如果對方真的是遇到急事了,她會答應借錢。還會事先就跟對方講好還款的期限和方式。她認為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是負責任的做法。我知道她當初借錢給她在墨爾本的妹妹買車的時候,也是先幫妹妹做了一個還款規劃,告訴她什麼時候應該換新工作,然後什麼時間開始存錢,在什麼時間開始還錢。她認為這樣既幫了妹妹,也是協助妹妹的成長。

一開始,有一些同事、同學或親友或許會覺得,她這個人過於冷靜和理性,不是那麼率真、爽快,有的人甚至覺得她待人有些冷淡。

但是,我卻觀察到她這樣做是對的。這些年來,雖然她也拒絕了一些人的要求,可是人緣一直很好。身邊的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可靠的人,非常值得信賴,所以遇到困難都願意向她求助。完全不同於我認識的那家人,一昧善意助人卻費力又不討好。

你可以善良,但是請不要無謂的善良。如果經過歲月的磨練,你稍微修練出一些鋒芒,反倒可能游刃於人際,更從容地生活。我已經明白了,所以我希望更多善良的人,都能懂得善良的智慧。否則我們只能把自己憋成內傷。因為這個世上,有太多所謂的低能善良。

比如,缺乏常識的善良──好心的老太太為生病的人推薦各種「偏方」、心懷慈悲的人把海龜帶到公園的池塘去放生……

比如,不同情受害者只同情弱者的善良──你有一個不做家務、亂丟垃圾的嬌室友,你忍無可忍發飆之後,別人卻勸你要對室友寬容一點。

比如,用妥協忍讓的方式表達「都是為你好」的善良──某人的丈夫喝酒賭博,還沙文主義,有一天他出軌了,卻有人來勸她說:「好歹夫妻一場,還是原諒他吧。」

比如,無止境的幫助卻帶來反效果的善良──升米恩,斗米仇,不願將醜話說在前頭,結果不斷借錢給親戚幫他們渡過難關,卻在要回借款的時候與他們反目成仇。

我不能為善良下一個定義,但是,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學會去選擇。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你越退縮,喘息的空間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來將就的,你越卑微,幸福就離你越遠。

你無須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太低。屬於你的,就要積極爭取;不屬於你的,也請果斷放棄。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強自己去做;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不要再讓別人來踐踏你的底線。一昧地忍讓或取悅,那不是善良,而是你不想承認的懦弱。也別做著別人不喜歡、不會感激,你自己做不好也不愛做的所謂善行。

只有挺直了腰,世界才會給你屬於你的一切。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對世界察言觀色,然後滿足於眼前的苟且,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忽視你的存在,如果你的被認同是靠委曲求全,那麼請記住: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好評推薦
前言 黑羊效應:缺愛的人最容易善良

第1章 善良不是毫無原則的妥協


01. 別把生活過成一部「大型妥協劇」
02. 你不必勉強自己和所有人都合得來
03.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我善良不代表我必須自虐
04. 有些人誤會你,你沒必要費力去解釋
05. 撕掉你身上的「好欺負」標籤
06. 你不必總做「老好人」,當「乖寶寶」

第2章 那些總是要我們體諒的人,請你走開
07. 別理那些「內在的好人,外在的混蛋」
08. 千萬別為我犧牲,受不起道德綁架
09. 對那些以愛的名義傷害你的人說「不」
10. 沒必要體諒所有人,反正有些人也不會體諒你
11. 當加害者變成受害者,他才會反省

第3章 別讓自己的慈悲變成了自己的卑微
12. 慈悲常遇負心人,施恩多養「白眼狼」
13. 滿足別人的劣根性,必然被劣根性打倒
14. 你若得寸進尺,我便不再退讓
15. 誰都沒有義務靠傷害自己來滿足他人
16. 示弱的多少,正是「屠夫」下手的力道
17. 「不好意思」不是美德,而是傻

第4章 善良本無錯,保護不了自己就不對了
18. 讓那些壓迫你、傷害你的人一邊去
19. 一個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負時的樣子
20. 在幫助別人前,先要學會保護自己
21. 小心「登門檻效應」,別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22. 不懂我的苦,別勸我大度

後記 你要善良,但也要有點鋒芒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2016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作者慕颜歌,2016年九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讲述了36段感同身受的过往人生场景,多维度层层剥开36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

书    名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作    者 慕颜歌 类    别 畅销/成功励志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9月 页    数 223 页 定    价 32.8 元 开    本 900×1270 1/32 装    帧 平装ISBN 9787554607237 图书品牌 文通天下

◆心灵开悟书:真实而尖锐的热点话题,能引发普遍的情绪共鸣,让亿万在现实中埋头奔跑、正与生活死磕的年轻人感同身受,建立购买理由

生活实用书:生活中有太多“低智商”的“善良”——涉及家庭、工作、爱情、婚姻、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隐秘心理和残酷真相,在36个典型场景的故事中被一一揭穿,从而获得从容生活的秘诀,找到恰到好处的幸福。

话题传播:超级畅销书作者刘同、雾满拦江曾撰写同名文章,已经酝酿了很好的读者认知度,媒介营销容易全面铺开话题,持续宣传。

◆处世智慧:献给那些善良如你我的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是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智慧,在这个趋利时代宣扬另一种正能量。

慕颜歌。一个选择拥抱世间温暖的治愈师,一个行走在文字世界里的灵动舞者,感情细腻、喜欢思考、长期致力于心理研究,著述和译作颇多。

作品包括《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一生为自己而活》《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等。 [1] 

什么时候打开都不晚的心灵开悟之书。

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从容的生活。

36段感同身受的过往人生场景,多维度层层剥开36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这样的故事你也许没有读过,但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善良比聪明更难,选择比天赋更重要。——杰夫·贝索斯(亚马逊总裁)

没有善良的聪明只是狡诈,失去聪明的善良只是愚蠢。——雾满拦江(畅销书作者)

不要在意不在意你的人,不要考虑不考虑你的人,不要担心不担心你的人,不要花时间给不会为你花时间的人。——刘同(超级畅销书作者)

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我有一个在北京做幼教项目的朋友,经常要赶早到全国许多 城市跑业务。这天一大早,我习惯性地开始刷微信朋友圈,果然 他早早地就发了一条状态。

然后,我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上气不接下气地赶上最早的一班列车,后背全湿透了。好不 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已经坐在那里。

“大爷,您不是这个座位的票吧?”

“嗯,走得急,买的站票。赶上哪个就坐哪个吧。”

“大爷,您到哪儿下车啊?”

“没多远,石家庄。运气不错,车都快开了,这个位上还没人。”

我欲言又止,默默地离开,就让大爷安心地坐着吧。

人性中蕴藏着这样柔软而有力量的情愫——善良,可以让彼此缺乏信任的陌生人放下心中的戒备。正如罗佐夫所说的那样:“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善良是一种良知、一种本性,它立足于道德之上。

然而,我也不止一次见到过另一些场景。比如,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是“他很善良”,没有想到,孩子的家长很是不以为意地回应说:“现在这个社会里,善良有什么用啊?最没本事的人才善良呢!”

我想说,不是善良不好,是我们今天对善良的方式不对,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被爱默生的名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刷屏的时候,一下子就戳中了那么多人隐秘的痛点。

我认识一家人。他们从不会跟人起正面冲突与争执,也从不轻易开口找人帮忙,却习惯于帮助他人。他们把“我理解,我懂”当作口头禅,对他人的要求从不拒绝,结果往往是惯纵了他人,为难了自己。

所以,我对“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的理解是,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我再说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在证券行业工作,人看起来很温婉,可温婉当中却又藏着一股力量。她做事认真,为人处世也异常得体。

比如,遇到同事向她寻求帮助,她会先了解具体情况,然后说:“我很想帮你,但我觉得要是我现在就帮你做了,真的是害你。这些事儿都是你必须要学的。所以,你可以自己处理,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诚恳,语气也十分真诚,同事听后绝不会怪怨她,反而事后很感激她。

遇到有人向她借钱,一般情况下,她在不了解对方意图之前,会不紧不慢地说:“这样啊,容我先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好吗?”

等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如果对方是想搞投资,她会回绝:“抱歉,我对你做的投资实在不懂,我能拿出的这点儿钱,也实在起不到太大作用。并且,我们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有老有小,必须要留储备金,没有余力帮你太多。我相信你也会理解的。”一般对方都不会再纠缠,也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如果对方真的是遇到急事了,她会答应借钱。而且,她还会事先就跟对方讲好还款的期限和方式。她认为这样对自己包括对别人都是负责的做法。比如,我知道,她当初借钱给她在墨尔本的妹妹买车的时候,也是先帮妹妹做好了一个还款规划,告诉她什么时候应该换新工作,然后什么时间开始存钱,再在什么时间开始还钱。她认为这样,既帮到了妹妹,也是在促进妹妹的成长。

初时,一些同事、同学或亲友或许会觉得,她这个人过于冷静和理性,不是那么率性、痛快,有的人甚至可能觉得她待人有些过“冷”。

但是,我却观察到,她这样做很对。这些年来,虽然她也拒绝了一些人的要求,可人缘一直很好。身边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靠谱的人,非常值得信赖,所以真遇到难事儿了都愿意向她求助。这样的结果,根本不同于我认识的那家人一味善意帮人却费力不讨好。

你可以善良,但请不要无谓地善良。如果经过岁月的磨砺, 你稍微修炼出一些锋芒,反倒可能游刃于人际,更从容地生活。 我已经明白了,所以我希望更多善良的人,都能懂得点儿有关善良的智慧。 否则真碰上事儿,我们只能将自己憋成内伤。因为这个世上,有太多让我想吐槽的“低智商”的所谓“善良”了。 比如,缺乏常识的所谓“善良”——好心的邻居老太太为生病的人推荐各种未加验证的“偏方”,心怀慈悲的人把陆龟带到公 园的池塘去放生……

比如,道德绑架式地强迫对方的所谓“善良”——马云这么 富有,他就应该为 ×× 捐上几个亿!不过就是擦了一下他的豪车, 他这么有钱就不应该让自行车主赔钱。

比如,不同情受害方却只同情弱者的所谓“善良”——你有 一个从不做家务、乱丢垃圾的娇气室友,你忍无可忍发飙后,有人过来劝你要对室友宽容一点儿。 比如,用和稀泥式的调解方式来表达“都是为你好”的所谓“善良”——某人的丈夫喝酒又赌博,还大男子主义,他有一天出轨了,却有人来劝她说“好歹夫妻一场,还是原谅他一回吧”。

比如,无节制的帮助却起到反效果的所谓“善良”——“升米恩,斗米仇”,不愿将丑话说在前头,结果不断借钱给亲戚帮他们渡过难关了,却在要账的时候与他们反目成仇。

……

我不能给善良下一个什么定义,但我想说,“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学会去选择,要知道: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喘息的空间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幸福就会离你越远。 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地争取;不属于你的,也请果断地放弃。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强自己去做; 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

不要再让别人来践踏你的底线。一味地忍让或取悦,那不是 善良,而只是你不想承认的懦弱。也别再昏睡不醒,做着别人不 喜欢、不会感激,你自己做不好,也不爱做的所谓“善行”。

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才会给你属于你的一切。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 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我要告诉你的这一句话:

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前言 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 I

Chapter 1 你以为的善良,其实只是懦弱

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你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过你想要的生活。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 3

你那么好说话,无非是没原则 / 8

善良,有时候不过是弱者的又一个挡箭牌 / 14 “丑话说到前头”并不“丑” / 19

做人要学着适度“零容忍” / 25

善良是一种选择,需要的是智慧 / 30

Chapter 2 说好的“吃亏是福”呢

你无须把自己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地争取;不属于你的,也请果断放弃。

现实这么残酷,拿什么装无辜 / 37

你以为你的付出是你以为的吗 / 42

请将你的善良只给善待你的人 / 49

以爱的名义满足的不过是你的野心 / 55

别用你所谓的善意去强迫他人 / 61

吃亏是福,但总吃亏哪儿来的福 / 66

Chapter 3 多余的 牲他(她)不懂心疼

老天爷的事儿你管不了,别人的事儿与你无关。请守护好你的亲密距离,不要“越俎代庖”,也不要“被越俎代庖”。

那多余的牺牲都是情感的重负 / 73

没了自己,就只是为别人而活 / 79

有一些“好”永远不会被感激 / 86

一味地胸怀天下只是给自己添堵 / 91

除了你自己谁也没资格打击你 / 97

请守护好你的亲密距离 / 104

Chapter 4 你有多好,他(她)就能有多坏

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失望。有时候,我们要宽容,但切勿纵容,要学会说“不”。

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 / 113

纵容他人是对自己的残忍 / 118

想给他人热量,先让自己发光 / 125

不抱怨,不过别人嘴上所说的人生 / 132

要照顾别人,先把自己照顾好 / 137

若不懂拒绝,慢慢地你就被毁了 / 143

Chapter 5 你没那么坚强,但只能独自坚强

伤害你的人从来没想过帮助你成长,真正让你成长的是你的痛苦和反思。经历本身没有特殊意义,让它变得有意义的是你的坚强。

学着“示弱”,别憋出内伤 / 149

太在乎别人,就只能自己受累 / 154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巫师 / 160

你当坚强,而且善良 / 167

不要像你不喜欢的人那样生活 / 173

有所缺憾,才能走向更完美 / 178

Chapter 6 可以替 人着想,但要 自己而活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何必用疲惫的身心来愉悦别人 / 185

做人要懂得留一点儿爱给自己 / 190

无畏付出,但不无谓付出 / 197

做自己,别让世界改变你 / 201

我们活的都是自己的选择 / 209

深谙世故却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 / 214

后记 得到的是 幸,失去的是人生 / 221

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

有人说,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其实所有的宽恕,就是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从小到大,遭遇过被嫌弃、被背叛,也遭遇过被整个团队的人排挤,被人误解就更是家常便饭。 一开始我会努力地解释,甚至试过刻意讨好别人以求被善意相待。结果,却发现没有作用,于是我干脆沉默不语,选择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有人说,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加,交友的圈子越来越广泛,自己的爱好也多,时常和不同的人玩在一起,照样会被人说“花心”,我也习惯了,从不辩解。但我一直相信人的内心是有向善的一面的。 我坚信,出门在外,总会有许多热心人在你遇到困难时出手相助。我也坚信,许多人对他人的伤害,只是无心。但是,不靠 谱的人还是有的。

那天,一个人吃过晚饭后去楼下散步,我突然觉得应该感激 生命中所有善待我与伤害我的人。我不知道这种感情是不是宽恕, 它更像一种内心去平静接受一切的态度。

然而,我也很纠结。一方面,我觉得可以宽恕,但不该忘记,我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所有狗血的、恶劣的、糟糕的,曾经让人崩 溃、让人委屈、让人想争口气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盲目的原谅与同情是对恶的纵容,是对善良的亵渎。

在看电影《今天》之前,我很难想象宋慧乔这样一个以甜美形象著称的人,有一天会出演一个如此苦大仇深、在内心边缘挣扎的角色。她心爱的丈夫被从未谋面的未成年人开车连撞两次丧命,在一个修女不厌其烦地劝导以及她自己的内心善良与怨恨的 剧烈撞击下,最后她“轻率”地选择了原谅对方。

说是“轻率”,不如说是一种顺其自然、一种被迫,结果这样 的行为又迫使她不断地寻找答案,寻求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她害 怕面对真相、面对现实,因为她害怕自己的“宽恕”是一种错误,害怕自己为死去的丈夫做的最后一个决定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内心的恐惧,她开始自欺欺人地去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甚至要教化别人跟她走一样的路,去原谅那些恶人恶行,减轻施害者犯罪之后的内疚。

殊不知,盲目地原谅反而成为减轻那些人罪行的捷径,让他们提早脱离苦海继续给别人带来痛苦。有时候,我们得收收自己的同情心,面对有些恶,不应轻易就挥霍我们的善良。

莫言登上斯德哥尔摩颁奖台时,自称是个“讲故事的人”。

他那天晚上的演讲基本上也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串接而成的,大部分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这段小故事里,他说到自己少年时,母亲去地里捡麦穗,被守麦田的人打倒在地,口角流血,而那个看守麦田的人“吹着口哨扬长而去”。多年之后,母子两人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相逢时,对方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想上前去质问他,想为母亲报仇。母亲却拉住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莫言的母亲,显然已经宽恕了眼前这个白发的老人,但是对那个“吹着口哨扬长而去”的打人者,她并不想让他知道他已经被宽恕了。当然,善良如她,更不会让成年的儿子为自己报仇,虽然她并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

人性有丰满复杂的一面,黑暗肮脏与纯洁善良,很多时候会诡异地融合在一起。人性的反复无常就是如此,是与非从来就不是绝对的对立。面对那些内心感到愧疚,也曾经受煎熬的人,我们可以宽恕,但不能盲目谅解与同情,因为那是对恶的纵容,对善良的亵渎与曲解。

我想说,宽恕只是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只跟自身的感受有关,需要的不仅是仁慈之心,还有善良的智慧。

最后,我再讲一个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

那天,我坐在公交车上昏昏欲睡,突然被经过身边的某位老大妈用胳膊肘狠狠撞了一下,眼镜直接掉到地上。我捡起来一看,镜框已经歪了。我冷着一张脸接受了大妈的道歉,心里极度不爽:我这眼镜刚买不久啊!

等下车的时候,遇到一个小男孩蹦跳着经过身边。我避之不及,一脚踩在了他脚上。看着旁边年轻母亲心疼孩子的表情和责怪我的眼神,我头皮发紧,赶紧道歉,问小孩疼不疼。谁知,小男孩冲我一笑:“一点也不疼——不疼,妈妈!”

拉着妈妈走时,他还不忘转身跟我说再见。

那一刻,因为宽恕那位大妈而产生的自我道德优越感,瞬间碎了一地。

我发现,在孩子那里根本没有“宽恕”二字,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怪怨。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

我常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构成的群体环境中,不得不把很多的精力用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本来沟通是为了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通过配合弥补单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却多是彼此的抱怨或人为地设置障碍。总一些人似乎站着说话不腰疼,毫不顾及自己的言论其实只能让坏人更无所顾忌,让好人选择明哲保身,生生将善良逼成一种怯懦。

于是,我们常常会面对一群好人欺负另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那儿吵吵医患间的紧张关系,结果使许多本性善良的医生也只好选择少做少错,处理病情时畏首畏尾,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救治。

一阵子,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关于产妇抑郁症的帖子,发帖者讲了一个抑郁中的产妇杀死孩子后又绝望地自杀的悲剧。看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随后看到有一帮的人跟帖,其中夹杂了各种无意义的指责。

有人说,不就是生个孩子吗,哪来的那么多事儿?我当初不知不觉就生了。

有的人责备自杀的产妇心理变态,因为她自己当初生孩子感觉很快乐。

面对这些人和他们的言论,我真的很无语,本来大家要讨论的是关于产前或产后抑郁应该引起关注的话题,引导大家关心这样的群体。

没想到引来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确”来反证产妇的“错误”,也许他们确实正确,但从中反映出的对生命的漠视,恰是一种人性最大的“恶”。

我从中看到的还有更大的悲哀。

首先,并不能武断地说这些人就是本性坏透了,不是好人,只是有可能这些人无法完全明白别人的感受。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当事人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些困境和打击,对这些评论的人来或许并不是他们的软肋,因此,他们会推测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实质性伤害,所以他们对文中产妇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

于是,他们会动不动就评论说:“那些事情我也经历过的啊,没有那么难啊”“我们也感受过的啊,没有那么痛啊”。他们只愿相信自己经历时的感受,如果别人的感受与他们的不同,表达强烈了,便认为人家有病;表现得软弱了,便认为是人家矫情。

本来我还想说两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产后抑郁这一现象,而不是对产后抑郁的人横加指责,但一想到那些人的极端、偏执,觉得多说无益,便放弃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从未真正解决的沉默困局。

按说中国人的聪慧从来不逊于任何一个种族,但其中难免鱼龙混杂,一些生存智慧里除了向来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勤劳能干、善良包容外,不难还发现一些市侩哲学、投机思想。比如“韬光养晦”,这本是一个多么具有智慧的词语,现在却成了该怒吼时不怒吼,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犬儒主义的代名词。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明明看到了在那个讨论帖里的谬论,但最后却选择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都普遍存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讲规则的肆无忌惮,而真正善良的人却不能说话了。因为一说话,不管对不对都会遭到那群人的排挤。

我们选择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马路上美艳的女司机被一个男人暴打,你作为路人会怎么办?看到一个老实的孩子被同学围殴,你作为路人又会怎么办?

虽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自己代入那个情境,去想象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给出一个倾向通常道德标准的回答。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会保持沉默。没遇到事情时,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一旦身临其境,可能所有的节操都会支离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经受住压力的考验,正如我们常会听到电视中有叛徒说:“我虽然失去了尊严,但是到底我还是活着。”(而烈士则会说:“虽然我死了,但是我还保有尊严。”)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明哲保身”时,就不要怪在别人眼中的你渐渐丧失了“立场”。“好好先生”“为人NICE(友好)”的评语,也许是朋友、同事对你的夸赞。

本来你觉得这样也算不错,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马路上被追打的那个女人是你的妻子,校园里那个被围殴孩子的是你的儿子,你是不是还要再装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会上这种“好好先生”本应该再少一些的?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肯定有一个被压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一世,不论一时。

参考资料
  • 1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