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紐約上東區的地方媽媽特別不一樣?
這本書,是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
|當人類學家意外闖入上東區媽媽的世界|
一場令人啼笑皆非、又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

我愛死這本回憶錄了……很久沒讀過這麼精采的書了。——《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

★《紐約時報》即時暢銷書榜TOP 1、AMAZON暢銷書、米高梅(MGM)買下電影版權!
★《歐普拉雜誌》、《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時人雜誌》、《圖書館期刊》、《哈潑時尚》、BookPage書評網……眾多媒體書評,熱烈好評!

誰說和人打招呼一定會得到回應?
在上東區,柏金包是防身武器,階級歧視就是剛好而已。

為了融入當地的賤人媽媽團,更重要的是,得幫兒子找到玩伴
被貴婦媽媽排擠在外的溫絲黛,不得不運用深厚的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學知識
臥底觀察上東區這個超富裕部落的特殊文化與種種儀式。

然而,關於孩子、教養、家庭、自我價值的種種人生災禍,
同樣會降臨在一切看似不虞匱乏的上東區部落⋯⋯這群媽媽又會怎麼做?

溫絲黛.馬汀和先生與年幼的兒子抵達上東區後,發現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小部落。那裡的媽咪超級有錢,也超級排外,你和那些女人打招呼,不會得到任何回應;想跟別人家的孩子玩,首先得爭到頭破血流。而她們施展特權更如家常便飯——超限量的名牌精品,弄不到手絕不罷休;去迪士尼樂園,誰跟你在那邊排隊啊?她們會想盡辦法找到有迪士尼殘障通行證的導遊,一路暢玩無阻。

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溫絲黛,只好利用自己的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學知識,努力在新環境站穩腳步。她模仿靈長類研究權威珍.古德(Jane Goodall),觀察上東區的交配儀式、示威儀式,以及接送孩子上下學時有如東非狒狒的眾媽咪;她也從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角度,理解上東區部落的季節遷徙、狂熱健身儀式與交配儀式。

然而溫絲黛也察覺,即使在資源極度豐沛的上東區,依舊免不了各種天降的災禍。在富裕的表象之下,這些宛若天之驕女的貴婦們,往往夜不成眠、充滿不安全感,無法免於身為人妻、身為人母、身為女人的種種焦慮與失落。她們為了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而拼命;為了孩子的一點點不完美而恍神崩潰;為了總是「不在」的男人與總是「在」的女人,瘋狂展示最新、最昂貴的名牌服飾;她們多半有常春藤名校學歷,卻只能放棄自我,仰賴另一半核發的「年終獎金」⋯⋯。

溫斯黛以時而詼諧、時而銳利的筆鋒,揭開光鮮表面下的殘酷真相。本書不僅是揭發1%階層祕辛的批判與嘲諷,更是一位人類學家走進了每個城市都有的「上東區」,她試圖融入並生活於其中,為我們揭露權力階層的文化符碼,也嘗試找出人性於本質上的共通之處。

書評推薦

我愛死這本回憶錄了,一讀就停不下來!作者以巧妙的方式,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上東區的母親,讓人一窺那個驚人世界……很久沒讀過這麼精采的書了。——蔡美兒Amy Chua《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作者

這本回憶錄從人類學的角度解碼貴婦行為,描述作者搬到紐約上東區後,如何以一個局外人的身分,試圖融入當地的上流社會,但又保持客觀獨立的精神。——《歐普拉雜誌》(O Magazine)

幽默風趣……一針見血……用揶揄口吻帶讀者認識有錢人自成一格的文化。——《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令人想起女性主義作家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女性的奧秘》(Feminine Mystique)……本書步調輕快,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與文化觀察穿插在一起……深入探討一個不對外開放的世界。你可以說它膚淺,說它刻薄,表面上或許如此,但我們對有錢人又羨又妒的心態,讓我們忍不住一窺他們的世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讓人瞪大眼睛的第一手內幕。——《時人》(People)雜誌

試圖在野地裡研究靈長類動物的人士,被千叮嚀萬囑咐絕不能把動物當人類來解釋,不可以用人類動機來解讀大自然裡靈長類動物的行為,但如果倒過來,用靈長類動物研究告訴我們的事來解釋人類行為,從黑猩猩看人類呢?作者馬汀被迫運用深入的靈長類動物行為的知識,適應紐約超富裕上東區的反社會人格。本書用靈長類動物學,帶著讀者深入了解披著時尚外衣的人類心理,精采絕倫。——羅伯特.馬汀博士Robert Martin, PhD 生物人類學教授、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榮譽館長、《我們怎麼做:演化與人類繁衍的未來》(How We do It: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Human Reproduction)作者

作者馬汀坐在第一排的絕佳位置,為我們深入報導紐約上東區的文化。這本書令人會心一笑,有時偷打上流社會一巴掌……讓人重新思考很多事……作者對於那個花花世界的描繪十分精彩,光鮮亮麗的房仲,沒錢整修高級公寓的屋主……今日的社會不時興諷刺作家湯姆.沃夫(Tom Wolfe)式的評論,不再以喜劇口吻嘲諷富人……本書在這樣的一個年代,探討上東區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膚淺的一面,但也提醒我們,有錢人或許令人羨慕,但其實他們每一天也在擔心財富與地位會不保。——《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本書的作者是揮舞著美國運通黑卡的珍.古德(Jane Goodall),她帶著讀者了解上東區階級嚴明的媽咪。這趟紐約高級叢林部落的人類學之旅,原本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嘲諷當地居民的記錄,然而作者讓我們看到其實全天下的母親都一樣,都希望子女健康快樂。——《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重點書評

你是否覺得紐約貴婦是另一個星球的人?這本作者跑去臥底後寫成的八卦回憶錄,提醒我們只要是人,就有共通之處。——《魅力雜誌》(Glamour)

一針見血,令人捧腹大笑。——《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

《花邊教主》(Gossip Girl)版的媽咪社會學研究。——InStyle.com

人人最愛的腥羶色……夏日海灘打發時間的絕佳選擇……讓人一翻就停不下來的休閒讀物。——《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

用珍.古德的大猩猩研究,或是弗郎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的倭黑猩猩心得,拿來解釋鄰居與同事的行為,實在太有趣……作者馬汀抱怨那些錢比我們多、社會地位比我們高、一件衣服價格抵我們一百件的人,讓我們這些沒金湯匙含的人,得到嘲弄的樂趣。——《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既然全世界的聚落都是人類學者研究的對象,為什麼不能研究紐約上東區超有錢、超苗條、全身衣服超高級的媽咪?……戳破很多事的一本書。——BookPage書評網

作者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人類學課程、文化研究博士學位),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上東區這個富裕部落異於常人的地方……讀了馬汀的書之後,我確認我們舊金山灣區和紐約也沒那麼不同。——《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把實境節目《家庭主婦》(Real Housewives)加上科普知識,就會得到作者溫絲黛.馬汀的新書。——《匹茲堡郵報》(Pittsburgh Post-Gazette)

以幽默風趣的角度,看令人退避三舍的老曼哈頓上東區人。——《康乃狄克郵報》(Connecticut Post)

本書採取十分有趣的角度……作者擁有博士學位,過去曾研究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因此她從東非狒狒的角度探討身旁的媽咪,順理成章。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作者從生物的角度分析身邊的人,她用自然界許多動物對比人類女性,例如靈長類動物、做生育計劃的母鳥、視情況與雄性互動的母鼠──令人拍案叫絕……新鮮有趣。——《影音俱樂部》(The AV Club)

如果當初人類學家珍.古德拿著柏金包抵達紐約公園大道,而不是帶著筆記本跑到坦尚尼亞荒野,她會寫出這本書。本書具備原創精神,幽默風趣,剖析汲汲營營的富人在紐約上東區與漢普敦度假勝地之間往返時,展示出哪些部落儀式。——史帝夫.該隱Steven Gaines《樹籬旁的非利士人》(Philistines at the Hedgerow)作者

作者馬汀寫的一切東西我都很喜歡─她的觀察一針見血,機智幽默,不只一次讓我從不同角度看世界。——珍.葛林Jane Green《紐約時報》暢銷書《格蕾斯的婚姻告急》(Saving Grace)作者

學校裡欺負人的辣妹和她們的跟班長大後,會變成馬汀這本幽默自傳詳細描寫的女人。幸好馬汀在公園大道叢林活了下來,還獲得姐妹情深的情誼。——蘿瑟琳.魏斯曼Rosalind Wiseman《女王蜂與跟屁蟲》(Queen Bees and Wannabes)作者

很妙的一本書,作者溫絲黛.馬汀博士是天才。對人類學、時尚與部落有興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露西.賽克斯Lucy Sykes《冒牌者》(The Knockoff)作者

馬汀這本幽默風趣的回憶錄是紐約上東區的生存寶典─適合所有必須在社會裡往上爬的人。不落俗套的一本書!——茉莉.容法斯特Molly Jong-Fast《權貴巴結者手冊》(The Social Climber's Handbook)作者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台灣讀者跟曼哈頓貴婦差異很大嗎?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公園大道的靈長類」,的確沒有《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來得傳神直接。對作者學經歷的「耶魯人類學家」奇怪總結,作為行為藝術,也成功地把書本想傳遞的「我們都躲不掉的諷刺」,從內文拉到封面,無聲無息地往讀者臉上甩去。

文: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這本書出來一年多了,是因為陳志龍醫師邀線上讀書會,所以快點補讀,到時討論才能言之有物。這時候寫文,當然要有點不一樣的東西,不然就沒意思了。

怎麼Goodreads評價這麼差?

這本書事實上內容好讀,文筆流暢,話題行銷也成功,但在 Goodreads上只得到3.05分,大概是我這兩年讀的書裡頭,評價最低的。 仔細看過各種Goodreads給差評的言論,以及時尚雜誌實際去訪問上東區貴婦,所提及的本書各種缺點,歸納如下:

  • (讀書人)這本其實寫的不錯,但特別硬套人類學的框架去寫,太矯情,也沒必要。
  • (上東區貴婦)書的評價喔,我含蓄一點說吧,我想作者與出版社的行銷太厲害了,其實我們不是那樣過生活的。他能找出20個那樣生活的貴婦嗎?我想不行吧。而且啊,其實上東區很大,大家的生活又不一樣,怎麼可以說上東區都這樣呢?
  • (一般人)太假了,這群貴婦也太假掰,有錢到喪失靈魂,還需要用外在標籤與名牌包去歸類,悲哀。我看作者也差不多,還融入得很好嘛,我才不要這樣!爛書。

以我個人來說的話,我認為這本書的確不是大作,卻仍是個不錯的生活觀察小品。如果抽掉人類學與靈長類的部落描述,本書的層次跟衝擊性會減損許多,以「作品」的角度看,我可以接受。而且作者的學術訓練是「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書中的跨領域比喻,雖然不到細緻,但以一般書籍來說,我覺得可以。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Goodreads網站截圖

上東區貴婦的訪問,我看了幾篇時尚雜誌報導,說老實話,抓不太到重點,也找不到「一擊必殺」的反駁。因為部分的報導甚至是匿名的,我都不知道真實性如何,暫且不說。 至於認為上東區假掰、虛偽、追求外表的批評,我看著書本封面,忽然覺得很諷刺。或許,我們跟上東區貴婦們,沒有太大的差別。

台灣讀者 vs. 上東區貴婦

這本書,在封面寫上「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請注意,是直接印在封面喔,不是買來即丟的書腰喔。但最諷刺的是,其實作者Wednesday Martin並不是「耶魯」「人類學家」。上網查,作者大學時代就讀「密西根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則是耶魯大學的「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畢業後,曾經在耶魯大學、新學院、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教過「文學與文化研究」。

以一般的定義來說,你可以說他有「人類學訓練背景」,也可以說他是「耶魯大學的文化研究學者」,但無論如何,他不是一個「耶魯」「人類學家」。因為他沒在耶魯唸過人類學、沒在耶魯教過人類學,也沒在人類學領域打出一片學術天下。這點作者自己有承認喔!

那麼,為什麼時報出版要主打「耶魯人類學家」呢?我想這是對書市有觀察過的人都知道的秘密(什麼?你說這是崇洋媚外?喔,那是你說的喔,我可沒說),在台灣,只要你封面打上哈佛、史丹佛、耶魯,最好再加上金頭髮藍眼睛的照片,就是會賣。這是鐵則。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不覺得很有趣嗎?當上東區貴婦們為了在短暫的社交情境中,有效區分彼此階級,除了維持完美體態、美麗妝髮、豪華名車之外,一個昂貴且不容易取得的柏金包,被定義為階級的有效識別。這種狂熱,在本書的描述中,甚至到了「如果我階級不夠,最好也去買一個,才能被人注目,才能被人接納。」

相對地,出版社為台灣讀者製作一本書時,為了在短暫的網購或書局瀏覽情境中,有效區分高下,除了維持高水準設計、流暢翻譯之外,一個昂貴且不容易取得的耶魯教職,被定義為書本品質的有效識別。這種狂熱,在本書的企劃中,甚至到了「如果作者不是真的耶魯人類學家,最好也寫上去,才能被讀者看到,才能被讀者採購。」是不是有87分像?

本書的原文書名為Primates of Park Avenue,直譯為「公園大道的靈長類」,原來,上東區貴婦是靈長類,台灣讀者是靈長類,我們都是靈長類。差異,很大嗎?

同場加映《恆毅力》封面細節

《恆毅力》的作者Angela Duckworth,大學念哈佛神經生物學,碩士是牛津神經科學,博士則在賓州大學的心理學領域拿到。但「哈佛」有名可以放封面,「牛津」有名可以放封面,「賓州大學」就直接被忽視了。我們就更世俗一點來看,賓州大學很差嗎?不,事實上不管是全國總排名或心理領域排名,賓州大學都是第8。但台灣讀者既然不太認識也不太愛,就別浪費封面空間了。

總結:本書到底好不好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Photo Credit: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以我個人來說,這本書我可以接受,也覺得蠻有趣的,甚至也順道搜尋了一下Physique 57,想說如果買個DVD回家偷練,能不能瘦下來呢?因為覺得Goodreads目前的分數有點委屈,我幫補了血,給四顆星。

至於時報出版的行銷操作部分,我也能認同。原本的「公園大道的靈長類」,的確沒有《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來得傳神直接。對作者學經歷的「耶魯人類學家」奇怪總結,作為行為藝術,也成功地把書本想傳遞的「我們都躲不掉的諷刺」,從內文拉到封面,無聲無息地往讀者臉上甩去。我覺得可以。

總的來說,很有趣的閱讀體驗,但Goodreads讓作者委屈了些,但我想不管是作者、Simon & Schuster、時報出版社,都獲得了市場真金白銀的銷售支持。從能順利幫從業人員發出薪水的角度看,這也就夠了。

相關連結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本文由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猜你喜歡

Tags:

9月20日跨域生態進行式線上論壇:攜手打造產業跨域生態系,搶占數位轉型先機!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月20日下午14:00,關鍵評論網即將舉辦「創新未來|跨域生態進行式」線上直播論壇,邀請企業講者劉書豪與綠色行銷專家楊雅雲,探討跨域生態系的發展推動經驗與未來展望,帶您搶占數位轉型先機!

立即報名加入跨域創新產業生態系論壇,搶佔數位轉型先機,共創未來!

新冠疫情無意間加速了數位科技的發展進程,不只帶動企業內部的數位轉型需求,雲端平台、人工智慧服務所開展的數位經濟也漸成世界潮流。然而,除了企業組織面臨重大轉變,便利的網路媒介讓顧客能更輕易的獲取資訊,消費者的需求型態也因此變得更加多元。當種種外在因素與傳統企業慣習相互衝突,甚至試圖顛覆舊有的組織競合模式,臺灣的中小企業更應立即採取行動,積極開創嶄新模式,迎擊未來數位趨勢。

因此,如何運用技術與科技加值,以「商業生態系」概念整合發展,促進產業間橫向的跨域合作,創造新型態服務與營運模式,必定是未來企業取得先機的關鍵因素。那麼究竟如何在轉型過程找到創新服務與技術的介入空間、打造新興商業模式,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關鍵評論網即將於9月20日舉辦跨域生態系推廣活動,透過全線上直播形式舉辦線上論壇,邀請「綠學院」及「Green Impact Lab綠色創業加速器」共同創辦人楊雅雲,與「大成鋼隆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部總監特助劉書豪,透過室內裝修產業生態系的發展經驗短講,與臺灣所有中小企業生態系的夥伴腦力激盪,共同探討如何利用跨域生態系的發展力量,激發更多創新能量。

立即報名加入跨域創新產業生態系論壇,搶佔數位轉型先機,共創未來!

跨域生態系大揭密:生態系經驗談 x 產業整合專家

首場專題短講由大成鋼隆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講者劉書豪主講,從客戶需求轉變的觀察開始,談到如何在當今綠能減碳的永續發展趨勢下,聯合工班、設計、家具等相關產業,以商業生態系打造產業共同利益,協助中小企業更有效率的開展創新服務。接著由專業領域橫跨能源、智慧電網、電動車、循環經濟、綠建築等,稀有的大跨度整合型綠色行銷專家楊雅雲接棒,從建築、綠能的角度回應,深入探討綠能、建築、室內裝修等看似跨度甚大的相關產業,究竟該如何整合協作,才能兼顧永續、環保以及企業獲利,創造1+1大於2的商業效益。

2022 創新未來|跨域生態進行式

  • 活動時間:2022年9月20日 14:00-15:15
  • 活動形式:YouTube線上直播
  • 活動講者:「綠學院」創辦人楊雅雲、「大成鋼隆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部總監特助劉書豪
  • 活動主持人:劉姿麟

我 是 一個 媽媽 我 需要 一個 柏 金 包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猜你喜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