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知道 心律 不整

據報導,《天之驕女》54歲男星張銘杰(30)日晚間突傳住院,急向劇組請假。原來是他近日心跳加速,1分鐘心跳一度上跳130到140下,到醫院檢查時卻立刻被醫師強制留院治療。所幸(1)日元旦發文表示心律不整問題已控制住。衛福部長照基金在去年編列了近500億元預算,以推動長照服務。但是你知道嗎?台灣目前需要長照的對象,有7成以上是中風後需要長期照護的病人,而造成腦中風的隱形殺手之一正是「心律不整」!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心律不整症狀?該注意哪些問題?怎麼降低中風與猝死風險?針對這些常見疑問,以下將由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暨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哲安教授為讀者釋疑。

引起心律不整症狀的原因有哪些?年輕人常肇因於自律神經失調

正常狀況下,人體的心跳為每分鐘50至100次,當心臟電力傳導功能出現異常,導致有時快有時慢心臟跳動頻率不一的狀況,即稱作「心律不整」。依心律不整的類型不同,對健康帶來的影響也不一樣,像是竇性心律不整、心房早期收縮一般危險性較低;但若是心房顫動患者,便容易產生血栓缺血性腦中風甚至猝死等風險,研究更發現若與同齡健康者相比,其中風機率將高出五倍之多。

那麼,原本應當規律跳動的心臟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原因包括:

1.先天因素:像是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臟結構異常等疾病。  

2.後天因素:如罹患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等。另外,肇因於自律神經失調則常見於青壯年族群,諸如抽菸過量攝取酒精與咖啡濫用藥物精神壓力、錯誤服用營養食品,或未經過專業中醫師把關而自行食用中草藥等,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如何自我檢測心律是否正常?出現哪些症狀就該檢查?

欲早期發現心律不整問題,通常建議應交由專業醫師,利用精密的儀器偵測分析做出診斷。假使民眾希望在家便能初步了解自身心臟的健康情況,可選擇有醫材許可證的穿戴性裝置,以監測自己的速率與心電圖並做紀錄,若有疑慮可將所記載的數據交給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判讀。或者亦可連續紀錄七天自我觀察心跳的變化,將心電圖波型和教科書做比對看看是否有異狀,視情況尋求心臟內科醫師諮詢或找有經驗的合格中醫診治。

臨床上常見到許多心律不整者是毫無自覺的,以致突然一發作即引發中風心肌梗塞乃至於死亡。想減少危險性,除可透過早期篩查及早得知做預防之外,提醒大家應多留意前期徵兆盡快就醫,例如:

  1. 發現最近走路會有突然腳軟一下,而有步伐踉蹌的狀況,當一個月出現一至兩次就應該特別小心; 腿部腫脹;
  2. 經常感到暈眩;  全身倦怠;
  3. 淺眠常驚醒夜間盜汗;
  4. 胃及食道有異物感。

治療心律不整,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效果佳

前面提到心房纖維顫動是中風的高危險群,林哲安教授說明,過去醫學認為65歲以上病人且合併有心血管而引發心房顫動的比例較高,年輕者較少。然而,基金會近幾年義診藉由AI技術大量普篩後,發現心房顫動好發年齡約在47~57歲,推測可能和工作壓力容易焦慮緊張有關,但因疏於檢查,所以初期幾乎都難以察覺。

若能在前期知道自己有心律不整症狀,可經醫師評估後進行預防性投藥。有別於傳統抗凝血藥每天都得規則服用,加上必須搭配經常性的抽血檢測,致使病人服藥依從性較低,現在已有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可選擇,一星期只需吃一顆,臨床上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效果也比傳統口服藥來得好。至於心律不整情況嚴重者,可能就需考慮心導管手術了。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有鑒於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心律不整,常發生於65歲以下族群,建議平時可透由靜心冥想聽音樂或禪修等方式調適壓力、保持平穩情緒。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胸悶、頭暈、心臟跳很快?這跟心律不整都有關嗎?)


採訪醫師:林哲安執行長

責任編輯:鄭碧君

圖片來源:翻攝自張銘杰臉書

近日氣溫變化大,出現多例心腦血管意外死亡案例,包括年僅42多歲的後指部嘉義後備步兵旅上校副旅長,13日休假期間不幸去世。根據桃園地檢署檢方與法醫前往相驗後,初步判定為「心因性休克致死」。

台大神經及腦血管病科主任鄭建興指出,青壯年人如果發生猝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心律不整」。正常狀況下,人體的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下,若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各種可能因素所擾亂,導致心跳太快、太慢、不規律等狀況,就稱為「心律不整」。

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去檢測自己的心跳,因此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也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20 %心律不整屬於惡性!猝死、中風機會飆增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表示,心律不整症狀盛行率大概為全人口的1%~2%,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逐年增加,65歲以上的盛行率更高達5%~10%。

大約有80%的心律不整都是屬於良性的,患者的病情不會影響壽命或生活,甚至根本不會察覺。但是,仍有20%的心律不整屬於惡性,像是心房、心室顫動,原因可能包括了血管異常、藥物使用等等。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林亮宇表示,惡性心律不整容易產生血栓,這一類病人的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

心律不整的症狀有這些

一般來說,臨床上最常發生的症狀是心悸、突然感覺心臟的跳動和撞擊。如果說僅是偶爾出現,並不影響正常生活的話,可以透過正常作息,改善問題。

但是,林亮宇指出,有些病人會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血壓低以及突如其來的恐懼,這一類的症狀,就比較會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指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主動向心臟專科醫師諮詢,透過心電圖詳細檢查。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包括了藥物以及電燒治療,無論是心房還是心室的顫動,都可依照醫師醫矚服用抗凝血藥物及心律藥物,降低包含腦中風在內的中風風險。如果病情太嚴重,可以用電燒治療。

一分鐘自我檢測:心律正常嗎?

正常人心跳平均每分鐘跳動60~100下,脈搏跳動次數與心臟相同,當心臟收縮力量不夠傳到脈搏,就會發生脈搏不規律,大家在家的話,可以利用「量測脈搏四步驟」,在家自我檢視心律是否不整。

  • 步驟一、休息五分鐘:先坐下來休息五分鐘。
  • 步驟二、手掌朝上空:脫掉手腕上的手錶或是飾品,手掌面朝上,手肘微微彎曲。
  • 步驟三、兩指尋脈動: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腕上,以拇指為基準點,食指和中指放在手腕骨頭邊緣到拇指下方肌連之間尋找脈搏。
  • 步驟四、量測半分鐘:測量30秒到1分鐘,確認脈搏是否是規律的,或是有過快、過慢的現象。

醫師也交代,大部分的心律不整都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但是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疾病,還是需要心裏有數,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像是冒冷汗、恐懼感等等,也比較知道該往什麼方向治療,避免像無頭蒼蠅一樣,想要治療卻不得其門而入。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超簡單自測法  只要用一隻手指頭,就能知道血管阻塞了沒

習慣熬夜、補眠最傷心血管!哈佛研究:發病死亡風險翻倍

喝麥茶能幫助減少血栓形成!日本研究發現:250ml就比喝水、喝茶都有效

心律不整会有什么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 医生可能在因其他健康原因检查您的身体时,注意到心律不齐。 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胸腔内感觉扑动.
头重脚轻或头晕.
昏厥(晕厥)或接近昏厥.

要如何控制心律不整?

想要改善與預防心律不整,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調整日常生活型態:.
保持情緒穩定、調適壓力.
拒菸,避免攝取酒精性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均衡飲食,穩定攝取六大類食物,不偏食.
依指示用藥,避免藥物濫用.
若有慢性病,應定期到院檢驗追蹤.

心跳不规律是什么原因?

心脏原因:心脏的传导系统病变是导致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还可以继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其他原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创伤等。

心律不齐吃什么食物?

心律不齐的患者要戒烟、戒酒,还有咖啡和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多安心神、补气血的食物,,同时可以多鱼肉,多服用含有鱼油的补充保健品药物。 日常饮食多注重营养均衡,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油腻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会给心脏带来压力。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