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8年3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此條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18年3月29日)
请协助使用中立的观点重写这篇条目。明显的广告请加入{{Delete|G11}}來提请删除。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Fo Guang Shan Buddha Museum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概要
類型博物館, 佛寺
所屬國家/地區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中華民國(臺灣)
行政区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坐标22°45′25″N 120°26′29″E / 22.75708°N 120.44135°E坐标:22°45′25″N 120°26′29″E / 22.75708°N 120.44135°E
起造日2003年
竣工日2011年12月25日
所有者佛光山
网站
www.fgsbmc.org.tw
地圖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教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基本教義

  • 四圣谛
  • 八正道
  • 十二因缘
  • 五蘊
  • 緣起
  • 空性
  • 因果
  • 戒律
    • 毗奈耶
    • 尸羅
    • 五戒
  • 禪那
  • 业处
  • 轮回
  • 波罗密
  • 涅槃
  • 真如
  • 佛性
  • 皈依
  • 三寶
  • 三法印
  •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 菩萨
  • 辟支佛
  • 四向四果
    • 阿罗汉
    • 阿那含
    • 斯陀含
    • 須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 释迦牟尼
  • 十大弟子
  • 迦多衍尼子
  • 馬鳴
  • 龍樹
  • 提婆
  • 无著
  • 世亲
  • 覺音
  • 鸠摩罗什
  • 慧遠
  • 菩提达摩
  • 智顗
  • 玄奘
  • 惠能
  • 蓮花生
  • 宗喀巴

宗派、國家和地區

  • 部派
  • 大乘
  • 金剛乘
  • 上座部
  • 三乘
    • 大乘
    • 中乘
    • 「小乘」
    • 一佛乘
  • 漢傳
  • 藏傳
    • 藏傳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 印度
  • 斯里蘭卡
  • 緬甸
  • 泰國
  • 中國大陸
  • 台灣
  • 日本
  • 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蒙古國
  • 歐美

歷史

  • 佛教历史
    • 佛教時間線
  • 集结
  • 原始佛教
  • 初期佛教
  • 根本分裂
  • 部派佛教
    • 大眾部
    • 上座部
  • 阿育王
  • 南傳佛教
  • 北傳佛教
  • 於印度衰落英语Decline of Buddhism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 法難
  • 佛教現代主義英语Buddhist modernism
    • 人間佛教
    • 左翼佛教

經籍舉要

  • 大藏经
    • 巴利大藏經
    • 漢文大藏經
    • 藏文大藏经
  • 阿含經
    • 南传尼柯耶
  • 法句經
  • 大般若经
  • 心經
  • 金剛經
  • 法華經
  • 解深密經
  • 華嚴經
  • 維摩經
  • 涅槃經
  • 楞伽經
  • 大悲咒
  • 楞嚴經
  • 圆觉经
  • 藥師經
  • 地藏經
  • 阿彌陀經
  • 坛经
  • 瑜伽論
  • 大智度論
  • 俱舍論

聖地

  • 佛寺
    • 精舍
  • 八圣地
  • 四道場
  • 汉地寺院
  •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 艺术
  • 修学制度
  • 組織
  • 人物
  • 佛教模板
    • 佛教主題
    • 上座部佛教
    • 巴利聖典
  • 批評
  • 論諍
    • 大乘非佛說
    • 十方諸佛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教主題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市大樹區,占地五十公頃,2011年落成。1998年釋星雲法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30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臺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釋星雲為此珍貴的宗教遺產而建館至今,秉持「以人為本」推動社會終身教育,是綜合性最強並極具特色的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五年合作計畫,共同舉辦過「千年重光」、「光照大千」、「七寶瑞光」、「紫禁佛光」、「絕壁重光」等大型展覽。與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等九個簽署成為友好博物館,每年在兩岸博物館館際交流及春節都有舉辦文化藝術展演活動。

佛陀紀念館實踐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以「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國際化」四化為發展目標,朝著典藏、研究、教育、探索及公共服務、休閒和觀光於一體,一年入館近千萬人次。2014年晉身ICOM國際博物館、首家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國際認證的博物館至今,2015年獲第五屆中國旅遊投資艾帝亞獎,榮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15年報(UNWTO)。2014至2019年獲全球最大TripAdvisor大獎、卓越獎,2020年更獲最風雲得主,榮獲台灣高雄景點第一。

佛陀紀念館設有四個常設展,四處展覽廳,重點展示引進海内外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設有一千五百人專業表演劇場「大覺堂」,民眾可公益欣賞藝術表演。以興建48座地宮的因緣,特地規劃「佛教地宮還原」常設展區,模擬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展出地宮珍寶文物,設計了「開啟地宮門倒數」,以數字讓參觀民眾參與時空的進行。

佛陀紀念館歷來重要出版有:《博物館的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兩岸博物館論壇論文集》、《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圖書畫集》、《畫說紅樓─清‧孫溫 孫允謨繪紅樓夢》、《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等明清水陸畫精選作品》、《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等近30冊。

每年配合舉辦指標性、國際性大型活動:佛光山2018春節平安燈法會、佛誕節、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世界神明聯誼會,均為大活動,世界各地中外人士都歡喜參與。佛陀紀念館和海內外博物館及各大學交流,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國際交流活動,實為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

目录

  • 1 興建緣起
    • 1.1 緣起
    • 1.2 建館理念
    • 1.3 發展目標
    • 1.4 五大使命
    • 1.5 核心價值
    • 1.6 歷任館長
  • 2 建築介紹
    • 2.1 禮敬大廳
    • 2.2 八塔
      • 2.2.1 一教塔
      • 2.2.2 二眾塔
      • 2.2.3 三好塔
      • 2.2.4 四給塔
      • 2.2.5 五和塔
      • 2.2.6 六度塔
      • 2.2.7 七誡塔
      • 2.2.8 八道塔
    • 2.3 雙閣樓
    • 2.4 菩提廣場
    • 2.5 本館
      • 2.5.1 殿堂
        • 2.5.1.1 觀音殿
        • 2.5.1.2 金佛殿
        • 2.5.1.3 玉佛殿
      • 2.5.2 常設展
        • 2.5.2.1 佛教地宮還原館
        • 2.5.2.2 佛教節慶館
        • 2.5.2.3 佛光山宗史館
        • 2.5.2.4 佛陀一生館
      • 2.5.3 大覺堂
      • 2.5.4 四聖塔
      • 2.5.5 佛光大佛
  • 3 四十八個地宮
  • 4 藝術
    • 4.1 立體浮雕
      • 4.1.1 佛陀行化圖
      • 4.1.2 禪話禪畫
      • 4.1.3 護生圖
      • 4.1.4 名家書法碑牆
    • 4.2 一筆字
    • 4.3 石雕
      • 4.3.1 十八羅漢
      • 4.3.2 八宗祖師
    • 4.4 展廳
  • 5 教育
  • 6 館際交流
  • 7 得獎事蹟
  • 8 開放時間
  • 9 交通
    • 9.1 自行開車
    • 9.2 大眾運輸
  • 10 違建問題
  • 11 註腳
  • 12 參考文獻
  • 13 外部連結

興建緣起[编辑]

緣起[编辑]

1998年,釋星雲至印度菩提伽耶(又稱佛陀伽耶,是釋迦牟尼佛的悟道成佛處)傳授國際三壇大戒。

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2003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安基典禮。歷經9年,2011年12月25日竣工。

釋星雲:「佛陀並不需要我們禮拜供養,但眾生需要藉此啟發善念、淨化心靈。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將思慕之情昇華為學習佛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1]

建館理念[编辑]

釋星雲:「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2]

發展目標[编辑]

  1. 文藝化
  2. 電影化
  3. 人間化
  4. 國際化[2]

五大使命[编辑]

  1. 48個地宮:持續保存人類文明的智慧,建構人類共同記憶。
  2. 生命教育:透過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及綠能環保。
  3. 兩岸交流:兩岸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復興。
  4. 佛教藝術:致力於佛教藝術展覽,舉辦學術研討會 。
  5. 公共服務:尊重包容,共享資源,熱忱服務。[2]

核心價值[编辑]

  • 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 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2]

歷任館長[编辑]

  • 2011~2013年:慈容法師擔任第一任館長。
  • 2013年~:副館長如常法師接任館長。

建築介紹[编辑]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100公頃,自安基至竣工,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百餘張,後經一再修改,成為現在除了主體建築正館外,成「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主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及「佛光大佛」等。

禮敬大廳[编辑]

[2] 禮敬大廳位於館區入口處,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內有禮敬大廳滴水坊、客堂(接待、詢問處)、國際人士服務台、校外教學/團體導覽服務/外語導覽服務、貨幣兌換、育嬰室、無障礙廁所、展示區、簡報區、美食區、佛教藝文流通處、寄物區等多功能服務。

門前有兩座雕像群,右為大象,說明佛陀乘白象入胎,用以紀念佛陀降誕;左為獅子,代表佛陀的般若法音,用以闡揚佛陀法義[3]。

八塔[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大佛與八塔

在本館前方,另有八座不同功能的塔,八塔象徵佛教基本教義八正道,其功能分別為:

一教塔[编辑]

一教,為一個人間佛教。釋星雲說人間佛教即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一教塔平時提供會議、活動、課程之用途,舉凡義工講習、教育培訓等,各級學校、各個團體皆可申請場地借用。[4]

二眾塔[编辑]

二眾,二眾指出家眾與在家眾。其功能為「三好兒童館」,有三好劇院、三好學園,是以釋星雲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中心思想,專為兒童設計互動、科技與遊戲的場所。[4]

三好塔[编辑]

三好之意為「身口意三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三好塔為聯合辦公室,另設有會議室、會客室,是一座現代多功能的場所。[4]

四給塔[编辑]

四給塔,以佛光山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命名,其功能為文化廣場,使大眾都能遨遊於書香天地間,從中享受心靈寧靜。「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釋星雲以這四句話勉勵讀者。塔內有兒童專區,提供親子同樂最好的學習空間。[4]

五和塔[编辑]

五和的意涵為「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五和塔是「喜慶之家」,以「家庭」出發,從男女結婚的「佛化婚禮」,到喜獲麟兒的「毓麟之禮」,至孩子的「成年之禮」、長輩生日的「壽誕之禮」,或學生「畢業典禮」,舉凡喜慶大事,皆可在此禮堂以佛教儀式祝賀祈福,洋溢的幸福氛圍隨處可見,且可溫馨拍照留念。[4]

六度塔[编辑]

六度塔是以佛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命名,塔內為常設展,有「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及釋星雲「一筆字」書法墨寶、3D影片欣賞。釋星雲憑藉著「心眼」和「法眼」書寫「一筆字」,書體卓然成一家。[4]

七誡塔[编辑]

七誡即「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藉由七誡的奉行,讓個人、家庭到社會形成一股善美清淨的「正面能量」。七誡塔是客堂,提供參訪民眾喝茶、休憩及談敘之用。[4]

八道塔[编辑]

「八道」亦名「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引領我們去向涅槃解脫的正道。八道塔為客堂,播放介紹佛陀紀念館影片、簡報之場所。

八座塔外形及工法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高37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外牆是小理石,屋瓦為飛鳥瓦,欄杆為石材。[4]

雙閣樓[编辑]

佛陀紀念館北側有一處可讓身心靈休憩的空間,名為「雙閣樓」的金色建築物,在「清風吹拂老樹,池畔長滿荷花」的生態池襯托下,散發人文的氣息。雙閣樓外圍榕樹林及生態池更是校外教學,體驗自然生態中蘊涵生命教育的最佳場所。有人說煦煦陽光映照在雙閣樓是最美的景色;也有人說,夜晚金碧輝煌的雙閣樓是最莊嚴的時刻。

雙閣樓2樓的「茶禪一味」空間,傳揚著中華茶道文化,3樓設「抄經堂」,提供「佛光菜根譚」與「心經」給人抄寫,是讓大眾修心養性、了解經文的好場所。為提昇人文氣息,「雙閣樓名家講座」設於3樓,成為人文空間平台,以教育、文化、藝術淨化人心,綠蔭中,讓大眾共享藝文深度,傾聽,善美與感動。[4]

菩提廣場[编辑]

通過成佛大道,就是「萬人照相台」,共有37個階梯,象徵「三十七道品」,即是佛教修行實踐的法門。站在台階上,面向東,背後是一尊世界最高大的銅鑄坐佛;轉身向西,有八座寶塔為背景,視野遼闊,是來訪團體拍照最佳之地。

菩提廣場長、寬各100公尺,廣場上經常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如: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千人曬經[5]、千人茶禪[6]、全國金剛知賓檢閱大會、經典戲劇饗宴、三好嘉年華會、等。[4]廣場上更有十八羅漢及八宗祖師的雕像環繞。

本館[编辑]

本館主體建築塔身為覆缽式,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為鏽石,極具印度風格。在摩尼寶珠下的塔剎為藏經塔,供奉百萬部心經,「百萬心經入法身」是佛陀紀念館興建時所發起的祈福活動。

殿堂[编辑]

本館一樓正中間依序有三座殿堂,觀音殿、金佛殿、玉佛殿。

觀音殿[编辑]

觀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由釋星雲設計並題殿名,請藝術家楊惠姍以莫高窟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變相臨摹雕塑,白色玻璃壁面由藝術家施金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繪33觀音圍繞殿堂,遊客可虔誠祈求菩薩加持的甘露法水。弧形外牆印著《普門品》經文,結合信仰美學,處處散發淨香。

金佛殿[编辑]

金佛殿供奉泰國金佛,2004年泰國皇室慶祝僧王90大壽,製作19尊金佛,詩琳通公主代表僧王致贈一尊金佛予釋星雲,象徵南北傳佛教融和的文化。殿內設有中、英文法語箱,遊客可將溫馨的法味帶回家。

玉佛殿[编辑]

玉佛殿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緬甸白玉雕成的臥佛象徵佛陀的涅槃像。佛前有釋星雲題寫楹聯:「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至今才見如來身。」佛像兩旁大型彩色玉雕有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兩側牆面由香柏木雕成的世界各地佛塔,流露著佛教藝術之美。

常設展[编辑]

本館一樓共有四個常設展,結合靜態、動態、科技與傳統的結合,帶領遊客以各種角度親近佛教文化。

佛教地宮還原館[编辑]

佛陀紀念館設置了48座地宮,以「信仰、生活、文化」為軸線,搜集具有歷史性、當代性、紀念性的記憶和文物,百年開啟一座,延續及保存人類共同的文化。為使大眾了解何謂地宮,佛陀紀念館特於本館一樓常設「佛教地宮還原館」,漫步其間讓人彷彿穿過時光隧道,進入佛教聖物的歷史之旅。

「佛教地宮還原館」有「法門寺」、「觀音、石函、舍利瓶」、「禮佛器物」及「造像碑」等四個展區。收錄134組佛教文物,皆為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陳白玉葉伉儷,發心捐贈數十年所收藏的各地宮文物。[4]

佛教節慶館[编辑]

「佛教節慶館」呈現佛教一年四季所舉辦的各種節慶,藉由節慶走入人間。釋星雲以三寶節日為主體設計的概念: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佛寶節」、七月十五「僧寶節」、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法寶節」合為「三寶節」。這些節日裡,既展現佛菩薩慈悲智慧的精神,也反映佛教與民間固有思想、習俗相互融和發展的信仰特色。希望大眾以佛菩薩慈心悲願、功德,激勵自己,學習並實踐佛菩薩的普濟精神。

佛光山宗史館[编辑]

為使大眾了解佛光山開山往事與未來展望,本館一樓特設置「佛光山宗史館」,如實記錄釋星雲推動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展覽以時間為軸,以報導為引,從「出生」、「出家」、「渡海來臺」、「咱們的佛教來了」、「創辦佛光山」、「佛光普照五大洲」等六個單元,深入淺出地呈現釋星雲的成長背景與思想;同時,以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等四個面相,介紹人間佛教如何將佛教帶往現代化。

佛陀一生館[编辑]

4D動畫《佛陀的一生》,以佛陀的一生為主題,由釋星雲提供腳本,展覽透過4D劇院及壁畫、文字、聲光影音及互動的展示手法,呈現佛陀如何以示教利喜誕生人間的本懷。

繼《佛陀的一生》播映所締造廣大好口碑後,2014年新春之際,佛陀紀念館再推出由導演曲全立歷時一年多製作的4D水墨畫風格動畫鉅片《貧女一燈》。

大覺堂[编辑]

「大覺堂」是一座多功能的大型表演廳。可容納2000人,擁有全臺首座360度環形螢幕,中央造型主燈以漸進式燈光,呈現蓮花的一開一合,散布在蓮花周圍的祥雲,也因色彩變化,營造出七彩效果。圓形升降舞台的創新設備能順逆旋轉,使表演者可藉由舞台旋讓四面八方的觀眾都能清楚地欣賞演出。

大覺堂自開幕以來,有許多世界著名的表演團體:北京中央民族樂團、北京京劇院、菲律賓藝術學院、馬來西亞舞蹈學院;臺灣明華園、尚和、唐美雲歌仔戲團;國光豫劇團,臺北佛光青年歌詠隊;山西太原舞蹈團、福建省歌舞劇院、廣西木偶劇團、河南豫劇院、西班牙智利拉拉劇團,河南雜技團、河北雜技團、山東雜技團、江蘇大劇院、南京市京劇團、河南省藝術中心、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等來獻藝,讓臺灣社會民眾不用舟車勞頓,就可以免費欣賞人文藝術,提昇心靈的資糧。

四聖塔[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光大佛,前側為「悲塔」、後側為「智塔」。

基座四隅有四塔,塔身壁龕乃浮雕圖案。塔內各設有菩薩造像,分別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

佛光大佛[编辑]

佛陀紀念館的建築極具藝術價值,也是會「說法」的建築,在中軸線的最高點,坐著世界最大的銅鑄坐佛—佛光大佛,坐西朝東,連同基座及建築共108公尺,重1,780公噸,右手結佛光人熟悉的蓮花印,左手與願印,呈現人間慈悲圓滿相。許多遊客總希望能近距離禮拜大佛,釋星雲秉持給人歡喜之理念,啟建了「大佛平台」,開放一處可容納2000人禮佛的寬廣之地。大佛平台、四聖塔於每週六由法師帶領大眾繞塔修持,修福修慧。[4]

四十八個地宮[编辑]

「地宮」顧名思義,就是地下的宮室。佛陀紀念館有四十八座地宮,分佈在「本館」正下方,珍藏著數千件文物。時代走過的歷史軌跡、來自全球的生活記憶,在這裡以「真空」狀態,保存給人類的子子孫孫[1],並向全球大眾徵集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當代性及紀念性之各種文物。由於每百年才會開啟一室,因此全部地宮要4800年才會開完[7]。同時每年更舉行「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承載珍貴文物的寶轎,朝本館前進,送入地宮珍藏。[8]

藝術[编辑]

立體浮雕[编辑]

漫步環館道路,南北風雨走廊的立體浮雕藝術,是釋星雲的創意,也是佛教藝術的創舉,啟發大眾心靈智慧,認識生命的可貴。

佛陀行化圖[编辑]

22幅「佛陀行化本事」,穿插古德偈語,呈現佛陀一生重要的弘化事跡,福慧圓滿。

禪話禪畫[编辑]

1993年大陸知名畫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以《星雲禪話》為體材畫下百幅禪畫的人物,由佛光山典藏。佛陀紀念館遴選40幅作品,雕塑彩繪,栩栩如生。

護生圖[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護生畫集》浮雕

八塔長廊的圍牆壁面,有70幅以畫說法的《護生畫集》浮雕及14幅《佛光菜根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偈語,總計86幅護生圖浮雕。《護生畫集》浮雕為豐子愷先生《護生畫集》的漫畫,配合弘一大師題詩的墨寶,是佛教所倡導的慈悲與戒殺的體現,藉此宣揚護生概念,彰顯佛陀護生愛生的慈悲。護生圖浮雕是由現代雕塑家葉先鳴製作,傳統藝術彩繪家陳啟明彩繪。

名家書法碑牆[编辑]

黑色花崗岩的碑牆,以釋星雲《佛光菜根譚》75篇為底本,透過知名書法家書寫不同的字體,鑴刻於牆,書卷氣息讓人低吟流連。

一筆字[编辑]

所謂「一筆字」指釋星雲所寫的書法,每一張都是「一筆」到底,不容間斷;因為只要中途停頓,就會看不清、抓不準筆畫而難以下筆,因此他不得不一 氣呵成,一揮而就。高齡超過九十歲的他,由於四十多年的糖尿病,導致視網膜剝離,合併眼底黃斑部細胞鈣化,雙眼視力模糊,幾乎看不見;雙手更是不聽使喚的顫抖,但他仍然藉著用「心眼」寫出一手少人能及的一筆字。一筆字書法常設展館位於佛陀紀念館六度塔,提供一筆字墨寶、書法拓印及一筆字3D電影供遊客欣賞。館內更有一筆字相關文創產品的自在紀念品店,看見一筆字的藝術之美。

石雕[编辑]

石雕藝術有著堅毅、樸實之美,國際藝術家吳榮賜慧心巧手雕刻,以泉州白石雕刻出八宗祖師,泉州青斗石雕刻出十八羅漢,其神韻皆靈活靈現。期待觀者了解佛教賢者,見賢思齊。

十八羅漢[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十八羅漢石雕

十八羅漢尊像位於本館前的菩提廣場兩側,包括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阿那律、優波離、阿難、羅睺羅、迦留陀夷、賓頭盧、周利槃陀伽、蓮華色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妙賢比丘尼、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其與一般常見的十八羅漢頗不相同。

該組造像以佛陀十大弟子為主,加入《阿彌陀經》諸羅漢以及中國佛教常見的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其中最特別的是包含蓮華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和妙賢比丘尼三位尊者,係釋星雲有鑑比丘尼亦對佛教有諸多貢獻,遂將三位女尊者納入十八羅漢之列,彰顯佛教的平等觀。 十八羅漢如下:

  1. 大迦葉 (頭陀第一)[9]
  2. 目犍連 (神通第一)[10]
  3. 舍利弗 (智慧第一)[11]
  4. 阿那律 (天眼第一)[12]
  5. 羅睺羅 (密行第一)[13]
  6. 阿難陀 (多聞第一)[14]
  7. 迦旃延 (論議第一)[15]
  8. 迦留陀夷 (教化第一)[16]
  9. 賓頭盧 (福田第一)[17]
  10. 周利槃陀伽 (解脫第一)[18]
  11. 優波離 (持戒第一)[19]
  12. 富樓那 (說法第一)[20]
  13. 須菩提 (解空第一)[21]
  14. 降龍羅漢迦毗摩羅[22]
  15.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23]
  16. 大愛道比丘尼(女眾弟子中僧臘第一,佛陀的姨母、以國母之尊入道,為出家女眾之首)[24]
  17. 妙賢比丘尼(女眾弟子中宿命通第一)[25]
  18. 蓮華比丘尼(女眾弟子中神通第一)[26]

八宗祖師[编辑]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八宗兼弘,所謂「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正是八個宗派的最大特色。釋星雲希望藉著八宗祖師的風範作為僧信二眾立身處世的楷模。

展廳[编辑]

佛館四個展廳分南北兩側,南為一、二展廳,北為三、四展廳。第一、二展廳中設有可立體透視的中間島型櫃,參觀者能盡興觀覽展品的精髓;第三、四展廳間活動 隔板的設計,讓藝術家更可自由移動佈展。四個展廳的開放,成就許多名家與大眾結下好因好緣,提升人文藝術之風。不管您是觀賞家亦或遊客,這裡的展覽平台屬 於每個人。[27]

佛陀紀念館推動兩岸文化展演,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年合作協議的佛教文物展,以及非遺展覽、多元藝術特展等。大陸各博物館陸續或持續到佛陀紀念館所呈現的各項文化展演,都是真、善、美,豐富人們的心靈,也開啟人心向善之光明。[4]

教育[编辑]

佛陀紀念館宛如一所開放式的校園,提供各階層人士美好的學習環境,其中有自然生態教育、生命教育、文化藝展、故事講演等,是學校校外教學的最佳選擇。透過自然生態的觀賞,例如賞鳥及賞蝶等,以推廣生態保育的觀念,共同愛護園區生態環境。

佛館為發揚中華文化,提升生命、品德教育與道德觀念,倡導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培養學童尊重包容,學習互動及淨化心靈為目標,歡迎海內外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幼兒園等至佛館舉辦校外教學參訪活動。[28]

以啟示大眾愛惜生命之《護生圖》、佛陀教育大眾之《佛陀行化圖》以及展現禪師睿智幽默之《禪話禪畫》等為教材,並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如:佛陀的一生及佛教節慶,讓學生以互動方式認識中華文化,藉此提升學生的優良道德品格。[29]

館際交流[编辑]

佛陀紀念館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是一座譽享國際的博物館,每年吸引眾多國際人士慕名而來,進行交流參訪,展開一場深度之旅。

為推廣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佛陀紀念館陸續與兩岸各博物館,包含國家文物局、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等簽立友好博物館,共同推展與保存中華文化、博物館公共服務。

得獎事蹟[编辑]

  • 2012年11月27日,榮獲第13屆「國家建築金獎」之文化教育類金獅獎。
  • 2013年11月22日,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列。
  • 2014年7月1日,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
  • 2014年7月15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4年旅行者之選大獎」,排行臺灣高雄景點第一名。
  • 2014年10月25日,榮獲高雄市政府頒贈觀光風景區年度「優良公廁獎」。
  • 2014年11月13日,成為第一個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驗證的宗教團體和博物館。
  • 2014年12月16日,巴士淨房榮獲行政院環保署列名優質特色公廁。正式發布在「幸福守廁—便所王國的奇幻旅程」公廁電子書。
  • 2015年8月10日,榮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列管廁所評鑑「特優」殊榮。
  • 2015年10月31日,榮獲高雄市「104年度觀光風景區類優良公廁獎」第二名。
  • 2016年1月16日,榮獲第五屆中國旅遊投資艾帝亞獎之「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遊項目獎」。
  • 2016年5月25日,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布網路背包客票選2016旅遊精華,佛館名列全台前十大地標之一。[30]
  • 2017年5月23日,第三度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7年旅行者之選—台灣最佳地標性景點」全台前十大地標之一。[31]
  • 2017年6月21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年卓越獎」(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32]
  • 2017年8月30日,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廁特優場所認證。
  • 2018年5月24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8優等證書和名人堂」。
  • 2018年, 世界紀錄-世界最多佛像與神像同時聚集的全球多元宗教聯誼會。
  • 2019年5月23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9優等證書和名人堂」。
  • 2020年8月20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20最風雲得主」。
  • 2020年,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廁特優場所認證」。
  • 2020年,榮獲認證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會員。
  • 2021年,獲高雄旅遊網熱門推薦TOP NO1 。
  • 2021年,再度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的國際博物館。

開放時間[编辑]

  • 休館日:自2017/03/07日起,每逢週二休館。唯以下週二不休館:
    • 1/1(二)元旦
    • 2/5至3/5(二)農曆春節
    • 5/14(二)慶祝佛光山開山系列活動
    • 11/12(二)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 11/19、12/3(二)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期間
    • 12/24(二)2019世界神明聯誼會前夕
  • 開館時間
    • 平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週六日及例假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禮敬大廳開放時間
    • 平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週六日及例假日:上午09:00~下午19:00
  • 春節開放時間:依當年度公告。

交通[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傍晚的佛陀紀念館

自行開車[编辑]

若由北向南下,由國道1號至新市收費站後,轉國道8號接國道3號,經過中寮隧道後轉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在大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台29線,即達佛光山。

若由南向北上,可從高雄中山、中正、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於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在大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台29線,即達佛光山。

大眾運輸[编辑]

  • 搭乘台鐵
    • 至新左營車站轉搭高雄客運E02哈佛快線 至佛陀紀念館。
    • 至高雄車站,轉乘高雄客運8009路、8010路、8010區間車。
    • 至鳳山車站,轉搭東南客運大樹祈福線至佛陀紀念館。
    • 至九曲堂車站,轉搭東南客運橘7B路、大樹祈福線、高雄客運8010路、8010區間車至佛陀紀念館。
  • 搭乘高雄捷運
    • 至捷運大東站、捷運鳳山國中站,轉搭東南客運大樹祈福線至佛陀紀念館。
  • 搭乘高鐵
    • 至高鐵左營站轉搭高雄客運E02哈佛快線至佛陀紀念館。
  • 搭乘公車
    • 東南客運
      • 橘7B路:自由路(被服廠)-佛陀紀念館
      • 大樹祈福線:臺鐵鳳山站-佛陀紀念館
    • 高雄客運
      • 8009路:高雄-澄清湖-旗山
      • 8010路:高雄-旗山
      • 8010區間車:鳳山-旗山
      • E02哈佛快線:高鐵左營站-佛光山

違建問題[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本館建築使用執照

佛光山寺表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主館建築及「佛光樓」建築,已分別於2009年12月25日及2011年11月24日取得使用執照;「佛光堂」之建築,亦於2012年4月26日取得建築執照[33]。

2012年2月9日,民主進步黨兩位高雄市議員鄭新助、林芳如在高雄市議會對於佛光山周邊交通問題的改善,要求高雄市政府處理,並質詢部分建物的合法性。對此,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表示,佛陀紀念館區因尚未開發完成,已要求佛光山儘速補申請合法執照,並修正佛陀紀念館區的開發計畫。

2012年5月3日,台灣《壹週刊》報導稱目前佛陀紀念館僅佛光大佛(佛光館)、本館及佛光塔取得使用執照,其餘仍在送件審議階段[34][35][36]。針對該報導,佛光山寺提出聲明稱:「佛館第二期工程已取得內政部開發許可,部分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已交政府審查中。」「佛光堂之建築,亦於2012年4月26日取得建築執照。」「佛館之山門只作牌樓景觀之用,政府亦於審查中。」[33]。但截至2013年的媒體報導,佛陀紀念館的違建問題仍未有改善[37]。

註腳[编辑]

  1. ^ 1.0 1.1 人間佛國.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ISBN 978-986-216-858-5.
  2. ^ 2.0 2.1 2.2 2.3 2.4 佛陀紀念館官網.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3. ^ 李如定. 禮敬大廳. 人間福報網站. 2011-10-09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釋如常主編,《博物館的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出版,2016年4月,ISBN =978-986-834-464-8。
  5. ^ 館「千人曬經」為國際書展和蔬博會揭幕 「千人茶禪」小茶師成果展吸引千人品茗. 中時電子報.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6. ^ 200小茶師掌壺 千人茶禪品茗悟道. 人間福報. [2017-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7. ^ 王美珍. 佛陀紀念館開幕 成台灣新地標 星雲大師以建築說法,打造人間佛國. 遠見雜誌2012年1月號(第307期). 2010-02-02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8. ^ 人間福報 : 珍寶入地宮 4800年再見.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9. ^ 心皓.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0}大迦葉 頭陀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8 [2012-01-22].
  10. ^ 奕池.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4} 目犍連 神通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4 [2012-01-22].
  11. ^ 杜荷.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5} 舍利弗 智慧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5 [2012-01-22].
  12. ^ 光生.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2} 阿那律 天眼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2 [2012-01-22].
  13. ^ 苗方.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1} 羅睺羅 密行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1 [2012-01-22].
  14. ^ 喜心.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9} 阿難尊者 多聞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7 [2012-01-22].
  15. ^ 鏡子.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3} 迦旃延 論議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3 [2012-01-22].
  16. ^ 妞吉.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6} 迦留陀夷 教化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4 [2012-01-22].
  17. ^ 絲苗.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7}賓頭盧 獅吼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5 [2012-01-22].
  18. ^ 絲苗.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8} 周利槃陀伽 解脫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6 [2012-01-22].
  19. ^ 絲苗.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4》 優波離尊者 持戒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0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20. ^ 若愚.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6} 富樓那 說法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8 [2012-01-22].
  21. ^ 杜荷.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5} 須菩提尊者 解空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1 [2012-01-22].
  22. ^ 絲苗.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7} 迦毗摩羅 降龍羅漢.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3-01 [2012-01-22].
  23. ^ 絲苗.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8} 彌勒尊者 伏虎羅漢.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3-02 [2012-01-22].
  24. ^ 杜荷.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1}大愛道 首位比丘尼.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7 [2012-01-22].
  25. ^ 杜荷.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2} 妙賢 宿命通第一比丘尼.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8 [2012-01-22].
  26. ^ 杜荷. 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3} 蓮華比丘尼 神通第一.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9 [2012-01-22].
  27. ^ 佛陀紀念館官網.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28. ^ 佛陀紀念館校外教學.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29.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校外教學.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30. ^ 《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2016. ISBN 9789868344648.
  31. ^ 佛光山、佛館 3度蟬聯台灣地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32. ^ 佛館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頒贈2017年卓越獎.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33. ^ 33.0 33.1 〈針對週刊報導 佛光山寺提出聲明〉. 人間新聞. 2012-05-03.
  34. ^ 佛光山 莊嚴塔群是大違建. 蘋果日報. 2012-05-03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中文(臺灣)).
  35.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驚爆超大違建. 壹電視新聞台.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36. ^ 佛陀紀念館偷跑 20公頃廣場違建. TVBS新聞.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7. ^ 佛陀紀念館 違建1年仍未開罰.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參考文獻[编辑]

  • 如常法師主編:《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臺北市: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6年,ISBN:978-986-83446-4-8
  •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臺北市:天下文化,2011年,ISBN:978-986-21685-8-5
  • 如常法師、吳棠海主編,《佛教地宮還原:佛陀舍利今重現,地宮還原現真身》,高雄市: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11年,ISBN:978-957-45727-1-7

外部連結[编辑]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英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臉書(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臉書(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uTube上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頻道
  •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 佛陀紀念館360全景導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星雲大師一筆字世界巡迴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灣,你好!】沙發環島空拍鷹眼系列 - 2015/7/27 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卷一
  • 【台灣,你好!】白皮書事件簿 2015-07-27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2017年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臺灣博物館

北北基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國史館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中正紀念堂 · 自來水博物館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郵政博物館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北投溫泉博物館 · 台北探索館 ·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 · 國軍歷史文物館 · 海關博物館 · 長榮海事博物館 ·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袖珍博物館 · 楊英風美術館 ·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 臺北紅點設計博物館 ·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輔仁大學中國天主教文物館 · 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 · 十三行博物館 · 鶯歌陶瓷博物館 · 黃金博物園區 · 淡水古蹟博物館 · 鴻禧美術館 · 朱銘美術館 · 李梅樹紀念館 · 世界宗教博物館 ·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 淡水咖啡博物館 · 真理大學理學堂大書院 · 紅樹林生態展示館 · 泰山區娃娃產業文化館 ·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基隆故事館 ·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 中元祭祀文物館 · 基隆市防災教育館 · 海山學文物展覽館 · 大板根茶葉歷史文物館 · 明志書院 · 關渡美術館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 · 北師美術館 · 林語堂故居 · 胡適紀念館 ·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 嶺南美術館 ·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 ·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 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桃竹苗

世界警察博物館 · 可口可樂博物館 · 中國家具博物館 · 桃園海洋生物教育館 · 台灣高鐵探索館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 桃園市客家文化館 ·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 巧克力共和國 · 中壢街區博物館 ·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 米粉博物館 · 瑞龍博物館 · 三義木雕博物館 ·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 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 · 名冠藝術館 ·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 苗栗陶瓷博物館 · 苗栗縣泰雅文物館 · 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中彰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本館 · 植物園 ·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 鳳凰谷鳥園)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 亞洲現代美術館 ·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 龍井水裡港文物館 · 新天地西洋博物館 · 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 鹿港民俗文物館 · 雞精博物館 · 南投縣自然史教育館 · 南投縣竹藝博物館

雲嘉南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劍湖山咖啡博覽館 · 劍湖山高山青茶博物館 · 詔安客家文化館 · 雲林布袋戲館 · 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 · 梅嶺美術館 · 台灣寺廟藝術館 · 嘉義市立博物館 ·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 獄政博物館 · 嘉義鐵道藝術村 · 許世賢博士紀念館 · 嘉義市立美術館 · 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 · 祥太文化館 · 嘉義石頭資料館 · 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 · 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 · 蚵博館 · 國立嘉義大學昆蟲館 · 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科學教育館 ·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 奇美博物館 · 臺南文化中心 · 新營文化中心 · 台江文化中心 · 臺南市自然史教育館 · 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 氣象博物館 · 熱蘭遮城博物館 · 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 蕭壠文化園區 · 總爺藝文中心 · 方圓美術館 · 臺灣鹽博物館 · 家具产业博物馆 · 德陽艦軍艦博物館 · 司法博物館 · 臺南市美術館 ·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國家廣播文物館 ·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高屏澎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兒童美術館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高雄市客家文物館 · 高雄市眷村文化館 · 高雄市文化中心 · 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 · 排灣雕刻館 · 高雄文學館 · 岡山文化中心 · 屏東縣自然史教育館 · 澎湖縣海洋資源館 · 澎湖生活博物館 · 竹灣螃蟹博物館 ·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 · 小門地質館 · 甲仙化石館 ·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 高雄市電影館 · 旗津貝殼博物館 · 打狗鐵道故事館 · 哈瑪星臺灣鐵道館 · 高雄市皮影戲館 ·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高雄港港史館 · 海軍軍史館 · 陸軍軍史館 · 空軍軍史館 · 航空教育展示館 · 陳中和紀念館 · 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 · 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 · 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 郵政博物館高雄分館

宜花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 ·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冬山風箏館 · 螃蟹博物館 · 甲子蘭酒文物館 · 台灣流行音樂博物館 · 宜蘭縣史館 · 宜蘭美術館 · 宜蘭設治紀念館 · 計程車博物館 ·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 七星柴魚博物館 · 花糖文物館 · 布農族文化館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小丑魚主題館 ·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 ·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 台東鸞山森林博物館 · 臺東美術館

金門、馬祖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 八二三戰史館 · 古寧頭戰史館 · 湖井頭戰史館 · 金門縣水族教育展示館 · 金門縣烈嶼鄉文化館 · 馬祖民俗文物館 ·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興建中/規劃中

臺中市立美術館 · 國家鐵道博物館 · 新北市立美術館 · 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 ·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國家軍事博物館 · 國家漫畫博物館 · 花蓮縣考古文化館 · 師大美術館 · 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

已結束營業

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 · 台北海洋館 ·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航空科學館 · 桃園海洋館 · 台灣電視博覽館 · 陽明高雄海洋探索館

大佛

東亞
中國大陆
山西

  • 云岗大佛
  • 蒙山大佛

河南

  • 龙门大佛
  • 中原大佛

江蘇

  • 灵山大佛

浙江

  • 天工大佛
  • 新昌大佛
  • 雪窦山大佛

江西

  • 东林大佛

四川

  • 乐山大佛
  • 半月山大佛
  • 荣县大佛

重慶

  • 南坪古佛

甘肃

  • 炳靈寺大佛

香港

  • 天坛大佛

日本

  • 奈良大佛
  • 鎌倉大佛
  • 兵庫大佛日语能福寺
  • 高岡大佛
  • 牛久大佛
  • 上野大佛
  • 國府大佛
  • 鎌谷大佛日语鎌ヶ谷大仏
  • 岐阜大佛日语岐阜大仏
  • 東京大佛日语乗蓮寺

台灣

  • 佛光大佛
  • 八卦山大佛
  • 天恩彌勒大佛
  • 湖山寺彌勒大佛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東南亞
泰國

  • 泰國大佛英语Great Buddha of Thailand
  • 富貴大佛英语Wat Phra Yai
  • 普吉大佛
  • Luangpho Yai英语Luangpho Yai
  • Wat Intharawihan英语Wat Intharawihan

緬甸

  • Laykyun Sekkya英语Laykyun Sekkya

南亞
印度

  • 海德拉巴大佛英语Buddha Statue of Hyderabad
  • Buddha Park of Ravangla英语Buddha Park of Ravangla

斯里蘭卡

  • 奧卡納大佛英语Avukana Buddha statue
  • 普杜鲁瓦格勒英语Buduruvagala
  • 瑪利嘎維拉英语Maligawila Buddha statue
  • Gal Vihara英语Gal Vihara

不丹

  • 金刚座释迦摩尼大佛英语Buddha Dordenma statue

阿富汗

  • 巴米揚大佛

臺灣宗教百景

建築

  •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
  • 臺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 台北清真寺
  • 臺北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行天宮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 艋舺龍山寺
  • 臺北指南宮
  • 松山慈祐宮
  • 松山慈惠堂
  • 三峽祖師廟
  • 金山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 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 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
  • 桃園原民部落基國派老教堂
  • 桃園壽山巖觀音寺
  • 大溪齋明寺
  • 大溪蓮座山觀音寺
  • 南崁五福宮
  • 中壢仁海宮‧聖蹟亭
  • 新竹竹蓮寺
  • 新竹長和宮
  • 峨眉彌勒大道大自然文化世界
  • 新埔褒忠亭義民廟
  • 通霄神社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 大肚磺溪書院
  • 臺中柳原教會
  • 彰化八卦山大佛
  • 鹿港龍山寺
  • 彰化玻璃廟護聖宮
  • 埔心羅厝天主堂
  • 彰化孔子廟
  • 鹿港天后宮
  • 彰化南瑤宮
  • 南投藍田書院
  • 埔里中台禪寺
  • 國姓靈光寺
  • 草屯雷藏寺
  • 草屯光慧文教館
  • 麥寮拱範宮
  • 土庫順天宮
  • 嘉義城隍廟
  • 新港水仙宮
  • 臺南孔子廟
  • 臺南延平郡王祠
  • 臺南祀典大天后宮
  • 臺南西華堂
  • 南鯤鯓代天府
  • 白河火山碧雲寺
  • 白河大仙寺
  • 臺南祀典武廟
  • 臺南大智山玄空法寺
  • 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 臺灣首廟天壇
  • 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 高雄佛光山寺‧佛陀紀念館
  • 高雄一貫道神威天台山道場
  • 內門順賢宮
  • 台東天后宮
  • 臺東三仙台
  • 吉安慶修院
  • 花蓮慈濟文化園區
  • 澎湖天后宮
  • 澎湖觀音亭
  • 金門海印寺
  • 沙美萬安堂
  • 烈嶼保生大帝廟

節慶

  • 雞籠中元祭
  • 平溪天燈節
  • 頭城搶孤
  • 宜蘭水燈節
  • 二結王公過火
  •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
  • 玉清宮苗栗𪹚龍
  • 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
  • 竹山社寮紫南宮吃丁酒‧借金
  • 名間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 口湖牽水藏
  • 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
  • 雲林六房媽過爐
  • 阿里山鄒族戰祭Mayasvi
  • 鹽水蜂炮
  • 西港刈香
  • 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王船祭
  • 內門宋江陣
  •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 恒春搶孤及爬孤棚
  • 臺東炮炸寒單爺
  • 花蓮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年祭
  • 金門風獅爺
  • 金門浯島迎城隍

複合

  • 臺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
  • 新竹都城隍廟+竹塹中元城隍祭
  • 臺中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 臺中樂成宮+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 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
  • 萬金聖母聖殿+聖母遊行
  • 馬祖金板境天后宮+燒塔節

  •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台灣主题
  •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高雄主题
  •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文化主题
  • 佛光 山 佛陀 紀念館
    宗教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