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幼 代 間 方案 之 概念 和 發展

蒙特梭利的代間學習方案

2019/12/20 王欣 |(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近年來,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的現象日益彰顯,許多國家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Ultra-aged society)。根據 2019 年聯合國國際人口和發展會議(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統計,在壽命延長加上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之下, 預估在 2050 年時,全球 65 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達 1/6 ,初估超過 15 億人。而臺灣在這波高齡化的浪潮之下,極有可能在 2026 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註 1)。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各國政府開始重視高齡議題,不論在法規、政策或產業方面,皆有所因應對策,可從教育、福利及醫療等三大面著手。其中,若期望從根本性地緩和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可從家庭、學校及社區著手推動教育宣導的工作,來提升個人對超高齡社會的瞭解與認知。(曹孝元,2018)

事實上,針對全球高齡化的問題,聯合國在過去 20 年來,已於歷次大會中多次提出與高齡教育有關的宣言及行動,其中,「推展代間學習(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IGL)方案」,正在國際間蔓延出一股熱潮。(Hatton-Yeo & Ohsako, 2000)

根據 Ohsako(2002)的定義,「代間學習」是指讓高齡者與孩童彼此於生活學習體驗,且「不具壓力」的學習。與代間學習相關的概念,如:代間互動、代間方案、老幼共學及青銀共學等,皆是強調至少兩個不同世代的人於互動、分享中,學習彼此的價值觀、經驗及技能等。

代間其實存在著同質性。從心理學家 Eric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可以發現老年人在心智功能逐漸退化之後,會變的很像孩子,具真誠、固執的心智,且渴望被注意和被愛,此外也喜歡重複的事物。因此,代間學習,或許是重建長者生命價值,並能消彌隔代鴻溝的方式

(延伸閱讀:《我的爺奶同學》:英國「老幼共托」的長照實驗

透過代間學習,可增加年輕的學習者與高齡者相處的機會,重建年輕世代與高齡者的關係,並有助於高齡者學習與適應新的角色,活化其老年生活,甚至重拾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價值。然而,代間學習其實是需要透過適當的活動引導,讓參與者能彼此互相學習,因此活動的設計需投入相當的心力, 才能誘發彼此持續肯定與學習的良好互動關係。而有系統規劃的「代間方案」(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正是透過嚴謹規畫而產出的代間活動設計。(Berenbaum & Zweibach, 1996)

目前,世界各國已有許多蒙特梭利學校推行代間學習方案,以下以舉兩個案例說明。

【案例 1:美國 Crossway Community

Crossway Community 是美國馬里蘭州肯辛頓一間針對婦女及其子女的寄宿教育計劃的綜合性中心,Kathleen Guinan 於 1990 年創立,該中心融合了創新的成人教育計劃、蒙特梭利學校和社區中心。

這項創新的成人教育計劃便是「國家蒙特梭利與老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ontessori and Aging),此為 Crossway Community 與失智症護理專家 Jennifer Brush 之間的開創性合作。此計畫在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中,將老年失智症、兒童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聚集在一起。孩子們能從長輩的智慧和生活經驗中受益,老年失智症患者能被賦予過有意義的生活的權利,而家庭經培力過後,則能夠為失智症患者提供最佳的體驗環境,在自己的家中進行布置蒙特梭利預備好的環境。Kathleen Guinan 認為,轉型首先要從根本上將家庭視為一種情感系統,這意味著對於「世代相傳學習」的認同。

以下是「國家蒙特梭利與老齡中心」所進行的計畫:

  1. 工作坊:每年會針對期望能將蒙特梭利方法應用於高齡及失智症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家庭,來規劃實務培訓工作坊。

  2. 招募志工:鼓勵記憶力喪失的失智症長者,成為蒙特梭利學校志工,老年人將有機會自願及有意義地與蒙特梭利學校的孩子們互動。

  3. 學習實驗室:設立一個學習實驗室,長者的家人和醫療專業人士能體驗到專門為失智者設計的產品及活動的空間,以支持老人培養獨立。

【案例 2:臺灣的蒙特梭利幼兒園】

在臺灣,也有蒙特梭利幼兒園實施代間學習方案。

臺北市萬華幼兒園是一所公立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帶領幼兒園孩童組成 「小小溫暖隊」,定期關心與問候社區中的獨居老人,逢年過節唱歌給老人聽,而和老爺爺聊天的過程中,得知老師童年有飼養雞,於是開始在幼兒園養雞,並將雞所生下的蛋送給老爺爺,因而喚起老爺爺童年養雞的回憶。除此之外,小朋友也寫信給臺北市萬華區的多所小學校長,呼籲他們一起關心獨居老人。

臺北市萬華幼兒園「小小溫暖隊」關心獨居老人(詳見影片內容 1:20-3:30)

彰化縣橋頭國小附設幼兒園亦為一所公立蒙特梭利幼兒園。由於蒙特梭利教育強調的是日常生活教育,因而園長認為將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延伸至與老人互動學習,對於孩童的成長亦能有所助益。目前已實施母語教育及文化教育,透過老人與孩童共學,孩子能學習到老人的生活智慧。

(延伸閱讀:教育廣播電台〈校園五四三〉-蒙特梭利教學及老幼共學

除了一般身心健康的高齡者,亦有許多長者隨著年紀增長而患有失智症,目前國際間已有代間學習方案運用於年輕人或孩童與失智症長者互動之研究。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在實踐中會嶄露尚保有的能力,並且他們身在其中,能完全理解到教學對孩子的重要性,而孩童則有機會與這些長者互動,與這些「領養的祖父母」(adopted grandparents)建立友誼。( Lee, Camp & Malone, 2007)

【案例 1:美國羅伯特學院(The Roberts Academy)】

美國一間蒙特梭利中學羅伯特學院(The Roberts Academy)創建了一項代間學習方案,此方案是和 Hillcrest Health Services(一間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提供高級生活、記憶護理和成人日間服務的組織)的 Anna Fisher 博士合作,於其幫助下所設計的研究計畫。瑪麗亞‧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乃貫穿於人的一生。此項研究計畫乃根基於此,而研究顯示,藉由這些有愛心的失智症患者參與在中學生的學習,增加了學生完成初中及高中學業的可能性。

羅伯特學院的代間學習方案於每週五進行,失智症長者與羅伯特學院的中學生會根據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一起來學習,而尚保有記憶支持的患者及受失智影響較小的患者都能參加。自此向計畫啟動以來,學生們亦能夠參與研究,包括創造及發展給予失智症長者使用的教具和活動,並能對其效果進行評估。此外,他們還有機會獲得一些醫療保健的經驗,並率先幫助解決影響當今社會的重大問題。

學生們和失智症長者都十分享受在這個學習活動中。失智症長者提供給學生無法從教科書中學到的經驗及歷史,而學生則學習成為領導者、團隊成員及社區夥伴,同時培養出同理心,這使他們獲得在學術環境和勞動中能加以應用的生活技能。由此向計畫可知,具有代間學習方案的學校確實是終身學習的好所在。

(延伸閱讀:Roberts Academy students and dementia patients learn from one another

【案例 2:瑞士 EMS Petit-Chezard SA養老院】

另一個案例是來自瑞士 EMS Petit-Chezard 養老院。在此居住的失智症長者會定期邀請當地學校的孩子參加不同主題的活動。例如:在復活節期間,他們邀請了 25 個 5 歲和 6 歲的孩子,一起討論小雞和雞蛋的話題。五位失智長者與五個孩子在工作站上一起工作,向其他孩子介紹了有關雞蛋內小雞生長的時間軸謎題、雞蛋畫、孵化相關的閱讀及討論,並一同創作復活節的裝飾品。每種活動都根據失智長者的能力而有所調整,並由他們領導著孩子進行。此外,失智長者也為孩子們製作了蒙特梭利的教具,如:衣飾框(dressing frames)或粉紅塔(Pink Tower),並且向孩子們的學校提供他們所創作的教具,甚至示範了如何使用它們。此後,這些孩子們也邀請年長的朋友一同上學,向失智症長者介紹自己在幼兒園的活動。

在高齡教育的推動方面,臺灣已推行多年,設置了樂齡學習中心及樂齡大學,並試辦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及培訓高齡教育相關人員等。2017 年,教育部推出「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2017 至 2020 年執行),其中,所強調的策略重點,亦強調「代間教育」的推廣及人員培訓(註 2),期望各級學校能將世代融合議題融入教學,並鼓勵發展代間教育的教材、活動及方案等。有鑑於此,或許,臺灣的蒙特梭利學校可參考其它國家的經驗,率先成為推動代間教育的典範,帶動臺灣體制內學校及實驗教育學校,來發展代間教育的課程方案,關心高齡及老化議題,並將這股決心化為實際行動。

1.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 7 %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達 14 %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 20 %則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臺灣則極有可能在 2026 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2. 「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的策略重點中,提及「代間教育」的項目有以下兩項:

(1)發展代間教育專業培訓:

a. 辦理各級學校教師之老化及代間教育培訓

b. 辦理各級學校教師世代融合議題,融入教學之培訓

(2)發展多元代間教育方案

a. 鼓勵發展代間教育方案

b. 鼓勵製播代間教育多元媒材

c. 鼓勵辦理代間教育推廣活動

d. 鼓勵辦理世代融合議題融入學校課程與活動

參考資料

曹孝元(2018)。從心出發的代間教育。新北市終身學習期刊,17,5-11。

Berenbaum, R. L.,Zweibach, D. F.(1996). Young adults with down syndrome as caregivers for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An intergenerational project.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26(3),159-169.

Erikson, E.H.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A Review.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Hatton-Yeo, A. & Ohsako, T. (2000).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mes: Public Policy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 The Beth Johnson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www.unesco.org/education/uie/pdf/intergen.pdf

Ohsako, T. (2002). The role of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 in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ages. In Medel-Anonuevo(Ed.), Integrating lifelong learning perspectives(pp. 186-207).

將蒙特梭利教育方法運用於失智症照護,不僅能彰顯並增強失智症患者的能力,在預備好的環境中進行有意義的活動,使患者與「現實生活」相連結,而每天的工作角色及任務乃由簡單到困難、具體到抽象,從而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幫助失智症患者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

「失智者的蒙特梭利活動」透過創建「認知提升」來理解失智症患者,評估和納入每個人所處的發展階段,從而最大化其能力,並以此為他們創造機會來進行有意義的活動,使失智症患者能保持一定的自主權和尊嚴,從而繼續為社區做出貢獻。

藉由了解蒙特梭利認知悠能法的照護原則及操作流程,學習更深入地認識每一位失智者的生命歷程與故事,進而營造出「預備好的環境」。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