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中華白海豚生活在人類活動相當頻繁的岸邊,棲地十分容易受到人類干擾。像中國廈門海域及珠江口在1980年代以前,常可目睹中華白海豚躍出海面的景觀,之後因為海岸工程建設、水產養殖過度開發、水質污染等原因,使得棲地縮小,中華白海豚數量也大幅銳減。

台灣西部海域的中華白海豚,其棲地與台灣西海岸開發區域重疊範圍極大,同樣也面臨到生存威脅。例如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近海魚類,而漁業捕撈行為會造成中華白海豚食物減少,或使牠們被誤捕,甚至被網具纏繞。再如中華白海豚辨識物體的位置及方向主要靠回聲定位(其鼻孔下有一氣囊,可藉由鼻塞肉的開閉發出聲波,聲波遇物體後產生回音,海豚便能知道物體的位置),而海岸工程往往會製造水下噪音,干擾牠們的定位系統。

Easy learn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黃祥麟根據已知的中華白海豚生活史特徵進行評估,得到的結果是若白海豚的棲息地環境劣化(如水源污染、食餌減少、棲地破壞、噪音干擾等影響),即使中華白海豚的死亡率只略微上升,也會造成族群在未來 200 年內滅絕。

黃祥麟也模擬族群若因為海岸開發活動造成永久分隔為南、北兩個亞群,在沒有更強化的保育措施下,各亞群的個體數量都將持續性衰退。此外,他還發現分隔後的亞群即使因為保育措施而得到生存,也會因為族群數量極少,容易近親交配,導致遺傳多樣性下降。從長期演化及適應角度來看,將使一些隱性、不利於生存的基因頻率提高,危及亞群的生存。

白海豚廊道可行嗎?


國光石化開發案造成諸多學者極大反彈,有一爭議點就是該開發案需填海造陸 4000 公頃,不但縮小中華白海豚的棲地,也可能使南、北熱區的通道受阻。

周蓮香表示,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是極度瀕危的動物,應該設法保育,任何開發對牠們而言,都是一種傷害。不過如果國光石化真的要開發,她建議在工業區外圍佈置與原來棲地環境類似的生態廊道,並在必要時引導白海豚往廊道游(見下圖)。訓練方法可以是每次見到白海豚,便以機器放出特殊音頻的聲音,同時投置白海豚的食物,反覆幾次,白海豚就能將聲音與食物聯想在一起,之後再利用聲音與食物引誘牠們至廊道附近。一段時間後,白海豚即可學會利用生態廊道往返南、北熱區。

Easy learn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中華白海豚移動路線及生態廊道區域示意圖。周蓮香教授建議在工業區外圍佈置與原來棲地環境類似的生態廊道,以藉此引導白海豚順利往返南、北熱區。(電腦繪圖:姚裕評)

讓白海豚穿越生態廊道,最困難的是途中會經過一段寬約 700 公尺、水深 15~27 公尺的水域,因為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一般主要在 15 公尺水深以內的水域活動,但也可以跨過 15~30 公尺深的水域。也就是說,若牠們需要往南或向北,這個海水深度不會造成完全阻隔。不過,周蓮香也不諱言地說,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支持以集魚器及訓獸師誘導白海豚游至廊道的方法,若時間與經費允許,最好能進行預先實驗。

Easy learn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淡綠色區域為香港近年來的填海造陸工程。1993年興建於大嶼山北方海域的機場因與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重疊,於是縮減填海面積,在機場與島嶼之間保留1公里寬的通道,讓白海豚使用。(電腦繪圖:姚裕評)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則認為,全世界並沒有任何海生動物廊道成功的案例,野生海豚的行為也不像飼養的海豚那麼容易被控制,有可能從生態廊道通過,也可能直接到別處尋找食物,或待在原來的區域內覓食、育子。若結果不如國光石化所期待,將造成族群分隔而衰退。雌中華白海豚 9~10 年才到達性成熟,3~4 年只生一子,且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數量不到百隻,加上目前還面臨水污染、漁民誤捕、船隻噪音干擾等問題,要讓牠們的數量持續穩定成長已經十分不易,若等族群衰退再設法補救恢復,難度極高。

洪家耀以興建在香港大嶼山北部的機場為例:建機場之前,大嶼山北面海域是中華白海豚往返游經之處,1993 年興建機場時,因填海的 800 公頃經過其棲地,於是在機場與大嶼山之間,保留了一條 1 公里寬的通道,讓海洋生物可以穿梭其間,結果中華白海豚並不使用這條通道覓食。由於興建機場之前,中華白海豚尚未引起關注,當地海域的生態沒有做過詳細調查,所以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仍不清楚中華白海豚的需求。洪家耀表示,雖然台、港兩地遭遇的情況不同,但在還沒有具體對白海豚生態廊道及野生白海豚訓練做相關研究之前,應認真考慮後果,切勿貿然嘗試。

延伸閱讀
..................................................................................................................................................................................................
《中華白海豚棲地熱點評估及整體保育方案規劃》,周蓮香、李政諦等撰文

《鯨與海豚篇》,Intervisual Books Inc.著,世一出版

《台灣鯨類圖鑑海豚及其他小型鯨》,王愈超等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出版

高三課本《生命科學》下冊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保护状况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易危(IUCN 3.1)[1]

CITES 附录 I(CITES)[2]

科学分类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鲸下目 Cetacea
科: 海豚科 Delphinidae
属: 驼海豚属 Sousa
种: 中华白海豚 S. chinensis
二名法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中华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印太洋驼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英文: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通称为白海豚[3],又称太平洋驼海豚中华驼海豚粉红海豚等,台湾俗称为妈祖鱼[4][5][6],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动物(有地域差异),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热带及温带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中,如长江、闽江、九龙江和珠江等。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随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颇具观赏价值,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遇热反应(如同人类在燥热时会脸红)。

有关白海豚最早的纪录在唐朝,西方学界则由探险家彼得·曼迪在1637年的珠江口发现该物种并首次纪录。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中华白海豚为“卢亭”,也有渔民称其为“白忌”和“海猪”。

中华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之一。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为选出十种最受欢迎的本地海洋生物,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网络投票活动,最终中华白海豚以3,679票位居第一[7][8][9]。

亚种分化[编辑]

2015年王愈超等人在《动物学研究》发表研究,认为中华白海豚可分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S. c. chinensis)与台湾亚种(S. c. taiwanensis,也称“台湾白海豚”),二者的斑点图样几乎完全不同,在地理区隔与动物行为方面也不同[10][11][12]。

生活习性[编辑]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于浅水区和多岩石处,休息或游玩都会集结在靠近沙滩的海域。其作息通常会与涨潮和日照的时间相配合,晨昏最为活跃,常在潮涨时觅食。

分布范围[编辑]

台湾[编辑]

中华白海豚绝种原因

中华白海豚台湾亚种(S. c. taiwanensis)头骨

在台湾海峡西部,苗栗后龙溪/龙凤渔港、台湾、彰化、云林、嘉义、台南曾文溪/将军渔港等台湾中西部离岸3-5公里的水域,有一个数量不到一百头的白海豚种群,浊水溪口等处的泥滩地海域是其洄游觅食的栖所。中华白海豚为了觅食,活动范围可达100公里以上。白海豚被台湾渔民称为“妈祖鱼”,因为它们在农历三月东北季风减弱后(妈祖生日前后),出没频率就大幅提高,好像来为妈祖祝寿。也有传说是曾有渔船遇难,在白海豚引领下安全回航。[4][5][13]这些活动于东台湾海峡的白海豚因背鳍斑点比身体多等特征,被鉴定为一个有别于中国大陆沿海白海豚的独立族群[14]。

香港[编辑]

中华白海豚主要出没于屯门及大屿山对出的一带水域,包括沙洲、龙鼓洲、望后石、大角咀、大小磨刀、赤鱲角东北面及大屿山西面的大澳、鸡翼角及分流等水域。

种群现状[编辑]

中华白海豚面对填海和水质污染和大量捕捉造成生存范围的缩窄问题,繁忙的海上交通亦造成船只撞击。此外,中华白海豚亦可能遭渔民误捕。中华白海豚很少用作人工饲养,全球只有中国广西的南宁动物园、泰国和新加坡的水族馆饲养中华白海豚,例如新加坡海底世界便饲养了从暹罗湾捕捉的中华白海豚。

目前人类所知有关中华白海豚的资料不多,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是少数曾进行较详尽的研究及调查的种群。中华白海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完全禁止有关的国际贸易[2],同时也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15]。

台湾[编辑]

自2002年才由福尔摩沙鲸保育研究小组与香港鲸豚研究计划在台湾西岸进行的海上调查正式纪录,在此以前,台湾只有零星的白海豚搁浅记录。台湾西岸海域的族群在2008年被 IUCN 评估为“极危”(CR)等级[16]。2010年台湾的白海豚数量估计只剩不到一百头,在中华民国政府兴建八轻计划之下,处境堪忧[4][17][18][19]。学术团队指云林六轻附近海域水质酸化、船只噪音等问题,都会危及白海豚的生存。[13]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和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举办研讨会邀请国际鲸豚保育学者发表相关研究,会议结论为台湾白海豚面临栖息地消失、水下的噪音、淡水流量减少、污染及渔业误捕等五大威胁。学者呼吁政府将白海豚栖息地划定为海洋保育区,制订强制禁止在白海豚栖地内使用三层网、刺网和拖网等渔业规范,让白海豚和渔业真正永续生存。[20]

香港[编辑]

中华白海豚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及第187章《动植物(濒危动植物)条例》保护,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亦是为保护中华白海豚而设。渔农自然护理署自1995年开始长期研究香港水域内的中华白海豚。1995年9月至1998年3月期间,渔护署在大屿山北面记录到88-145头白海豚,而近年该署数据显示从香港水域内中华白海豚从2011年的80多头减至2019年只余32头,为14年以来最低数字[21]。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认为北大屿山水域近年不断开发,如机场三跑道计划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都需要在白海豚栖息处进行大规模填海,加之海上交通日益繁忙,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22]。该会批评政府“先发展后保育”政策无帮助,例如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完工后白海豚数目没有如预期般恢复旧态,认为唯有设立和扩大海岸公园范围,才能保护硕果仅存的中华白海豚[23]。

俗语[编辑]

广东俗语“乌忌白忌”表示坏的预兆,“乌”指中华白海豚的幼崽,“白”则指成年中华白海豚。该俗语起源于广东渔民,他们声称中华白海豚会吃他们渔网中的鱼获。然而一般的中文语境里,多将该俗语写为“乌鱀白鱀”(“鱀”为白鱀豚的古称),“乌”指深灰色的长江江豚,“白”则指浅灰色的白鱀豚,这两种鲸类过去常被指破坏鱼获。

相关事件[编辑]

  • 1637年:中华白海豚在香港近珠江河口被西方探险家彼得·文地发现,这是西方文献最早有关中华白海豚的纪录。
  • 1980年代末:环保人士开始关注中华白海豚。
  • 1990年初:香港公众开始关注中华白海豚。这归因于香港国际机场的兴建计划。这是其中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填海项目——在北大屿山附近的9平方公里海床进行填海,而当地是其中一个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所。
  • 1993年初:有关香港国际机场兴建计划的环境影响再进行批估。这使香港的环保人士,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华白海豚的保育上引起传媒的注意,而香港政府随即开始资助中华白海豚的研究项目。
  • 1996年:斐生博士(Thomas Jefferson)开始开展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
  • 1997年:中华白海豚成为香港主权移交的吉祥物。
  • 1998年:斐生博士的研究结果出版在“Wildlife Monographs”。同年,香港一些机构开始组织出海观豚活动。
  • 2000年: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开始对香港的中华白海豚进行长期观察。记录中珠江河口约有80-140头中华白海豚。
  • 2002年:台湾发现中华白海豚的确实记录,主要分布在苗栗、彰化及台中沿岸。
  • 2003年:广西钦州市的三娘湾涌现大量中华白海豚,钦州市因此被称为“中华白海豚之乡”,北京大学于次年在钦州成立了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
  • 2009年9月25日:大约上午7时,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新埔渔港的沙滩渔民发现有一头白海豚搁浅,身长2.6米,属成年豚[24]。
  • 2010年:台湾拟于彰化县海岸兴建国光石化开发案,预计在浊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陆超过4,000公顷,亦将台湾白海豚洄游路径拦腰截断,马英九政府在知道这个问题后曾坚持兴建,吴敦义也认为台湾白海豚会自己转弯,使保育团体发起全民认股购地的环境信托活动,抢救濒临绝种、只剩不到一百头的台湾白海豚[5]。2011年4月22日总统马英九亲自宣布不支持国光石化案在彰化县继续进行[25][26]。
  • 2017年,中国广东珠海有人贩卖疑似中华白海豚,目前珠海市公安部门与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已经介入此事,三名涉事村民被传唤,残存骸骨亦送往中山大学展开鉴定。[27]另据涉事村民表示,该海豚为3月29日上午9时许在南水镇附近海域发现,发现时已经死亡。[28]

参考文献[编辑]

  1. ^ Sousa url=https://web.archive..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2. ^ 2.0 2.1 CITES Appendices (PDF). CITES.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7).
  3. ^ 香港中华白海豚护理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
  4. ^ 4.0 4.1 4.2 保護白海豚棲地 環團募款買國有地. 中央广播电台. 2010-04-11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5. ^ 5.0 5.1 5.2 讓「媽祖魚」成為台灣品牌代表. 台北市政府劳工局台北人力银行.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6. ^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201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7. ^ 世界自然基金會揭示: 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徘徊生存警界線 香港市民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10寶」. 世界自然基金会. 2007-11-15 [200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1).
  8. ^ 瀕危海洋生物面臨絕種 團體促政府推行全面保護措施. 《苹果日报》. 2007-11-16: A14版 [200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9. ^ 調查顯示:中華白海豚是港人最喜愛的海洋生物. 新浪新闻 原文载于《新华网》. 2007-11-16 [200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 台灣特亞增新成員 「台灣白海豚」全球不破百. 《环境信息中心》. 2015-05-30 [201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11. ^ John Y Wang, Shih Chu Yang, Samuel K Hung. Diagnosability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ubspecies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from the Taiwan Strait (PDF). 《Zoological Studies》. 2015 [2016-1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05).
  12. ^ Final Rule to List the Taiwanese Humpback Dolphin as Endangered Unde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 2018-05-08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13. ^ 13.0 13.1 环团:台塑关厂才能根治污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11-11-27
  14. ^ 陈昭伦, 为何东台湾海峡白海豚为一独立族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环境信息中心, 2012-01-03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16. ^ List of the 2008 Red List Cetacean assess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年8月12日,IUCN
  17. ^ 全民来认股 为白海豚安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命力新闻》, 2010/5
  18. ^ 白海豚会转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wnews,2010/07/07
  19. ^ 洄游廊道被截 认股救白海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电子报,2010年4月11日。
  20. ^ 环团吁划设白海豚保育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11-04-29
  21. ^ 三跑動工 白海豚出沒新低 連續兩年絕迹大嶼山東北. 苹果日报. 2017-06-27 [2018-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22. ^ 大嶼中華白海豚數創14年新低 環團:與填海及發展工程有關. 香港01. 2017-06-26 [2018-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23. ^ WWF回應第三條跑道環境評估報告: 勿再墮「先發展後保育」政策陷阱. WWF Hong Kong. 2014-06-20 [202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24. ^ 苗縣新埔漁港 罕見白海豚擱淺死亡. 中央日报. 2009-09-25 [2015-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25. ^ 總統不支持 國光石化暫喊卡. 旺报. 2011-04-23.[永久失效链接]
  26. ^ Sousa chinensis (eastern Taiwan Strait subpopulation).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2012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27. ^ 广东珠海现当街宰杀中华白海豚 与杀熊猫同罪.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28. ^ 张蓓. 专家:“被当街宰杀的白海豚” 捞上船前已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澎湃新闻. 2017-03-3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关联条目[编辑]

  • 江豚
  • 白鱀豚

外部链接[编辑]

  • 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渔护署海洋护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白海豚之旅2004[永久失效链接]
  • 台湾白海豚粉丝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现代鲸下目物种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哺乳纲
  • 下纲:真兽下纲
  • 总目:劳亚兽总目
  • 目:偶蹄目
  • 亚目:鲸河马形亚目

 

须鲸小目 Mysticeti

露脊鲸科 Balaenidae
露脊鲸属 Balaena

  • 弓头鲸 B. mysticetus

真露脊鲸属 Eubalaena

  • 北大西洋露脊鲸 E. glacialis
  • 北太平洋露脊鲸 E. japonica
  • 南露脊鲸 E. australis

新须鲸科 Cetotheriidae
小露脊鲸属 Caperea

  • 小露脊鲸 C. marginata

灰鲸科 Eschrichtiidae
灰鲸属 Eschrichtius

  • 灰鲸 E. robustus

须鲸科 Balaenopteridae
须鲸属 Balaenoptera

  • 小须鲸 B. acutorostrata
  • 南极小须鲸 B. bonaerensis
  • 塞鲸 B. borealis
  • 布氏鲸 B. brydei
  • 鳀鲸 B. edeni
  • 角岛鲸 B. omurai
  • 蓝鲸 B. musculus
  • 长须鲸 B. physalus
  • 赖氏鲸 B. ricei

大翅鲸属 Megaptera

  • 大翅鲸 M. novaeangliae

 

齿鲸小目 Odontoceti

抹香鲸科 Physeteridae
抹香鲸属 Physeter

  • 抹香鲸 P. macrocephalus

小抹香鲸科 Kogiidae
小抹香鲸属 Kogia

  • 小抹香鲸 K. breviceps
  • 侏抹香鲸 K. sima

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
恒河豚属 Platanista

  • 恒河豚 P. gangetica
  • 印河豚 P. minor

喙鲸科 Ziphiidae
贝喙鲸属 Berardius

  • 阿氏贝喙鲸 B. arnuxii
  • 拜氏贝喙鲸 B. bairdii
  • 黑贝喙鲸 B. minimus

塔喙鲸属 Tasmacetus

  • 谢氏塔喙鲸 T. shepherdi

喙鲸属 Ziphius

  • 柯氏喙鲸 Z. cavirostris

印太喙鲸属 Indopacetus

  • 朗氏印太喙鲸 I. pacificus

中喙鲸属 Mesoplodon

  • 索氏中喙鲸 M. bidens
  • 安氏中喙鲸 M. bowdoini
  • 哈氏中喙鲸 M. carlhubbsi
  • 柏氏中喙鲸 M. densirostris
  • 热氏中喙鲸 M. europaeus
  • 银杏齿中喙鲸 M. ginkgodens
  • 格氏中喙鲸 M. grayi
  • 赫氏中喙鲸 M. hectori
  • 德氏中喙鲸 M. hotaula
  • 长齿中喙鲸 M. layardii
  • 特鲁氏中喙鲸 M. mirus
  • 佩氏中喙鲸 M. perrini
  • 秘鲁中喙鲸 M. peruvianus
  • 史氏中喙鲸 M. stejnegeri
  • 铲齿中喙鲸 M. traversii
  • 拉氏中喙鲸 M. eueu

瓶鼻鲸属 Hyperoodon

  • 北瓶鼻鲸 H. ampullatus
  • 南瓶鼻鲸 H. planifrons

白鱀豚科 ​​Lipotidae
白鱀豚属 Lipotes

  • 白鱀豚 L. vexillifer

亚河豚科 Iniidae
亚河豚属 Inia

  • 亚河豚 I. geoffrensis

拉河豚科 Pontoporiidae
拉河豚属 Pontoporia

  • 拉河豚 P. blainvillei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一角鲸属 Monodon

  • 一角鲸 M. monoceros

白鲸属 Delphinapterus

  • 白鲸 D. leucas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新鼠海豚属 Neophocaena

  • 印太新鼠海豚 N. phocaenoides
  • 窄脊新鼠海豚 N. asiaeorientalis

拟鼠海豚属 Phocoenoides

  • 白腰鼠海豚 P. dalli

鼠海豚属 Phocoena

  • 港湾鼠海豚 P. phocoena
  • 加湾鼠海豚 P. sinus
  • 黑眶鼠海豚 P. dioptrica
  • 棘鳍鼠海豚 P. spinipinnis

海豚科 Delphinidae
虎鲸属 Orcinus

  • 虎鲸 O. orca

露脊海豚属 Lissodelphis

  • 北露脊海豚 L. borealis
  • 南露脊海豚 L. peronii

斑纹海豚属 Lagenorhynchus

(多系群)

  • 白喙斑纹海豚 L. albirostris
  • 大西洋斑纹海豚 L. acutus
  • 太平洋斑纹海豚 L. obliquidens
  • 皮氏斑纹海豚 L. australis
  • 沙漏斑纹海豚 L. cruciger
  • 暗色斑纹海豚 L. obscurus

侏海豚属 Cephalorhynchus

  • 智利侏海豚 C. eutropia
  • 康氏侏海豚 C. commersonii
  • 赫氏侏海豚 C. hectori
  • 海氏侏海豚 C. heavisidii

短吻海豚属 Orcaella

  • 伊河海豚 O. brevirostris
  • 澳洲短吻海豚 O. heinsohni

里氏海豚属 Grampus

  • 里氏海豚 G. griseus

伪虎鲸属 Pseudorca

  • 伪虎鲸 P. crassidens

领航鲸属 Globicephala

  • 短肢领航鲸 G. macrorhynchus
  • 长肢领航鲸 G. melas

瓜头鲸属 Peponocephala

  • 瓜头鲸 P. electra

侏虎鲸属 Feresa

  • 侏虎鲸 F. attenuata

糙齿海豚属 Steno

  • 糙齿海豚 S. bredanensis

土库河豚属 Sotalia

  • 土库河豚 S. fluviatilis
  • 圭亚那海豚 S. guianensis

弗氏海豚属 Lagenodelphis

  • 弗氏海豚 L. hosei

驼海豚属 Sousa

  • 太平洋驼海豚 S. chinensis
  • 印度洋驼海豚 S. plumbea
  • 澳洲驼海豚 S. sahulensis
  • 大西洋驼海豚 S. teuszii

原海豚属 Stenella (并系群)

  • 条纹海豚 S. coeruleoalba
  • 热带斑海豚 S. attenuata
  • 大西洋斑海豚 S. frontalis
  • 短吻飞旋海豚 S. clymene
  • 长吻飞旋海豚 S. longirostris

瓶鼻海豚属 Tursiops (并系群)

  • 瓶鼻海豚 T. truncatus
  • 印太瓶鼻海豚 T. aduncus

海豚属 Delphinus

  • 真海豚 D. delphis

分类单元识别码

  • 维基数据: Q713853
  • 维基物种: Sousa chinensis
  • ADW: Sousa_chinensis
  • ARKive: sousa-chinensis
  • BOLD: 82550
  • CMS: sousa-chinensis
  • 台湾物种名录: 380541
  • EUNIS: 316378
  • Fossilworks: 63566
  • GBIF: 2440495
  • iNaturalist: 41488
  • IRMNG: 11131080
  • ITIS: 180419
  • IUCN: 20424
  • MSW: 14300082
  • NBN: NHMSYS0000377233
  • NCBI: 103600
  • SeaLifeBase: 69373
  • Species+: 8824
  • WoRMS: 220226